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老年人房颤中使用小剂量胺碘酮的风险。方法 对我科>60岁的老年房颤病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600mg/d、400mg/d、200mg/d和1000mg/周。结果 发现如能控制好原发病,200mg/d和1000mg/周胺碘酮即能维持病人为窦性心律,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房颤是有效且能明显的减少胺碘酮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合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阵发房颤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对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0名老年阵发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复律后维持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单用胺碘酮组(n=11);单用β阻滞剂组(n=9);胺碘酮与小剂量β阻滞剂合用组(n=10)。比较3组患者用药后12个月中房颤控制情况及心室率、心脏传导情况。结果 单用胺碘酮组显效率54.5%,有效率45.5%,无效率0%;单用β受体阻滞剂组显效率22.2%,有效率44.5%,无效率33.3%;胺碘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房颤,显效率90%,有效率10%,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P<0.05)或单用β阻滞剂(P<0.01)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3组间心室率未见显著差别。结论 胺碘酮与小剂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地控制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病例介绍 患者女 ,5 1岁 ,1973年患“甲亢” ,规律服他巴唑治疗 2年 ,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无突眼 ,房颤等并发症。此后有阵发性心慌、胸闷发作 ,均能自行缓解 ,多次复查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2 0 0 0年 5月初再次出现心悸、胸闷、全身乏力、多汗、易饥、多食及大便次数增多 ,无明显消瘦。查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心室率 112次 /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左房大 ,内径 4 3mm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查甲功七项示 :T34.62ng/ml,T42 5 7.18ng/ml,TSH 1μIU/L( <10 ) ,TG4 1% ,TM5 2 % ,FT312 pmol/L ,FT42 8pm…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功能在Ⅲ级以下(除Ⅲ级)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5),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7.14%,Ⅱ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优于单用胺碘酮,并且能够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9年至今使用胺碘酮转复老年顽固性房颤,对胺碘酮的用法及用量进行了观察探讨。1 临床资料1.1 对象:80例,67例为住院病人,13例为门诊病人,均在55以上,最大71岁。男31例,女15例。原发病:冠心病45例,高血压病23例,肺心病12例,预激综合症12例。患者先后采用异搏定、心律平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每种药物用药时间均在一周以上,未能有效控制房颤。1.2 房颤类型:(1)阵发性房颤47例,月平均发作4次以上者(每次持续12~24小时)13例;日发作3次以上者(每次持续05~3小时)14例,病程半年至2年。(2)持续性房颤33例,病程2~11月。1.3 房颤…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急、变化快、反复发作,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使房颤患者明显获益。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8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胺碘酮0.6g≤日对4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转律结果。成功34例(79%)复律总量2.4~7.2g.维持量≤1.0g/周。无一例发生严重毒副怍用。通过对各种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与之进行对比分析,仅房颤持续时间同转律成功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房颤的发生机制仍不很清楚 ,但其危害性已人所共知 ,对估计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都应积极复律治疗 ,常用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心律平等复律效果确切 ,但副作用较多 ,难以长期维持用药 ,近来我们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进行复律及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临床资料 3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5 9.5± 8)岁。病因 :冠心病 13例 ,风心病 12例 ,高心病 5例 ,心肌炎 5例 ,特发性房颤 2例 ,甲亢 1例。其中急性房颤 (发病 48小时以内 ) 7例 ,初发房颤 (发病 2~ 7天 ) 11例 ,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方法将110例快速房颤随机分为治疗组(胺碘酮)60例与对照组(心律平)50例,治疗组:首次给予负荷剂量150mg胺碘酮静注,后用1.0mg/min滴注维持。对照组:用70mg心律平静注,继以0.28mg/min滴注维持。2h内观察转复、心率和复律时间等情况。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心律平组(P〈0.05),2组复律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比心律平更加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胺碘酮 (又名乙胺碘呋酮 )在抗心律失常方面 ,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月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房颤 4 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病人均经心电图或Holter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年龄 60~ 76岁。平均68 2 4± 4 6岁 ;其中男 32例 ,女 13例 ,病程 1天~ 8个月。冠心病 2 2例 ,高血压病 8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例 ,特发性房颤 13例。对有严重心衰 (心功能Ⅳ级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肝肾肺疾病者均不入选。2 方 法2 1 房颤持续 4 8… 相似文献
11.
12.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72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Ⅱ-Ⅳ级(NYHA),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s/min微量泵维持;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0、90、12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36%,毛花苷组下降26%;胺碘酮组与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短时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高龄(≥7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组(35例)和阿司匹林组(4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依INR目标值(2.0—2.5)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7%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6%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INR(2.0~2.5)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合贝爽)、毛花甙C(西地兰)控制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静脉注射合贝爽或西地兰.结果合贝爽、西地兰2组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6.3%;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2%、26%;平均起效时间为(5.9±3.2)min、(24±16.4)min,合贝爽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可自行恢复.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10mg后继以5~10mg/h维持静脉滴注,对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控制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保中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7,36(5):21-25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两组患者基础疾病行不含抗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4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在胺碘酮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所有患者均接受8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fraction,LVEF)、血清中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 test,6M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和肝肾功能,记录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LVEF、6MWT、QTd、LVDD和NT-proBNP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64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治疗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与采用单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具有良好疗效,且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断剂(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blockade,ARB)联合醛固酮受体阻断剂(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ARA)治疗前后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的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治疗前后心房颤动的诱发率.[方法]联合ARB、ARA治疗9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连续病例6个月,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其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刺激并测定心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差异.[结果]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治疗前后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早搏刺激下治疗前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ARB)联合醛固酮受体阻断剂(ARA)治疗后,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P<0.05)、相对不应期缩短(P<0.05)及房间传导时间缩短(P<0.05).同一组病例治疗后心房颤动的诱发率由原来的90%降至63%(P<0.05).[结论]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本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主要异常,联合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ARB)、醛固酮受体阻断剂(ARA)治疗后,可能通过改善心脏电重构而纠正心房颤动患者的这些电生理异常,从而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使用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70例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胺碘酮转复.在转复后的患者中随机分成胺碘酮组,联合贝那普利组,联合辛伐他汀组,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胺碘酮转复房颤的成功率为82.86%,用来维持窦性心律时,单独使用胺碘酮时有效率为55%,联合使用贝那普利时有效率为84.21%,联合使用辛伐他汀时有效率为89.47%.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是4.29%.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转复后继续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或辛伐他汀可以有效地维持转复后的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对56倒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合并用药的观察、出血倾向的观察以及出院指导、院外随访等方面的干预.结果:56例患者第16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为87.5%,5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出现牙龈出血1例,抽血或输液后穿刺出皮下出血2例.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时发现并发症,达到最好的抗凝效果,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