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BC和LSAB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c-erbB-2和EGFR表达的研究。结果:1)75例胃癌c-erbB-2表达阳性率为18.7%,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大体局限型胃癌中的阳性率较高。2)EGFR表达阳性为61.3%,癌旁组织,新生血管有阳性表达。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外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89例胃癌、10例癌旁和11例胃溃疡旁粘膜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结果发现:1.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均为ER阴性,胃癌组织ER阳性率达33.7%,其ER颗粒在细胞内分布呈核型、浆型和核浆型;2.胃癌BorrmannIV型、低分化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E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或P<0.01)。研究表明,ER阳性表达的胃癌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肿瘤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免疫组化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对87例上消化道癌和27例癌旁正常粘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食管癌端粒酶检测的阳性率为81.5%(44/55),癌旁正常粘膜为17.6%(3/17);贲门癌阳性率为100.0%(12/12);胃癌阳性率为85.7%(18/21),癌旁正常粘膜为20.0%(2/10)。结果表明食管癌及胃癌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相似文献   

4.
胃癌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LSAB和ABC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1)75例胃癌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3%、18.7%、61.3%和46.7%。p53在肠型胃癌中阳性率为52.6%,高于弥漫型胃癌的29.7%(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60.0%),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亦有阳性表达(2/4)。c-erbB-2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2)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ras表达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而与c-erbB-2呈负相关。(4)p53表达与其它基因表达无明显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多种癌基因的变化,其出现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21WAF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粘膜和108例胃癌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p21WAF1阳性表达率:正常与不典型增生胃粘膜分别为 100%、92%,显著高于胃癌 39%(P <0.05);高分化腺癌63%,分别与低分化腺癌35%、未分化癌26%、粘液癌30%及印戒细胞癌20%比较,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Ⅰ期60%和Ⅱ期56%显著高于Ⅲ期27%和Ⅳ期22%(P<0.05);伴淋巴结转移35%与未转移62%有显著差异(P< 0.05);浸润浅肌层 60%较浸润深肌层 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p21WAF1蛋白失表达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浸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2-calponin在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探讨H2-cal—ponin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以及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进行染色以观察H2-calponin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结果:H2-calponin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粘膜炎(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56.7%、66.7%、58.6%,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2-calponin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有浆膜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浆膜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组织分化等因素无关(P〉0.05)。肿瘤细胞中H2-calponin均表达于细胞质中。结论:胃癌组织中H2-calpon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H2-calponin可能与胃癌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89例胃癌、10例癌旁和11例胃溃疡旁粘膜组织进行雌激素素受体(ER)检测。结果发现:1.癌裤和溃疡粘膜上皮均为ER阴性,胃癌组织ER阳性率达33.7%,其ER颗粒在细胞内分布呈核型。浆型和核浆型;2.胃癌BorrmannIV型、低分化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E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或P〈0.01)。研究表明,ER阳性表达的胃癌与其恶笥生物学行为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RAB5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宇  李钰 《中国肿瘤》1999,8(5):234-236
目的检测RAB5A蛋白在胃癌组织 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7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及7例正常胃组织中RAB5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胃组织中RAB5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0;胃癌组织中RAB5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1.49%,两者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RAB5A蛋白表达的阳民生率分别为91.89%和90%,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RAB5A蛋白的表达程度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Sonic Hedgehog(Shh)和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Shh和VEGF的表达。结果:Shh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7%,在中、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1,在癌旁胃黏膜组织中Shh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15.3%);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1.1%)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6.7%),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hh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0.01〈P〈0.05)。结论:Sh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特异性,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一个理想靶目标;Shh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提高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胃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粘着斑激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AK)在胃癌及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FAK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低分化癌组织较高分化、中分化组织中FAK的表达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较无转移的表达,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结论FAK可能既是1种转化相关酶又是1种演变相关酶。FA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Caveol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Gao X  Sun Y  Huang L  Chen XY  Zhang KL  Kong QY  Liu J  Li H 《癌症》2005,24(3):311-316
背景与目的:Caveolin-1作为候选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均有异常表达。本研究探讨Caveolin-1在非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微阵列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检测56例胃癌及29例非癌粘膜、11例肠上皮化生、7例异型增生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组织学分型的关系。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与MGC-803和BGC-823细胞中Caveolin-1蛋白和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veolin-1在非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2%(25/29)、81.8%(9/11)、57.1%(4/7)、17.9%(10/56);胃癌与其它各组间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胃癌的Caveolin-1阳性率(16.0%)低于早期胃癌(33.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型胃癌的阳性率(7.0%)明显低于肠型胃癌(26.9%,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Caveolin-1阳性率(9.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31.8%,P<0.05)。Westernblot及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相应非癌胃粘膜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MGC-803和BGC-823细胞中Caveolin-1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4(PAK4)在人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5例人胃癌组织中PAK4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40例新鲜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7种人胃癌细胞系中PAK4蛋白的表达。结果95例人胃癌组织中,PA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4%(64/95),其中62例(96.9%)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浆中,仅有2例(3.1%)位于细胞膜上。PA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TNM分期(Χ^2=10.426,P〈0.01)和淋巴结转移(Χ^2=4.912,P〈0.05)有关。新鲜胃癌组织中PAK4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t=-5.978,P〈0.01),且随胃癌TNM分期的进展,其表达量逐渐增加。7种人胃癌细胞系中均有PAK4蛋白的表达,与GES-1细胞系相比,PAK4蛋自在ACTS、BGC823、MKN45和N87细胞系中呈高表达,而在MGC803、MKN1和SGC7901细胞系中呈低表达。结论PAK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人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EMA4C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hsa-miR-19a-3p下调SEMA4C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EMA4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检索Targetscan、Miranda等数据库预测调控SEMA4C基因的microRNA,并利用Real-time PCR、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加以证实;通过脂质体转染使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内过表达hsa-miR-19a-3p,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SEMA4C的表达,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研究BGC82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SEMA4C阳性率87.0%,高于癌旁组织(x2=20.30,P<0.000 1),胃癌组织中SEMA4C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13.47,P<0.000 1).SEMA4C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P=0.036 4)、分化程度(P=0.042 7)、淋巴结转移度(P=0.012 8)有关.生物信息学分析hsa-miR-19a-3p、hsa-miR-214-5p、hsa-miR-138-5p可能调控SEMA4C表达,胃癌组织中hsa-miR-19a-3p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8.233,P<0.000 1),hsa-miR-214-5p(t=0.846 3,P=0.097 6)、hsa-miR-138-5p(t=1.345,P=0.185 7)表达与癌旁组织无明显差异,hsa-miR-19a-3p转染后荧光素酶表达下降至0.46±0.12(F=5.685,P=0.003 2).hsa-miR-19a-3p转染后,SEMA4C mRNA(F=34.39,P<0.000 1)、SEMA4C蛋白(F=67.49,P<0.000 1)表达减少,BGC823细胞克隆数目减少(F=20.77,P<0.000 1),Transwell下室细胞数较少(F=16.37,P=0.000 4).结论:SEMA4C在胃癌中过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hsa-miR-19a-3p通过下调靶基因SEMA4C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来发挥其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下调胃癌细胞HSP27的表达水平,观察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选取HSP27高表达的胃癌细胞系,采用siRNA技术下调HSP27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BGC823细胞和MKN28细胞中HSP27的呈高表达状态.转染HSP27-siRNA后,BGC823细胞和MKN28细胞中HSP27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量均有显著地下降,验证转染成功.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发现,转染HSP27-siRNA后BGC823和MKN28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HSP27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抑制HSP27的表达能够使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GnT-V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45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应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m blot等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nT-V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水平。结果检测显示3株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MKN45)均表达CmT-V mRNA,其中BGC823、SGC7901呈高表达,MKN45则低表达GnT-V(P〈0.05)。各细胞相对正常对照组GnT-V的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18.25,13.36,9.2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胃癌细胞均不同程度的GnT-V蛋白表达,而正常对照组不表达GnT-V蛋白。结论胃癌细胞不同程度表达GnT-V,各细胞中以BGC823表达量最高,SGC7901表达量居中,MKN45呈低表达,提示GnT-V可能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无血清法富集人胃癌 BGC -823干细胞,并对所获得的 BGC -823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富集人胃癌 BGC -823干细胞球。后续实验分为 BGC -823干细胞组和 BGC -823细胞组: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和 Hoechst33342染色法对所富集细胞的干性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采用 CCK -8法检测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RT -PCR 法检测 P -gp mRNA 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双染观察干细胞球 CD44、P -gp 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成功获得干细胞球。CCK -8结果显示,BGC -823干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较 BGC -823细胞降低(P <0.05)。干细胞球单克隆形成能力较人胃癌 BGC -823细胞增强(P <0.05)。Western Blot 和 Ho-echst33342染色法结果显示无血清富集的细胞为胃癌干细胞。RT -PCR、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BGC -823干细胞 CD44、P -gp 的表达较 BGC -823细胞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结论:利用无血清富集法收集的人胃癌 BGC -823干细胞球为研究干细胞的理想模型,胃癌干细胞的形成是耐药出现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调节胃癌细胞MMP-2和MMP-9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以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明胶酶谱法检测TGF-β1对各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在TGF-β1作用下各细胞中MAPK(P38、JNK、ERK)的活化情况。用相应MAPK通路的特异抑制剂对TGF-β1调节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进行阻断研究。结果 TGF-β1可上调MKN45和BGC823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TGF-β1可诱导BGC823细胞P38、MKN45和BGC823细胞ERK及JNK的活化;ERK特异抑制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MKN45和BGC823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但P38特异抑制剂SB203580和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对TGF-β1诱导这两种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GF-β1可通过活化ERK信号通路上调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 MMP-2和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activating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4,A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计算不同AP4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率曲线。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细胞株BGC823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AP4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3.848±0.426 vs 1.411±0.405,P<0.05);在蛋白水平,胃癌组织也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且AP4蛋白表达与胃癌的脉管浸润(P<0.05)、浸润深度(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AP4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协助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胃癌及其转移灶中S100A6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S100A6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配对胃癌组织以及转移灶中S100A6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0例配对胃癌组织中S100A6 mRNA的表达,构建208例胃癌患者配对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病灶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A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20例配对胃癌中,有14例的S100A6 mRNA转录水平升高,平均升高倍数为2.25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S100A6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4.3%,在癌灶中表达阳性率为84.1%,在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阳性率为90.9%,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65.5%的胃癌组织中S100A6表达较对应正常胃黏膜升高.癌灶中S100A6表达与肿瘤大小和侵袭程度相关,肿瘤越大表达越高(P=0.022),侵袭越深表达越高(P=0.000),未发现S100A6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S100A6表达与预后无关,但相对于正常胃黏膜,癌灶中S100A6表达升高者的预后比表达下降者差.结论 S100A6表达上调是胃癌早期事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