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5例经检查和手术证实为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分析MSCT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急性AD的准确率。结果MSCTA、TTE、MRA诊断急性AD的准确率分别为100%、61.3%、100%。结论MSCTA对诊断急性AD较TTE、MRA有明显的优势,是诊断急性AD准确快捷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非常适合临床急诊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8例直接检出肺动脉内团块状栓子,4例右心负荷过重及结合临床提示肺栓塞可能,2例右心负荷过重,提示肺动脉高压原因待查,4例超声心动图表现正常。后均经CT及肺灌注/通气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结论超声心动图能直接发现肺动脉及分支内栓子,观察右心室负荷情况,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快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并发症、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对急诊中疑诊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进行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在29例疑诊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27例配合良好,顺利完成了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该方法,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部得到确诊,其中典型的胸主动脉夹层13例(A型:9例,B型:4例);不典型的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壁血肿)5例;9例无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也全部得到明确。操作时间为182(69~352)秒,从入院到确诊时间36(20~100)分。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中无严重并发症。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应用急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快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准确性高、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可缩短确诊时间及入院时间,明显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应用”四步法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快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学、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急诊中疑诊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进行四步法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该法的操作时间为平均112±18.20秒,从入院到确诊时间47±11.72分,无严重并发症,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确诊率为100%。结论:应用四步法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快速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准确性高、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可缩短确诊时间及入院时间,明显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张敏  潘丽  文佳 《广西医学》2008,30(3):375-376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周围血管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单侧肺动脉内附壁血栓2例,表现为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未见明确栓子回声14例。16例彩色多普勒示三尖瓣反流在轻至重度之间,肺动脉高压在38~105 mmHg之间。结论系统全面动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确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PE)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急危重病,临床上有多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诊断。超声心动图在明确PE的临床类型、评价PE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随访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主要应用经胸廓超声与经食管超声检查,两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对急性PE患者的处理效果更好。文章就超声技术在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高血压12例(66.7%),其次为马凡氏综合征,胸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55.6%),双侧血压不对称,一侧肢体末端动脉搏动消失伴胸痛高度提示AD,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1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阳性率88.9%,CT、MRI阳性率均为100%;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好转;死亡4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破入胸腔3例;症状无好转,自动出院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对A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MRI均能对AD起确诊作用。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AD最为有效的方法,降低左室射血速度(dp/dt)是避免AD扩展的重要措施,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唐立  李华  高海燕 《中外医疗》2012,31(29):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确诊为AD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了超声心动图与CT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内膜的撕裂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超声心动图与CTA对AD的诊断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分型;评估主动脉及重要分支血管情况,可做为主动脉夹层的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PE)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急危重病,临床上有多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诊断。超声心动图在明确PE的临床类型、评价PE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随访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主要应用经胸廓超声与经食管超声检查,两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对急性PE患者的处理效果更好。文章就超声技术在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最恐惧的急性主动脉疾病,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甚高。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夹层破裂引起急性心包填塞、大出血,以及内膜撕裂至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室颤。据报道,未经治疗的急性AD在48~72 h内死亡率为1%~2%,慢性AD在3个月内死亡率为90%。A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外报道,约3~30例/百万人/年。因此,对AD的迅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极为重要,这关系到病人的治疗选择和预后。1医学影像学对AD诊断价值及比较医学影像学是AD诊断的主要手段,这包括X线血管造影、CT、MRI、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影像学对AD检查的目的:(1)明确是或否AD的诊断,即有内膜片和“双腔主动脉”存在;(2)AD的类型和病变的范围,是否累及升主动脉;(3)内膜破口或再破口的位置、大小和数量;(4)真腔和假腔大小形态及比例;(5)主要分支血管是否受累,如冠状动脉、头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6)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7)其它并发症,如心包腔积液、胸腔积液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X线血管造影,过去一直被认为是AD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该技术存...  相似文献   

11.
杨月娥  毕纯龙  雍敏  么刚 《海南医学》2014,(9):1308-130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在左心室室壁瘤(LV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LVA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MSCT心脏检查和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MSCT扫描后通过EBW工作站后处理(VR、MPR)和动态电影播放模式观察病变,对MSCT、RT-3PE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分布在心尖部27例、前壁6例、下壁3例。MSCT表现为收缩期囊袋状膨突,室壁瘤处局部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造影剂排空延迟,病变处心肌壁变薄,内壁光滑。术前MSCT诊断正确率为97.22%,与RT-3PE的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LVA安全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左心室室壁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5例泌尿系结石进行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横断位、MPR、MIP及三维图像,能良好地显示泌尿系结石的密度、位置、形态、解剖关系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检出率高,观察直观且全面,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临床较为简单易行的一种检查方法,并对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简称为MS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简称为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例AD患者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技术参数及影像后处理方法。结果:MS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如血管双腔、内膜片、累及范围等。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胃癌手术前行双螺旋CT即MSCT检查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0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对比MSCT对胃癌分期的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结果:MSCT术前对胃癌浆膜面侵犯敏感度为95.6%(172/180),特异度为71.4%(20/28);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胃癌的术前分期与切除后病理符合率高,可有效的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及泌尿成像技术(CTU)、后处理技术对肾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CT平扫、增强及CTU扫描表现,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不同时期肾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不同时期肾结核CT表现各具有其特征性,早期典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排列、钙化、肾脏外形的改变,晚期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自截肾及肾周侵润等。结论肾结核在MSCT扫描尤其是CTU检查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B超和手术所见,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主动脉缩窄(Co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主动脉缩窄患者52例,单纯型18例,复杂型34例;26例在我院或外院行手术治疗,33例均行B超检查。结果本组MSCT共诊断CoA52例,单纯型13例,占25%,复杂性婴儿型35例,占67.3%,复杂不典型型4例,占7.7%,MSCT诊断局限性缩窄31例(59.6%),管性缩窄21例(40.4%)。46例CoA中最窄处内径与主肺动脉水平升主动脉内径比值R为0.29±0.13,轻度缩窄2(4.3%)例,中度缩窄23(50.0%)例,重度缩窄21(45.7%)例。26例经手术证实的CoA病例中MSCT均明确诊断,准确率为100%(26/26)。超声心动图检查18例明确诊断,2例诊断可疑,6例漏诊,准确率为69.2%(18/26)。结论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上,MSCT明显优于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B超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筛查手段,MSCT可以作为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胆道三维重建技术对胆管结石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个胆管结石疾病患者共63例胆管结石,利用MSCT的MIP+CPR或MinIP+CPR技术行胆道成像,进行结石病的定位、定性诊断。结幂胆道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楚显示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的扩张,以及有无合并胆管炙、胆囊失、肝脏组织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表现。与手术结果比较,MSCT胆道三维成像对肝内胆管、胆囊、肝外胆管各部位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20/22)、93.8%(15/16)、96.0%(24/25),对高密度结石及等低密度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0%(50/51)及75.0%(9/12)。结论MSCT胆道三维成像是一种安全、敏感、无创性检查技术,是诊断胆道系统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检查方法,尤其对肝外胆管系统的高密度结石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3D戍像诊断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MSCT3D戍像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结果MScT3D戍像对诊断转移性颈部恶性淋巴结增大有较高的敏感性(95.45%)和特异性(85.7%):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与其原发灶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MscT3D成像可作为诊断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淋巴结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MscT能较好地显示颈淋巴结转移的引流特征与影像特征,两者问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多排螺旋CT成像质量达到优,比较不同的方法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环径测值的差别,探讨最优测量手段。方法64例重度主动脉辩狭窄患者,分别行二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二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多排螺旋CT(MSCT)及三维成像测量主动脉瓣环径。结果64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61例患者行多排螺旋CT(MSCT),一次成功,图像的质量优良,3例失败,1周后重做成功,图像的质量良。MSCT显示主动脉瓣环为椭圆形结构,TTE及TEE方法仅提供一个瓣环值。结论主动脉瓣环为椭圆形形态,瓣环径的测量应采用三维MSCT方法。MSCT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是保证检查的成功,保证图像的质量的清晰度,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