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euum assisted closure,VAC)用于肺部术后胸部深部感染性创腔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因行肺叶切除术后遗留感染性创腔创面共10例,清创后安装VAC装置,采用100~125mm Hg负压及持续吸引模式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转整形外科治疗至愈合。观察治疗后伤口肉芽覆盖和治愈情况。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治疗后伤口治愈率80%(8/10),平均愈合时间(18±3.2)d,其中1例转整形外科手术治愈,1例行清创缝合出院。结论:VAC治疗对胸部深部创腔创面治疗有效,促进创腔的封闭、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对启动创面愈合过程和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猪急性皮肤缺损创面和人慢性创面原癌基因c-myc、c-jun和Bcl-2表达变化,计算阳性表达细胞数和标记指数,观察创面愈合过程。结果 ①VAC治疗组猪急性皮肤缺损创面清洁无明显渗出,第6天即有较多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25d完全愈合。对照组创面有较多渗出和血痂,第6天出现少量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30d愈合。伤后即刻c-myc、c-jun和Bcl-2表达量少,主要位于基底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伤后及VAC治疗后表达迅速显著增加,但表达至峰值后迅速下降。在伤后或VAC治疗后的12d内实验组表达始终高于对照组。②人慢性创面VAC治疗后分泌物明显减少,较快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c-jun主要表达在表皮基底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的胞浆,VAC治疗后阳性细胞数和标记指数显著减少。c-myc和Bcl-2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的胞浆,VAC治疗后表达量显著增多,标记指数显著增大。结论 VAC能快速启动猪急性皮肤创面和人慢性创面的愈合过程,减少修复细胞凋亡,使创面愈合加速。  相似文献   

3.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uum assistedclosure ,VAC)对失感觉神经支配的创面愈合过程中Bcl 2与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 (每组 2 0只 ) ,即实验组(T组 ) :施加VAC的失去神经支配创面 ;对照组 1(C1) :未施加VAC的失去神经支配的创面 ;对照组2 (C2 ) :施加VAC的正常神经支配的创面 ;对照组 3(C3) :未施加VAC的正常神经支配的创面。T、C2组施加间断性VAC每日 3次 ,负压 80mmHg。伤后 1、3、6、9、12d ,四组同时取材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各时间点Bcl 2与NGF/NGFmRNA表达。结果 在伤后C2组、C3组Bcl 2与NGF/NGFmRNA表达明显 ,水平逐渐升高 ,至第 9天达最高 ,然后降低 ,C2组较C3组Bcl 2和NGF/NGFmRNA维持相对高的状态 (P <0 .0 5 )。T、C1组创缘和肉芽组织中Bcl 2与NGF/NGFmRNA表达相对C2、C3组处于较低水平 (P <0 .0 5 )。结论 VAC通过增强创面组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影响内源性NGF表达 ,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治疗跟腱外露创面的良好效果,为这类创面修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4年3月,笔者应用VAC治疗18例跟腱外露患者,其中跟腱断裂术后9例,车祸伤4例,重物卡压伤2例,钢绳切割伤1例,Ⅲ度烧伤1例,Ⅲ度电击伤1例。围手术期准备后,尽快手术扩创,行创面VAC治疗。结果:所有创面经VAC治疗后,创面明显缩小,肉芽生长迅速,部分或全部覆盖外露肌腱,其中12例全部被肉芽组织覆盖,行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1例患者一期愈合。余仍有部分肌腱外露者,5例行邻近皮瓣修复,全部一期愈合;1例行人工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一次性修复,所有创面一期愈合率达94.4%。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3年,无复发,局部无挛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VAC治疗跟腱外露难愈创面,明显缩短疗程,有效防治肌腱坏死,减少手术创伤及治疗疼痛,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技术联合人工真皮(PELNAC)治疗功能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效果,推广该治疗方法的『陆床应用。方法:2008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应用VAC联合FELNAC治疗11例患者13处创面,其中车祸伤9例、自行车辐条搅伤1例、过山车滚轮碾压伤1例,所有创面均位于下肢,均为关节功能部位创面,9例有深部组织外露,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围手术期行全身支持治疗,尽快扩创,行VAC治疗,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行PELNAC移植,PELNAC血管化后,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果:所有创面经VAC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迅速,部分或完全覆盖深部外露组织,行PELNAC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12处创面一次性愈合,总治愈率为92.3%。随访半年-3年,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较好,功能佳。结论:VAC联合人工真皮治疗功能部深创面,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愈合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封闭负压引流(VAC)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方法 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共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将创面分为对照组和负压治疗组.2组创面伤后前2 d不作任何处理任其感染;第3天起,对照组创面用油纱换药,负压治疗组创面行VAC治疗.于治疗前(伤后第3天)及开始治疗后1、3、6、9、14、19、24 d测量并计算创面的面积、深度;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检测细胞增殖指数、血管内皮细胞数、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细菌计数.记录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 开始治疗后第1、3天,负压治疗组创面面积和创面深度不再扩大和加深,创面内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增殖细胞数目均增多,MPO活性明显增高,细菌数明显减少;此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变化情况与该组相反.治疗后1~19 d,2组创面的面积、深度、血管内皮细胞数以及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9 d,2组创面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 d,2组创面MPO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2.8±1.6)d,明显长于负压治疗组的(25.8±1.0)d(P<0.01).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VAC能明显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减轻继发性坏死,促进炎性反应,快速启动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应用于高位肛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VAC组(48例,采用VAC技术)和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治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AC组术后疼痛减轻、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均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功能和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C技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兔耳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对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 ,选取左侧耳背的创面为治疗组 ,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 ;右侧创面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油纱敷料包扎治疗。分别在创面形成即刻和第 3、6、9天给创面摄影 ,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创面愈合率。另外切取各时间点创面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创面形成第 6天和第 9天 ,VAC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VAC组创面炎症反应较轻 ,肉芽组织生长和再上皮化速度均较对照组快。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减轻创面炎症反应 ,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再上皮化速度 ,显著促进兔耳背急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应用于高位肛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VAC组(48例,采用VAC技术)和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治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AC组术后疼痛减轻、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均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功能和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C技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应用于高位肛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VAC组(48例,采用VAC技术)和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治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AC组术后疼痛减轻、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均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功能和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C技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病相关的慢性伤口护理越来越受重视.1962年,Winter[1]提出了"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为伤口换药奠定了现代创面换药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各型创面研发了大量的新型敷料,如高分子薄膜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和水胶体敷料、海藻酸盐敷料、生物活性药物敷料等.正确选用敷料能加快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地震早期整形外科医生介入软组织创伤救治的方法. 方法 对软组织创伤分类并仔细清创,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皮片、皮瓣移植等组织移植方法修复;不伴组织缺损的颅颌面部裂伤应用整形外科精细缝合技术封闭伤口.感染严重一次清创难以彻底的选择普通换药或VAC引流,待创面条件改善后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处理. 结果 本组102例伤员中76例一期愈合;16例感染切开引流或烧伤伤员经过2~3次清创换药后延期愈合;3例四肢植皮区边缘皮片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7例经换药或VAC引流后二期创面植皮或皮瓣转移全部成活. 结论 整形外科医生早期、及时参与救治地震中软组织创伤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形态修复,对于伤员的心理康复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防疤烧伤膏对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TGFβ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肤切除致伤模型,创面外用防疤烧伤膏,并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bFGF)和空白处理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伤后3、7、14d取创面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伤口组织中TGFβ1mRNA和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防疤烧伤膏处理后的创面组织细胞内TGFβ1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防疤烧伤膏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能通过抑制创面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升高,因此,可能使伤口愈合后的瘢痕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防疤烧伤膏对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TGFβ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肤切除致伤模型,创面外用防疤烧伤膏,并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bFGF)和空白处理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伤后3、7、14d取创面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伤口组织中TGFβ1mRNA和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防疤烧伤膏处理后的创面组织细胞内TGFβ1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防疤烧伤膏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能通过抑制创面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升高,因此,可能使伤口愈合后的瘢痕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16.
封闭式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疗法也称负压伤口(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TNP)疗法,是将吸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后,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达到治疗目的。1993年,Fleischmann等^[1]首次将负压应用于创面感染的预防,并发现所有创面清洁迅速,水肿消退增快,  相似文献   

17.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性溃疡,2例压力性溃疡)在VAC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酶谱分析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的渗出液对可溶性Ⅲ型胶原的降解情况,同时应用强力霉素抑制实验来分析渗出液中胶原酶的类型。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可以部分降解Ⅲ型胶原,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慢性创面渗出液中的胶原酶活性较高,VAC治疗前基本将Ⅲ型胶原全部降解,随时间推移、降解减少,胶原酶活性下降,强力霉素抑制实验证明在100μmol/L浓度时无抑制,在600μmol/L浓度时出现部分抑制。结论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增高,VAC的应用可以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阻止胶原蛋白大量降解,利于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应主要是MMP-1型(成纤维细胞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对大面积伤口、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及持续性负压引流(VSD)技术的干 预效果及对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大面积伤口、皮肤组织 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VSD技术,观察组给 予康复护理联合VSD技术,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效果、创面分泌物细菌感染情况、预后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创面恢复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细菌计数低于对照组,HA、VEGF水 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 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 康复护理联合VSD技术在大面积伤口和皮肤组织缺损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发挥对大面积伤口和皮肤组织缺损的保护作用,减少炎症反应,促使创面尽早愈 合,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会阴侧切是产科助产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目的为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及克服分娩阻滞.会阴侧切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感染和疼痛,还有线头反应、切口裂开、瘢痕增生、搔痒、性交痛等并发症.金因肽主要活性成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rhEGF),具有提供组织再生与修复的基础,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预防和减少瘢痕形成,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功能,为评价其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钛板内固定,增强胸骨稳定性,提高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6例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骨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26例,均为慢性感染患者,感染持续时间均超过3个月.3例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伤口持续负压吸引(VAC)的方法辅助创面准备.26例患者均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无一例发生钛板感染需再次手术取出,且无一例因胸骨再次感染而需二次手术.结论 应用钛板内固定可以加强胸骨稳定性,减少局部组织渗出,提高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