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眩晕、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共济失调、Horner征、水平眼震,可伴有呃逆,复视,对侧肢体轻瘫。影像学改变为延髓背外侧异常信号,合并小脑,桥脑,枕叶,丘脑异常信号。经积极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综合征系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障碍所致,典型临床表现有眩晕、交叉感觉障碍、Horner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头颅MRI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均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及血管病变;24例行血管检查,其中4例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血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3.
孙家兰  王瑛  傅毅 《上海医学》2006,29(7):480-482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方法分析2j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本组部分患者有共济失调、眩晕、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Horner征、面部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MRI检查结果显示,延髓上部损害是经典的斜带型,常伴随严重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面瘫;而下部的损害常位于延髓外侧的表面,表现为明显的眩晕、眼震和共济失调。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的受累部位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尽快给予恰当的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标准的5例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3个月。结果:1例患者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及吞咽困难症状完全缓解,3例患者仅遗留少许感觉障碍,1例患者仍存在病灶侧的共济失调症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兴 《海南医学》2010,21(8):62-6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m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20例头颅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余3例未检出病灶,仅有2例头颅CT示有脑干梗死。单纯性单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较好,复合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差。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y syndrome,WS)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闭塞所致。临床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及交叉性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7.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同侧面部痛、温度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10/15)、构音障碍(9/15)、吞咽困难(7/15)、Horner征(11/15)、共济失调(8/15)及交叉性感觉障碍(8/15)为常见临床表现。1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11例采用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治疗,4例采用东菱抗栓酶治疗,其中10例于7~10d后症状缓解,1~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1例死亡。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是Wallenberg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但不是惟一原因,本病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在临床上影像学改变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在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及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多以急性起病(32例),以头晕(30例)、恶心呕吐(21例)、吞咽困难(27例)、饮水呛咳(27例)、构音障碍(20例)、行走不稳(26例)、共济失调(22例)、Horner征(23例)、交叉性感觉障碍(27例)为常见临床表现;CT对本病后颅窝疾病分辨力差,无1例发现延髓病变,检出率低;磁共振分辨力高,无骨性伪影干扰,26例显示有延髓异常信号,均表现为长T1、T2信号,呈小片状或斑片状,条索状长T1、T2改变,更适用于本病的检查;治疗应按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结合对症治疗,治愈13例,好转15例,未愈4例,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是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临床表现有突然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rn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现就我院近年收治的该病患者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延髓外侧或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临床并不罕见,国内已有报告。我院收治14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为35—72岁。右侧8例,左侧6例。主要症状体征为眩晕13例,恶心、呕吐11例,吞咽困难13例,同侧软腭麻痹13例,霍纳(Horner)征13例和小脑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对18例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与MRI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头颅CT扫描仅1例显示小脑梗死,余17例未见异常。MRI检查的18例中有2例未见异常,16例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中9例梗死病变仅限于延髓(其中7例病变仅限于延髓背外侧,2例病变侵及半侧延髓);6例延髓合并小脑梗死;1例延髓伴桥脑梗死。结论眩晕,交叉性感觉障碍,构音、吞咽困难,同侧Homer征及肢体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部分病例伴第6、7、8对脑神经或锥体束受累的表现。头颅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很少见 ,现将我科 1 993~1 999年经MRI证实为本综合征 2 9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全组病人均急性起病。其中眩晕恶心呕吐 2 9例 ;眼球震颤 2 6例 ;声音沙哑 2 9;吞咽困难饮水发呛 2 9;同侧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2 9;同侧Horner综合征 2 7例 ;复视 4例 ;交叉性感觉障碍 2 7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例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2 9例 ;对侧肢体轻瘫 7例 ;对侧病理征阳性 5例 ;头痛 4例 ;呃逆 2 1例 ;上消化道出血 1 7例。1 2 MRI表现  延髓外侧长T1、长T2信号者 2 9例 ,呈现信号的位置分布为 :…  相似文献   

14.
高红安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468-146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MS)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多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出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临床表现有突然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rn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我科诊治该病患者26例,资料完整,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场强MRI无颅底骨伪影,软组织对比度高,图像清晰,对延髓梗塞诊断有一定诊断优势.本文综合22例经临床诊断,并治疗好转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资料,MRI表现进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40.65岁,均为急性起病,眩晕、呕吐、眼球震颤16例,吞咽困难,饮水返呛8例,共济失调10例,感觉障碍20例,同侧Home&#183;征10例.……  相似文献   

16.
桥脑腔隙性梗死多为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脑桥腹侧梗死所致,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所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提升不能和眼反射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同侧Horner综合征,根据此病人的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17.
Wallenberg's综合征3例付培平,魏秀风,李莉Wallenberg'sSyndrome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后组颅神经受损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为突出症状并伴有肢体共济失调、痛温觉障碍。或Horner's征的一组征候群,较为少见。19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起病多见,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病情相对较重.延髓部位的梗死以延髓背外侧多见,但预后均较好.少见的双侧延髓梗死及内侧梗死预后较差.结论延髓病变的预后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靠近背外侧的延髓梗死相对预后较好,双侧的延髓梗死预后不良,合并其他重要部位梗死及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及MRI、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2例L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28例(87.5%),眩晕27例(84.4%),恶心、呕吐24例(75.0%),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3例(71.9%) ,眼球震颤21例(65.6%).核磁共振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1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9例显示病变同侧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其中2例移行为小脑后下动脉,1例并发对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2例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2例显示病变同侧为优势椎动脉,其颅内段(V4)小脑后下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3例显示一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3例全脑正常.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杨荫  王乾成  周红军  苏淑贤 《重庆医学》2021,50(8):1438-1440
延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延髓受损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内侧梗死和外侧梗死.延髓内侧梗死又称为 Dejerine 综合征,以同侧舌肌瘫痪、对侧肢体瘫痪及深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与延髓外侧梗死相比,延髓内侧梗死很少发生,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 0.5% ~ 1.5%[1],而双侧延髓 内侧梗死更为罕见,现将近期收治的两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