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部异物的好发部位、漏诊原因和取出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48例门诊咽部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咽异物的好发部位、漏诊原因和操作技巧,评估取出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348例患者确诊咽部异物334例,其中扁桃体窝及下极152例、舌根94例、咽侧壁12例、会厌谷56例、梨状窝18例、鼻咽部2例;初诊确诊289例,二次确诊45例,漏诊率为13.5%,未发现异物14例。结论咽部异物好发于口咽扁桃体窝及下极、舌根、会厌谷等处,有顺序地详细查体可减少漏诊率,纤维喉镜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是取出咽部异物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前  齐磊  李丹 《当代医学》2014,(10):57-58
目的:探讨喉咽部异物简单取出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中煤矿建总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3年6月门诊诊治的180例喉咽部异物患者,应用纱布包裹拉舌,再经压舌板压舌后用枪状镊钳取异物方法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异物位于会厌谷患者87例,取出49例,成功率为56.32%。异物位于舌根部患者81例,取出47例,成功率为58.02%。异物位于梨状窝患者12例,无1例取出。180例中91例未能取出异物的患者,均在间接喉镜下钳取或电子喉镜下成功取出。结论该异物取出方法极为简单,可作为临床上喉咽部异物患者取出的最先尝试办法。如果不能顺利取出异物,再采用间接喉镜下钳取或电子喉镜下取出异物。  相似文献   

3.
咽部异物漏诊的常见部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73-1674
目的 提高咽部异物的首诊确诊率,减少漏诊率.方法 对就诊2次以上仍不能确诊的51例咽部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咽部异物误诊为咽刺(擦)伤45例(占88.24%)、急性会厌炎4例(占7.84%)、会厌脓肿2例(占3.92%).异物位于腭舌弓与扁桃体间隙29例(占56.86%),位于会厌谷12例(占23.53%),位于扁桃体隐窝7例(占13.73%),包埋在扁桃体窝内3例(占5.88%).其中13例(25.49%)在电子喉镜下确诊.结论 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与异物停留的位置可能不一致,掌握咽部异物常见的存留部位并依序检查可减少漏诊,必要时可做电子喉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人操作纤维喉镜在咽部困难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困难异物患者84例,其中未明确异物者52例,发现异物而取出困难者32例,均经纤维喉镜下单人操作检查,发现异物者同时行异物取出术。结果:52例未明确异物患者中,发现异物者30例,余22例患者仍未发现异物,随访未发现异物;32例难取异物患者,通过纤维喉镜检查均顺利取出。结论:咽部困难异物可通过纤维喉镜下检查并取出,效果显著,且可单人操作,广泛应用于门急诊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醉喉镜在特殊人群(指:咽反射敏感、颈部粗短、张口困难、舌体肥厚、舌系带较短、患者年龄较小的人群。)中喉咽部异物诊断和取出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过去1a特殊人群中难以诊断或取出的36例喉咽异物诊断和取出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在麻醉喉镜下36例难取下咽异物均成功取出。结论 在特殊人群中麻醉喉镜可作为下咽异物诊断和取出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使用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到我院进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异物取出率97.56%,并发症发生率2.44%;对照组异物取出率78.05%,并发症发生率14.63%,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胡廷保 《海南医学》2007,18(10):43-44
目的 观察门诊咽异物就诊者异物阳性率、漏诊率.方法 对2006年7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接诊的主诉咽异物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216例中检查发现并取出异物153例(70.8%),漏诊2例(0.9%);口咽常规检查及下咽间接喉镜检查发现异物148例(占异物总数96.7%),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异物3例,X线及CT检查各发现1例.直接取出145例,纤维喉镜下取出6例,食道镜下取出1例,颈侧切开取出1例.结论 口咽常规检查及下咽间接喉镜检查是咽异物诊治中的主要手段,有选择地采用纤维喉镜、X线等辅助检查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咽异物的诊治技巧。方法总结分析615例咽部异物患者的症状、异物部位及咽异物的诊治方法。结果615例患者中,541例发现异物,主要症状为咽部刺痛,异物大多位于扁桃体和舌根;其中口咽异物338例都一次取出,喉咽异物203例一次取出189例,14例取出时脱落被咽下或吐出,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未发现异物者74例,刺痛或异物感多在次日消失。结论长度为1.4 cm左右的鱼刺最易被误咽而形成咽部异物,多刺人扁桃体和舌根淋巴组织内,因末梢刺激引起咽部刺痛或异物感;可采用多种检查方法以发现异物:取异物时应抓紧异物末梢,防止异物受阻脱落。  相似文献   

9.
儿童支气管异物2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研究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电子支气管镜在诊断治疗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经支气管镜诊断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儿246例,应用Olympus电子支气管镜,在局部黏膜麻醉下经鼻插入支气管镜逐级观察支气管结构,使用篮状异物钳或齿状异物钳钳取异物.结果 246例患儿中,支气管异物以果仁或果壳类(230例,占93.5%)最为常见,异物嵌顿位置以右下叶支气管开口(98例,占39.8%)为最多.钳取异物手术次数平均为(1.9±1.3)次,一次取出率为58.5%(144例).阻塞于左右主支气管、右中叶和右下叶支气管的异物一次取出率较高,分别为91.1%、60.0%和55.1%.篮状异物钳钳取所需次数(1.4±0.9)明显低于齿状异物钳所需次数(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儿童支气管异物种类以果仁或果壳类植物性异物为主,阻塞部位以右下支气管为多见.位于左右主支气管异物一次取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用篮状异物钳钳取异物所需手术次数明显少于使用齿状异物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咽异物的诊治技巧。方法总结分析615例咽部异物患者的症状、异物部位及咽异物的诊治方法。结果615例患者中,541例发现异物,主要症状为咽部刺痛,异物大多位于扁桃体和舌根;其中口咽异物338例都一次取出,喉咽异物203例一次取出189例,14例取出时脱落被咽下或吐出,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未发现异物者74例,刺痛或异物感多在次日消失。结论长度为1.4cm左右的鱼刺最易被误咽而形成咽部异物,多刺入扁桃体和舌根淋巴组织内,因末梢刺激引起咽部刺痛或异物感;可采用多种检查方法以发现异物;取异物时应抓紧异物末梢,防止异物受阻脱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提高食管异物取出水平.方法 回顾自1997年10月-2009年6月应用Foley管取出儿童食管异物103例分析.结果 92例1次试取成功,7例2次取出,取出率达96.1%,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对于外形规则表面光滑的食管道异物采用Foley管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治疗,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间收治的72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21例患儿中,男471例(65.3%),女250例(34.7%).35例因病情危重直接镜检,686例均作胸透及胸片或CT检查.明确有呼吸道异物的721例.主气管和(或)双侧支气管异物66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内371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内284例.已经有肺不张42例,其中11例肺实变,经支气管内灌洗吸痰治疗而复张,3例合并支气管扩张,异物取出后经保守治疗无好转行肺叶切除,2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镜检有异物,未取),716例1次镜检成功取出异物,占99.3%,3例行2次镜检取出异物.常见异物为花生、瓜子及豆类.结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可避免延误病情,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和目的:目前尚无针对应用可曲内镜从上消化道取出异物的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对消化道异物进行临床分析并前瞻性评估应用可曲内镜从上消化道取出异物的有效性。受试者和方法:对105例上消化道吞咽异物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9例(27.6%)儿童,76例(72.4%)成人。30例(28.5%)患者有食管狭窄。结果:39例(37.1%)患者的异物为食物,66例(62.9%)非食物。仅使用可曲内镜及配件取出异物的成功率为98.0%,仅配合使用息肉切除圈套器和有齿镊子的成功率为91.2%。9例(8.6%)患者异物取出时出现并发症;仅1例(1%)出现食管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异物嵌顿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杨柳  陈彩  卢家灵  黄绍贤 《广西医学》2012,34(4):439-440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软组织异物进行诊断和手术定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拟诊软组织异物存留的病人分别用高频彩超和X线摄片进行诊断,然后将两种方法均能诊断的7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高频彩超定位组37例和X线定位组36例,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异物的结果,分析两组1次定位引导手术取出异物的成功率和取出异物所用的手术时间.结果 100例患者经手术确诊共106个异物,高频彩超和X线诊断软组织内异物的准确率分别为95.28%(101/106)、68.87%(73/106),高频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P<0.01).高频彩超定位组和X线定位组取出异物所用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0.7)min、(30.1±1.6)min,高频彩超定位组手术时间少于X线定位组(P<0.01);高频彩超定位组和X线定位组一次性定位取出异物的成功率分别为94.59%(35/37)、44.44%(16/36),高频彩超定位组成功率高于X线定位组(P<0.01).结论 高频彩超对软组织异物的诊断准确率较X线高,手术定位效果比X线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处理咽喉部异物的有效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8年10月因咽喉部异物来耳鼻喉科就诊的3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7例患者一次性取出1枚异物,3例患者一次性取出2枚以上异物,1例患者经手术一次性取出异物,57例未能找到异物.结论 咽喉部异物的诊治须结合异物形状、异物滞留时间,疼痛的性质、部位综合考虑,以合理的器械取出异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在严重眼外伤患者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10月收治的25例眼内异物经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治疗进行观察。结果:绝大部分患者视力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异物取出,视力不同程序提高,晶状体植入率84%。结论:伤后及时诊断,手术及时,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眼球内异物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喉咽部解剖特殊,位置隐匿,异物易存留于此,在临床诊断及异物的取出上较口咽部和食道异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1993~2001年共诊治喉咽部异物12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90°喉内窥镜在喉咽部异物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有喉咽部异物史行常规间接喉镜检查未发现异物的患者,采用外径8 mm 90°喉内窥镜连接影像显示系统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102例中98例喉咽有异物,均在喉内窥镜下用异物钳成功取出。4例未发现异物,经X线诊断为食管异物,行食管异物取出术时发现异物位于食管入口。结论喉内窥镜光线充足、视野清晰、操作方便,可有效地减少隐蔽性喉咽异物的漏诊,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取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87例小儿呼吸道异物患者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无麻醉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5例;全麻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182例,其中经气管切开处插入支气管镜取出异物6例.结果 187例在无麻或全麻下经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异物,其中184例1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占98.4%,2例经过2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占1.1%,治愈186例,治愈率99.5%,死亡1例,病死率0.5%.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术前处理好并发症,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小儿呼吸道异物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玻璃体切除行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球后段非磁性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9月至2 0 0 2年 3月经玻璃体切除行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 39例 39眼非磁性眼内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39眼成功取出异物 ,成功率为 10 0 %。术后视力提高 2 9眼 (74 .36 % ) ;不变 7眼 (17.95 % ) ;下降 3眼 (7.6 9% )。术后 1个月视力 >0 .0 2者 32眼 (82 .0 5 % ) ,其中≥ 0 .1者 9眼 (2 3.0 8% )。术后有 8眼视网膜脱离复位 (72 .72 % )。结论 :经玻璃体切除行眼内异物取出术可有效地取出非磁性眼内异物 ,提高术后视力 ,同时可处理眼内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