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疟疾患儿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例疟疾患儿的血液学改变,分析骨髓形态学,检测疟原虫。结果20例患儿血小板均降低(32×109/L~78×109/L),贫血患儿占70%,骨髓像均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增生性贫血骨髓像13例(65%),骨髓涂片均检到间日疟疟原虫。结论疟疾患儿血小板减少为继发性,常同时伴有贫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例外省输入性间日疟病例诊治经过,讨论疟疾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探讨如何提高疟疾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美国Inverness medical profession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的疟原虫检测试剂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BinaxNOV 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00份样本用镜检方法和BinaxNOW 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镜检法检出阳性138份.其中恶性疟77份、间日疟61份;疟原虫检测试剂卡捡出阳性139例,其中恶性疟71份,间日疟68份.试剂卡检测疟疾的敏感度为98.55%,特异度为98.85%,检测恶性疟的灵敏度为87.01%、特异度为98.76%,检测间日疟的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96.76%.存在交叉反应.结论 BinaxNOW 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疟疾敏感性与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适合边远疟区无镜检能力的个体、乡村医生开展疟疾筛查.  相似文献   

4.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Mab在疟疾诊断和疗效考核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疟疾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在疟疾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考核疟疾治疗效果。方法使用OptiMal—IT金标层析快速检测试剂诊断和鉴别诊断间日疟57例,恶性疟5例;用传统的厚薄血片进行病原学对比诊断。同时用OptiMal—IT金标层析法考核治疗效果。结果OptiMal—IT金标层析法与病原学诊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虫的符合率为100%,疟原虫患者治疗后3d OptiMal—IT金标层析法检测为阴性。结论OptiMal—IT金标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疟疾诊断和鉴别诊断试剂,可以用于快速应急检测,同时疟疾患者治疗后,若患者体内无活的疟原虫,OptiMal—IT金标层析为阴性,提示疟疾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OptiMal—IT金标层析可现场应用于疟疾快速诊断和疟疾治疗效果考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97例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总结抗疟治疗及转归情况,为提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陕西省传染病院收治的疟疾患者住院病例资料,对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疾病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20年9月,陕西省传染病院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97例,其中93例为外出务工的中国籍工人,4例为非洲来西安工作或留学外籍人员; 92例来自非洲,5例来自亚洲。恶性疟疾78例,间日疟15例,卵型疟4例,其中重型疟疾占11例(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全年散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畏寒、寒战、头痛、头晕、肌肉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型疟疾可发生严重肾功能异常或继发嗜血综合征;不同类型疟原虫感染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9例间日疟及卵型疟中,12例予口服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7例予以蒿甲醚注射液治疗。78例恶性疟中,42例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25例予蒿甲醚注射液治疗,11例重型疟疾有3例在使用青蒿琥酯注射液或蒿甲醚注射液后再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序贯治疗,所有患者疟原虫均转阴,但仍有1例间日疟复发, 3例恶性疟原虫再燃,对复发及再燃的病例予再次治疗后亦均治愈。结论 对有疟疾流行区居留史的发热患者,及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查找疟原虫有助早诊断。对确诊病例宜早采用合理、规范、足疗程抗疟药物,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用国产耳穴探测仪探测耳穴疟区、肾、膀胱、脾4穴诊断间日疟,共探测疟疾病人、带虫者、疟史病人、非疟原虫感染者计5000余例,并与血检疟原虫法进行对照观察,认为本法诊断间日疟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具有简易、经济的优点,可以适应大面积的疟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39-1239,1213
目的 探讨疟疾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及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用Sysmexkn-2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9例疟疾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测定。所得数据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疟疾患者组血小板为(84.43±44.3)×10^9/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小板为(204.1±56.1)×10^9/L。疟疾患者组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69例疟疾患者中有48例(占69.6%)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疟血小板为(80.8±44.3)×10^9/L,间日疟血小板为(80.7±56.4)^10^9/L,15例恶性疟患者中的12例(占80.0%)和54例间日疟患者中的36例(占67.0%)患者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疟疾患者可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脾脏肿大等原因,疟疾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巢式PCR鉴别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效果。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8—2015年疟疾患者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取患者血样中的疟原虫DNA,进行巢式 PCR 检测。结果 采用巢式PCR检测疟疾患者282例,其中恶性疟原虫206例、间日疟原虫62例、三日疟原虫6例、卵形疟原虫19例。巢式PCR结果显示,卵形疟原虫经典型curtisi 和变种型wallikeri 分别扩增出800 bp和780 bp目的 条带。2012—2015年卵形疟占当年疟疾患者分别为4.1%(2/49)、12.2%(9/74)、8.2%(4/49)、11.4%(4/35),卵形疟总数占全部病例的6.74%,其中,经典型curtisi 14例,变种型wallikeri 3例,混合感染2例,变种型wallikeri检出率占卵形疟26.3%。19例卵形疟病例全部为男性,感染输入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2例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来自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其中有2例卵形疟原虫curtisi型镜检 结果分别为间日疟和恶性疟,1例血片重新复核后为卵形疟,另1例巢式PCR检测为间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型。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减少卵形疟误诊的情况;加强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的巢式PCR 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发作期和治疗期间外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分析恶性疟患者与间日疟患者疟疾发作初期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患者服用蒿甲醚一个疗程巩固治疗中其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恶性疟组和间日疟组血常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恶性疟、间日疟患者在发作期治疗前外周血常规中淋巴细胞计数(LYMPH)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降低(P0.05);恶性疟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日疟组Hb、MCV、PLT、MPV及血小板压积(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服用蒿甲醚一个疗程期间外周血常规的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WBC总数、LYMPH、EO和PLT计数均有升高趋势,而RBC、Hb计数有下降趋势,观察到血常规散点图也有相应的改变。结论疟疾发作初期观察血常规指标和散点图的变化可辅助诊断疟疾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RBC、Hb计数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治疗的普通疟疾患者中合并血小板减少情况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广西上林县外出非洲加纳等地务工返乡人员住院治疗的普通疟疾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全年在外出非洲务工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052例,并以恶性疟为主,6月~7月两个月的疟疾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2.43%(762/1052),在国内实属罕见。住院治疗488例,其中有175例疟疾病例合并血小板减少,占总住院病例数的35.86%(175/488),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出现,血小板值最低的病例为9×109/L(正常值100×109~300×109/L)。经有效抗疟药物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在3 d~6 d恢复至正常值。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疟疾病例原则上应以采用高效、速效、低毒的青蒿琥酯药物尽快消除血内疟原虫为主,患者血小板数会逐渐恢复至正常值。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周志向 《海南医学》2011,22(8):65-66
目的探讨非典型间日疟疾的误诊原因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10年收治住院的117例疟疾患者。结果 117例中误诊非典型间日疟39例,误诊率为33.3%,误诊病种11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误诊病例的46.2%。结论加强对不典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不能因1、2次血涂片找不到疟原虫就排除疟疾,可用厚血片或骨髓片检测来提高疟疾确诊的水平,把疟原虫检测作为诊断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美国Inverness medical profession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的疟原虫检测试剂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00份样本用镜检方法和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镜检法检出阳性138份,其中恶性疟77份、间日疟61份;疟原虫检测试剂卡检出阳性139例,其中恶性疟71份,间日疟68份。试剂卡检测疟疾的敏感度为98.55%,特异度为98.85%,检测恶性疟的灵敏度为87.01%、特异度为98.76%,检测间日疟的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96.76%。存在交叉反应。结论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疟疾敏感性与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适合边远疟区无镜检能力的个体、乡村医生开展疟疾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种实验室方法综合诊断昭通市疟原虫疑似病例,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疟原虫检测试纸条(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先做快速检测,然后按照镜检标准制作厚、薄血涂片,经常规吉氏染色后在油镜下(×1 000)的薄血膜观察疟原虫形态,鉴定虫种。最后针对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4种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10份县区采集的疑似病例,快速试纸条1532未做,3份可诊断为恶性疟,其它6例皆不能明确诊断;显微镜下4份可明确诊断为恶性疟,其中1201为高密度恶性疟,3份可明确诊断为间日疟,1649县级初次镜检误诊为间日疟,省级镜检确诊为卵形疟,1532县级初次镜检误诊为恶性疟,省级镜检未发现疟原虫;所有病例皆经省级采用巢式PCR扩增,4份确诊为恶性疟,3份确诊为间日疟,1649确诊为卵形疟,1532和A无条带。经快速检测、镜检、巢式PCR,证实昭通市2013年9月以来报告的10例疟疾病例分别为3例间日疟、4例恶性疟、1例卵形疟、2例阴性。结论基层镜检技术不稳定;胶体金法诊断结果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镜检准确性依赖于镜检人员技术水平,剿式PCR法诊断最为准确;疟疾确诊需逐级复核和多种实验室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疟疾参比实验室应用巢式PCR技术诊断输入性三日疟的效果。方法采用巢式PCR对2015-2017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血标本进行疟原虫核酸检测,筛查三日疟阳性标本,并与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结果、吉氏染色显微镜镜检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7例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经巢式PCR共检出15例(4.1%)三日疟病例。在这15例三日疟病例中,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镜检13例诊断为三日疟,1例为间日疟,1例为卵形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镜检7例为三日疟,8例为间日疟;RDTs方法阳性6例;阴性9例。结论在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断和分型上,巢式PCR明显优于RDTs和镜检法,RDTs不能取代镜检对罕见疟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输入性疟疾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输人性疟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间日疟带虫组(35例)仅存在轻度的肝损害,间日疟发作组(20例)及恶性疟组(6例)入院前误诊率分别为30%、3/6,同时二组分别有80%、4/6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间日疟发作组血小板减少程度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55,P〈0.05);恶性疟组有2例发生黑尿热,其中1例发生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是疟疾发作的标志之一,恶性疟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间日疟疾的误诊原因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2010年收治住院的117例疟疾患者。结果117例中误诊非典间日疟39例,误诊率为33.3%,误诊病种11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误诊病例的46.1%,误诊时间1例长达13d。结论加强对不典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不能因一、二次血涂片找不到疟原虫就排除疟疾,可用厚血片或骨髓片检测来提高疟疾确诊的水平,把疟原虫检测作为诊断常规。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寄生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三种,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最易发生脑型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感染也偶可引起脑型疟发作。由于脑型疟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不能很好认识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耽误抢救时间。现就脑型疟的诊断、治疗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广西东兰县60年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东兰县各乡镇卫生院1951年—2010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30年中疟疾病例总数占全县的97.14%,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 065.74/10万,疟疾死亡病例42例。疟疾病例最多的1954年发病率达到5 704.29/10万。疟疾病例的诊断98.74%为临床诊断病例。疟原虫种类包括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1982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最后1例恶性疟病例,2000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最后1例间日疟病例。80年代开始在流动人口中出现疟疾病例,90年代达到高峰,2008年至今当地无疟疾病例报告。结论东兰县通过长期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