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的通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杰衡  张国根  高峰 《广东医学》2001,22(8):710-711
目的 比较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差异。方法 14例ASAⅠ-Ⅱ级患者进行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和单腔气管导管通气,潮气量(VT)定为10,7.5和2.5ml/kg,相应的呼吸频率为10,13,20和40次/min,分别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AP)、气道平台压(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各个潮气量阶段两种通气方式之间的PETC2,PaCO2,PAP及P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 使用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对于肺胸顺应性较差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量调节方法和死腔通气量计算方法。方法 应用定容型模式进行机械通气 ,通过两次呼吸机参数设定与动脉血气检查计算死腔通气容积 ,根据公式计算结果调节机械通气的呼吸频率与潮气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91 4%和 70 4%的患者达到预期通气效果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的发生率分别为 1 7 1 %和 2 9 6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平均检查动脉血气的次数分别为 3 4次和 4 6次。结论 在定容型模式的机械通气中 ,两次参数设定与公式计算法可准确、方便地调节机械通气的呼吸频率与潮气量 ,了解死腔通气容积  相似文献   

3.
高频通气(HFV)是一种高通气频率和低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其通气频率至少为机体正常呼吸频率的4倍,而潮气量近于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要类型包括:高频正压通气、高频喷射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等.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目前公认的最先进高频通气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4.
高频通气(HFV)是机械通气的一种方式,其通气频率等于或高于正常呼吸频率的4倍,而潮气量等于或低于死腔量,故是一种高额率低潮气量的通气方式。我科近3年内应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于急诊危重患抢救28例,对纠正缺氧,改善通气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敲频通气     
一、高频通气的概念及其类别 1.高频通气的概念高频通气(HFV)是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其频率大于常规的频率3倍以上(成人60次/分),这种通气方式称高频通气。其特点是低潮气量、高频率,也有应用频率甚至高达3,000次/分以上者。传统的呼吸生理概念认为:浅而快的呼吸比深而慢的呼吸做功多而效率低,如果每次吸入的气体容量(即潮气量)等于或少于解剖死腔,那么由于气体不能到达肺泡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病人会因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而死亡。但是近年来,国外进行了一系列的高频率(60~1800次/分)低容量(容量等于或少于解剖死腔)通气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的动物或人可以维持正常的血氧而长期存活,虽其机理还没有完全阐明,但事实对传统的呼吸生理概念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白雯 《广州医药》2001,32(2):75-76
高频喷射通气 (HFTV)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一种机械通气方式 ,是利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在气通开放状态下 ,以比解剖死腔量还小的潮气量和极快的频率进行通气 ,使气体在气道内更加彻底地弥散 ,从而迅速排除CO2 ,提高PO2在较低的气道平均压下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 ,改善缺氧状态 ,其优点是 :操作简单 ,无创性。用一般的鼻导管经患者鼻孔罩于声门前喷射通气 ,病人易接受。我科从 1997年 8月~ 1999年 2月 ,共为 30例患者进行高频喷射通气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30例 ,男 2 0例 ,…  相似文献   

7.
目前常用的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就3种单肺通气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腔两用气管导管(新型导管)在开胸术中通气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病例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使用单腔两用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着重比较气道压及肺内分流率。结果双肺通气时两组气道压及分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B组气道压及分流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气管导管均能达到满意的单肺通气效果,但因单腔两用气管导管通气面积大,气道阻力小,分流率低,故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26例胸科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肺结核26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部分患者先行胸段硬膜外置管,术后静脉泵或硬膜外自控泵镇痛.结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部成功,术中单肺通气效果好,术侧肺组织萎陷满意.手术时间30~200min.麻醉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平卧位时定位时间以及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及平卧位时定位时间均降低(P<0.05),而且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下降.结论 在单肺通气中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麻醉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近,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简单、双肺分隔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高频通气(HFV)为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是应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高频通气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由Lunkenhelmer医师提出,在1980年Bohn等医师首次报道了HFV的应用。迄今为止,HFV的临床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国内近年来应用HFV的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就HFV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潮气量不同将我院诊治的ALI/ARDS患儿102例分为2组:传统潮气量组(10~12 mL/kg潮气量)51例,小潮气量组(6~8 mL/kg潮气量)51例.观察并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变化、呼吸机参数变化,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通气后24 h,2组PaO2、pH及SaO2较通气即刻升高、PaCO2较通气即刻降低,且小潮气量组PaO2、pH及SaO2高于传统潮气量组、PaCO2低于传统潮气量组.通气0 d、1 d、3 d小潮气量组VT、MAP、PEEP、PIP呼吸机参数较同时间传统潮气量组较低、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小于传统潮气量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LI/ARDS预后效果可能优于传统潮气量通气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支气管封堵器在困难气道患者中行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对术前估计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并与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2例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且与双腔气管导管比较,支气管封堵器的定位时间明显短(P<0.05),气道压(PAW)较低(P<0.05),肺萎陷时间较长(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尤其适合困难气道行单肺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气流速波形对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7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21例,分别以方波和减速波,以6、8及10 mL/kg的潮气量各通气30 min,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水平以及动脉血气指标,计算肺内分流(Qs/Qt)及死腔值(VD/VT).结果 在潮气量为6 mL/kg时,减速波组的肺内分流(Qs/QT)明显低于方波组(P<0.05);潮气量为10 mL/kg时,减速波组的PEEPi及VD/VT高于方波组,Ppeak低于方波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在较小的潮气量时选择减速波,较大的潮气量时选择方波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手术时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最佳呼吸参数.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通气模式,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进胸后改行单肺通气.A组采用普通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PEEP 0 cm H2O),B组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6 ml/kg,将PEEP维持在8 cm H2O左右).连续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气道阻力(Raw),动脉氧分压(PaO2),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中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手术采用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双腔中央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但在动物实验中未见应用报道。导管作为静脉通道开关应用于猪肝脏移植术中 ,及术后恢复 ,优点较多 ,现简要介绍如下。1 方法近年来 ,我们在作猪肝移植实验中采用双腔中央静脉导管。在手术前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对猪进行麻醉诱导 ( 1 2 mg/ kg体重肌肉注射 ) ,然后将动物固定于手术台 ,首先 ,气管切开 ,插管 ,接西门子 90℃呼吸机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吸入氧 (浓度 :Fi O2 1 .0 ) ,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维持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在 3 5~ 40 mm Hg( 1 mm Hg=0 .1 3 3 k Pa) ,动脉血氧分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60例).记录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与DLT组比较,BBs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且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均 P <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具有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临床效果,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且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低.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是指新生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青紫,动脉氧分压(PO2)低于50mmHg、且伴高碳酸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科急危重症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高频通气是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是应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本研究对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NICU中应用高频通气治疗的16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了呼吸力学指标的连续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腔支气管导管是单肺通气中最常用的气道管理工具[1].传统的观点认为,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易引起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阻塞,因而其不受欢迎[1].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仍是当今单肺通气气道管理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听诊法和气道峰压法在胸腔镜手术中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临床就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胸腔镜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用听诊法,气道峰压法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单肺通气后观察肺萎陷程度,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 气道峰压法临床就位满意度明显优于听诊法.结论 气道峰压法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