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尾加压素Ⅱ(U-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15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特应性体质组(特应性组)60例和非特应性体质组(非特应性组)93例,并以3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症状评分和住院天数,比较3组儿童的血浆ADM和U-Ⅱ水平. 结果 特应性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症状评分与非特应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儿童的血浆ADM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儿童的U-Ⅱ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浆ADM和U-Ⅱ水平较非特应性体质患儿和健康儿童高,特应性体质患儿病情重,炎症持续时间长,易发生反复喘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尾加压素Ⅱ对脑出血病情、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并设置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预后进行不同的分组。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5、7天血浆中人尾加压素Ⅱ水平。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人尾加压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人尾加压素Ⅱ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三组间人尾加压素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第7天人尾加压素Ⅱ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发病后7 d内血浆人尾加压素Ⅱ水平持续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当人尾加压素Ⅱ水平≥12.56 ng/m L时,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显著高于药物保守治疗(P0.05);当人尾加压素Ⅱ水平12.56 ng/m L时,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与药物保守治疗接近(P0.05)。结论人尾加压素Ⅱ水平可以作为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并可以指导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硬化组)和23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检测两组的UⅡ水平及门静脉血流充血指数(CI),分析UⅡ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CI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门静脉CI及血浆U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CI和血浆UⅡ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Ⅱ与门静脉CI呈正相关(r=0.843,P<0.01).结论 UⅡ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UⅡ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组)、30例正常孕妇和3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 PIH组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和非妊娠健康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PIH组孕妇的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具有显著相关性(r=0.893,P〈0.01)。结论测定PIH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及时了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利于本病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梏丙酯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浆尾加压素(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足患者62例为糖尿病足组,应用棓丙酯治疗,无糖尿病足患者30例为无糖尿病足组,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无疾病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受栓者的UⅡ、ADM水平,同时观察糖尿病足组患者治疗前后UⅡ、ADM的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与对照组、无糖尿病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应用棓丙酯治疗后血浆UⅡ、AD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棓丙酯治疗糖尿病足,并早期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浆UⅡ、ADM水平,促进足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以下简称"LTE4")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预后.方法 对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对照组进行有尿LTE4测定,同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下简称"EC").预后,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两组,一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个月后观测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例数.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LTE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EC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组3个月内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是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外周血EC不能完全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口服孟鲁司特可达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呼吸道感染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静脉血各3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LR9蛋白的浓度,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治疗前血清TLR9蛋白浓度在肺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毛细支气管炎组>对照组(均 P<0.01),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毛细支气管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毛细支气管炎组、肺炎组血清TLR9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0.01)。 结论 呼吸道感染后TLR9蛋白浓度升高,表明TLR9参与了呼吸道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机制,可以作为评价病情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温肺定喘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温肺定喘汤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3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经自制温肺定喘汤治疗后的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内皮素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自制温肺定喘汤在降低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儿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15)和普通组(n=15),另选同期儿科门诊体检正常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入院时及入院治疗7 d后血清CK-MB和血浆D-D水平。结果入院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K-MB和血浆D-D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显著高于普通组(均P<0.05);入院治疗7 d后这两个值检测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K-MB水平有利于判断心肌损伤情况,D-D水平有利于判断血液循环高凝状态,二者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离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0例对照者、4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20例)血浆UⅡ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计算E/A比值。结果(1)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为(4.35±1.22) pg/ml,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含量为(1.41±1.09) pg/ml,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0)。(2)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血浆UⅡ含量为(1.90±1.47) pg/m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1);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浆UⅡ呈正相关关系(r=0.563,P=0.000)。(3)血浆UⅡ含量减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不同心功能级别血浆UⅡ含量排序为: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0)。(4)血浆UⅡ含量与心功能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0.656,P=0.000),血浆UⅡ含量降低与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0,P=0.000;r=0.539,P=0.000)。结论UⅡ血浆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53例予综合治疗,治疗组5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憋、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喘息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黄芪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 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与肝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学法(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浆中U Ⅱ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浆中NO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U Ⅱ水平(41.37±22.6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1 3.75±95.80)pg/ml(P<0.01),随着肝功受损程度增加,U Ⅱ水平则呈现逐步升高(r=0.393.P<0.01);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142.04±28.9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7.76±18.52)μmol/L(P<0.01),并随着肝功受损程度增加而进一步增高(r=0.407.P<0.01).结论 U Ⅱ及NO可能是参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定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的含量,分析其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20例正常人和68例心力衰竭患者UⅡ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U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3±0.89)pg/ml vs(5.34±0.90)pg/ml,P<0.05],UⅡ水平与心功能级别负相关(r=-0.589,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相关(r=0.841,P<0.01).结论 UⅡ含量能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COPD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及诱导痰中U-Ⅱ含量,并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COPD组患者肺功能下降,FEV,占预计值百分数和FEV1/FVC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气分析示COPD组PaO2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PD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患者诱导痰U-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COPDⅢ、Ⅳ级患者诱导痰U-Ⅱ含量[130.01(121.03,149.88)μg/L]显著高于Ⅰ、Ⅱ级患者[101.99(97.84,114.00)μg/L](P<0.05).COPD患者和对照组诱导痰U-Ⅱ含量分别为血浆含量的81倍和64倍,诱导痰和血浆U-Ⅱ水平无相关(r=0.171,P>0.05).诱导痰U-Ⅱ水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分别r=0.449,r=0.428,P均<0.01),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和血PO2呈负相关(分别r=-0.490,r=-0.521,P均<0.05).结论 COPD时气道U-Ⅱ分泌增加,U-Ⅱ可能以旁分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倾向的预防作用.方法:136例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平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得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生喘息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气道阻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都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在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小儿反复喘息治疗中,孟鲁司特能降低患儿发生喘息的比例和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高渗盐水+干扰素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干扰素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P<0.05).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缩短疗程,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艳秋 《吉林医学》2013,34(18):3539-3540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子痫前期关系。方法:选择子痫前期的孕妇30例,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时另选择30例体检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于清晨抽取孕妇的空腹全血2 ml,经抗凝、分离后取上层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尾加压素Ⅱ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尾加压素Ⅱ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观察组的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尾加压素Ⅱ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测(FeNO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及6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FeNO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本院检测仪所测出的60例正常婴幼儿数值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幼儿在治疗不同时间段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TPTEF/TE和VPTEF/VE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哮喘组患儿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生活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儿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FeNO明显高于对照组,TPTEF/TE和VPTEF/V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FeNO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哮喘组、毛细支气管组患儿FeNO显著降低,TPTEF/TE和VPTEF/V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FeNO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性较高,局限性较少,并且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哮喘发生的判断以及防治有指导价值,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酸镁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常规予以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