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现肺部感染18例,心律失常15例,呼吸衰竭5例,血胸3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汤轶  朱广肖  高明 《河北医学》2012,18(4):444-44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8名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病历资料,以研究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8名高龄术后患者中,心律失常52例,发生率为22.8%,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时,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重视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高龄肺癌患者(≥70岁)363例,术后全部于ICU室进行持续监护至少3天,记录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234例。结果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4.5%(234/363)明显高于同期非高龄(22~69岁)肺癌患者34.6%(325/938)(P〈0.05);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3.8%(177/240)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者46.3%(57/123)(P〈0.05);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89.6%(60/67)明显高于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和剖胸探查者58.8%(174/296)(P〈0.05);术前有重度吸烟史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7.8%(168/216)明显高于无重度吸烟史者44.9%(66/147)(P〈0.05);术前有心血管病史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1.2%(203/285)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者39.7%(31/78)(P〈0.05)。剖左胸与剖右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2.9%(112/178)和65.9%(122/185),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及术后刀口疼痛、低血容量和肺部并发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吸氧及加强护理预防肺部炎症等是防治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接受开胸手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3例患者中,术后发现心律失常患者37例,发生率为44.6%;手术创伤、高龄、术后缺氧和机体内环境紊乱是引起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结论对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是肺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0月间对1452例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9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中高龄者46例,现将发生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对106例施行肺叶切除术,其中行全肺切除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104例,对术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18%。与高龄,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因数有关。结论:高龄肺癌患者的年龄≥65岁、合并心血管疾病史、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心肺功能下降、全肺切除及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等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2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32例心律失常患者在术后一周内大部分被纠正.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区帆 《河北医学》2011,(10):1383-1385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总结在临床上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95例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5例患者手术后都进行72h心电监测。结果:年龄大于70岁,吸烟指数,手术的方式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口位置等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应该做好各方面充分的准备,选择好手术方式,把握好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监护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85例高龄手术的肺癌患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做好呼吸功能与有效咳嗽训练,术后认真监护呼吸与循环功能监测,防治肺炎、肺不张、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结果:病人能积极配合医疗与护理措施。结论:较好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手术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资料,将其中诊断为并发心律失常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心律失常组),诊断为非心律失常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律失常组)。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19%。其中年龄、高血压、术后便秘、手术方式、血清白蛋白浓度是患者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的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可通过年龄、高血压、术后便秘、手术方式、血清白蛋白浓度异常等几项指标来推断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以达到尽早诊断及预防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龄肺癌病人外科治疗体会(附3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特点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高龄肺癌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7例并发肺不张,6例出现多源性房性早搏,1例因痰稠行气管切开,以上均治疗后康复。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为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应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术中尽量保留较多的余肺,术后强调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等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300例,根据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0.67%(62/300)。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吸烟史、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900)、高血压病(OR=2.180)、术后肺部感染(OR=2.410)、术后电解质紊乱(OR=1.717)、术后便秘(OR=1.499)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便秘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61例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9例,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13例,其中呼吸衰竭死亡2例,死亡率2.6%.结论 ①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②常见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不全;③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应注意呼吸道和心血管的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术前有冠心病、肺心病及其他严重伴发疾病者应积极治疗,术后应有效地止痛、镇静,严密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并做相应处理,注意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97例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2例,选择相关因素如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吻合位置、术后是否镇痛、术后低血钾、术后低氧血症等因素作为分析证据。结果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长、吻合位于弓上、术后低血钾、术后低氧血症等因素是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术后镇痛是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低氧;术中采用合理的术式,尽量减轻对肺组织及心脏的挤压;术后吸氧、雾化吸入、保持良好的胃肠减压、胸管引流、注意补充电解质以及良好的镇痛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是胸腔肿瘤切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来.由于监护设备的普及和手术适应症的进一步扩大,高龄患者接受手术也日趋增多,其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亦渐增多。1991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施行胸腔肿瘤切除术11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42例(21.1%),现就其心律失常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癌110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斌  王兴邦  黄和平 《安徽医学》2008,29(4):444-445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2006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110例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切除106例,切除率96.4%。术后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25.5%;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2.7%。高龄老年肺癌组(年龄≥70岁)与非高龄老年肺癌组比较,高龄老年肺癌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老年肺癌患者认真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通过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高龄老年肺癌患者也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年7月~2009年7月间37例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9%(37/356);发生于1~3天者32例(86.5%),4~7天者5例(13.5%).37例患者治疗3天内心律失常均消失.结论 术前心电图异常,既往心律失常史,FEV1/FEV2<70%,术式,术中失血>600ml等因素是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121-122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阏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7年12月70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有44例并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原基础疾病有关,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结论心脏病人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对胸部肿瘤术后病人应用惠普多功能生命监护仪持续48 h监护。结果食道癌术后病人发生心律失常7.6%,其中食道上段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7.3%,食道中段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6.8%,食道下段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12.1%,贲门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2.3%;肺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5.3%。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与手术范围、缺氧、疼痛及相应护理措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