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属于特发性炎性肌肉病范畴,按照发病年龄分为青少年型(JDM)和成年型(ADM)两类。临床特点是特征性皮疹,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肌肉病理表现为束周分布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变性以及肌束衣内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可以伴随其他系统和器官损害或伴发恶性肿瘤。目前西医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本病,虽有效,但长期大量用药副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苷受体A3(A3AR)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IIMs患者骨骼肌活检组织标本30例,其中皮肌炎(DM)患者15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11例、包涵体肌炎(IBM)患者4例;正常对照标本12例。在冰冻切片上行组织化学染色和A3AR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A3AR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见于骨骼肌2型肌纤维胞浆,1型肌纤维胞浆呈阴性;与正常对照比较,30例IIMs患者中22例2型肌纤维胞浆荧光增强。肌纤维膜荧光染色在正常对照呈阴性,而19例IIMs患者呈阳性。血管平滑肌和部分坏死肌纤维A3AR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呈强阳性。结论人骨骼肌2型肌纤维表达A3AR;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A3AR表达增加,可能对肌纤维的修复和凋亡起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鹤  沈光莉  张巍  袁云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2006-2008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rnj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血管内皮细胞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水平与血管炎的活动性相关。周围神经和肌肉受累在本病并不少见。本研究分析5例MPA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及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与抗凝功能相关的凝血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以及合成一氧化氮相关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改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人静脉移植物中eNOS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狭窄标本中eNOS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抗磷酸化的eNOS抗体(P—eNOS)检测eNOS的活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中,eNOS在内皮细胞不表达;在病变静脉血管,在内膜增生早期,eNOS在管腔面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外膜小血管的表达也增加,随着内膜增生的不断发展,eNOS在管腔面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下降,外膜小血管逐渐从外膜向中膜延伸。免疫双重染色证实eNOS和p-eNOS的表达共同定位于内皮细胞。结论eNOS在静脉移植物中的表达模式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中膜毛细血管的生成以及新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检测重症中暑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溶度;重症中暑血清攻击体外培养脐静脉,检测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对重症中暑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浓度的影响;重症中暑血清攻击脐静脉,观察乌司他丁对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的影响。结果:重症中暑患者组外周血CEC明显高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vWF和TM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血清可明显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明显升高(P<0.05)。重症中暑乌司他丁治疗可明显减少CEC(P<0.05),同时下调血清vWF和TM浓度(P<0.05)。体外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清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下降(P<0.05)。结论:重症中暑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乌司他丁对于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Cong L  Pu C  Mao Y  Liu J  Lu X  Wang Q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714-717
目的研究C5b-9在坏死性肌病肌肉小血管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肌纤维和血管的MHC-1和C5b-9表达。结果本组患者肌肉组织出现灶性或散在分布的肌纤维坏死,间有吞噬现象,肌内、外衣和血管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小血管数量减少,个别小血管管壁增厚。MHC-I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的肌纤维、肌纤维间隙及血管均呈阴性。C5b-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肌肉组织的小动脉与小静脉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及平滑肌均出现明显的强阳性表达,同时相关的坏变和萎缩肌纤维也出现明显的表达。结论 C5b-9可能参与血管启动的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门脉高压患者血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相互作用。方法:免疫共沉淀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个有力工具。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浆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后,在0、15、30、60和120min时收集细胞,利用该技术检测对Hsp90和eNOS相互作用的影响。细胞裂解液分别用抗eNOS抗体和抗Hsp90抗体沉淀蛋白复合体.经SDS~PAGE电泳和转膜后,再分别用抗Hsp90抗体和抗eNOS抗体进行免疫识别。结果:本实验分别检测出了eNOS和Hsp90的表达,说明Hsp90和eNOS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Hsp90和eNOS对刺激产生的反应有时相性,一般在刺激30min后Hsp90的量有明显增加,进一步说明Hsp90对eNOS调节NO的产生起关键的作用。结论:门脉高压患者血浆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Hsp90与eNOS结合,增强eNOS的生物活性,使NO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骨骼肌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方法应用抗单个核细胞(MNC)亚群的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18例PM/DM肌组织MNC亚群的分布和定位。结果10例PM中8例肌组织有单个核细胞浸润(80%),T淋巴细胞最多,巨噬细胞次之,B细胞最少,主要分布于肌内衣和肌束衣结缔组织中,T细胞亚群以CD8+T为主,CD8+/CD4+比值为0.25±0.067,并见表达Ia抗原的激活T8细胞侵入肌纤维;75%DM肌组织有单个核细胞浸润,以B细胞为主,T细胞次之,CD8+/CD4+比值为0.93±0.26,主要分布于肌束衣血管周围。结论免疫反应参与PM和DM病变过程,PM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为主,DM以体液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0例肌源性肌病,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先天性肌病(CMD)和代谢性肌病(MMD)骨骼肌活检组织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免疫调控等免疫活性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抗体CD3、CD4、CD8、CD68和HLA-DR,免疫荧光一步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结果(1)PMD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M、IgG和补体C3免疫复合物的阳性率分别为50%,31.1%和11.1%,以IgM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定位于肌膜和间质小血管壁上,并与PMD肌纤维的萎缩性病变有关。(2)PMD肌组织中有单核炎症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其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00%和55.5%。巨噬细胞多位于坏死纤维中,T淋巴细胞分布于变性坏死肌纤维和肌束衣小血管周围,CD8+T细胞数量增多,T4/T8<1。(3)HLA-DR染色显示PMD肌组织中变性萎缩的小纤维周围有HLA-DR+的激活单核炎症细胞浸润,与神经源性肌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肌纤维HLA-DR阳性反应者占22%(4/18),表明  相似文献   

10.
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对25例肺癌及其周围正常肺组织、8例胎儿肺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组织内毛细血管vWF:Ag为强阳性,肺组织毛细血管大多阴性,胎儿肺组织毛细血管全部阴性。从而初步证明:肺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既不同于正常肺组织毛细血管,也不同于胎儿幼稚血管内皮。并认为,肿瘤间质血管内皮细胞vWF:Ag含量增多与恶性肿癌患者的血栓并发症、肿瘤的坏死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弥漫性钙化伴随皮下囊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期出现皮下组织弥漫性钙化或骨化改变属于罕见的临床表现,局部的骨骼肌钙化或骨化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出现在手术、外伤或神经损伤之后.弥漫性的骨骼肌钙化可以见于获得性的皮肌炎,而弥漫性的骨骼肌骨化见于遗传性骨化性疾病,包括进行性骨化性肌炎、进行性骨发育异常和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障碍等遗传性疾病中[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证明小梁网(TM)主要由平滑肌纤维而非胶原纤维构成,且不存在内皮细胞.方法 选用家兔、SD大鼠、小鼠各3只,新鲜眼球共18只,沿矢状面对半切开眼球,石蜡包埋,常规组织切片,每个标本选取5片,分别采用HE染色、VG染色、Masson染色、α-SMA及CD31免疫组化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扫描成数字切片.将TM与巩膜胶原纤维、睫状肌(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E染色:3种动物TM呈紫红色粗丝状结构,交织成网,与睫状肌纤维胞质染色高度一致;TM表面附着的"细胞"界限不清,核扁,细长,呈深紫色,其"胞质"与TM无明显界限;睫状肌为典型的平滑肌,按不同方向成束排列,纵切的细胞呈扁平状,胞质紫红色,核扁,细长;巩膜内胶原纤维呈红色,深染;成纤维细胞少,依附于胶原纤维,其长轴与胶原纤维长轴一致,轮廓不清,核细长呈线样,深紫蓝色;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呈淡紫色,核深染,由于切面原因而呈不同的形状,突于腔内.VG染色:TM呈淡红色细丝状,胶原纤维呈亮红色粗条状.Masson染色:TM呈红绿相间网格状结构,其中以红色结构为主;巩膜胶原纤维呈绿色波浪状;血管内皮细胞呈绿色扁平状;睫状体的平滑肌纤维呈紫红色.α-SMA免疫组化:TM部分呈强阳性反应,胞质呈棕黄色颗粒;巩膜内胶原纤维及血管内皮细胞呈阴性;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纤维呈强阳性.CD31免疫组化:三种动物染色结果虽略有差异,但均为阴性.结论 TM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周包绕微量胶原纤维(肌内膜),不存在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慢性鼻炎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正常鼻黏膜和慢性鼻炎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分布 ,探讨NOS与慢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测定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 (iNOS)在正常组和慢性鼻炎组鼻黏膜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eNOS免疫组化显示正常鼻黏膜和慢性鼻炎鼻黏膜NOS均呈阳性反应 ,主要分布于表层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胞浆 ;iNOS免疫组化则显示慢性鼻炎表层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胞浆NOS阳性 ,部分炎性细胞亦呈阳性反应 ;而正常鼻黏膜NOS呈阴性。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NOS有同样的分布部位。结论 :正常鼻黏膜存在NOS分布 ,慢性鼻炎鼻黏膜中i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 ,由iNOS产生的NO和慢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增多和黏膜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4.
5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腓肠肌活检标本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发现,除肌纤维变性、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外,毛细血管病变特别突出。血管壁严重增厚,基板呈多层性改变,周细胞增生。有些复层的毛细血管基板多达9层。内皮细胞外可有多层周细胞半包绕血管,有些周细胞又发出分支沿管壁延伸。周细胞一般位于内皮细胞下第一层基板之外,也可位于复层基板之中,周细胞与周细胞之间有多层基板。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内富含吞饮小泡。血管病变程度与肌纤维变性程度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体系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 方法:Yorkshire猪4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0min后,松解2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测定造模前后和再灌注后血清ET-1和NO的含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心肌血流恢复情况;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ET—1蛋白表达;病理学分析心肌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血府逐瘀胶囊组造模后和再灌注后血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而NO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治疗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253)。Western blot显示血府逐瘀胶囊组eNOS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提高。ET-1蛋白表达则有所下降(P〈0.01)。HE染色及微血管密度分析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府逐瘀胶囊组毛细血管扩张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结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血府逐瘀胶囊可能通过调控NO和ET-1基因表达来达到对AM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依据新的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和美国肌病研究协作组(ENMC)关于炎症性肌肉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总结成人炎症性肌肉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53例成人炎症性肌肉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肌肉、皮肤、神经活检的病理特点.结果 53例患者肌肉病理为肌源性损害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多发性肌炎19例,皮肌炎12例,包涵体肌炎6例,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4例,非特异性肌炎12例;其中5例患者伴发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伴干燥综合征1例,系统性硬化症1例,干燥综合征3例),4例伴发恶性肿瘤(贲门癌2例,肺癌2例).结论 炎症性肌肉病的病理改变在全身骨骼肌中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在一块骨骼肌内的分布也是不一致的.故小的组织块可能错过典型的病理改变.ENMC诊断标准中的拟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和包涵体肌炎,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ENMC诊断标准中新加入的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和非特异性肌炎均对临床诊治有利.ENMC标准更具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4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及病程中临床表现、肌酶水平、肌电图、肌活检、治疗以及转归,并对PM和DM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M首发症状以发热肌痛、近端肌无力多见,DM则不论其病程长短均多数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PM患者出现肌酶升高明显高于DM组患者,CK在PM组和DM组中治疗前后的改变具统计学意义(P<0.05).PM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散在肌纤维萎缩;DM以束周萎缩多见.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肺部感染有关.结论: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活检枪进行肌活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ard Magnum全自动复用型活检枪和配套的16G组织切割针进行快速微创肌活检。取腓肠肌12例,三角肌1例,同时取腓肠肌和三角肌4例。肌肉组织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或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等。结果活检病理诊断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15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例,先天性肌病(肌质管病)1例。17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无1例有并发症。结论运用粗针切割式自动活检枪进行肌活检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经济。获得的肌肉标本能满足病理诊断的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