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谷红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 2021年6月上报的谷红注射液ADR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8例报告,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为ADR高发人群(83.34%);ADR发生时间集中于给药后30 min内(64.10%);...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8):1063-106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碘比醇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应用碘比醇注射液出现ADR的72例患者的相关信息,按照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等级、出现时间、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ADR患者中女性为男性的2倍,年龄集中在50~80岁(80.5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所占比例最高(30.57%),其次为全身性反应(22.93%)和循环系统(21.66%);ADR多在用药后20 min内发生(38.89%)。ADR转归方面,痊愈占58.33%,好转占41.67%。结论:碘比醇注射液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并做好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2015年9月15日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包括:患者性别与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ADR累及系统 器官类型及分布,ADR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类型、评价结果等因素。结果:268例ADR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例相当,15~44岁患者构成比最高;ADR多发生于静脉滴注时,ADR发生时间多为前30 min;临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胃肠道系统、全身性反应和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警惕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完善说明书中安全提示信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临床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临床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为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荧光素钠注射液致ADR 146例患者报告,采用帕累托图分析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及荧光素钠注射液生产厂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发生194例次ADR,消化系统最为多见(127例次,65.46%),其次为呼吸系统(40例次,20.62%)和皮肤及其附件(21例次,10.82%)。年龄(≥60岁)是荧光素钠注射液致A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消化系统反应是荧光素钠注射液致ADR的主要表现,患者年龄是ADR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该类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时要做好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5):990-992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或药品不良事件(ADE)(简称ADR/ADE)患者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探讨其发生ADR/ADE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江西青峰药业2016年度收集的253例喜炎平注射液致ADR/ADE病例信息。结果:253例患者中,其性别和年龄可能与喜炎平注射液致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无关;ADR/ADE病例涉及原患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占67.69%;ADR/ADE病例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3%)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寒战等常见的ADR/ADE症状;主要与抗菌药物联用发生ADR/ADE占66.30%。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致ADR/ADE的发生与患者身体状况和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建议临床医生开方时重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避免或减少ADR/ADE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合理使用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2种类型不良反应(ADR)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特征,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使用舒血宁注射液13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史、吸烟史、饮酒史、肾功能、溶媒、合并用药种类、用药天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转归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根据2种ADR类型:过敏及出血,比较其特征并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 ADR史是舒血宁注射液出现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女性、吸烟史是舒血宁注射液诱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安全用药的参考及警示,尤其对风险人群应加强舒血宁注射液的用药监护,减少临床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1):105-109
目的: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15日间上报的569例ADR报告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52.90%);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为29.17%,其次为抗肿瘤药为23.90%,再则为抗微生物药为11.42%;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最常见(40.77%);绝大多数(40.07%)发生ADR的患者能痊愈和好转(51.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临床特点及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报的18例血必净注射液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过敏史、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血必净注射液ADR中,有11例(61.1%)既往有过敏史,14例(77.8%)用药30 min内出现ADR,多以累及皮肤为主(48.65%)。18例患者均痊愈,无出现后遗症或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血必净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及特点,应用时密切观察患者变化,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4):1931-1933
目的:了解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5年1月1日-2016年6月28日收载的期刊文献,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得到有效文献14篇,共计727例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57.63%vs.42.37%),年龄多在50岁以上,原患疾病以血栓栓塞性疾病、冠心病为主;ADR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268例,36.86%);累及器官/系统以神经系统(254例,28.60%)、皮肤及其附件(228例,25.68%)和消化系统(187例,21.06%)为主,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新的严重的ADR 18例(2.48%);所有ADR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银杏达莫注射液的适应证,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对用药过程严密观察,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临床应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服用依维莫司的72例晚期肿瘤患者用药及相关不良反应的信息,按照性别、年龄、病种、ECOG评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以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用逐步加量法给药,72例患者共发生112例次药品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系统所占比例最高(40.18%),其次为呼吸系统(23.21%);其中,1~2级不良反应占总体ADR的82.14%;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咳嗽(3.57%),口腔炎(2.68%),腹泻(1.79%),62.50%的ADR在用药2周内发生。ADR转归情况方面,80.56%(58/72)的患者给予支持治疗后恢复,继续服药;4例给予药物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0例给予完全停药后好转。结论:采用逐步加量法的给药方式,依维莫司临床耐受性良好,ADR多数表现轻微且对症处理均可恢复。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焦雪峰  李君霞  陈爽  郭蕊  陈娟  罗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0):1087-1090,1098
目的:探讨使用红花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相关影响因素,指导其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CCS)的方法,选取某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使用红花注射液的9 671例住院患者的数据作为研究队列,以发生ADR/ADE的4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分别按照成组设计(model 1)和个体匹配(model 2)的原则按照1:4的比例选择对照组(168例),筛选导致红花注射液ADR/AD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el 1中OR值达显著性水平(P<0.05)的因素有性别、过敏史和单次用药剂量;model 2中OR值达显著性水平(P<0.05)的因素有过敏史和单次用药剂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el 1中最终进入方程(P<0.05)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和单次用药剂量,model 2中最终进入方程(P<0.05)的影响因素只有过敏史1项。结论:女性、有过敏史和单次超剂量给药是导致红花注射液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论尚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脱氧核苷酸钠在肝病辅助治疗中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9-2015年收集到的29例脱氧核苷酸钠作为肝病辅助用药致ADR报告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概况、用药剂量及溶媒、联合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主要临床表现、ADR的治疗及转归等,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9例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5.52%),平均年龄(49.72±10.31)岁;ADR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最快为用药后即刻出现,最慢为用药2周后;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48.28%);ADR经处理后均治愈或停药后自愈。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性别、是否第一次用药、既往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会影响脱氧核苷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患者使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时均应严格按说明书,并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及症状。临床中应重视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致ADR的监测及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院10年间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其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规避用药风险.方法:检索2010—2020年该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涉及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上报120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一般的ADR 118例(包括新的、一...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静  刘芳  李培红 《中国药房》2011,(7):646-648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住院患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6例(28.1%)。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12.5%),最低为注射用血栓通(0.13%)。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循环、呼吸、神经系统为主(占总数的60%),注射用血塞通的不良反应以药物热为主(占总数的55%),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以静脉炎为主(占38%),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为主(占20%)。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与疗程相关,用药后症状发生时间均≥7d。结论:成分和适应证相同或相似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应根据其安全性来选择用药,既往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大。不同品种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各自的特点,在临床中应有针对性的防治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吡嗪酰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268例吡嗪酰胺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食物/药物过敏史、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方式、因果关系评价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吡嗪酰胺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44∶1,21~3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为32.5%;既往有食物/药物过敏史者52例,占19.4%;累及内分泌代谢系统185例,占69.0%;不良反应均为一般不良反应,发生平均时间为(7.6±4.3)d,处理方式为加强监测、对症治疗、减量或停药。结论 吡嗪酰胺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复杂多样,临床使用中应在预防、评价、监测、处置等环节予以重视提高,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的因素,促进用药安全。方法:采用SPSS软件, 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多;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加强用药监测, 以预防和减少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1 18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DR发生率,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180例患者发生ADR 35例,ADR发生率2.9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的过敏性反应为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过敏史、给药剂量、溶媒种类、给药途径和合并用药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3岁)、有过敏史、超剂量给药、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和同时合并3种以上药物是喜炎平注射液致ADR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时,医生应进行危险因素预判,对可能发生ADR的高危患者进行适当监护,以安全、有效地应用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18.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杨君  黄仲义 《中国药房》2005,16(6):455-45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1999年4月~2004年7月我院18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84例ADR中 ,女性多于男性 ,男女之比为1∶1.4 ;>60a以上老年人有122例 ,占66.30 % ;单一用药123例 ,合并用药61例 ;ADR程度重度23例 ,中度128例 ,轻度33例 ;对症治疗153例 ,未进行特殊处理31例 ;治愈161例 ,好转17例 ,有后遗症6例 ;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3例 ,很可能153例 ,可能28例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64.39 % ;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和中药制剂 ,分别占12.33 %、10.05 % ;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 ,占67.55 %。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 ,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儿童临床安全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及PubMed,Springer,Wiley等数据库,儿童使用万古霉素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1年5月28日,分析ADR发生特点及严重ADR...  相似文献   

20.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麟  文彦丽 《天津药学》2014,26(5):31-3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参麦注射液临床合理使用建议,以达到个体优化治疗及安全使用参麦注射液的目的。方法:检索2002—2012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所报道的使用参麦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02例,并分别对患者的人群特征、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给药途径、用法用量、原患疾病、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等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参麦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多发于中老年患者(86.27%)。不良反应以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过程中,其中用药过程中1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73.53%,用药中30 min累计发生率为84.31%。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7.50%),表现形式主要为过敏反应;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32.14%)。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在临床应用参麦注射液时应辨证用药,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在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特别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则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