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对高危型HPV的检测和治疗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该文围绕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病毒载量、分型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在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指导细胞学阳性患者分流等方面的临床价值,HPV疫苗等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已成为全球女性重要的疾病负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目前,美国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方案为细胞学筛查及细胞学与高危型HPV结合的联合筛查方案。《2015年美国宫颈癌筛查过渡期临床指南》提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单独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案之一,也可以作为细胞学以及细胞学和高危型HPV联合筛查的替代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指南,现对指南的制定背景、主要相关内容及相关内容的制定依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地区调查其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49岁的1907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肿瘤家族史等。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病例组是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及中高度鳞状上皮病变者,共86例;对照组是经病理诊断正常者,共1737例。结果: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病例组HPV感染率为94.2%,对照组HPV感染率为11.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饮用井水、婚姻次数、性伴侣数及宫颈炎病史等5个因素具有显著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危型HPV感染(OR=154.5)和饮用井水(OR=2.8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上。当地井水的水质情况与宫颈癌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HPV DNA检测是一种较实用的宫颈癌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认识了解HPV与HPV疫苗以及与宫颈癌的关系,达到预防为主,远离宫颈癌的目的。方法:根据HPV病毒各基因型别的致病性危害性大小不同,将HPV病毒分类,举例说明:分别为高危型、低危型两种。结果:只有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结论:HPV感染已具有普遍性及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必然性,注射HPV疫苗是必要的,也是应该全面推广的。  相似文献   

5.
余锦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8-633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关系及不同亚型HPV病毒重叠感染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 以14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并以96例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高危HPV病毒感染率、多重感染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影响及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高危HPV感染率.结果 HPV病毒感染率以鳞癌、腺癌居多;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率、双重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在宫颈癌中较高,CINⅢ期、CINⅡ期、CIN Ⅰ期依次降低,均高于宫颈炎中感染率.结论 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阻断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程,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实验对30~49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与正常组相比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χ2=444.04,P<0.001)。各年龄组宫颈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一样,无显著性差异(χ2=10.25,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及癌症的发生高度相关(OR=121.1)。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HPV亚型的多重感染和年龄因素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ous,HPV)多重感染及年龄等因素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对418例女性HPV感染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仅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包括混合感染多种高危HPV病毒)的女性患者其宫颈癌、尖锐湿疣构成比与仅感染低危型HPV病毒(包括混合感染多种低危HPV病毒)组的相应构成比存在较大差异(χ2=41.81,P<0.001);感染多种高危(低危)HPV与感染单一高危(低危)HPV相比,不同宫颈疾病的构成比并无差别;在不同的年龄段,高危型、低危型以及高低危HPV混合感染类型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7.25,P<0.05)。多元logitic回归分析年龄因素及不同类型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显示年龄超过40岁(OR=1.63,P<0.05),16型HPV感染(OR=2.78,P<0.01),58型HPV感染(OR=1.69,P<0.05)宫颈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结论:感染高危型HPV引起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而低危型HPV则更易引起尖锐湿疣的发生;多重感染并不会促进宫颈疾病的进展;年龄、16型和58型HPV的感染是影响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年龄日趋低龄化[1-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重要诱因,超过99%的宫颈癌患者均被检出HPV感染。HPV存在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类别,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更高[3-4]。因此,对女性宫颈HPV感染筛查,了解某地区女性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状况,并找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门诊实施宫颈癌筛查患者460例,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对照组(良性病变或健康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分别为220、150、90例。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及具体分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18%、54.67%、92.22%,且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0例患者中183例感染高危型HPV,其中HPV16型检出率(67.21%)最高,与HPV18、HPV33、HPV52、HPV58及其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16型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 目前已确定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而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100%为阳性,高度病变(CIN2、CIN3)中约97%为阳性、低度CIN(CINI)中约61.4%阳性。HPV感染使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250倍。依据不同型别HPV与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HPV(如HPV6、11、42、43、44等),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有关,HR-HPV检测已研发并用于宫颈癌筛查。在美国和欧洲至少有4种HPV检测方法得到批准:①杂交捕获2代(Hybrid Capture 2,HC2),②Cervista HPV HR和Cervista HPV 16/18,③Cobas 4800 HPV系统,④Aptima HPV和Aptima 16、18/45。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有所差异,在宫颈癌筛查方案中有不同的临床指征。HR-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目的不是发现HPV感染,而是发现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高风险的人群。将来HPV检测可能将逐渐取代细胞学成为宫颈癌的一线初筛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40岁(年龄范围21~7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患者中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Ⅱ患者中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Ⅲ患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 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χ^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率更常见,其与多重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0,P=0.000)。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防治持续性(HPV感染1年以上)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在番禺疗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及番禺市桥医院体检发现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采用健康管理方法(健康体检、生活指导、行为干预、定期进行健康讲座、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对照组43例,不用药物,定期随访复查。两组患者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后返诊复查第二代基因捕获杂交方法(HC-Ⅱ)检测宫颈高危型HPV-DNA,并联合液基细胞学(TCT)及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活检。结果 6个月及12个月后复查HCⅡ及TCT,治疗组HPV转阴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HPV检测RLU/CO比值(负荷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HPV检测RLU/CO比值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系统的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使女性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降低HPV比值,在防治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必要因素。目前临床上针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有HPV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临床上多数宫颈癌患者HPV检测结果为HR-HPV阳性,但有不足1%的宫颈癌患者HPV检测结果为HR-HPV阴性。与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相比,多数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寻找HR-HPV阴性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探索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新的治疗靶点成为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综述HR-HPV阴性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为HR-HPV阴性宫颈癌的诊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几乎90%以上的宫颈癌都有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尤其当患者感染HPV16时,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可进一步上升。研究表明人类肿瘤中存在低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低氧微环境关系最为密切,HIF-1α的活化能促进肿瘤生长,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经典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自噬通路抑制自噬,并且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失调,其异常活化使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促进肿瘤生长。综述HPV16感染可能引起HIF-1α与PI3K/Akt自噬通路变化的不同机制,探讨HPV16相关宫颈癌中PI3K/Akt自噬通路及HIF-1α的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只有持续了一定时间才可能导致宫颈病变乃至宫颈癌。宫颈的HPV感染非常常见,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一段时间后可清除HPV,也有些人成为持续性感染者,具有发生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风险,其中少数进展为浸润癌。有些因素增加了持续性感染的风险,如年龄、多个性伴侣、生殖道同时伴有其他病毒感染、多次分娩(>3次)和免疫力低下等。HPV感染后的清除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证据表明宿主的免疫状态及HPV诱导的免疫逃逸与HPV持续性感染有关,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0年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患者的年龄变化趋势、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 192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年龄变化、生育情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术式的选择、术后与术前病理的符合率,对CIN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10年间因CIN手术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占妇科手术患者数量的比例日益增加,30~40岁为高发年龄;近5年无生育史患者明显多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621例患者行HPV DNA分型或定量检测,总感染率为95.65%,其中以HPV16阳性率最高,其次为HPV58、HPV52,43.09%的患者为HPV多重感染;CINⅢ组、宫颈癌ⅠA1及以上组HPV的感染率明显多于CIN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Ⅲ组、宫颈癌ⅠA1及以上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病理符合率为76.73%。④CINⅡ及以上患者首选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者占75.27%。结论:CIN患者逐年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未生育的年轻患者逐渐增多,HR-HPV感染与CIN密切相关,冷刀锥切术为CINⅡ及以上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常见,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HPV检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而不是诊断有无病毒感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检测方法包括杂交捕获2代HPV (HC2-HPV)、Cervista HPV、Cobas HPV和Aptima HPV检测。这4种HPV检测方法诊断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常接近。目前HPV检测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或单独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分流及治疗后或筛查异常的随访。HPV初筛方案与联合筛查效能相似、需要的检测次数更少,但HPV初筛诊断高级别CIN的特异度较低,也可能更易漏诊宫颈癌。如何最佳地将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癌防治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病变状况,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为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93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进行宫颈癌筛查.对初筛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χ2=20.87,P<0.01),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率城乡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CT检测结果和HPV阳性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定期对40~60岁宫颈病变高发感染期进行细胞学和病毒检测,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早期发现和阻断宫颈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