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465-1467, 1472
目的探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16例,骨折分型Denis Ⅲ型,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记录病人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神经功能Gibbons评分,参照Majeed功能评分评价综合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耗时(172.34±43.23)min,出血量(670.98±98.34)mL,住院时间(25.76±6.45)d,骨折愈合时间(4.21±0.43)个月。病人末次随访时Gibbon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Majeed评分明显升高(P < 0.01);末次随访Majeed评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68.75%(11/16);术后切口感染2例,压疮1例,均无钢板、连接杆断裂、骨折再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能重建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骨盆环及脊柱稳定性,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的TK大于对照组,而LL-TK、SS、PI和SS-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与对照组的腰椎前凸类型均以2型(SS<35°、LL较小、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4)为主,分别占70.7%(176/249)和57.0%(49/86),两组的腰椎前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无症状汉族人群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进行测量,建立汉族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对其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加以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患者入选的85名生活无症状汉族人群,入选者年龄为21~65岁。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参数涵盖了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总腰骨盆角(lumbopelvic lordosis angle,PR-T12)、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以及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所涉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客观评估。参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参数间以及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本研究85名志愿者,男性39名、女性46名,平均年龄男性(50.9±13.2)岁和女性(41.8±13.6)岁。PI, PT, SS, LL, TK, CL, SVA, PR-T12, SSA和SPA的平均值分别为51.1°±8.2°、18.5°±8.0°、32.8°±6.3°、36.7°±11.8°、20.8°±11.3°、11.2°±9.7°、(14.9±39.6) mm、75.6°±9.8°、122.9°±7.8°、54.3°±7.1°。本研究发现年龄与PI、PT呈正相关,与LL、TK呈负相关,与SS无明显相关性。男女两组TK、CL、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比较,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L、TK与体质量指数有相关性,其余参数未发现与体质量指数明显相关。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个体的年龄、种群、性别及体质量指数都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点,探索矢状位参数是否存在年龄、性别差异,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健康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病院脊柱外科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并采集完整的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数据。在全长片上测量患者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LL匹配值、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整理记录ODI值。根据性别、年龄段分组比较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并分析矢状位参数和ODI值的相关性。 结果 不同性别LDH患者年龄、TK、LL、SVA、PI、PT、SS、PI-L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ODI值为46.94±20.09,女性ODI值为55.92±21.26,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结论 LDH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之间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LDH患者的PI有明显大的趋势,仍需进一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生活质量之间并无相关性。本研究中女性LDH患者较差的生活质量与PI并无显著相关性,但根据以往报道,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1523-1526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与血清及关节液中病情相关分子的关系。方法:选择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东莞市塘厦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OA组,同期接受修复手术的70例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立位全脊柱侧位片并测量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取血清并测定炎症因子含量,取关节液并测定炎症因子含量及细胞凋亡分子表达量。结果:OA组患者的患侧骨盆股骨角(PFA)、骶骨股骨角(SFA)水平显著低于健侧,股骨前倾角(FI)、脊柱前倾角(ST)水平显著高于健侧;OA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PFA、SFA水平呈负相关,与FI、ST水平呈正相关;OA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IL-1β、IL-18、MMP1、MMP3、Fas、FasL、Caveolin-1、NO、CHOP、GRP78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PFA、SFA水平呈负相关,与FI、S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能够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程中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杠杆定位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正骨手法,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正骨基础上采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临床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均进行脊柱-骨盆矢状面检测,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价临床及神经恢复效果,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结果 以治疗效果为金标准,治疗有效66例,无效24例。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预测有效66例,无效24例,矢状面参数预测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91.7%,准确性为93.3%,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为84.6%。经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κ值为0.83。治疗前矢状面失平衡28例(31.1%),治疗后矢状面失平衡13例(14.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骶骨角(SS)、腰椎前凸(LL)和骨盆透射角(PI)较治疗前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骶骨角为0.860,腰椎前凸为0.867,骨盆透射角为0.592。术后2周VAS、O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不平衡与腰椎退行性变有关,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佳,术前矢状面参数检测有助于预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i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因腰椎融合术后ASDis行翻修手术的患者为ASDis组,匹配同期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经过相同时间随访未发生明显ASDis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前者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后者包括胸椎后凸角(TK)、矢状位躯干偏移(SVA)、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s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结果 共纳入ASDis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is组患者LL、sLL、SS均小于对照组(36.00°±5.44°vs 43.88°±10.62°,17.80°±5.79°vs 27.62°±6.74°,27.50°±5.30°vs 31.06°±7.48°,P均<0.05),PT大于对照组(26.12°±8.24°vs 18.80°±7.67°,P<0.01),两组间TK和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SDis组中SVA>50 mm、PI与LL的差值(PI-LL)≥10°及sLL占LL比例(RL)<6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8/25 vs 21/50、16/25 vs 11/50、21/25 vs 17/50,P均<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矢状位失衡与ASDis的发生密切相关,手术节段前凸恢复不良导致邻近节段腰椎代偿性后凸可能是引起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骨盆调衡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脊柱-骨盆调衡术,每周5次,3个月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修订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儿的GMFM-66项分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GMFM-66项分值、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修订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盆调衡术治疗治疗痉挛型脑瘫较单一康复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坠落所致四肢、脊柱及骨盆损伤的伤情特点,作者总结了我院1988年元月以来收治的195例坠落致四肢、脊柱、骨盆伤,全部病例用作者提出的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ISS)评价损伤程度,就坠落高度、着地部位、地面性质及年龄等与伤情、伤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接受PKP治疗的9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胸椎组(T1~T9)13例、胸腰椎组(T10~L2)69例、腰椎组(L3~L5)16例。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脊柱骶骨角(spin-sacral angle,SSA)、局...  相似文献   

13.
脊柱腰部退行性变对腰神经根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脊柱腰部形态结构退变的观测,综合评判其对腰神经根通道的影响,进而探讨中老年人腰神经根受压之好发部位。方法本课题以20具中老年尸体的脊柱腰部为着眼点,以腰神经根为主线,探寻腰神经根毗邻结构之退变规律及其影响。结果椎间盘、椎间关节与黄韧带的退变常导致下腰区椎管侧部之椎间盘-黄韧带间距变窄,可使L4、L5脊神经节及椎间静脉下支在椎间管内口处受压;尚可使L5、S1神经根之硬膜囊外部分在其同序数上一位盘带间受压。盘带间距变窄可导致椎管后天性狭窄,嵌夹压迫处在硬膜囊内最外侧角的腰、骶神经根。结论脊柱腰部退行性变是导致中老年慢性腰腿痛即老年性腰椎病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骨盆训练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盆训练组患者的功能改善(优良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骨盆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72例DLS患者(DLS组)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LL、TK、PI和SS分别为(46.760 0±0.721 2)°、(43.080 0±0.560 1)°、(52.850±1.026)°和(39.550±1.09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T、SVA分别为(24.880 0±0.596 8)°、(24.870 0±0.658 0)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在DLS患者中有明显的差异。LL、TK、SS、PI值可能与DLS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2组患者骨盆前倾、内外旋转以及上下运动幅度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骨盆运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骨盆运动参数、稳定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骨盆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步态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岳亮  孙进 《黑龙江医学》2019,43(6):602-603
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4例,分别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等脊柱骨盆参数指标情况。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LL、PT、PI、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LL、PT、PI、SS较之前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手术应用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围术期康复治疗对骨盆恶性肿瘤半骨盆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7年5月采用半骨盆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8例。术后根据肿瘤切除范围、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稳定性和骨盆髋周动力肌修复后的平衡程度,决定术后患肢体位、患髋活动范围、是否使用髋部支具,同时指导患者分阶段、渐进地进行患肢足踝、膝、髋关节的主被动训练,下床负重时间和步态调整。结果随访8~30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8个月患肢功能评定:优2例,良6例。ISOLS评分:15~26分,平均19.5分。结论①术后患者的合理体位和良好的支具保护能有效的防止髋关节早期脱位;②患肢各关节的分阶段有序的主动训练能提高骨盆和髋周肌肉肌力及其平衡度,对术后患者行走和步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全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13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PVP治疗,对比两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观察PVP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7-S1SVA显著要长,TK、PT显著增大,LL、SS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患者椎体中柱高度显著提高,Cobb角及Oswestry评分、VAS评分显著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患者C7-S1SVA明显减小,LL明显增大,TK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相比存在明显的前矢状位不平衡,采取PVP治疗能改善脊柱矢状位平衡状态,改善患者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