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主因发作性胸闷痛2年,加重5 h入院。患者2年前劳累后出现发作性胸闷痛,入院前2月在我院查冠状动脉CTA见左前降支近段多发钙化斑块,最大狭窄度约30%,右冠状动脉中段钙化斑块,狭窄30%。入院前5 h,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心前区疼痛,伴有明显气短,大汗,恶心呕吐,因症状持续不缓解而急诊入院。既往发现高血压病30余年,血压最高达200/120 mm H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及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1 215例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结果在21 21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为81例,发生率为0.4%。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0例,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总数86.4%,其中62例(76.5%)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4例(4.9%)右冠状动脉开口于无冠状窦,1例(1.2%)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前降支,1例(1.2%)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2例(2.5%)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冠状窦上方。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11例,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总数13.6%,其中3例(3.7%)为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3例(3.7%)为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1例(1.2%)为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窦下方;1例(1.2%)为无左主干,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开口于左冠状窦;2例(2.5%)为无左主干,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开口于主动脉;1例(1.2%)为无左主干,左前降支开口于左冠状窦、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窦。结论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较常见,其中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最为常见。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其走行也可发生变化。对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且走行在主-肺动脉之间的冠状动脉异常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突发气促、胸闷6 h"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病史,长期规律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d,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风湿性疾病、心脏病史"。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50%,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增大(39 mm),室间隔增厚(12mm);左心室前间隔运动低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3%。甲状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比分析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合并与不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相应部位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比 ,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不同程度地下降 ,其中在左前降支、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狭窄基础上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左主干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下降幅度最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在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使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恶化 ;当左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为左前降支、左主干或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时 ,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2个月"入院。查体:体形正常,口唇无发绀,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4/6级海鸥样舒张期杂音,向上腹部传导。胸片示心影增大。心电图示不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四房心,主动脉右冠瓣脱垂,中度反流,左心室扩大(见图1)。冠状动脉CTA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胸痛4年入院。体检: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由于多家医院怀疑冠心病、心绞痛,故人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所见,左冠状动脉未见回旋支,只见左主干及其分出前降支,未见确切狭窄;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型,未见确切病变。左回旋支直接开口于右冠窦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发出后,在主动脉后穿出走向左房室沟,其后走行与常人左回旋支走行相同,该回旋支亦未见狭窄。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女性,82岁,因“胸痛9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否认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8%,未见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依据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71 U/L,肌钙蛋白T0.44μg/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后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等治疗(因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未予β受体阻滞剂)24d,病情平稳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远端狭窄90%,未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开口,左前降支远段和左同旋支近段轻度狭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可见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和后降支经左向右侧支循环逆行灌注显影;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TIMI血流0级.患者及家属均拒绝外科手术,而同意行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同期先尝试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如成功则进一步介入治疗左主干及其分支病变.  相似文献   

8.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因间断胸闷、憋气伴心前区痛6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5月26日入院,高血压1年,最高血压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否认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病史。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NYHA)Ⅱ级,高血压2级。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末端狭窄60%,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80%~90%,左回旋支近端狭窄80%,右冠状动脉全程狭窄,近、中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68岁。主诉"发现血压升高十余年"。患者10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达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平时服用伲福达、达爽治疗,间断测血压多波动于130~150/90~100 mm Hg,偶有头昏、胸闷症状。既往史:有冠心病病史[当地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LAD)中段及右冠状动脉(RCA)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因胸闷痛1h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血糖和血压控制理想,2009年与2010年分别行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PCI术。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ST段抬高0.1~0.2mV,肝肾功能、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I(cTnI)28.42ng/ml,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右室),PCI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分站式"HCR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2-01至2014-06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HCR的患者共73例,其中男性50例(68.5%),女性23例(31.5%),平均年龄(61.1±10.7)岁,所有患者均为包括左前降支在内的多支病变。"分站式"HCR要点为: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左前胸第4或第5肋间小切口,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心脏跳动下完成左乳内动脉和左前降支的吻合。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3~7天,在介入导管室先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旁路血管情况,证实其通畅后对非左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支架。患者术后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如患者出现心肌缺血表现,则进行冠状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施行"分站式"HCR,全组无手术死亡。外科手术时间(152.9±43.8)min,处理冠状动脉(2.6±0.5)支,术后总引流量(558.6±441.3)ml,输红细胞(0.8±1.9)U,机械通气时间(10.5±13.0)h。小切口CABG与PCI间隔时间(5.3±2.9)d,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6±0.7)枚。术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5例(6.8%),其中死亡1例(1.4%),再发心肌缺血3例(4.1%),需要接受CABG/PCI者1例(1.4%,因支架再狭窄,再次置入支架)。结论:"分站式"HC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围手术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分站式"HCR适合于左前降支严重病变无法接受PCI而右冠状动脉主干和(或)回旋支等非左前降支病变可以进行PCI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发作性胸痛20年,进行性加重1周",于2019年10月10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现病史:患者近20年反复出现无明显诱因胸痛,夜间平卧入睡无憋醒,2016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给予前降支置入支架一枚,病情仍未缓解。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6年,4年前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支架置入术。入院查体: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P2稍亢,伴分裂,股动脉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2 cm,左心室射血分数38%,  相似文献   

1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活动后胸痛5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2年3月22日入院。患者多于步行20~30 m后发作胸痛,休息1~3 min后可缓解。2个月前胸痛程度加重,步行10 m左右后即可出现,需要休息8~10 min缓解。入院10 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CT提示: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重度狭窄。既往高血压30年,血压最高25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劳力性胸痛10年,加重3个月"住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10年前始出现活动性胸痛,位于胸骨中后方、呈压榨样、渐加重,于201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LM)正常,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第一对角支(D1)开口80%狭窄,左回旋支(LCX)中段99%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70%狭窄、中段90%狭窄。患者因此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冠状动脉管腔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2-08至2014-04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 117例患者的造影结果,通过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计帧法,从中筛选出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且存在SCF现象,同时排除冠状动脉血栓、扩张、夹层等病变的患者110例,作为SCF组,另外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左主干内径(d LM)、左前降支近端内径(d LADp)、左前降支中段内径(d LADm)、左回旋支近端内径(d LCXp)、左回旋支中段内径(d LCXm)、右冠状动脉近端内径(d RCAp)、右冠状动脉中段内径(d RCAm),并分别计算各支血管近端内径与中段内径的比值(d LADp/m、d LCXp/m、d RCAp/m)。结果:两组患者的d LADp/m、d LCXp/m及d RCA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患者的d LM、d LADp、d LADm、d LCXp、d LCXm、d RCAp、d RCA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各支血管血流帧数与该血管的近、中段内径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前降支0.036及0.204,左回旋支0.368及0.183,右冠状动脉0.253及0.209,P均0.05),左冠状动脉平均血流帧数与左主干内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1,P0.05)。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三支血管血流帧数的增加与该血管内径的增大有关,左、右冠状动脉内径的增大可能在SCF现象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5岁。主因"反复胸痛12年"入院。主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发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既往患者在外院分别于2009年行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2018年行右冠状动脉(RCA)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不详。2020年3月和2020年8月于院外行RCA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介入治疗,均失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单独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9%),单独左前降支病变3例(3%),单独左回旋支病变1例(1%),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13例(14%),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5例(5%),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55例(60%),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6例(7%),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1%)。结论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以右冠状动脉为主,目前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5岁,因"心前区疼痛2周"入院,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50%狭窄,右冠状动脉75%狭窄。患者2003年曾有心肌梗死病史,当时予以保守治疗,有高血压病史13年,血压最高200/120mmHg,平时口服厄贝沙坦,血压控制一般。查体:神清,精神可,中等体型,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4年,加重1周"于2017-10-17入院。患者4年前因前壁心肌梗死在当地医院先后于左前降支(LAD)近段置入支架1枚,右冠状动脉(RCA)置入支架3枚。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糖尿病史21年,高脂血症病史4年。入院第二天复查冠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1岁.因"活动时胸痛2个月"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高脂血症史10年,吸烟史40年,否认糖尿病史.否认既往心肌梗死.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入院后查肝肾功能正常,总胆固醇5.6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 mmol/L,甘油三酯3.01 mmol/L.心超提示左室不大,未见明显运动异常;LVEF 0.61.冠状动脉CTA提示:左主干钙化;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RCA)钙化严重,显示不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