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77岁,身高155 cm,体重35 kg,2017年5月因"反复胸闷、气急1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伴重度狭窄及中度反流,左室壁节段收缩异常,中度二、三尖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9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及家属拒绝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此后不规律服用托拉塞米  相似文献   

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2年5月3日发表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R)研究(PARTNER)的结果。表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且不适合手术候选者的患者,经过恰当选择,采用TAVR可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并且在随访2年时,患者症状的减少和瓣膜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仍然得以维持。但存在广泛的共存病况有可能减少TAVR的生存获益(N Engl J Med,2012,366:1696—1704)。  相似文献   

3.
刘海涛  陶凌  李飞  孟欣  李剑  王琼  李伟杰 《心脏杂志》2016,28(5):579-580
正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男性,67岁,主因间歇性胸痛、气短、胸闷3个月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入院査体:体形明显消瘦,脉短绌,血压130/82mmH g(1 mmH g=0.133 k Pa),心率92次/min,率不齐,心率大于脉率,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MR流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按照患者的MR流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度)和B组(中度、重度)。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的LVEF、LVEDD、MR和NYHA分级,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LVEF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死亡率、LVEDD、MR和NYHA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可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不同程度MR流患者的治疗中,反流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远期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术前完善专科评估及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与预防感染、穿刺部位的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结果 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预后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 TAVI操作难度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做到周密细致,对并发症做到有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医院经颈动脉途径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21例,男性13例,年龄58~91(72.8±8.5)岁。对入选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2例接受全麻手术,9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0例患者经右颈动脉途径TAVR,1例经左颈动脉行TAVR治疗。置入Venus A瓣膜20例,VitaFlowⅡ瓣膜1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血肿,经局部处理后,血肿吸收好转,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1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其中2例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随访(30±7)d,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瓣周漏等不良事件。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中量及以上反流;且术后1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44±6.48)%vs (51.90±13.17)%,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4.90±8.03)mm Hg(1mm Hg=0.133kPa)vs (59.48±22.43)mm Hg,P0.01;(13.11±8.45)mm Hg vs (59.48±22.43)mm Hg,P0.01]。结论对不适合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以及主动脉瓣病变复杂,尤其是严重钙化、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既往曾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颈动脉途径TAV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2年5月3日发表了一项法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人术登记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FRANCE2)的结果。这项前瞻性登记研究反映了主动脉瓣狭窄高危老年患者真实的TAVI经历,在这些患者中,TAVI似乎是一种合理的选择(N Engl J Med,2012,366:1705-1715)。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广泛开展,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同样成为各大心脏中心研究的热点,微创旁路移植术(corona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微创瓣膜手术已广泛开展,尤其是导管技术的发展,使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1]手术的开展越发迅速,伴随介入瓣膜材料及工艺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提高,介入瓣膜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2-4],而TAVI联合微创CABG成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最优选择。现将我院1例经心尖TAVI联合微创CABG治疗的一例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9岁,因“反复胸闷喘气6个月余”人院。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主因气促,胸闷20年余,加重1年余入院。1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级,药物治疗后有所缓解,近期症状反复,为进一步诊治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体重指数17.1 kg/m2,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血压160/90 mm Hg(1 mm Hg=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自从2002年临床成功开展以来发展非常迅猛,各类技术更新层出不穷,输送器尺寸越来越小已经发展到14F,卒中比例小于4%,瓣周漏和起搏器的比例也随着临床技术经验和瓣膜产品设计更新而不断降低。而且在二叶畸形、重度钙化等领域置入技术也获得良好效果。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起步较晚,但是自2017年自主知识产权瓣膜上市之后发展很快,2019年全国完成超过2000例手术,也组织发布了一些专家共识。另外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单位还处于起步阶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尚待规范化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有效替代治疗策略。本文报道1例高难度、多合并症、外周动脉狭窄的低流速低压差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精准评估和治疗,成功经颈动脉入径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临床类似病例尤其是下肢动脉入径困难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叶式主动脉瓣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常伴发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通常需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手术风险极高。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治疗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在早期被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禁忌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现将近期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在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高风险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广泛开展。TAVI能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的患者中安全开展,显示了该手术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该文介绍常见合并疾病对TAVI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42例.其中年龄≥80岁患者22例为高龄老年组,65≤年龄<80岁患者120例为老年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结果.采用SPSS 20.0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术前1 d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90 ml·min-1·1.73m-2组、>60~90 ml·min-1·1.73m-2组、>30~60 ml·min-1·1.73m-2组和≤30 ml·min-1·1.73m-2组。术后72 h再次检测eGFR,按照术后肾功能变化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恢复(AKR)组、急性肾脏损伤(AKI)组和肾功能无变化组。其中AKR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增加>基线值的25%,AKI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降低>基线值的25%。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VR术后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7例因主动脉瓣狭窄行TAVR治疗的患者,年龄(76.7±7.4)岁,其中女性86例,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为(9.5±5.8)分。>90 ml·min-1·1.73m-2组(n=19)、>60~90 ml·min-1·1.73m-2组(n=116)、>30~60 ml·min-1·1.73m-2组(n=70)和≤30 ml·min-1·1.73m-2组(n=12)术后达AKR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30.2%(35/116)、58.6%(41/70)和75.0%(9/12);共3例(1.4%)患者发生AKI,其中>30~60 ml·min-1·1.73m-2组2例,>60~90 ml·min-1·1.73m-2组1例。eGFR<60 ml·min-1·1.73m-2患者中AKI发生率为2.4%(2/82)。纳入的217例患者中,AKR组85例(39.2%)、AKI组3例(1.4%)、肾功能无变化组129例(59.4%)。3组的体重指数(BMI)、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前eGFR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5.54,95%CI 1.04~29.58,P=0.045)、术前LVEDD(OR=1.22,95%CI 1.09~1.38,P=0.001)及术前eGFR(OR=2.23,95%CI 2.04~2.55,P=0.004)是术后非AKR的危险因素。结论TAVR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肾功能不变或者改善,TAVR术后肾功能的变化与BMI及术前LVDD、eGFR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作用。方法3例重度主动脉瓣瓣膜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植入术。使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经胸探头S5—1和经食道探头S7—2,X7—2t。超声观察内容包括明确主动脉瓣膜病变范围和程度,测量主动脉瓣环前后径,人工瓣膜植入术后瓣膜功能等。结果3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均取得了成功,人工瓣膜位置稳定,常规超声心动图3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与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相符,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主动脉瓣瓣上流速明显下降,瓣周漏瞬时反流量平均约1.2mL。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植入术在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瓣膜狭窄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这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心功能衰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42例。结果: 围手术期内共有2例(1.4%)患者中转外科手术,重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17%),中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3.0%),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使用ECMO辅助循环2例(1.4%),重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17%),中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3.0%),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辅助1例(0.70%),死亡1例(0.70%),均发生于中度心功能衰竭组,术中左室破裂1例(0.70%),术后致残性脑卒中1例(0.70%),均发生于正常心功能组,三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4例(2.8%),术后起搏器植入11例(7.7%),三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 implantation, TAVI)是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已成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禁忌或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我国,TAVI正在逐步开展,普遍使用的是国产自膨胀式瓣膜[1]。随着人工瓣膜器械的不断改良,爱德华瓣膜公司(Edwards Lifescience)也推出了SAPIEN系列的最新一代产品SAPIEN 3。SAPIEN 3的低瓣周漏发生率、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低死亡率已在多项国际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