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及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髋部几何解剖形态学参数,探究骨折人群股骨近端解剖形态与正常组人群(未骨折人群)的差异,分析其对髋部骨折发生率和发生类型的影响。方法通过髋部骨折患者正常侧下肢CT扫描图像,运用Mimics 10.01软件建立三维解剖形态模型,并测量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angle,FNAA)、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股骨头直径(femoral head diam-eter,FHD)及股骨颈轴长(length of femoral neck axis,LFNA)等正常股骨近端三维几何解剖形态学参数。结果股骨颈骨折组中FNAA、NSA、FHD、LFNA平均值为分别为(7.9±4.6)°、(128.6±4.6)°、(46.0±4.6)mm、(47.1±5.1)mm。股骨粗隆间骨折组中FNAA、NSA、FHD、LFNA平均值分别为(15.5±6.8)°、(134.7±6.9)°、(45.3±3.6)mm、(46.7±3.4)mm。股骨粗隆间骨折组FNAA及NSA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显著大于股骨颈骨折组(P<0.01),股骨颈骨折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组FNAA和NSA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结论中国人群FNAA较正常值大越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正常值小越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患者NSA较正常值大,其中NSA越大越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组人群的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与正常人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角度解剖学参数影响为主。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骨折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变化量的前瞻性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有文献报道,但主要集中于胫腓骨和踝关节骨折患者,且样本量较低。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愈合后(伤后6-12个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北京航天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48例,制定随访标准进行L1-4、患侧、健侧髋部骨密度测量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测定,并行骨折愈合后患侧全髋部骨密度与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患者骨折愈合后,患髋及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基线值,健髋部位骨密度与基线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在伤后6个月,即骨折完全愈合时,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值(P < 0.05)。患者在伤后12个月,即骨折完全愈合6个月,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基线值,其余骨代谢指标与基线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达到临床及影像学愈合后,血清骨钙素水平的改变量与患髋骨密度改变量的偏回归系数最大。提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骨钙素血清水平对于评估骨密度回升速度具有较高价值。骨折愈合后监测相应的骨代谢指标可以提高判断骨密度变化的准确性,以降低罹患二次骨折的风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90岁的成年女性400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由调查人员对所有体检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清晨空腹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骨吸收指标TRAP-5b、CTX、 N-MID及骨形成指标BAP、PⅠNP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我院3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5.28%;②骨质疏松人群平均年龄为(63.54±9.40)岁,大于骨量减少人群的(49.42±9.51)岁和骨量正常人群的(44.14±6.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③骨质疏松人群TRAP-5b、CTX、BAP水平大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均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N-MID、PⅠNP在骨质疏松人群、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无相关性;④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⑤以年龄>55岁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52%,81.48%;而以BAP>17.7 μg/L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4%,73.65%。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较高,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TRAP-5b、CTX、BA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慢性病增加骨质疏松罹患风险。低骨量是骨质疏松发病前的危险阶段,目前缺少常见慢性病人群的骨折风险差异及诊断指标切点值的相关报道。目的:通过对不同慢性病中老年女性骨折风险的分析,探讨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找到可预测低骨量指标的切点值,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将45-70岁203名女性受试者分为正常组和慢性病组,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进行跟骨骨密度测试,采用动脉硬化仪测试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血糖、血脂,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及肌肉质量。结果与结论:(1)61-70岁女性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系数及51-60岁、61-70岁骨强度与<50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糖尿病组骨折风险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动脉硬化组则高于正常组和肥胖组(P <0.05);(3)骨密度与年龄、左侧血管弹性程度、右侧血管弹性程度、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 <0.05);上述指标与骨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介于0.5-0.7之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行生物力学测试。在持续加载负荷(200、400、600、800、1 000、1 200和1 400 N)后测量骨折端分离移位程度以反映内植物的稳定性。每个标本重复加载5次,计算其平均值后绘制载荷-距离曲线,并计算刚度值。设定最初载荷为1 400 N,加载速度10 N/s,每次加载600 N,当压力逐渐增加至最高值时停止,维持10 s后压力逐渐减小至0 N。记录内固定失败时加载的最大压力值作为内植物最大强度。结果 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测试,内固定物均无断裂。在不同负荷下DHS组位移变化值与刚度值平均值分别为 (3.92±2.21) mm和(215.28±58) N/mm;PFN组分别为(4.22±1.80) mm和(197.06±34.20) N/mm,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PFN组为钉尾端发生新的骨折;DHS组均为钢板远端皮质螺钉处发生骨折,并无螺钉切出股骨头。PFN组内固定失败时平均载荷为(4 312±560) N, DHS组(3 954±520) 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强度及轴向稳定性上并无本质性差别。临床上需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治疗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对于难以解剖复位者要力争恢复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评估骨强度和骨量丢失情况的指标,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相关性。 方法:对100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测定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及股骨近端Singh指数,计算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10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为(6.11±2.09) nmol/mmol;其中97例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已经有骨量的丢失;Singh指数4级以下91例;5级9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呈负相关(r=-0.32,P=0.007)。提示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存在线性相关性,在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质方面2种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背景:文献报道营养状况不良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死亡存在相关性,但国内此项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血液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纳入130例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大于70岁,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双动头置换治疗。患者入院时测量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置换后随访1年,或者随访至患者死亡,其中有效随访92例。采用 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20例(22%)白蛋白< 35 g/L,67例(73%)淋巴细胞数<1.5×106 L-1,56例(61%)血红蛋白< 120 g/L。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白蛋白正常患者(≥35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白蛋白减低患者(< 35 g/L)(P < 0.01);淋巴细胞数正常(≥1.5×106 L-1)与淋巴细胞数减低(<1.5×106 L-1)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血红蛋白正常患者(≥120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减低患者(<120 g/L)(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减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常规的入院检验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Singh指数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及承重区生物力学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观察组)与41例既往存在闭合性髋部骨折史青壮年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Singh指数分级、股骨近端几何结构指标(股骨颈轴长、颈干角、颈长、内侧偏距)及承重区生物力学指标(骨极限应力、弹性模量),分析Singh指数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指标、承重区生物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ingh指数分级中Ⅱ、Ⅲ级占比高于对照组,而Ⅳ、Ⅴ、Ⅵ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ingh指数、颈干角、骨极限应力、弹性模量低于对照组,而股骨颈轴长、内侧偏距、颈长高于对照组(P<0.05)。分层回归显示,颈干角、骨极限应力、弹性模量会对Singh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股骨颈轴长会对Singh指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髋部骨折老年患者Singh指数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及承重区生物力学具有密切关系,Singh指数的降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及承重区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对于A3.3型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骨折端的稳定性欠佳,而骨水泥钉道强化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下骨水泥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基于CT图像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右侧正常股骨有限元模型,同时按照AO31-A3.3分型在Solidworks 2017中将股骨分割成股骨近端、小转子及股骨体3个骨块,分别建立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12种不同骨质疏松程度的股骨模型(实验组),以及骨水泥钉道强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12种不同骨质疏松程度的股骨模型(对照组)。股骨头表面模拟单腿站立位的受力情况,在ANSYS中观察各组内固定下股骨最大位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应力及股骨颈内翻角度上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相同骨质条件下,对照组股骨头位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位移及股骨颈内翻角度均低于实验组,股骨最大应力值高于实验组;(2)随着股骨骨质疏松程度的增大,以实验组为基础,对照组股骨头位移变化率减少了2.94%-5.89%,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位移变化率减少了3.23%...  相似文献   

11.
We aimed to discuss the risk assessments of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due to the fall-related moderate or minimal trauma and compare them with non-fractured control patients by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proximal femur geometric measurements to assess whether geometric measurements of femoral dimens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femoral strength and hip fracture risk. Forty-two osteoporotic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ur fracture and 40 osteoporotic non-fractured age and gender-matched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Lunar DXA was used for BMD measurements and proximal femur ge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manually on direct X-rays as hip axial length (HAL), femoral length (FL), and femoral neck width (FW). The trochanteric and total BMD values of the fract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W/FL ratio in the fracture group that would be of specific importance for guidance: if FL values did not increase as did FW, it would point out a risk for fracture. The trochanteric BMD val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all increased measurem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are genetically determined adaptive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concerning bone morphology and bone mineral distribution. These different adaptations result in different bone strengths and fracture formation risk.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 断裂:材料或构件力学性能的基本表征。根据断裂前发生的塑性变形的大小,可把材料的断裂分为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两大类。随材料和条件的不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高温下的蠕变断裂以及环境作用下的应力腐蚀断裂,均可表现为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了股骨骨折,并探讨了载荷速率、载荷角度及松质骨在髋部骨折中的影响,但骨小梁的断裂仿真仍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仿真模拟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小梁压缩断裂的生物力学过程。 方法:取去势大鼠右侧股骨于Micro-CT扫描股骨远端,获得大鼠股骨感兴趣区域骨微结构参数及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几何优化后在Hypermesh 14.0前处理,包括体网格划分、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设置载荷1 200 N,作用时间2 ms,在LS-DYNA软件中进行运算。 结果与结论:①感兴趣区域骨小梁显示空间分布不均;②骨小梁体积小、数量少的部位最先开始出现变形断裂,板状及较大体积的骨小梁最后发生断裂塌陷;③Von-mises应力变化趋势与骨小梁断裂塌陷趋势大致相同;④感兴趣区域骨小梁断裂塌陷过程包括了垂直塌陷和水平扭转,其中水平扭转程度及速率低于垂直塌陷,使得横断面扭转成角大小及成角速率小于冠状面成角;⑤破坏单元的剪切应力增幅及峰值较Von-mises应力小;⑥提示骨小梁断裂塌陷是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不同平面的变形、成角。 ORCID: 0000-0002-5792-3012(吴宇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动态增强MRI:是一种MRI功能成像技术,采用快速MRI序列连续采集静脉注射对比剂前、中、后的图像,显示对比剂进入靶器官或组织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床并最终被清除过程中的信息。与常规核磁增强不同的是,动态增强能够提供每一个时间点的强化信息,目前在肿瘤病灶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肿瘤分级、肿瘤放化疗疗效监测、治疗后的预后评价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偶极-偶极作用:极性分子因电荷分布不均产生偶极矩,当极性分子靠近时,会造成电性的吸引,这种作用力称为偶极-偶极力。分子的偶极矩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愈大。 背景:动态增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目前在肿瘤领域运用广泛,可进行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肿瘤级别的分级以及预后的预测与评估等。近年其在骨关节领域的运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可用于骨髓血流灌注的测定、骨组织活性的评估、骨灌注异常的早期发现以及关节炎性病变血运的评估等。 目的:总结动态增强MRI的技术概况及其目前在骨关节方面的应用进展。 方法:英文检索式为“(bone OR joint)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OR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中文检索式为“(骨OR关节)AND动态增强磁共振”“(骨OR关节)AND 动态增强MRI”“(骨OR关节)AND DCE-MRI”,由第一作者检索1984至2019年PubMed、Springerlink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阅近年动态增强MRI在骨关节方面应用的相关文献,最终保留55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动态增强MRI成像技术及数据处理尚未标准化,在骨关节主要采用T1WI成像,可行定性、半定量及全定量分析;②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操作简便,量化指标明确,能客观地描述曲线形态,但不能反映组织间、血管内的对比剂浓度,且容易受扫描参数序列的影响,无法检测组织药物代谢动力学信息;而定量分析能获得组织内亚结构间的对比剂浓度变化并生成参数,评估组织的微血管生成及其功能;③动态增强MRI可无创性评估骨关节的微循环灌注,对许多骨关节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预测、疗效评估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ORCID: 0000-0002-0093-9910(黄雪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体骨组织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是进行骨骼内部应力计算分析、断裂损伤分析、应力骨改建研究等的基础数据,也是深入开展人体骨骼生物力学行为特性研究的必要已知条件之一,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骨组织力学性能测试的试验标准。 目的:探讨骨组织拉压力学性能测试的试样制备、试样约束和夹持、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误差等问题的研究进展。 方法:在骨组织拉伸压缩试验无具体标准可循的环境下,对已验证的试验方法和途径进行介绍。总结并强调了骨组织拉压试验中的各项误差及其减少;以减少系统误差为目的,介绍了规范的骨组织宏观拉压测试方法。 结果与结论:通过拉伸压缩试验可获得骨组织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等重要力学性能参数,测试关键环节涉及标准试样设计和加工、试件夹持、试验数据处理和力学参数的计算,各环节均需参照最新研究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文献计量学: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书面文件或发表文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可表现出一门学科或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书面沟通材料的变化与特点,可是对书面交流材料的各个方面(题目、作者、发表年限和主要内容等)进行量性分析。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背景:探讨近年来骨与关节结核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骨与关节结核,把握好研究方向,可能会给骨与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线索。 目的:分析骨与关节结核的全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法:以骨与关节结核为主题,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数据库Wed of Science检索1994至2018年关于骨与关节结核的文献出版物,并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进行数据统计及研究。使用Vos viewer软件进行共现分析及合著分析等可视化转化,分析近年骨与关节结核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转变。 结果与结论:①引文研究共纳入2 761篇文献,全球文献发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发表的文献数量、被引用次数及H指数均最高,中国在全球文献发表量排行第3,文献被引用总次数排行第12,H指数排在第13;②《PloS One》《Journal of  immunology》和《Infection and immunity》杂志的出版物发表量分列前三,中南大学、开普敦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是文献发表物数量前三的机构;③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可分为6大类:早期诊断与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与并发症、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特点、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学和免疫学研究,GeneXpert MTB/RIF在骨与关节结核的应用可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④骨与关节结核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对应的文献出版物数量将不断增加,其中美国是这一领域的较大贡献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与治疗,GeneXpert MTB/RIF与骨关节结核的关系可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ORCID: 0000-0001-5146-4727(何晓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近端交界性后凸:是脊柱矫形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因手术近端内固定交界区的应力改变引起,是一种与脊柱融合相关的邻近节段疾病。 近端交界区后凸角:采用 Cobb 角测量法测量,它被定义为最上端固定椎体的下终板和上2个相邻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后凸角,若该后凸角大于10°,且同术前相比增加10°以上,则认为发生了近端交界性后凸。 背景:对于实施脊柱畸形矫形的患者,近端交界性后凸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成年人和青少年脊柱畸形患者多种不良临床预后。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导致矫形术后患者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扩大对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认识并为预防其发生提供指导。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影响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检索截止至2019年5月发表的公开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收集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评估荟萃分析结果。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篇文献,总计4 498例患者,其中92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经分析后显示脊柱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率为25%;②年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手术椎体数量,最上端固定椎体至胸腰段(T10-L1),最下端固定椎体固定至骶骨/骨盆/髂骨,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垂直偏移,术前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变化、腰椎前凸角变化和矢状面垂直偏移变化,以上指标在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和非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而性别、截骨、前后联合手术、术前近端交界区后凸角、术前腰椎前凸角在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和非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该荟萃分析显示,非手术因素中高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手术因素中固定节段> 5个椎体,最上端固定内固定至胸腰段,最下端固定至骶骨/骨盆/髂骨,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偏移,术前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偏移变化较大是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干预高危人群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降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由于多种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近端交界性后凸,仍需进行更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减少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提供可靠证据。 ORCID: 0000-0002-1890-0731(张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为自体血离心后分离所得的较高浓度血小板血浆,内含多种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等。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股骨头坏死的骨形成和微血管形成的作用,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保髋治疗:保髋是股骨头坏死以保全患者自身股骨头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保髋和手术保髋。非手术保髋主要包括保护性负重、药物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保髋包括髋关节镜、外科脱位、髋臼周围截骨以及打压植骨支撑、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等。 背景: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可改变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疗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估术后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清除股骨头内死骨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支撑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5例,按术中是否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分为2组,其中富血小板血浆组42例(42髋),对照组33例(35髋)不使用富血小板血浆,2组其余治疗方法一致。连续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4项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均连续随访3个月;②2组患者纤维蛋白酶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但富血小板血浆组患者术后1周内纤维蛋白酶原、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提升52.5%及47.0%,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可能导致术后高凝状态,血管栓塞风险可能较大;③2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数值上有明显差异,但无明显临床意义;④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对患者体内血小板水平基本无影响,对C-反应蛋白的变化亦无明显影响。 ORCID: 0000-0003-3043-7775(罗智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OPG/RANKL/RANK 信号通路:是骨代谢中至关重要的一条信号通路,它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通道,同时也是骨巨细胞瘤影响骨代谢的主要途径。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4%-10%,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患者,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组织学来源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该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对骨质有较大的破坏和侵蚀作用,但很少有患者出现反应性新骨生成或是自愈倾向。 背景:研究表明,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与骨巨细胞瘤发病机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控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对该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目的:介绍 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与骨巨细胞瘤发病机制的关系,总结并讨论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骨巨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 PubMed 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2001至2019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OPG/RANKL/RANK,giant cell tumor of bone,pathogenesis,signal pathway, bone metabolism,OPG/RANK/RANKL,骨巨细胞瘤,发病机制,信号通路,骨代谢”。排除较陈旧及重复的文献,通过整理,共纳入53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与结论:①骨保护素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降低成熟破骨细胞活性,阻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结合,减缓破骨;②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结合,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增殖,进而加速破骨;③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核因子κB等信号因子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激活破骨细胞,同时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表达;④OPG/RANK/RANKL与骨巨细胞瘤发病机制相关。 ORCID: 0000-0002-2756-4848(梁晨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人胎儿骨骼和关节RACE 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胎儿骨骼和关节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cDNA)文库,为分离骨骼和关节发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改进的早硫氰酸胍-酚-氯仿-异戊醇一步法提取骨骼和关节总RNA,用TaKaRa公司生产的cDNA合成试剂盒合成平末端的双链cDNA,然后与衔接子连接,再用位于双链cDNA末端的通用引物扩增全部cDNA。结果 建立了从骨骼和关节构建RACE cDNA文库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成功地构建了人胎儿骨骼和关节RACE cDNA文库。结论 所构建的利用少量总RNA构建RACE cDNA文库方法切实可行,所构建的文库适用于用RACE方法从中分离骨骼和关节发育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 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 cm的骨缺损。 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0.5 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量在损伤后1,3,4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每组均较损伤即刻明显增加(P < 0.05);3.0 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相对表达量在损伤后3周达到高峰(P < 0.05),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0.5 cm骨缺损组(P < 0.05),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骨痂的生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损伤后3,4周,3.0 cm骨缺损组的骨痂生成量较0.5 cm骨缺损组明显减少(P < 0.05)。证实,兔桡骨3.0 cm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上调,但还不能使该长度的骨缺损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