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阐述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为肩袖损伤的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肩袖损伤”“冈上肌”“肩峰下间隙”“肩胛盂”等为中文关键词,和以“rotator cuff injury”“supraspinatus”“sub-acromial space”“scapular glenoid”等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4年12月以前有关肩袖损伤的文献,对肩袖损伤解剖学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肩袖损伤的相关解剖因素众多,主要有肩峰和肩胛盂形态异常,肩峰下间隙减小、肩袖间隙损伤以及冈上肌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结论 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康复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解剖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肩袖:由起自肩胛骨的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包绕肱骨头形成一个袖套样结构。外伤和退行性变时,组成肩袖的肌腱会发生水肿、炎性病变甚至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临界肩关节角:肩关节X射线片上肩胛盂上下骨边缘的连线与来自肩峰外下侧边缘的另一条线在肩胛盂下缘构成的夹角。临界肩关节角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背景:肩胛骨的解剖结构被发现与肩袖撕裂的发生有关,临界肩关节角可以反映肩胛骨的个体解剖学差异,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临界肩关节角为肩袖撕裂的一项危险因素,但其在国人中对预测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分析临界肩关节角(CSA)在国人中是否也是肩袖撕裂的一项危险因素,临界肩关节角与肩峰指数和肩胛盂倾斜度相比较在退行性肩袖撕裂的风险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肩袖撕裂的患者32例作为肩袖撕裂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7-75岁,平均(54.7±9.2)岁;同时选取非肩袖撕裂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5-91岁,平均(53.6±11.8)。分别比较两组肩关节X射线片的临界肩关节角值、肩峰系数值以及关节盂倾角β角,并进行各参数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确定截断值和曲线下面积。结果与结论:①肩袖撕裂组的临界肩关节角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37.4° vs. 34.1°,P < 0.001);肩袖撕裂组肩峰系数值也明显大于对照组(0.72 vs. 0.68,P=0.007);但关节盂倾角β角和年龄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相关性分析中,各参数中仅有临界肩关节角与肩峰系数呈较高度正相关(r=0.848,P < 0.001),其余各参数两两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 > 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中,临界肩关节角和肩峰系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和0.663,截止值分别为37.5和0.72。提示:在国人中临界肩关节角可能是退行性肩袖撕裂危险因素,且较肩峰指数有更高的退行性肩袖撕裂风险水平。 ORCID: 0000-0001-8369-4770(霍彦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肩袖:又称旋转袖,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所组成的,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 肩袖损伤Patte分级:第一级冈上肌肌腱撕裂伴少许回缩,第二级撕裂伴回缩至肱骨头切迹内侧,但没到关节窝,三级撕裂伴回缩至关节窝水平。 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损伤的最常见类型,国内迄今鲜有对肱骨大结节局部骨质疏松与肩袖损伤关系的研究,足印区骨质是影响术中锚钉置入的关键因素,术后的骨密度恢复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双侧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异程度,分析关节镜下缝合肩袖损伤术后的骨密度改善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关节镜下缝合的37例单侧肩袖损伤患者资料。男16例,女21例;年龄35-73岁,平均55.8岁;肩袖损伤按照Patte的肌腱回缩程度分类标准:轻度回缩17例(其中急性13例),中重度回缩20例(其中慢性12例)。收集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测量的双侧肱骨大结节骨矿物质密度,分析病程长度、肌腱的回缩程度与术前、术后1年双侧骨密度差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术前轻度回缩组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中、重度回缩组患者(P < 0.05),且急性轻度回缩组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慢性中、重度回缩组(P < 0.05),表明慢性中、重度回缩肩袖撕裂的患者大结节局部骨质疏松更为明显;②术后1年随访,37例患者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5);轻度回缩组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别;而中、重度回缩组术后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术前(P < 0.05);慢性中、重度回缩组术后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术前(P < 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所有参试者均未检及再次撕裂影像出现;④结果说明,慢性且中、重度肌腱回缩的肩袖撕裂患者大结节区域局部骨质疏松最为明显;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局部骨质,与病程长短无关。 ORCID: 0000-0002-4940-0051(齐禹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细胞外基质材料:是指将移植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去除材料中免疫成分但保留原有三维结构及胶原蛋白的一种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修复肩袖撕裂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充填肩袖缺损,增强肌腱的强度,还能促进新的腱骨界面形成,促进腱骨界面愈合,降低再撕裂率。 肩袖损伤: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其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摘要背景:肩袖损伤是导致成人肩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单纯手术缝合后的再撕裂率非常高,而生物材料修复可增加肩袖损伤术后的生物力学性能。 目的:阐述肩袖损伤生物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肩袖损伤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检索词为“Rotator Cuff Injuries;Biological materials;autograft;Extracellular matrix materials;Synthetic materials;biological scaffold;Biological patch;augmentation”。对纳入的57篇文献进行分类比较,探讨各类修复材料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目前肩袖损伤的生物修复材料大体可分为未经处理的人体自身组织移植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3大类。对于未经处理的人体自身组织移植材料,最新的临床报道显示该种材料常常出现不同的临床效果;细胞外基质材料中,来源于同种异体人源性真皮材料目前报道的效果尚可,大多学者不建议使用猪的小肠黏膜下层补片,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结果可能优于异种移植物;最新的三维胶原支架和人工合成可吸收材料因其较好的孔隙率及可诱导腱骨组织的愈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大多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尚无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生物修复材料来治疗肩袖撕裂。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利用生物支架或合成材料的宏观性能结合干细胞或细胞因子的微观性能,有望在未来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材料。ORCID: 0000-0002-4570-842X(辛鹏飞);0000-0001-8935-5374(孙友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兔的冈上肌形态及结构与人类相仿,在组织学上,兔肩袖肌腱包括与人类相似的由肌腱到骨的移行区域,可用于腱-骨愈合的研究。 目的:建立兔的肩袖损伤模型,探讨此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肩袖愈合的初步组织学研究。  方法:18只骨骼成熟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修复组造模后1周行腱-骨缝合;对照组不予修复。分别于造模后2,4,8周对冈上肌标本进行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冈上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和腱-骨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兔冈上肌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均与人类相似,肩袖损伤模型建立和手术修复的操作过程可重复性高。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冈上肌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修复组在8周时形成了新的冈上肌止点,对照组则无新止点形成。 说明急性冈上肌损伤修复后8周可形成新止点,兔是建立肩袖损伤模型的合适动物并适用于肩袖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冈上肌腱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肩关节疾患的防治及肩关节功能的重建提供血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40侧常规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出冈上肌观察其形态结构、起止点、血供来源、走行、分布特点并测量有关数据。 结果 冈上肌的血供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9±0.3) mm,主干长(4.8±0.7) cm;营养冈上肌肌支在肩胛横韧带的上方或下方分为2~3支进入肌腹。其入肌点位于肩胛横韧带的前下方(1.9±0.2) mm;冈上肌腱在移行部和扩展部动脉吻合丰富,而在实质部距肌腱止点部1 cm处毛细血管稀疏,是一个明显的乏血管区。冈上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肩胛上神经,与血管伴行分2~3支支配冈上肌。 结论 肩袖撕裂或肩袖损伤考虑行手术修复时,不宜采取简单的断端缝合,应将断端的缺血组织切除后再行缝合或采用合适的肌腱代用材料进行修补,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7.
冈上肌腱在肩关节外展时运动轨迹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冈上肌腱外展力臂和运动轨迹的研究 ,分析冈上肌腱炎的产生、肩袖损伤的成因。方法 :选用 10侧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尸体肩关节标本 ,测定肱骨从 0°~ 180°作外展运动时 ,冈上肌腱力线位移以及冈上肌腱与肩峰之间的距离变化 ;并测定冈上肌的厚度和宽度 ;计算力臂值和运动轨迹。结果 :在上臂由内收位外展的过程中 ,随着外展角度的不断增加 ,冈上肌的位移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冈上肌腱在止点处、按肌腹处和临界区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0 .49,0 .48和 0 .3 5cm。冈上肌腱的平均宽度为 2 .41cm。冈上肌腱的运动轨迹方程为Y(距离 ) =2 .5 8-0 .19x(外展角度 )。结论 :在上臂外展的起始阶段冈上肌腱的力臂变化最大 ;在上臂上展 0°~ 60°过程中 ,冈上肌腱与肩峰之间的距离随外展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关节镜肩袖修补后延期功能锻炼是否能提高肌腱的愈合率尚不清楚。关于肩袖修补后的功能锻炼时机仍无定论,且无相关系统评价发表。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与延期功能锻炼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实验中心注册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arthroscopy,rotator cuff,rehabilitation",中文检索词为"肩关节镜,肩袖,康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08-15。要求纳入文献均为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与延期功能锻炼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筛选和异质性检验,采用REVMAN5.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37例患者,119例为早期活动组,118例为延期活动组。分析显示2组在术后1年随访时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肩袖再撕裂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延期功能锻炼相比,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功能锻炼在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改善方面并无优势,但也不增加修补肩袖的再撕裂率。肩袖修补后康复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9.
肩袖损伤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春明 《医学信息》2000,13(4):196-198
在肩关节病变中 ,肩袖损伤约占 17%~ 41%。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最早在 1834年由 Sm ith发现并命名 ,当时未被引起重视 ,直到 1931年Codman和 Akerson〔1〕指出本病是引起肩疼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了初步的研究之后 ,许多作者开始探讨有关本病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理。笔者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对此加以概述。1 肩袖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肩袖起于肩胛骨 ,附着于肱骨头周围的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四块肌肉的肌腱部分在肱骨头解剖颈处形成袖套状结构 ,肩…  相似文献   

10.
肩袖间隙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肩袖间隙的组成部分和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肩关节运动中的稳定机制。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24例肩关节标本上,解剖观察肩袖间隙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以及在肩关节活动中的稳定作用。结果:肩袖间隙是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主要由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组成;在肩内收位时有限制肩关节外旋和肱骨头下移的作用。结论:①肩袖间隙结构的研究对于RI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②肩袖间隙损伤后的修补对于维持肩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已广泛用于肩袖损伤治疗,但术后再撕裂率仍较高,部分患者再次出现肩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肩袖再撕裂主要发生在关节镜修复术后6~26周,高龄、骨质疏松、糖尿病、原始撕裂大小、肌肉脂肪浸润程度、修复强度不足及过度术后康复等为其危险因素。本文对肩袖修复术后腱骨愈合机制、术后再撕裂的诊断及影响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康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肩袖是维持肩关节运动与动态稳定的重要结构。肩袖损伤改变了其独特的生物力学作用,导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尽管缝合技术与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术后再撕裂率仍然很高。理解正常肩袖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恢复损伤后肩袖的特殊生物力学作用,是预防再撕裂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肩袖损伤修补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手术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及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骨科收治的72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进行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6例)进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比归纳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加州大学肩关节(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等比较,0.05,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显著;组内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均优于术前,差异明显(0.05)。结论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补对肩袖损伤的治疗近期疗效相当,患者术后肩关节肌力、功能恢复佳;但全关节镜治疗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48例肩袖损伤患者,依患者分类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组17例,采取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方法。手术组31例采用肩关节外侧切口,切除喙肩韧带,肩峰成形,探查修整肩袖,褥式缝合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肩胛下肌腱,术后肩关节外展位石膏固定。 结果 48例均得到半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采用UCLA评分系统评价,其中手术治疗组中优20例,良10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96.8%,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优8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2.4%。 结论 对于NeerⅡ、Ⅲ期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是提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The rat is a suitable model to study human rotator cuff pathology owing to the similarities in morphological anatomy structur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composition muscle fiber types of rotator cuff muscles in the rat. In this study, the myosin heavy chain (MyHC) isoforms were sta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to show the muscle fiber typ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rotator cuff muscles of the rat. It was found that rotator cuff muscles in the rat were of mixed fiber type composition. The majority of rotator cuff fibers labeled positively for MyHCII. Moreover, the rat rotator cuff muscles contained hybrid fibers. So, compared with human rotator cuff muscles composed partly of slow‐twitch fibers, the majority of fast‐twitch fibers in rat rotator cuff muscl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rat model study focus o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rotator cuff muscles after injury. Gaining greater insight into muscle fiber types in rotator cuff muscles of the rat may contribute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pathological change in rotator cuff muscles‐related diseases. Anat Rec, 299:1397–1401, 2016.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6.
背景:越来越多的粉碎、移位严重而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需要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但此类患者肩袖的重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置换过程中往往需要良好的肩袖重建。 目的:探讨胸骨针在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肩袖重建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34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时使用胸骨针修复肩袖,年龄67-78岁。人工肱骨头置换时未过分剥离骨折块与肩袖组织,保留肩袖组织与骨块相连,将胸骨针沿着肩袖大小结节表面肌腱-骨结合部环形缝合备用,可用多根,假体置入后,将肱骨大、小结节及碎骨块解剖复位,收紧胸骨针,大小结节及肩袖附着的碎骨块均原位贴在人工肱骨头下方。术中应尽可能将残余的肩袖和肌肉组织损伤进行缝合修复,并要注意缝合后的动力平衡。采用Neer标准对人工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24例优,10例良,2例可;无关节脱位、半脱位等关节不稳情况,未见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松动病例。提示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使用胸骨针进行肩袖修复及大小结节固定能使肩袖和大小结节接近解剖位置,并且比常规的涤纶线强度高,固定牢靠,能满足人工肱骨头置换后康复训练的需要,对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