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进行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康复效果、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视觉模拟量表(VAS)、关节活动度(ROM)。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中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羡  黄娟 《四川中医》2020,38(1):208-2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热敏悬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联合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护理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每天1次,每次45分钟,每周5次;联合组在护理组基础上采用热敏悬灸,每次30~40分钟,每天1次,每周5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上肢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分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上肢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护理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视觉模拟(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为,明显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热敏悬灸能明显改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的疗效。方法:将63例脑卒中后伴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30例和治疗组(皮内埋针结合康复训练)33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AS)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升高,VAS降低(P均0.05),且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有效,结合皮内埋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中药刮痧膏剂作为介质进行刮痧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科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刮痧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刮痧治疗,刮痧时采用中药刮痧膏剂作为介质进行刮拭,其他治疗及刮痧操作方法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改良Fulg-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 0. 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及康复训练每次各30min,温针灸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温针灸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论:常规针刺及康复疗法配合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软尺、FMA量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分别评定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关节运动功能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肿胀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肩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针刺组39例。2组均采用药物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进行康复锻炼,针刺组在康复锻炼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SHSS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8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2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分升高(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HS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治疗后FMA评分较高(P<0.05),VAS、S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Barthel指数(AD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VAS以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手部水肿分级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手部水肿分级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的6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0 d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简化Fugl-Meyer评分、VAS评分均改善;而治疗组简化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论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在改善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疼痛及运动功能方面有明显效果,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和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治疗,观察组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自发性疼痛程度,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上肢运动功能,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MBI)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BI指数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实验组应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和BI,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活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芪桂枝活络汤,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疼痛VAS评分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4.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活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药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结合药熨及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药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早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纳入观察的中风SH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接受包括刮痧和中医封包治疗的中医特色护理,4周后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和患肢疼痛评分(VAS)。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上升,而VAS评分则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疼痛,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患肢肿胀程度、WHOQOL-100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WHOQOL-100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肢肿胀程度较治疗前减轻,且研究组治疗后的Fugl-Meyer量表、患肢肿胀程度、WHOQOL-100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温针灸、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患肢肿胀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冲击波及康复功能训练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I期患者运动功能、疼痛变化及综合功能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针刺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其中治疗组加用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频脉冲电治疗,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简化Fugl-Meyer(FMA)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的变化分别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综合功能的改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疼痛程度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综合功能的改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优于中频脉冲电治疗,针刺结合冲击波及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运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M)与巴氏指数(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肢体情况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