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壮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壮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治、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壮医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壮医基础理论溯源,"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及壮医治疗原则、诊疗特色、治疗方法及预防养生等方面概述壮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壮医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学科,探索其教学规律和完善其教学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培养优秀的壮医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五年制壮医本科专业进行壮医内科学教学的探讨,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采取把握壮医基本理论、尊重壮医发展历史、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加强临床见习、突显壮医特色等5个方面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即使学生在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教师授课,采用同一份考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仍然很大。因此,按专业自然分班的传统授课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试行现代新型教育模式——隐性分层教学则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对壮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展开新的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4.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保健活动在壮乡民族文化中孕育成长,与壮乡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壮医关节操是在壮族文化的引导下,根据壮医学的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等理论,结合花山崖壁画、壮族蛙图腾及人群的需求编制而成的,两种操作体位均是以形体关节运动为主的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的形动功,能带动三道两路气血内运畅通、同步调节,使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双语教学越来越成为这一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目标、特点、具体做法及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入门学习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其他各门课的基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课程。自2001年始,我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此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以前笔者缺乏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故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注重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现行《中医基础理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之上,提出形成性评价应客观化多元化,并以中医思维为导向,注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同时,强化信息(知识)获取能力的评价,以发挥其在中医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PT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优质PPT课件开发、扩展课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遵循适度原则、教学学习方法等方面分析PPT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结果:优质PPT课件和科学的PPT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提高教学质量。结论:教师要学会恰当使用PPT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PPT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韦英才  梁子茂 《新中医》2017,49(12):173-176
简版:查看全文请点击下载PDF全文  相似文献   

10.
李玉梅 《中医药导报》2008,14(2):104-105
本文就美学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运用的一般规律做出了初步的探讨,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壮医放血疗法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医放血疗法,在广西壮族民间普便使用,是壮族医药学独特治疗方法之一。民间具体做法是:用缝衣针或陶针(笔者认为应改用不锈钢三梭针,并用酒精严格消毒,防感染),根据不同的疾病,选不同的放血部位,如头痛选头部、颈部,腰痛选腰部。先用生姜片外擦皮肤,然后用针...  相似文献   

12.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广西中医学院于2002年正式招收中医学(壮医方向)本科生,由此壮医药的高等教育也走上快速的发展轨道。目前教材《壮医诊断学》虽日趋成熟,但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壮医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新兴民族特色医学,是在不断传承的中国医学瑰宝.在国家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背景下,壮医人才的培养目标越来越趋向于临床实用型高层次人才,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缜密的临床思维之上的,而熟练的壮医五诊是建立临床思维的奠基石.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养成临床思...  相似文献   

14.
广西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及人群体质的禀赋,使得壮医“毒虚致病”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独具一格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尤其近代,广西医家们在结合当地地区气候特点,对壮族民间相传的壮医药学说总结、阐扬发挥,使之成为具有区域本土的学术特色。文章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学术角度,探讨广西壮族本地地域医学及壮医推拿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壮医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壮医基础理论的辨证护理及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比较两个疗程(20d)后,两组TCSS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T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壮医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彤 《中医教育》2003,22(2):31-32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如果中医基础理论学得好,学习中医学的其他课程就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因此,有必要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的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利于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教学法。1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法1.1融会贯通法信息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性,而中医学又是一门注重整体性的科学。所以在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时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这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现…  相似文献   

17.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学习中医及其他课程的基础课、入门课,而中医基础理论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与西医课程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西医临床专业学习中医的学生具有很大挑战性,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如何使这些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医理论,以后方便临床是我们教学老师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极其注重实践性。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强调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病案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增长临床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教育模式,而形成性成绩考核评价是实现开放式教学教学优势重要环节。由于专业、课程、学生层次、教育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性成绩评价在不同的院校和不同课程科目中其推行的程度和应用模式各不相同,本篇依据本校和本教研室的教育教学现状,对形成性成绩评价在中医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施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属于哲学范畴。气的概念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后指的是自然万物构成的基础,是物质性的。气的理论是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气和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对气和气化理论的认识,是中医与现代医学最大的区别,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气及气化的概念及理论,仅在"气血津液"章节中作为构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来讲解,使学习者难以从应有的高度理解,并因此出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中"脏腑"和"气血津液"两个部分在编排顺序上先后难以确定。如在教学中强调气的物质性,把气和气化理论与阴阳五行合篇,放在其之前论述,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并以此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中医理论,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