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传播规律,并对灭蚊、病例隔离等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 根据登革热疾病的自然史建立登革热暴发流行的SEIR模型。收集201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暴发疫情数据,将模型与之拟合,利用χ2检验评价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疫情数据的拟合优度,获得模型关键参数。应用模型模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社区暴发疫情,并对无干预、灭蚊、隔离、灭蚊+隔离状态下的疫情发展趋势及不同防控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寻找最优防控方案。 结果 通过模型模拟,在10 000人的社区中输入1例感染登革II型病毒病例,未干预状态下,登革热疫情发展很快,发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疫情持续超过100 d,超过450人发病。采取隔离措施后,疫情控制效果不明显。采取灭蚊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采取灭蚊+隔离综合措施的效果和采取单项灭蚊措施效果无差别,越早采取灭蚊措施效果越好。 结论 在登革热的暴发疫情处置中,灭蚊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一旦疫情在人群中形成传播,隔离并不能达到阻断传染源的目的 ,只能作为疫情控制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06年报告登革热输入性病例10例,本地感染病例765例,累计发病率为10.19/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9个区82个行政街(镇);全年本地疫情流行期为6月中旬至12月上旬,明显存在8-9月和10-11月两次发病高峰;共发生60起暴发疫情,其中10起暴发疫情对流行曲线的走势有较大影响,累计病例456例,占全年全市总报告病例数的59.61%;实验室监测表明2006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Ⅰ型登革病毒,各1例输入性病例,毒株分别为Ⅲ、Ⅰ型登革病毒。结论2006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流行,其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较广;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大,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登革热在广州市已形成地方性流行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2013年,河南口岸禹州市首次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通过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快速杀灭成蚊和消除蚊媒孳生地等措施,使登革热暴发流行得到有效控制。该文从疫情控制存在的问题,思考输入性登革热控制,探讨了输入性登革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连江县登革热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个案调查与病例报告、暴发与流行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连江县2004—2020年有6年报告登革热疫情,共52例,年均发病率0.47/10万,其中本土病例占63.5%、输入性病例占36.5%,呈局部暴发;3次流行发病率分别为3.27/10万(2004年)、0.89/10万(2018年)、2.67/10万(2019年);近几年输入呈常态化;发病高峰在10月;凤城镇病例数占75.0%;以青壮年为主;男女发病率类似。结论连江县登革热暴发流行均为外来输入引发,病原有Ⅰ、Ⅱ、Ⅲ型;外防输入、内防蔓延、及时疫报、措施得当,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其传播和流行受病原体、病媒生物、气候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登革热疫情在我国呈现流行纬度越来越高、流行区域越来越广的趋势。然而,传统的登革热疫情监测预警模型,大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单一地区的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多因素监测预警系统,以提高早期预警能力。本文主要对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特征、流行的影响因素及监测预警模型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登革热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2004年登革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省2004年登革热疫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和分析2004年福建省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全年都有,本土病例集中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相一致,登革热流行株为登革热病毒Ⅰ型。[结论]我省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登革热常年流行的省市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土暴发流行的危险性极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珠海市2007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信息系统资料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专题调查、住院病历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登革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2007年珠海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2例,其中从澳门输入1例,本地感染131例,发病率为9.92/10万;临床表现以典型轻型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集中分布在香洲区城乡结合部,东坑社区是主要暴发点;疫情始于8月13日,持续76 d,发病高峰在8月30日至9月6日;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1,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1.5%(68/132),职业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实验室检测显示,疫情流行株为登革病毒1型,输入病例病毒株为登革病毒2型。暴发点社区人群登革病毒感染率为7.0%。结论2007年珠海市登革热疫情呈局部暴发,为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暴发疫情。开展持续的媒介监测,建立实验室支持的主动监测系统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连江县凤城镇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凤城地区登革热发病率38.33/10万,9~10月发病,人群普遍易感,40~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本次暴发流行可能由福州流行区输入的登革热病毒Ⅰ型引发。疫报及时、政府重视、措施得当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东莞市虎门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分析,以及对蚊虫媒介进行综合治理,为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14年9月~11月东莞市虎门镇暴发的登革热,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分析疫情数据、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媒密度以及分析可能传播途径来源等。结果东莞市虎门镇发生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本次疫情共报告了57例登革热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没有出现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疫情主要分布在东方社区,共有39例,占68.42%。本次疫情男女性别比为1:1.28。年龄最小3岁,最大90岁,平均50岁。以30~59岁中年病例最多,占54.39%。疫情发生时蚊媒密度的布雷图指数最高达92.38,经采取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蚊媒密度下降,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结论本起疫情为由输入性病例或病媒引起的本土暴发疫情,经过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有效将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一直保持在5以下水平;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3年武汉市青山区登革热监测结果,为青山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2个监测点的常规监测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2012年,青山区辖区内无登革热病例报告;蚊媒标本268只,检测登革病毒,均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青山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危险性,需加强监测,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对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用布雷图指数和病例发病趋势评价所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发生登革热流行,9月1日-11月20日共发现543例,累计发病率 56.30/10万,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持续 78 d,疫情高峰出现在10月中旬,病例主要集中于花都区城区4个街道与狮岭镇,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女性高于男性,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工人为主,大多数病例表现典型、轻型登革热症状。采集406例进行血标本检测,233 例登革热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67 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106 例登革热IgM 抗体阳性。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后,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52,11月份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呈暴发高流行态势,流行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一致。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2.
登革热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具有突然性、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特点,极容易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演变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国际关注疾病。1978年以来,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几乎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爆发、流行,而且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白蚊伊蚊在我国多数地区分布广泛,因此,登革热的防制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防止该病的地方性流行趋势和流行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立登革热预警系统和指标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将对登革热的预警指标体系作一简要探讨,为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对阳春市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数据、蚊媒调查资料以及可能传播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9月5日- 10月3日,阳春市春城街道发生1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6例,输入性病例3例,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死亡病例。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城街道东门居委会,共报告7例,占36.84%;男女性别比0.73∶1;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岁,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占47.37%。疫情发生时反映蚊媒密度的布雷图指数最高达56.41,发生登革热传播的风险极高,经采取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蚊媒密度快速下降,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症状不典型的输入性病例容易引起本地登革热疫情,人员的流动性易造成疫情的扩散,快速杀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并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湖南省2018年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研究。方法 对报告的8例疑似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对病例密切接触者搜索出的186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和发热病例开展病原学监测,应用C6/36细胞对病例急性期血清开展病毒分离,对15株登革病毒株E基因测序,分析病毒的血清型别和基因亚型,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可能的传播来源。在疫点开展蚊媒密度应急监测和健康人群回顾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8例疑似病例血清标本,6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4例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186例疑似登革热病例,96例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分离到登革病毒株64株,经鉴定全部为登革病毒2型全球型,来源于广东和浙江省的可能性较大。应急蚊媒密度监测,疫点布雷图指数最高达65,具有极高的登革热传播风险。回顾性调查377名健康人群进行登革热抗体水平监测,IgG抗体阳性率为0.53%(2/377)。结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遗传分析提示,湖南省2018年本地暴发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由单一的登革病毒2型全球型引起。  相似文献   

15.
Modelling the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dengue in Singap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tified cases of dengue infections in Singapore reached historical highs in 2004 (9459 cases) and 2005 (13,817 cases) and the reason for such an increase is still to be established. We appl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engue infec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 of dengue fever, and which mimics the 2004-2005 epidemics in Singapore. We simulated a set of possible control strategies and confirmed the intuitive belief that killing adult mosquitoes is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y to control an ongoing epidemic.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rol of immature forms was very efficient in preventing the resurgence of dengue epidemics. Since the control of immature forms allows the reduction of adulticide, it seems that the best strategy is to combine both adulticide and larvicide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an outbreak, followed by the maintenance of larvicide methods after the epidemic has subsided. In addition, the model showed that the mixed strategy of adulticide and larvicide methods introduced by the government seems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first weeks after the start of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赵中飞  何均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624-2625
摘要:目的 查明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原因。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快速检测和PCR核酸检测。结果 患者在柬埔寨务工回国后,出现登革热症状,血样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IgM抗体阳性;疫情发生后,诸暨市迅速启动《诸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患者经住院隔离治疗后1周痊愈出院;对患者居住地开展以灭蚊为主的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10月24日蚊幼指数监测结果BI(布雷图指数)为2,属于安全范围;全市各医疗单位加强对发热病例的检测,在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二代病例发生,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此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性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2019年珠海市登革病毒(DENV)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分析、DENV包膜蛋白(E)基因序列测定、登革抗体水平回顾分析及蚊媒密度监测,分析珠海市登革病毒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资料开展统计学分析;采集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标本,提取RNA,用RT-PCR方法检测,阳性标本针对E基因测...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etween March and July 1993 a dengue virus epidemic swept through Charters Towers, a rural North Queensland mining community of 10 000. This clearly delineated outbreak provided an ideal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one of the few fiel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ngue in Australia. The epicurve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a point source outbreak, 18 weeks in duration and peaking at four weeks. A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for the dengue epidemic of 1.99 indicates a similar rate of spread to that found in dengue epidemics overseas. A female-to-male sex ratio of 1.7:1 was obtained for the 238 cases identified. An age-and sex-matched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showed that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live in unscreened houses than were controls (McNemar X2=56, 1 df, P<0.0001). Despite being generally accept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insect screens and a reduced incidence of mosquito-borne disease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in Australia. We speculate that unscreened housing facilitates the initial spread of a dengue epidemi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共接报350例病例(包括疑似病例),采集336份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登革热IgM和(或)IgG阳性296份,其中12例分离到登革热病毒;共对176个疫点进行处理.结果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0例,发病率为43.66/10万(按户籍人口计算),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20个行政街,有4个暴发点;流行季节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高峰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病毒为登革Ⅰ型;男性177例,女性133例,性别比1.33∶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136例,占43.87%.结论 该区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