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社会,后天获得性憩室疾病极为常见。4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10%,85岁以上高达80%。其中约有20%的憩室患会发展为有症状的憩室炎。所谓憩室病(divertic—ulosis)或憩室疾病(diverticular disease)通常指非炎性憩室疾患。Hinchey等人提出了一种有助于结肠憩室炎症病变分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关系密切。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891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56例,发现率为6.3%。我们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及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56例,男性41例,女性15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54.1岁,>50岁者44例(78.6%)。56例憩室中并发胆总管结石者32例(57.1%),急性胰腺炎15例(26.8%),其中10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无结石胆系感染6例(10.7%),胆管癌2例(3.6%),胰头癌3例(5.5%),胆胰正常者8例(14.3%)。总胆胰疾病合并率为85.7%(48…  相似文献   

3.
198 4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我院行ERCP 12 57例 ,检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82例 ,发生率为 6.2 5%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均为腔外型憩室 ,其中单发 74例 (91.2 % ) ,多发 8例 (9.8% ) ,乳头边缘憩室 16例 (19.6% ) ,乳头口侧憩室 8例 (9.8% ) ,大多数憩室在乳头正上方。男 57例 ,女 2 5例 ,男与女之比为 2 .3∶1,年龄在 3 0~ 4 5岁 12例 ,4 6~ 60岁 3 7例 ,60岁以上 3 2例 ,3 0岁以下 1例 ,最小年龄 19岁 ,最大年龄 83岁 ,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 。憩室多为圆形 ,憩室口呈环形圈 ,大小不一 …  相似文献   

4.
憩室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verticulardisease核心成员 :Dr.T.MurphyMDProf.RHHuntMDProf.MFriedMDDrs.J.H .Hrabshuis  一、定义憩室 :穿过结肠肌层的黏膜囊袋状突起[2 5] (译者注 :憩室通常发生于结肠。突起发生于肠壁的薄弱区域 ,血管能穿出的部位。通常为 5~ 1 0mm大小。假性憩室仅含黏膜和黏膜下层 ,外层由浆膜层覆盖憩室疾病的组成憩室病 结肠内存在憩室憩室炎 憩室的炎症憩室出血憩室疾病的类型 75%为单纯型 ,没有并发症。2 5%合并有脓肿、内瘘、梗阻、腹膜炎或败血症。二、流行病学年龄发生率40岁    50 %60岁    30 %80岁    65 % [2…  相似文献   

5.
食管憩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憩室是指与食管腔相通之囊状突起,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近10年来17355例胃镜检查中仅发现27例(约0.16%),男性约为女性的2.4倍,年龄40岁以上者占85.2%.一般可分类为:(1)咽食管(Zenker)憩室,国外多见,报道常位于下咽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左后方.(2)食管中段憩室,国内多见,常伴于肺门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憩室经胃镜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诊断的257例上消化道憩室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憩室部位、大小、数量、消化道症状以及并发症。结果 257例患者中男138例,女119例,50岁以上患者占68.48%。267处憩室病灶中,食管憩室105处(39.33%),其中食管中段憩室最多见,占69.52%;胃憩室35处(13.11%),以胃底憩室(34.29%)、胃窦憩室(48.57%)多见;十二指肠憩室127处(47.57%),其中降部憩室占69.29%,且降部憩室患者胆石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球部憩室患者(χ2=4.43,P<0.05;χ2=5.58,P<0.05)。结论上消化道憩室患者没有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附6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 1987开展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以来 ,发现乳头旁憩室 6 8例进行分析 ,着重探讨其与胰胆疾病的关系。1 材料来源我院自 1987年 3月至 1995年共进行ERCP检查790例 ,发现乳头旁憩室 6 8例 ,发现率 8 6 %,现作如下分析。1.1 性别与年龄 男 5 2例 ,女 16例 ,男女之比 3 2∶1,年龄为 2 2~ 71岁 ,本组 >5 0岁者 5 8例 ,占 85 2 %,高龄者多见。1.2 憩室 距乳头开口 2~ 3cm以内 (距乳头 1~ 2个环形皱壁以内 )的憩室称乳头旁憩室 (含乳头位于憩室腔内的 )。单发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在胆总管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的878例患者,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年龄、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ERCP检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128例,占14.58%。憩室组平均年龄64.8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54.2岁(P<0.01)。憩室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66.4%,非憩室组为41.3%(P<0.001)。憩室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24.7%,非憩室组为11.9%(P<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复发率显著增高,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病因之一,也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12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periampullarydiverticula ,PAD)以老年人多见 ,与胆胰疾病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 339例PAD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人PAD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  一、对象  包括 1991~ 1996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 2 0 2例和 1981~ 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患者 193例 ,排除因溃疡瘢痕收缩而引起的牵引性憩室患者。其中PAD有 339例 (占十二指肠憩室的85 8% ) ,老年组 2 12例 (6 2 5 % ) ,年龄 6 0~ 93岁 ,平均 (4 8 6± 9 5 )岁…  相似文献   

10.
<正> 1968至1985年连续治疗的30例Zenker氏憩室(膨出型憩室)中有5例是过去在其它医院做过憩室切除后的复发病例,因憩室切除后复发病例较多促使我们复习用食管肌切开加或不加憩室固定术治疗的经验。21例男性,平均年龄64岁,7例大于80岁。所有病人都有反胃,87%有吞咽困难,43%有过吸入性肺炎,从胸片看3例为严重的,5例为中度的改变。症状的严重性和憩室大小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清斌  杨华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0):639-640
空回肠憩室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与体征 ,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 ,往往都是以并发症就诊 ,误诊率高。现对我院1985年~ 2 0 0 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36例空回肠憩室并发症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回顾调查 1985年~ 2 0 0 1年经手术治疗的下消化道疾病患者 196 8例 ,收集其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空回肠憩室 (含Meckel憩室及获得性空回肠憩室 ,本文统称为空回肠憩室 )住院患者 36例 ,占同期住院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 1.83% (36 / 196 8)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2d~ 6 4岁 ,<10岁 2 7例 ,占 75 % (2 7/ 3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电子胃镜对食管憩室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胃镜诊断的155例食管憩室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憩室部位、数量、伴发症。 结果在行电子胃镜检查48 850例患者中,食管憩室患病率及检出率均为0.3%,其中单发憩室占97.45%,多发憩室占2.55%,其中无症状憩室占比达89.03%;在食管憩室的伴发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以61~70岁最常见,发病率依次为慢性胃炎(94.2%)、消化性溃疡(9.7%),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仅为7.1%;在不同部位食管憩室伴胃食管反流病中,膈上部憩室伴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最高达45.45%(5/11),其次分别为食管中段36.36%(4/11)、咽食管部18.18%(2/11),且不同部位食管憩室与胃食管反流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P<0.05);胃镜下表现为真菌性食管炎4例(2.6%),早期中段食管癌1例(0.6%)。 结论电子胃镜对食管憩室有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医师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与胆管疾患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胆系疾病患者MSCT检查资料,以胃镜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为准,分析MSCT对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诊断效能。并观察不同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大小、形态、分型与胆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MSCT准确检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122例,诊断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31%、73.13%。MSCT检出胆管疾病59例,其中胆总管扩张37例,胆管结石14例,胆管狭窄7例,胆囊癌1例;不同憩室直径、形态、分型胆管疾病发病差异显著(P0.05,P0.001),以直径30 mm、窄颈、Ⅰ型憩室胆管疾病发病率最高(P0.05)。结论 MSCT可对十二指肠降部憩室诊断灵敏性高,对胆管疾病病因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肠憩室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肠憩室 (diverticulumofthecolon)是指结肠粘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多个憩室的存在则称之为结肠憩室病 (diverticulardiseaseofthecolon) [1] 。憩室绝大多数为后天形成 ,多位于乙状结肠 ,盲肠、升结肠也不少见。当前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发病年龄多在60岁后 ,女性稍多于男性。本病常缺乏临床症状 ,多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从症状上本病难与结肠其它疾病相鉴别 ,故误诊率高 ,对本病认识有提高之必要。  结肠憩室西方国家甚为常见。 60岁…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7.2%,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是非房颤者的5倍[1].我国房颤患病率0.61%,约有1000万患者,其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在平均70岁患者约为5.3%,住院80岁以上患者高达32.9%.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其中每年约有数百万COPD患者反复发生急性加重(AECOPD),因COPD  相似文献   

17.
正胆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胆囊、胆总管(CBD)和肝内胆管,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近年来胆结石病人急剧增加,每十年增加约2倍。美国胆石症病人约占总人口的10%,德国约占总人口的10%~15%。胆结石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有国外资料表明70岁以上发病率为30%[2],其中约80%的胆结石为无声表现,大约有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4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统计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 1895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EST)病历资料 ,发现 434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2 2 3 % )。本文就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胰疾病以及对ERCP和EST等的影响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434例 ,男 2 74例 ,女 16 0例 ,年龄 2 0~ 82岁。单憩室 418例 ,双憩室 16例。憩室最大直径 3 5cm ,多数在 0 5~ 2 5cm。本组憩室均位于乳头旁 ,即距乳头 1~ 2个环形皱襞内。其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关系见表 1。…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通常是指获得性血液病。原发性患者约有一半年龄在70岁以上,年龄低于40岁者约占10%。近来,年龄较轻的病者患 MDS 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些人多数是因患有恶性或非恶性疾病而使用细胞毒药物或同时进行放疗后发生的(继发性 MDS)。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 AA)、主动脉瓣瓣膜病及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等[1-5]。其中, AD和AA因起病急、主动脉血管破裂风险高、致死率高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尤其是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的发病风险逐年递增, 欧、美等国家AAD的发病率每年为(2~9)例/10万[1-2]。根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 中国大陆AAD发病率每年约为2.8例/10万[6]。AA的危险程度也不容小觑, 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研究为代表, 欧、美等国家65岁及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1%~5%, 70岁及以上女性的患病率约为1%[1-2]。中国中部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AA患病率约为0.33%, 55~75岁人群患病率约为0.55%[6]。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TAA)的发病率低于AAA, 患病率为0.16%~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