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春荣  刘岩 《右江医学》2021,(5):321-326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出现蛋白质和能量缺乏的营养不良状态,表现为体重减轻、体脂和肌肉量下降、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等,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协会将这种营养不良状态命名为"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PEW与低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MHD患者的生存质量、长期生存时间。目前,针对MHD患者PEW的防治主要提倡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结合营养筛查和营养补充。近年来,在规律的血液透析和常规治疗工作上,针对并发症采用中医药治疗,可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在防治MHD患者的PEW方面有确切疗效,其可提高MHD患者的透析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饮食情况及整体功能状态。未来,应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在防治MHD患者PEW中的作用,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透析方式随机分为低通量组(n=30)和高通量组(n=40),比较两组PEW发生率;按照高通量组经治疗后有无发生PEW将该组内患者分为PEW组及非PEW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代谢性酸中毒、KT/V、CRP、IL-6水平,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PEW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通量组经血液透析治疗后PEW发生率为32.50%显著低于低通量组56.67%(P<0.05)。PEW组年龄≥65岁、KT/V<1.2患者比例及CRP、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EW组(P<0.05)。年龄、KT/V、CRP、IL-6是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及CRP、IL-6水平升高均可能引起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情况对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150例,根据PEW情况分为PEW组(n=33)和非PEW组(n=117)。采用KDQOLTM-36量表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满足至少3个PEW诊断指标的有33例,患病率为22.0%;PEW组病人的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臀围、握力、白蛋白、肌酐值均低于非PEW组(P < 0.05);PEW组透析时间长于非PEW组,体质量指数低于非PEW组(P < 0.05);生活质量评分中,PEW组活力、社会功能、社会情感、症状影响、肾病影响、总分值方面均低于非PE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PEW是接受MHD的终末期肾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QSGA评分(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MQSGA)、MIS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 MIS)与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expenditure, PEW)的相关性,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接受MHD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PEW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EW组和非PEW组。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研究MIS评分、MQSGA评分及其他指标与PEW发生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E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ROC曲线判断评分量表及相关危险因素对PEW的预测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用MIS及MQSGA评分量表评估的营养不良的发生均与PEW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且MIS评分预测PEW的敏感度更高(82.9%);PEW的发生与年龄、总蛋白、血清铁、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疆巴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9例,平均年龄(51.60±16.27)岁;男女比例2.1:1;汉族87例(79.82%),维吾尔族21例(19.27%),蒙古族1例(0.92%)。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透析次数、血管通路及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原发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4.13%,糖尿病肾病占30.28%,每周透析2次者占49.42%;13.79%患者每周透析少于2次,每周3次者占43.6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占8.26%、5.75%;动静脉内瘘54.02%、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40.23%。在肾性贫血、肾性骨病、高血压控制方面,肾性贫血纠正达标率36.78%,较去年上升7.37%。钙磷乘积55mg2/dl2者57例(65.52%)。血压小于150mmHg/90mmHg者74.7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长已存活134个月。年度转归3例(2.75%)行肾移植;6例(6.9%)转至外院治疗;无改为腹膜透析治疗(PD)患者;年度透析患者死亡率11.93%。死亡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糖尿病肾病(84.62%)。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居死因之首,占30.77%。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透析不充分;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比例较高;经济困难及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诊断为PEW患者99例.按患者是否使用左卡尼汀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5例,对照组2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分、体格测量(包括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小腿围)和人体成分测量(瘦体质量、脂肪质量和相位角)结果.结果 左卡尼汀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对照组(P<0.05).用SGA评分判断,治疗组营养良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7% vs 4.2%),而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0% vs 83.3%,1.3% vs 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格测量显示,治疗组男性和女性的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小腿围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电阻抗法检测体质成分结果显示,治疗组瘦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脂肪质量和相位角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经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预防患者体质量丢失,尤其是瘦体质量的丢失,从而改善患者的PEW,有望将来用于预防MHD患者的肌肉减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患病情况、PEW及其评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笔者医院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25例,进行队列研究,根据国际肾脏营养和代谢学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透析血管通路、血压、血生化指标、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药物使用情况等,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生存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完成。结果 共收集2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124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61.81±13.33)岁,中位透析龄40.50(27.50,62.00)个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82例(39.23%),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30.14%),高血压肾病22例(10.53%),多囊肾病10例(4.78%),梗阻性肾病8例(3.83%),狼疮肾炎8例(3.83%),急性肾损伤5例(2.39%),原因不详11例(5.27%)。动静脉内瘘150例(71.77%)、长期中心静脉导管56例(26.79%)、移植物动静脉内瘘2例(0.96%),临时导管1例(0.48%)。透析前平均收缩压为(148.17±19....  相似文献   

10.
青琴 《农垦医学》2011,33(3):238-239
本文调查了2005年4月-2010年3月因慢性肾衰竭在某基层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的透析状况,从原发病、透析年限、透析频率、透析方式、主要并发症和付费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促进终末期肾病的预防、透析治疗规范化,及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ESRD发病率高,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后,可维持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方法本组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5例,全部采用碳酸盐透析,聚风透析膜,透析面积1.4 cm2~1.6 cm2,血流量220~280 mL/min,每周2~3次,每次4 h。结果本组ERSD患者死亡率12.4%,原发病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发,高血压肾病居第二,糖尿病肾病第三,心血管疾病是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第二位为脑血管疾病,第三位为感染。结论血液透析技术改进后,并发症得到早期治疗,降低了死亡率,亦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的相关性。方法:取本院终末期肾衰患者(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脂蛋白(LP),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的HGF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终末期肾病伴金刚烷胺药物性脑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HP+H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07-09/2013-09月在秦皇岛地区各透析室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伴金刚烷胺药物性脑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行HP+HD和HD治疗,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法测定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浆金刚烷胺水平,并观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透析前,血浆中金刚烷胺检测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透析治疗后,研究组金刚烷胺水平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低,药物性脑病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良,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HD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金刚烷胺引起的药物性脑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浆中金刚烷胺水平,改善患者药物性脑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有临床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引起习惯性失眠、易醒、多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质量的下降将直接导致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近年来,睡眠障碍性疾病日益成为突出的医疗及社会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将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正确评估肾病人群的睡眠状况对于指导治疗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饮食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内环境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饮食宣教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饮食宣教组(对照组)32例与中医饮食宣教组(观察组)33例,分别给予传统饮食宣教与中医饮食宣教。分别于宣教前及宣教12个月后收集两组患者透析前血液样本,检测各样本的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TC)、血钙、血磷、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肠黏膜通透性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内毒素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宣教后LDL、SCr、血磷、AOPP、β2-MG、内毒素、hs-CR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钙、白蛋白、sIgA水平略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BUN、TC、TNF-α、IL-1β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配合传统饮食宣教,血液透析治疗配合中医饮食宣教更能改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OSAHS组58例、OSAHS合并高血压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HGF的水平,分析血清HGF水平与血压、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H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OSAHS组(P0.05);OSAHS亚组间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GF水平均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P0.01),重度组较中度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合并高血压组间比较,高血压3级组较高血压1级组及2级组血清HG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高血压2级组较高血压1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组血清HGF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452,P0.05),与LSaO2呈负相关(r=-0.328,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HGF水平与AHI、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670,P0.01;r=0.535,P0.05;r=0.424,P0.05),与LSaO2呈负相关(r=-0.572,P0.01)。结论 OSAHS患者、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OSAHS及高血压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给予营养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营养不良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角色职能评分及总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营养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情况,降低感染率,从而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n=46)、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36)心绞痛发作24h内及治疗2周后血清HGF水平。结果UAP组入院24h内血清HGF水平为(1375.84±345.03)pg/ml,比SAP组(842.90±120.20)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发病2周后血清HGF水平由(1375.84±345.03)pg/ml下降至(900.56±189.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经治疗后血清HGF水平变化不大(P〉0.05)。结论UAP患者血清HGF动态升高,血清HGF水平有可能成为临床上UAP与SAP鉴别以及对心绞痛危险分层的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袁璐 《医学综述》2010,16(17):2647-2649
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肾脑患者必须依靠透析治疗维持生命,肾功能减退会使糖和胰岛素代谢以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终末期肾脑的血糖控制变得更为棘手。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糖尿病及高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更易发生低血糖,同时低血糖的发生还与糖尿病治疗方式以及透析液含糖高低有关。在透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调整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血清FGF‐23与M HD患者C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M 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CVD发生分为CVD组和非CVD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3水平。结果:FGF‐23与透析龄(r=0.37,P<0.001)和iPTH(r=0.21,P=0.048)成正相关。CVD组年龄明显高于非CVD组(P=0.035),CVD组血清 FGF‐23水平明显低于非CVD 组(P=0.008),Hb明显低于非 CVD 组(P=0.008),血清 Alb明显低于非 CVD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FGF‐23是M HD患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低水平FGF‐23可能是M HD患者CVD发生的危险因素。FGF‐23可能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待更大规模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