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脑钠肽前体在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心力衰竭患者272名,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其BMI、脑钠肽前体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of preserve ejection fraction,HF-pEF)组BMI与脑钠肽前体呈中度负相关(r=-0.576,P=0.000),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of reduce 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体重指数与脑钠肽前体呈低度负相关(r=-0.389,P=0.014),HF-rEF组脑钠肽前体的诊断值较HF-pEF组高。结论 HF-pEF体重指数与脑钠肽前体相关性较HF-rEF明显,脑钠肽前体在HF-pEF与HF-rEF中的诊断截点均受BMI影响,在HF-pEF中诊断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不同射血分数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LVEF<40%)38例(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性心力衰竭(40%≤LVEF<50%)74例(HFmrEF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LVEF≥50%)131例(HFpEF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心力衰竭老年人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分析RDW与不同射血分数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中RDW值(1442±217)%、(1330±200)%、(1339±247)%,与对照组RDW值(121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RDW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 (r=013,P<005)。RDW鉴别HFpEF、HFmrE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RDW取值1405%作为界值的敏感度为338%,特异度为829%;RDW鉴别HFrEF、HFmrEF的AUC为062,RDW取值1445%作为界值的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76%。结论RDW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且在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中表达各不相同。RDW<1405%时,诊断HFpEF可能性大;1405%≤RDW≤1445%时,诊断HFmrEF可能性大;RDW>1445%时,诊断HFrEF可能性大。RDW结合NT-proBNP可作为快速区分不同射血分数类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曾倩  唐其柱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0):121-124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和预后的判断。方法 76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QTd),以及校正心率后的QT离散度(QTcd),平均随访10.3±2.6个月,搜集患者基本情况,用药详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死率以及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期间11例死亡(14.5%),QTcd为81.6±25.7ms,存活者65例,其中2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再入院(35.5%),QT离散度为73.8±24.7ms,其余38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50%),QT离散度为(64.8±28.7) ms;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QTcmax和QTcd为该类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在校正多因素分析后发现,QTcd为HFpEF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相关分析显示QTcd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P < 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P < 0.05)明显相关。结论 QT离散度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重构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前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诊断标志物有限,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诊断HFPEF的价值。方法 纳入77例HFPEF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sp27和NT-Pro-BNP以及心功能。采用ROC曲线分析Hsp27和NT-Pro-BNP诊断HFPEF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分析Hsp27和NT-Pro-BNP与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脑卒中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PEF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多于对照组(P<0.05)。HFPEF组服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呋塞米、地高辛和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HFPEF患者Hsp27和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PE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p27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NT-pro-BNP,且其特异性强于NT-pro-BNP。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27和NT-pro-BNP均与心脏舒张功能明显相关(P<0.05)。结论 Hsp27可以作为辅助诊断HFPEF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射血分数检测,根据其射血分数水平,将54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4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房内径(LAD)]水平、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6MWD)]、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命质量[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分和再入院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LVEDD和LA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D均长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和LiHF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6.
韩红梅  李军农 《医学综述》2011,17(9):1411-1412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和LVEF<50%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6例心力衰竭患者中LVEF正常(≥50%)者80例(45.45%),与LVEF降低(<50%)组对比,LVEF正常心力衰竭组中左心室室壁厚度较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者较多。两组间心功能、住院期间病死率、再住院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很常见,病死率、再住院率与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相似,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microRNA-155(miR-155)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等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额外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Vi、LVESVi、LVEF以及miR-155水平的差异,并分析miR-155水平与LVE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LVEDV、LVESV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LVEF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小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miR-155相对表达量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miR-155相对表达量与LVEF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447,P <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评级明显改善,miR-155水平明显下降,且LVEF与miR-155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既往研究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而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指南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及HFpEF。本文通过对HFrEF、HFmrEF及HFpEF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预后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发现HFmrEF可能是HFrEF及HFpEF的中间和过渡型。目前在HFmrEF诊疗策略的多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比如更积极地抗心肌缺血治疗及射血分数动态监测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价值;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的筛查协助认识HFmrEF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价值;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 HFmrEF 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诊断价值;C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cFGF23)和冠状窦神经肽Y(NPY)水平在HFmrEF中的风险预测和临床转归上的作用价值。更深入地探索与研究会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HFmrEF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的理解,利于制定更有效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常作为指南对心力衰竭分类的依据。随着心力衰竭诊疗技术的进展,更多心力衰竭患者出现LVEF的改善。2021年多国心力衰竭学会联合报告,对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作了统一名称和定义,但目前仍缺乏权威指南讨论HFimpEF的诊疗。故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对HFimpE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讨论HFimpEF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健  杜小红  刘萍  方燕  张家庆 《安徽医学》2023,44(11):1338-1343
目的 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HFpEF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HFpEF组,同时选择同期无心衰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非HFpEF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心脏超声指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及透析前血压的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T-proBNP对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预测效能。结果 对NT-proBNP经自然对数转换为Ln NT-proBNP后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HFpEF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史比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Ln NT-proBNP水平、左心房内径及体质量增长率均高于非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药物使用率低于非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Ln NT-proBNP与体质量增长率是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使用ARB药物是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预测总体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AUC为0.776(95% CI:0.678~0.873),最佳截断值为2 326.5 pg/mL,灵敏度84.4%,特异度64.4%。NT-proBNP预测≤50岁、50~75岁及≥75岁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AUC分别为0.817(95% CI:0.640~0.993)、0.825(95% CI:0.702~0.948)及0.795(95% CI:0.585~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 326.5 pg/mL、2 734.0 pg/mL及4 506.5 pg/mL,灵敏度分别为87.5%、69.2%及81.8%,特异度分别为66.7%、90.9%及75.0%。结论 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及使用ARB类药物可降低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风险,同时根据年龄分层的NT-proBNP水平对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预后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78例,根据射血分数情况分为射血分数减少(HFrEF)组(共40例)和射血分数保留(HFpEF)组(共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显像(SPECT)检测结果预测存活心肌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8例接受CABG的患者手术前行静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mTc-MIBISPECT显像,术后3个月行静息SPECT随访。根据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基线的变化,患者被分为2组:A组19人,术后LVEF值提高≥5%;B组19人,术后LVEF值提高<5%。结果A组术后LVEF值较基线提高(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明显缩小(P<0.05);B组术后LVEF、EDV、ESV值均无明显改善(P>0.05)。临床随访过程中B组有3位患者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以术后LVEF较基线提高≥5%作为标准,用ROC曲线得出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为预测值。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在A组中有10人,在B组中有3人。以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作为术后LVEF提高的标准,敏感度为76.9%,特异性为64%,准确性为68.4%。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与术后LVEF有明显相关性(r=0.83,P=0.000);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EDV、ESV与术后EDV、ESV有明显相关性(r=0.79,P=0.000,r=0.88,P=0.000)。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mTc-MIBISPECT显像中LVEF提高≥4.5%可作为术后LVEF提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科围手术期应用左西孟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外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在40%~50%之间的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利尿剂、强心苷等传统治疗心衰的药物,治疗组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术前测定NT-Pro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48 h内使用左西孟旦静脉泵入,观察术后有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并于术后5~7天复查NT-ProBNP水平及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监测两组患者心肌酶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结果 术后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为治疗组3.5%(2例)和对照组13.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2 h CK分别为(298.7±36.4和411.6±48.3),CKMB分别为(41.7±9.7和76.3±15.6),cTNI分别为(35.3±7.2和62.5±9.4),治疗组心肌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NT-ProBNP分别为(825±227和2217±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与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5.3±3.8和49.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9.6±5.3和44.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累计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分别为10.7%与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应用左西孟旦可改善心功能,减少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总结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两种类型的心衰合并症及相关指标,探索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心衰患者的资料,根据Framingham标准确诊为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为≥50%为HFpEF组,LVEF<50%为HFrEF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中有51例是HFrEF患者,年龄(64.96±11.52)岁,其中男性34例(66.7%),女性17例(33.33%);34例是HFpEF患者,年龄(71.09士10.86)岁,其中男性14例(41.28%),女性20例(58.82%).同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中EF值、LVD值、NTproBNP水平、合并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间不同性别患者NHYA分级Ⅱ级分布与Ⅲ、Ⅳ级分布均有不同.结论:HFpEF组年龄高于HFrEF组;两组间患者NHYA分级因性别不同,分布亦不同;HFrEF组中LVD值和NTproBNP水平较高;合并症对HFrEF组的总体影响较HFpEF组高.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LVE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国  田玲玲 《吉林医学》2009,30(15):1576-157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以及BNP。结果:BNP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BNP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降低BN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HFNEF)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1例,根据2007年欧洲心脏病协会的HFNEF专家共识诊断HFNEF,给予抗心衰治疗,随访1年。结果:91例患者中,射血分数≥50%的HFNEF患者共48例(52.7%)。HFNEF患者较射血分数<50%的射血分数减损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deteriorated ejection fraction,HFDEF)患者相比较,女性、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功能Ⅱ级较多,合并高血脂和吸烟的也多。心超检查显示,除射血分数EF外,HFNEF组患者LVDd、LVDs、LAD及LVOT均低于HFDEF组,而HFNEF组患者FS高于HFDEF组患者。胸片显示HFNEF组心脏扩大和肺淤血的改变较少。HFN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低于HFDEF患者。结论:有50%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保持有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其中高血压、女性患者更为常见,心室扩大程度较轻,再入院率和死亡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ACEI、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利尿剂、强心剂、ACEI、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倍他乐克治疗CHF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年龄的关系。方法450例住院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NYHAⅢ-Ⅳ级)患者根据LVEF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即LVEF≥50%(LVEF保留)组和LVEF〈50%(LVEF降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血NT-proBNP对数值 Log (NT-proBNP)与年龄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83例,LVEF降低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267例。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LVEDD及Log(NT-proBNP)值均低于LVEF降低组(P〈0.01)。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Log(NT-proBNP)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7,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对LVEF保留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远不如对LVEF降低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但其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探讨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预后评估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用胶体金法测定BNP浓度,并与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分级相对应,观察其相关性;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洋地黄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等,所有患者随访两年,观察其间BNP浓度变化对慢性心衰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 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不同分级的患者BNP浓度与心电图QRS波时限、LVEF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心功能受损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血清BNP水平对数值呈正相关(r=0.6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8,P<0.05);随访两年后血清BNP水平2次持续性升高者中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2/11),病死率为9.1%(1/11);3~4次持续性升高者中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1%(7/23),病死率为13.0% (3/23);与BNP水平平稳患者相比较,其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BNP水平监测心力衰竭程度的灵敏性高,二者呈成正相关,且BNP浓度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