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闸北区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其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托幼机构卫生老师对2014—2015学年闸北区南片新入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12%。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籍贯的家长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曾患病(OR=1.437)、家庭月平均收入(OR=1.301)、户籍(OR=1.784)和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OR=1.293)是影响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途径前3位依次为托幼机构、网络、家人或朋友。幼儿家长最希望获取的健康教育内容前3位依次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手足口病基础信息和消毒隔离知识。结论闸北区南片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知晓率偏低。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新入园幼儿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依托托幼机构和网络等渠道及早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预防手足口病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3~6岁幼儿家长1243人,干预前后以调查员询问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手足口病认知得分为(7.17±1.55)分,低于干预后(8.24±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目前并无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知晓率分别为99.9%、96.2%和78%,均高于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初诊和复诊时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问卷的发放,比较236例家属健康教育前后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治疾病意识和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短信平台"在幼儿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青山湖区CDC接种门诊的幼儿监护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 500人),利用"预防接种短信平台"对干预组幼儿监护人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行为习惯变化、疾病应对方式等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共纳入幼儿监护者3 000人,干预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91.3%)高于对照组(64.8%,χ~2=283.19,P<0.01);7个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题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幼儿监护人卫生习惯良好率(80.9%)高于对照组(71.7%)(χ~2=31.80,P<0.01),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回来后洗手和喝开水等6种卫生习惯优于对照组。结论 "预防接种短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幼儿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改善幼儿卫生行为、正确应对手足口病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疫苗接种门诊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结果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知晓传染源、病后护理、主要症状或预防措施知识的家长均不到6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监护情况的家长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宣传资料是家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对预防措施需求高达100%,期望获得的教育形式首选知识讲座/现场咨询。结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覆盖较为广泛,但家长知晓程度不同,应针对不同的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县辖区内所有0~5岁的儿童家长按照调查对象名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349人,患病儿童家长365人,未患病儿童家长8984人;男女性别比为1∶1.98;家长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62.8%);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5.3%,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7%,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健康行为行成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最喜欢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结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较好,但健康行为行成率较低,应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家长喜欢的途径开展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未患病儿童家长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辖区120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为研究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该组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后,该组艾滋病高危人群在艾滋病的含义、传播途径、防治知识等方面较干预前有了提高,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控制艾滋病扩散。  相似文献   

8.
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对幼儿家长实施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方法,为制定幼儿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3年9月对两所幼儿园共150名4岁年龄组的幼儿家长进行基线调查和对幼儿进行口腔体检,针对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较为淡薄、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及幼儿患龋率较高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经过一年的干预后,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和对幼儿进行口腔体检,并将干预前后调查和体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教育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显示,13道相关知识题中有10道题存在显性差异,幼儿的患龋率从干预前的53.0%,下降到干预后的52.0%。结论对家长实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增强其保健意识,可以控制和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元市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及患者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知识、态度调查,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患者家长进行匿名自评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362人,2类5项47个问题。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3项21个问题显示,幼托机构调查对象对手足口病症状知晓率(100%)、并发症知晓率(83.6%)、患者主要是婴幼知晓率(83.6%)等10个问题的知晓率高于患儿家长知晓率;知识获取渠道2项26个问题显示,调查对象期望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台(91.37%)、卫生部门宣传资料(88.67%)、社会的宣传(61.05%)和报纸(60.02%)。结论在加强幼托机构工作人员中对手足口病防治方面知识的同时,要发挥媒体的广泛宣传作用,加强对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控中,要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玉 《实用预防医学》2013,(12):1458-1460
目的 了解淮安市偏远乡镇儿童监护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医护人员制定适合本区域内的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前往接种点接种的儿童监护人进行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与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监护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不同,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率越低(P<0.05);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监护人对五种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不同,21~30岁年龄组监护人知晓率最高(P<0.05);不同性别组的监护人对部分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有所不同,女性较男性高(P<0.05);偏远乡镇儿童监护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需求方面: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较高的需求;不同年龄的儿童监护人需求不同,以21~30岁年龄组监护人最高(P<0.05). 结论 偏远乡镇儿童监护人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低,基本知识匮乏,提高此类地区儿童监护人常见传染病知识水平,应从文化程度低、老年人群及男性居民入手.同时偏远乡镇应大力开展常见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以满足居民较高的健康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卫生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基本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工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一个村,对该村所有符合要求的人口进行调查,每户抽取一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266人,调查对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5.67%,入托儿童与非入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来源依次为电视、医生和宣传画。结论加大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电视等媒体、基层医生和幼儿园在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包头市九原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手足口病(HFMD)知晓情况的调查,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包头市九原区10所幼儿园的632位家长、210名教师进行手足口病知识调查,数据资料运用Epidata 3.1进行录入,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2.4%;家长的家庭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对家长HFMD知晓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19、38.743,P<0.05);调查对象对HFMD相关知识的需求最多的是预防知识;调查对象愿意接受的HFMD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结论 包头市九原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对较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幼儿园应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寻找更加有效、适应新时代媒体的传播方式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预防幼儿伤害的方法和措施,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在浙江舟山市选择1所幼儿园,进行以"预防伤害"为切入点的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综合干预活动;另选情况相似的1所幼儿园作为对照,仅限常规健康教育活动.基线和终末调查分别以问卷形式调查各幼儿园幼儿及其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及其行为的改变和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幼儿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上升明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提高幅度不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总体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项目,对提高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知识知晓率,降低幼儿伤害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医护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前后的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教育前平均为(20.12±2.28)分,健康教育后平均为(20.77±4.04)分,(t=6.417,P<0.01);对典型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不同执业范围医务人员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典型问题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导落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生殖健康教育对甘肃省甘南藏族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两组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改变。结果:通过综合干预,干预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避孕套的使用率(13.8%)较干预前(4.6%)明显提高(P<0.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藏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面对面的宣传是藏区妇女普遍欢迎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的认识,提高接种率。方法以250名家长为对象,对其进行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预防接种方面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平均知晓率从16.8%上升到73.1%(前后比较,p<0.01);实际接种率由71.3%提高到90%(P<0.01)。干预前后不同学历的家长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家长开展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教育干预后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结论对儿童家长开展计划免疫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后成效显著,但要在教育形式和内容方面大力创新,调动儿童家长积极参与,同时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加强不易理解知识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在暴发手足口病的某社区随机抽取50名5岁以下儿童家长,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57.25%提高至73.25%(P0.05);到人口聚集地(排舞区)的危险行为从干预前的62.00%下降到36.00%(P0.05);88.00%的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需求,最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工作忙碌是家庭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大难点(36.00%)。结论对手足口病暴发社区居民经过健康教育相关卫生知识及行为改变效果较明显,值得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对0~6月龄幼儿家长进行提高预防接种认知的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2012年7月,以上海市闸北区部分社区门诊参加免疫接种的0~6月龄幼儿的家长为对象,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健康教育前后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编码、整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对疫苗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对目前我国使用的免疫规划一类疫苗一半以上(≥5种)的知晓率由31.5%上升到68.5%(χ2=14.82,P0.05)。对目前上海市所有四种替代二类疫苗的知晓率由9.3%上升到63.0%(χ2=33.75,P0.05)。结论闸北区幼儿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有待提高,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从而有利于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将20所托幼机构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等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知识知晓率、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等知晓率分别从46.15%、64.03%、50.94%、87.53%提高至51.77%、77.75%、52.81%、91.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家长认为孩子不吃生冷食物行为形成率(81.50%)与对照组(6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手足口病罹患率从2012年的7.64%下降至2013年的2.43%;聚集性疫情数从6起降至1起。结论在托幼机构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有一定效果,建议将其纳入托幼机构对家长的常规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崔建林  张纯兵 《预防医学论坛》2011,(12):1107-1108,1111
[目的]探索幼教机构的健康教育方法,评价项目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吕梁市选择1所幼儿园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合计调查幼儿家长546人,干预后合计调查522人,干预前后幼儿家长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6.15%、73.75%(P<0.01);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分别为56.59%、40.42%(P<0.01),幼儿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13.79%、9.41%(P<0.01),龋齿的发生率分别为40.63%、35.06%(P>0.05)。[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