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s)的MS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p PNETs的MSCT资料。结果:7例均为单发,且均位于肾脏周围间隙;直径6.3~15.7 cm,平均9.7 cm;4例形态不规则,3例呈类圆形,境界多不清楚。CT平扫多为略低密度,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5例肾旁病灶坏死、囊变显著,呈囊实性肿块;4例伴出血;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多表现为轻中度进行性不均匀持续强化,病灶强化方式多样,实质部分呈片状、结节状及网条状强化,3例内见肿瘤血管;6例肿块边缘见类包膜样改变,但包膜多不完整,外缘可见小毛刺样改变。7例肿瘤均不同程度推挤或侵犯邻近脏器、大血管,并向邻近脂肪间隙浸润,形成强化条索影;3例患侧肾脏实质灌注下降,3例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伴骨盆转移;7例均未见明显腹腔积液。结论:腹膜后p PNETs的MSCT表现虽缺乏特征性,但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 cm者密度均匀,9例>5 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 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 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8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流率采用1.5-3.5 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8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不规则分叶形1例,5例肿瘤前缘较光整,3例不光整,8例后缘均欠规则,侵及周边脂肪间隙或后腹壁,隐约见不规则毛刺样改变,4例后缘见角状、伪足样突起侵入后腹壁细胞稀疏区;实性肿瘤5例,囊实性2例,囊性1例,2例见钙化;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7例,较均匀1例,但均低于肌肉组织,3例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动脉期均明显不均匀强化,与肌肉组织相仿或稍高;静脉期强化进一步持续并略加强。1例腹膜后见有多个淋巴结肿大并明显强化。结论: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有包膜,坏死囊变显著,CT密度低于大多数软组织肿瘤,强化明显;恶性征象包括虽在神经通路却不与神经相连,肿瘤边缘小毛刺,邻近脂肪间隙和肌肉肿瘤浸润,邻近淋巴结增大,富细胞区坏死、钙化并呈伪足样侵入细胞稀疏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20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8例。结果:12例良性肿瘤中,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者11例,边界不清者1例;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其中密度均匀者5例,密度不均者3例。8例恶性肿瘤中,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并伴邻近组织器官受侵者7例,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者1例;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均见不同程度强化,肿瘤密度均匀者1例,密度不均者5例,其中2例中心可见大片低密度坏死;8例恶性肿瘤中,4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面神经受累。结论:CT扫描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平滑肌肉瘤(primary renal leiomyosarcoma,RLS)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RLS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5例均表现为类圆形的单发病灶,突出肾轮廓之外,平扫呈等或稍高于肾皮质.2例位于右肾,3例位于左肾.4例密度不均匀,其内见大片囊变坏死,1例见陈旧性出血,1例密度均匀.1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肾包膜受侵;4例直径>6 cm,1例直径<6 cm;病灶常突破肾包膜侵犯周围组织,1例同侧输尿管受侵,1例肾盂扩张积液,1例下腔静脉瘤栓.增强扫描5例病灶实性部分均呈延迟性强化,囊变坏死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原发性肾脏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癌肉瘤1例,CT平扫呈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影,内见多发坏死、囊变及钙化,边界清;增强扫描呈“花瓣状”强化。淋巴瘤2例,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血管漂浮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皮髓期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肾盂期呈进行性强化。平滑肌肉瘤5例CT平扫呈等、低密度影,边界清,突向肾外生长,4例(直径>5cm)密度不均匀,1例(直径<5cm)密度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结论CT增强扫描对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2年3月16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胃体8例,胃窦部3例,胃底5例,CT主要表现为胃壁起源的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均匀肿块,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液化坏死,病灶直径平均为(5.5±1.9)cm,其中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3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癌3例,胃外肿瘤2例,良性胃间质瘤2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当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相比呈略低密度,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考虑胃神经鞘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 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单发21例,多发2例(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7个病灶)。23例共30个病灶,左侧10个,右侧20个。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12 cm,平均4.6cm,其中≤3 cm 12个。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4个,囊性低密度3个,混杂密度23个;钙化6个。增强扫描:除2个较小肿瘤呈均匀强化外,28个强化不均匀;皮髓质期25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区高于邻近皮质者15个,相似或略低于邻近皮质者10个;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降低;排泄期肿瘤与肾实质相比呈明显低密度,病灶边界更清楚;25个病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13个有假包膜。3个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囊状,2个表现如单纯性肾囊肿,1个可见网格状分隔;增强扫描1个肾透明细胞癌明显囊变,囊壁及分隔明显不规则强化;2个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分隔不规则强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瘤内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及假包膜,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多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对颌下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43例颌下腺肿瘤的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并与同期行CT扫描的40例颌下腺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 34例混合瘤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6例见包膜,1例钙化;增强扫描后界限清楚,实性区呈均匀性强化,囊变出血区无强化.1例腺脂肪瘤呈均一脂肪密度,无强化.恶性肿瘤有8例,典型的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3例钙化,增强扫描后界限模糊,不均匀渐进性强化.颌下腺肿瘤致患侧颌下腺较健侧及正常者颌下腺明显增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颌下腺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颌下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5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MSCT表现。5例均为男性,年龄28~67岁,平均45.8岁。前纵隔2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鞍区1例,均为单发。结果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例位于纵隔者,病灶较小者,呈类椭圆形改变,边界清楚,有包膜。病灶较大者,呈分叶状改变,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腹膜后1例,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影,边界不清,包绕腹主动脉,并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盆腔1例,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影。位于鞍区者,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及条片状钙化影。MS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MSCT可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强化方式以及向周边组织浸润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对其术前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2.
肾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平滑肌肉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肿块最大径均>5cm。CT平扫示1例呈均匀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2例呈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时1例呈均匀强化,4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其内见明显的坏死、囊变征象。结论:肿块巨大、坏死囊变明显及肿块内出血为肾平滑肌肉瘤的主要CT表现,但其CT及临床表现均与肾癌相似,术前鉴别困难,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MSCT特征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其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1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窦;平扫密度均匀,囊变1例,溃疡1例,无钙化、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至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GS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周边淋巴结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其MSCT检查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腹部平滑肌肉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腹部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结果9例平滑肌肉瘤发生于腹膜3例,胃3例,直肠、结肠及子宫各1例。肿瘤密度不均,中心有大片坏死,周围实质呈破絮状或环状,其中1例可见液平面。增强后为延迟边缘强化。结论CT检查对平滑肌肉瘤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陈平有  陈文  仇俊华  徐霖   《放射学实践》2012,(5):516-519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SCT表现,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7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肿块直径3.8~28.0cm,平均12.3cm。肿瘤呈类圆形1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2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增强扫描1例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分隔样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钙化1例,出血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其中3例呈纵横交错的轨道样强化,3例边缘及肿瘤中心可见肿瘤小血管。病理诊断:低度恶性潜能1例,恶性6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包括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钙化、囊变及坏死、病灶强化幅度、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征象。结果 6例肿瘤均单发,3例位于腹膜后,3例位于肾上腺区,肿瘤大小平均为(7.7±5.1)cm。6例病灶CT平扫相对肌肉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36±8)HU,1例合并细粒样钙化。所有病灶未见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轻度强化,5例未见明显强化,实质期6例病灶呈不同程度的轻、中度强化,增强幅度相对于平扫CT,CT值增加(23±9)HU。结论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边界清晰、密度较低、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的良性肿瘤,把握其影像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CT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12例,分叶状3例;肿瘤范围2.5cm×2.5cm-15.7cm×12.8cm;边界清楚9例,边界模糊6例;全部为实性者5例,内有囊变者10例。平扫肿瘤实性部分CT值与子宫肌层相似,增强后动脉期及实质期轻度强化,延时期进一步缓慢强化为轻度。肿瘤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2例增强后肿瘤内见纤细血管影。7例合并盆腔少量积液。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MSCT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大体形态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SPN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P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20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胰头部7例,胰颈部2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6例。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16例,分叶状4例,边界均较清楚;肿瘤大小3.3 cm×2.5 cm×2.8 cm~15.3 cm×12.6 cm×11.5 cm;实性为主型3例,囊实混合型11例,囊性为主型6例。MS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胰腺,囊变坏死区呈无强化低密度区;其中2例合并少许出血,8例可见钙化,4例伴轻度胰管扩张。所有患者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肝脏转移瘤。结论:SPN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影像表现,术前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