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86例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成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各43例,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普罗帕酮组采用普罗帕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与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能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注射液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05-1006
探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急诊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记录两组即时复律时间、24h复律情况、72h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胺碘酮转复PSVT总有效率为93.33%,普罗帕酮为9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PSVT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h PSVT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可作为急诊转复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44例PSVT,并与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46例PSVT对比观察。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总终止率分别为82%和85%,无显著差异(P>0.05);复律时间:胺碘酮组的20±5min明显慢于普罗帕酮组的8.5±2.5min(P<0.05);副作用发生率二者无显著差异性,但普罗帕酮组的副作用较重。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普罗帕酮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次,3次/d,连服2周;普罗帕酮100 m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56.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率较普罗帕酮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复律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律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2组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A组心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动过速,用药需考虑不良反应;胺碘酮起效慢,但疗效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者 ,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 4 2例 ,普罗帕酮组 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 0 6 g/d ,逐渐减量 ,维持量 0 1g/d至每周 1 0 g/周 ;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 4 5 0~ 6 0 0mg/d ,维持治疗量为 15 0~ 30 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 ,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 :胺碘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7、35及 32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88 1%、83 3%及 76 2 %。普罗帕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 8、2 2及 17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90 3%、77 1%及 5 4 8%。副作用 :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普罗帕酮组 2例因心衰而停药 ,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 ,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志平  扈秀丽 《临床荟萃》2003,18(15):855-857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 (2 5例 ) :胺碘酮 15 0mg+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10分钟注射完毕 ;普罗帕酮组 (2 4例 ) :普罗帕酮 70mg +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5~ 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 10~ 2 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 ,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 4 5 0mg ,普罗帕酮为 2 10mg。 结果 转复率 :胺碘酮组 76 % (19/ 2 5 ) ,普罗帕酮组 75 % (18/2 4 ) ,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0 4 2 ,P >0 .0 5 )。转复时间 :胺碘酮组 (4 8.1± 15 .9)分钟 ,普罗帕酮组 (38.7± 14 .9)分钟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13,P <0 .0 5 )。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胺碘酮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阵发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有效28例(93.3%),无效2例(6.7%),加用心律平后达目标心率;在静脉推注胺碘酮时出现血压明显降低和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经减慢推注速度后逐渐缓解。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安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史秀丽 《全科护理》2011,9(32):2940-2940
回顾性分析临床应用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并观察、记录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在应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过程中,给予病人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9例病人转复全部有效。认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起效快,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是提高普罗帕酮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痉灵和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肾绞痛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应用定痉灵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肾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0/34)和91%(31/34),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定痉灵和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PAF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21例)和胺碘酮加贝那普利组(治疗组20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12个月间左心房内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2、4、6、8个月,对照组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低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12个月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PAF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贝那普利可以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房颤动的复律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25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推注,15min推完,继之胺碘酮300mg加入5%葡萄糖射液44ml,予1mg/min的速度微泵泵人,6h后予0.5mg/min的速度微泵泵人,维持48h,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推注,15min推完,继之予0.5—1mg/min的滴速维持48h,复律成功后,口服普罗帕酮维持。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8.57%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的51.59%(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相比,静脉应用胺碘酮复律的起效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或百舒平联合奥尔芬治疗急性胆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急诊就诊的急性胆绞痛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应用间苯三酚和奥尔芬治疗,观察组应用百舒平和奥尔芬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胆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44/45)和96.2%(51/53),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或百舒平联合奥尔芬治疗急性胆绞痛缓解疼痛快,有效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尿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BNP和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浆脑利尿钠肽(BNP)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均<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尿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刘定义  朱丽  张继良  刘鸿 《华西医学》2010,(8):1423-1425
目的评估吉非替尼治疗终末期(PS评分≥3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6月共收治终末期NSCLC患者40例,其中19例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支持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9例患者中,CR1例,PR5例,SD10例,PD3例。治疗组有效率为31.5%(6/19),临床受益率为84.2%(16/19)。对照组21例中,SD5例,PD16例,无CR。对照组有效率为23.8%(5/21),临床受益率为23.8%(5/21)。两组间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可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5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1例成人衣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5/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11/30);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较阿奇霉素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入选8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8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3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2.3%(24/2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1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8.2%(15/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6%(1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短轴缩短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少期前收缩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联合宫颈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为宫颈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64例分为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1),研究组经阴道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联合宫颈钳夹术进行止血,对照组经阴道行宫颈间断缝合术,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平均时间、止血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阴道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联合宫颈钳夹术能快速有效地治疗源于宫颈因素的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为临床诊断,胺碘酮采取静脉应用,负荷量(150 mg)加维持量(1 mg/min),首次给药后15-20 min未复律者,再给予负荷量150 mg,负荷总量小于500 mg,2小时后进行疗效和副作用判断.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1小时内复律21例(37.5%),2小时内复律49例(87.5%),无效7例(12.5%);出现低血压3例(5.4%),恶心2例(3.6%),浅静脉炎1例(1.8%),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