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恒温水箱组(H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组(J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的40℃液体。每例患者输入的液体建立两个测温点:tⅠ(输液瓶中液体温度)及tⅡ(输液管患者端液体温度)。监测患者麻醉前、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及术毕体温(BT)、tⅠ及tⅡ变化。结果:两组各时间点tⅠ比较,JW组明显低于HW组(P0.01);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比较,JW组均明显高于HW组(P0.01);与各时间点tⅠ比较,HW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降低(P0.01),而JW组患者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升高(P0.01);两种方式加温输液中,随时间延长,HW组tⅠ、tⅡ逐渐下降,全麻插管后60mintⅡ已明显低于tⅠ(P0.05或P0.01),而JW组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高于同时点tⅠ,亦高于同时间点HW组tⅡ(P0.01);与全麻插管前患者体温比较,HW组患者体温在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无明显改变,90min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JW组患者手术全程体温无明显变化。结论:与静脉输入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 45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 ,进行两侧腋下同时测量温度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两侧腋下温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提示在测量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体温时 ,应避免测量患侧腋下温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降低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刘宜 《当代护士》2004,(5):25-26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我院近年来施行乳腺癌根治术28例,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悉心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液加温对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保温组(A组)44例,室温调节至23℃,非手术部位用不同形状棉毯保护,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输液加温组(B组)43例,在常规保温基础上+电子加温仪加温静脉输入液体(37℃).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即刻,切皮时,切皮后30、60、90、120、150和18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记录麻醉苏醒期的苏醒时间,寒战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切皮和切皮后各时间点,A组患者的体温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采取输液加温措施可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稳定,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温输液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液体加温,使之进入患者体内时与体温接近(维持在36~37℃之间);对照组液体与室温相同.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中体温、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手术终止时和麻醉后40min及60min体温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低温发生率降低;术中失血量减少、输血率降低(p<0.05).结论加温输液有效地保持了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减少了失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温输液对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 将出生后常规输液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加温输液,即将冷液体加温至35~37℃;对照组常温输液.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升温时间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生命体征、升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对早产儿实施加温输液,可以促进早产儿生理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乳腺癌标准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标准根治术.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生理、社会、情感、功能、附加关注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温输液对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和寒颤的影响.方法 将59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应用便携式输液加温器对液体进行加温输液,对照组常温输液,监测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60 min、90 min的肛温及术中、术毕时寒颤发生情况,询问患者术毕时自觉发冷情况.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术后6个月均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心理障碍、患肢功能障碍、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加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焦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恢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皮辩护理,实验组采用不加压皮瓣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前3 d引流量、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愈合、皮肤损伤程度及舒适度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1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24 h及72 h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术野以外皮肤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加压的皮辩护理可取得与传统加压包扎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便于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彝族地区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乳腺癌(Ⅰ期65例、Ⅱ期200例)施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265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7例,切口皮缘坏死12例,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3a生存率84.3%,5a生存率70.2%。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采用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受限,重视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的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房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不同处理的疗效。方法:将63例乳房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者术后皮瓣予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一次性负压器双管吸引,对照组患者术后皮瓣予以普通绑带加压包扎,一次性负压器双管吸引。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以及负压器的拔管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负压器引流量较对照组的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房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合理的加压包扎可以明显提前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长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延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利于调节患者心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性生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面谈,了解患者性生活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化疗期间的性生活次数有显著差异(P<0.01);文化程度越高,年收入越高,术后时间越短,配偶态度及性观念越消极被动,对性生活的影响越大(P均<0.01)。结论通过问卷调查与面谈,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经济状况、配偶的态度、性观念、性心理等因素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由床位护士有计划地从入院到出院,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全程、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日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改良根治术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改良根治术+他莫昔芬)和对照组(49例,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预后情况、术后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  相似文献   

18.
姚亚琴 《妇幼护理》2021,1(2):312-314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01 月至 2021 年 06 月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 52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6 例。对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上肢肌力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 术后早期接受康复锻炼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不同阶段的 VAS 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 两组的上肢肌力分级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肢肌力分级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 并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 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 期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侧上肢肌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将86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所选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对照组(43例,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远期疗效与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结果两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骨转移率、肺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乳房美容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前者可更好保障乳房美观,利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的锻炼时机对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10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开始锻炼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术后早期锻炼组(术后3 d内开始锻炼);术后中期锻炼组(术后3~14 d开始锻炼);术后晚期锻炼组(术后14 d后开始锻炼)。比较3组不同的锻炼时机对上肢肩关节活动度和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患侧上肢上举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患侧上肢上举角度、后伸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患者中有11例(5.12%)发生轻度淋巴水肿,3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 d内开始锻炼后伸高度恢复较好,术后14 d内开始锻炼上举角度恢复较好。不同的锻炼时机对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