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2009年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用DDDs、抗菌药物使用密度、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抗菌药物平均日用金额、细菌耐药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来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应用状况。结果我院现在有喹诺酮类注射剂6种,口服剂有6种,用药频度(DDDs)为127520.3DDD,抗菌药物使用密度(AD)为542.07DDD/(1000人),抗菌药物费用密度(ACD)为11795.67元/(1000人天),平均日费用(AADC)为21.76元/DDD,各品种使用差异大。口服剂DDDs和使用密度是注射剂的2.29倍,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注射剂是口服剂的6.07倍;平均日用金额注射剂是口服剂的13.9倍。某些细菌对部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已经很高,本院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氟罗沙星。结论本研究提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应该加强应用规范化,注意调节某些药品的管理模式和应用频度,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抗菌药物用药资料,对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分别占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排序的前三位,且排序一致。就具体抗菌药物而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用药频度最高。销售金额方面,销售单价在20~60元的低价格层次者居多,患者经济负担较轻。结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不规范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43-4445
目的通过研究解脲脲原体(Uu)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临床分离Uu的耐药表型和长时间低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刺激对Uu耐药性产生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经验性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1)检测就诊患者标本1123例,并收集阳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对喹诺酮类药物中敏的Uu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析临床分离Uu的耐药表型。(2)选10株对左氧氟沙星(LEV)敏感的Uu进行抗生素耐药诱导试验,用亚抑菌浓度(1/2MIC)左氧氟沙星持续4代刺激。结果(1)1123例样本中,筛选出Uu阳性共319株,检出率达28.4%。检出的319例Uu标本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以环丙沙星(CIP)及诺氟沙星(NFX)最高,达75.9%与73%;氧氟沙星(OFL)耐药率居中,达37.9%;司帕沙星(SPA)与LEV较低,分别为29.7%和27.9%。(2)对Uu喹诺酮类药物中敏的Uu菌株中,SPA与LEV活性最强,OFL次之,CIP及NFX活性最差。(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敏Uu株的第一代诱导中第9管出现亚抑菌(浓度0.5mg/L),第2代与第3代诱导后,亚抑菌管均为第7管(2mg/L),第4代诱导后,亚抑菌管为第5管(8mg/L)。结论 Uu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居高不下,加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易产生耐药,药物敏感性测定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分析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促进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66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结合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分析其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且呈现广泛耐药的趋势。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0.87、0.98,P0.01);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75,P0.05);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负相关(r=-0.74,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频度呈负相关(r=-0.84,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的使用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2011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均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给药的使用数量和DDDS最高,注射液中DDDS最高的为左氧氟沙星。2010~2011年销售金额分别是1763883元和1802157元,口服剂型DDC值0.24~29.17元,注射剂型DDC值4.20~86.20元。结论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Martínez-Martínez等 [1]发现第一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ur(现名为qnrA1)以来,有关qnr基因的研究日益成为细菌耐药领域的热点.由qnr基因编码的qnr蛋白可保护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免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攻击,从而增强细菌的耐药性.近年来,qnrB [2]、qnrS [3]等新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陆续被报道,其相应的基因型别亦不断增加.以往研究显示 [4-5],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由靶位改变及主动外排2个机制所致,2者均由染色体基因突变所介导,该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被认为不具有水平传播性.qnr基因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认识 [6-9].  相似文献   

7.
黎微微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090-1093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由萘啶酸发展起来的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投入使用以来,经过50多年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快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之一。然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增多,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性也迅速上升。研究发现,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广泛,并且不同细菌对喹诺酮耐药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某医院2006年至2008年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锟  张翠利  张高丽 《临床医学》2010,30(8):115-116
目的统计分析河南省某院2006年至2008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种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和用药频度(DDD 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抗菌药物应用以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为主,窄谱和超广谱类抗菌药物应用较少;大部分抗菌药物的日治疗费用是逐年递减的。结论该院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广谱抗生素应用相对较多,建议通过改变用药习惯和制定抗菌药物应用规范,来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有创技术的开展,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普遍呈现出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的态势,多重耐药菌(MDRO)[1],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MDR)是指对下列5类抗菌药中3类或3类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5类抗菌药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泛耐药(PDR)是指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该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5-2019年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VIT EK 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年内共分离到27663株非重复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931株(75.66%),革兰阳性菌6732株(24.34%).菌株主要来源于痰、创口分泌物/组织、血液和尿液等临床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的前3位细菌分别为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碳青霉烯酶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2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P<0.0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3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P<0.01).结论 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应加强细菌耐药性及产酶菌株的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7—2019年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7—2019年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相关使用情况,对常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总金额及各类型药物销售金额均逐年递增,其中碳青霉烯类销售金额连续3年排第1名。美罗培南的DDDs连续3年稳居第1位。卡泊芬净、替加环素、伏立康唑的DDC分别位居前3位。利奈唑胺、两性霉素B脂质体、美罗培南、替考拉宁的B/A接近或等于1,替加环素、伏立康唑的B/A均小于或等于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B/A较高。结论2017—2019年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院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2013年某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Excel表,统计某医院2010~2013年所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分析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及日均费用(DDC)。结果该医院2010~2013年抗高血压DDDs和销售金额百分比排序前二位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钙通道阻滞剂(CCB);单品种DDDs排第一位的是缬沙坦胶囊,其DDC为4.50元/d;排第二、三位的是尼群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DDC分别为0.11元/d和3.25元/d。结论该医院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以CCB、ARB为主,结构基本合理,降压效果肯定,价格相对低廉,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并分析2014―2018年西安市第一医院糖皮质激素(GC)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GC的临床使用数据,包括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科室使用情况和医嘱合理性。结果2014―2018年GC销售金额总体增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和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的DDDs稳居前三名。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氢化泼尼松注射液和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DDC处于较高水平。购药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较好的GC是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片。DDDs第一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DDC第一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科室使用分布合理。医嘱审核存在适应证不合理、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形。结论该院2014―2018年GC的使用品种相对稳定,临床使用金额在增加,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应更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和长期使用GC药者的不良反应,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王仲书  ;兰文英 《华西医学》2009,(11):2852-2853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病案500份,设计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生素5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95例,其中不合理80例(16.00%)。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总品规数为540,其中头孢菌素类453例(83.89%),青霉素类(包括加酶抑制剂)26例(4.81%),喹诺酮类44例(8.15%)。选用头孢唑啉钠178例(32.96%)居第一位,头孢替唑钠第二,151例(27.9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杨春花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02-403,406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近3年来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降糖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本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持续增长。销售金额,DDDs排序居第1位的始终是阿卡波糖(拜糖平),销售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比值在0.5~3.5之间。【结论】本院口服降糖药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第一代抗组胺药用频度(DDDs)却逐年下降,第二代抗组胺药用药频度却稳步上升。结论:安全、有效、价廉且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7.
贾萍  刘辽  徐文芳 《华西医学》2009,(11):2964-2966
目的:分析妇科口服中成药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妇科口服中成药用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妇康丸、益母草胶囊、五加生化胶囊临床应用广泛,而宫血宁胶囊受同类西药品种的影响,其用药量呈大幅下降趋势,一些新进药品如大黄蛰虫片使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妇科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南昌市第一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高血压用药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最常用,其次是β受体拮抗剂与复方制剂。结论本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发展趋势基本是以中价位的CCB、ACEI、ARB为主流,其次多用β受体拮抗剂及高价位的复方制剂,辅以低价位的利尿药为基础。符合目前抗高血压用药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从粤北地区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2013-2014年的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58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以呼吸道标本和伤口分泌物标本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药敏试验的12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庆大霉素,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肺部和伤口感染,尤其在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临床仍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胡蓉 《华西医学》2011,(8):1208-1210
目的评价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利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利用excel表格对四川省建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全部心血管系统药物处方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值(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销售金额和DDDs的前10名排名中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类药物、调血脂药物和中成药等。结论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应用基本合理,对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价格合理的药物患者依从性好,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