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女 51岁 农民 住院号:2003—9494因左下睑及面部反复肿胀1年余,于2003—07—21以左下睑肿块收住入院。患者一年来左下睑及面部反复肿胀,局部无疼痛。亦无明显全身症状。开始,全身使用抗生素、激素肿胀能完全消失,但停药后肿胀又现。以后用抗生素、激素逐渐疗效不佳。全身检查:体温正常,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群中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和平直于中线者[1]。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患者鼻塞、出血及放射性头痛等症状,手术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术后填塞止血和固定鼻中隔是鼻中隔矫正术的传统做法,但如出现头痛,需要用口呼吸,患者的睡眠、饮食、血压均受到严重干扰。为了减轻有的患者不堪忍受术后48 h的痛苦,2002年以来,历经多次改良,我们认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限。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中隔及下鼻甲 相似文献
3.
4.
文中介绍眼眶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有关进展.主要包括:(1)结膜和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与病原体的慢性感染密切相关.(2)不同类型眼眶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各异,其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MRI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扫描,改善了图像质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抗生素治疗已引起关注.(5)对于高度恶性的眼眶淋巴瘤或伴有全身表现时,化学治疗有显著疗效.(6)经过近40年的探索,眼眶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已在许多眼科医疗中心应用. 相似文献
5.
6.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NK/T(natural killer 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2例原先诊断为鼻腔T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LCA、CD45RO、CD3、L26、CD79a、CD56、TIA-1的表达.结果 62例鼻腔T细胞淋巴瘤中43例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19例仍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中CD56阳性率并非100%;石蜡切片中的CD3的阳性定位与T细胞淋巴瘤定位不同;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细胞内抗原(TIA-1)呈现高表达.以上3种抗体标记的联合使用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rimary intraocular lymphoma,PIOL)多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易被误诊为葡萄膜炎.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至关重要.PIOL主要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学分析、细胞因子检测、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基因检测等,多种检测方式联合可以提高PIOL确诊率,但眼内组织活检是诊断PIOL的金标准.PIOL治疗尚无统一方案,目前主要以眼内局部化学治疗及眼眶放射治疗为主,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可以提高难治性PIOL的疗效.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目前PIOL的诊断及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一般经鼻内镜手术,术后为了防止术腔出血致鼻中隔血肿形成,均要进行鼻腔填塞。但鼻腔填塞往往引起头痛、鼻塞、鼻腔黏膜水肿,对患者睡眠、饮食、血压都有明显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009~2010年,本科在经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中行鼻中隔术腔负压引流,利用负压吸引将双侧鼻中隔黏膜吸附并引流渗血及渗液,术后不行鼻腔填塞,并与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检测鼻腔NK/T(natural killer)细胞淋巴瘤中EB(Epstein-Bart)病毒感染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与细胞因子κB(nuclear foctor-κB,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dex,AI),研究EB病毒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2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为实验组,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块中LMP-1和NF-κB蛋白的阳性率,DNA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AI,比较这些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LMP-1检出率、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AI在实验组分别为69.2%(18/26)、65.4%(17/26)、2.31±0.38;对照组分别为10%(3/30)、30%(9/30)、3.12±0.45.两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P-1检出率与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0,r=0.6860),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P=0.0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 EB病毒感染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鼻腔NK/T(natural killer)细胞淋巴瘤中EB(Epstein-Bart)病毒感染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与细胞因子κB(nuelear foctor-κB,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e idex,AI),研究EB病毒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2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为实验组,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块中LMP-I和NF-κB蛋白的阳性率,DNA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AI,比较这些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LMP-1检出率、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AI在实验组分别为69.2%(18/26)、65.4%(17/26)、2.314-0.38;对照组分别为10%(3/30)、30%(9/30)、3.124-0.45。两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P-1检出率与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0,r=0.6860),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P=0.0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EB病毒感染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1—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在眼眶炎性假瘤中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 法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30例眶内炎性似瘤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能显示肿瘤部位、大小与周围引织关系;根据CT表现眶内炎性假瘤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包括:1.泪腺炎型,2.肌炎型,3.肿块型,4.弥漫型;8例合并副鼻窦炎改变;CT增强扫描显示轻度至中度强化;CT定性诊断率达70%。结论 CT在眶内炎性假瘤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治疗计划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EN-DCR)和晚期泪囊鼻腔吻合术(L-DCR)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文献研究。由2位评审人员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1年1月有关EEN-DCR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及整理。根据L-DCR组手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晚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LEN-DCR)组和晚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LEX-DCR)组。采用RevMan 5.3.3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325例,其中EEN-DCR组177例 和L-DCR组1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EEN-DCR组和L-DC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4(95%CI:0.78~2.65),P=0.34,I2=12%];亚组分析显示EEN-DCR分别与LEN-DCR、LEX-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40~2.42),P=0.96,I2=0%;OR=2.03(95%CI:0.86~4.78),P=0.11,I2=50%]。EEN-DCR和L-DCR在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和异质性[OR=0.29(95%CI:0.03~2.86),P=0.29,I2=0%]。然而在症状缓解时间上,与L-DCR组相比,EEN-DCR组花费的时间更少[MD=-9.51(95%CI:-14.65~-4.37),P=0.0003,I2=42%]。结论:EEN-DCR治疗急性泪囊炎与L-DCR的疗效相似,但前者所需的症状缓解时间更少,这既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也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