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成人初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疗效。方法初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首次血小板计数<20×109/L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rhIL-11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每个患者首次血小板计数<20×109/L恢复至20×109/L、50×109/L及100×109/L以上的时间。结果两组两两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所有P=0.00)。结论rhIL-11可明显加速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恢复,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蔡智慧  李卉  东丽  薛丽英  田肖芳  姚远  杜家乐 《安徽医药》2019,23(11):2287-229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EG?rhG?CSF)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化疗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 52例,其中观察组 27例在第 2个周期化疗后 48 h皮下注射 PEG?rhG?CSF,对照组 25例在第 2个周期化疗后 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分析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 PEG?rhG?CSF升白治疗第 1、3、5、7、10、14天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两药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使用 PEG?rhG?CSF后第 1天白细胞数值为( 5.62±1.84)×109/L,第 3天( 14.78±9.57)×109/L,第 5天( 5.39±2.80)×109/L,第 7天( 5.44±3.57)×109/L,第 10天( 5.54±2.75)×109/L,第 14天( 7.09± 2.65)×109/L,中性粒细胞数第 1天( 3.59±1.31)×109/L,第 3天( 12.59±9.10)×109/L,第 5天( 4.11±2.82)×109/L,第 7天( 3.38±3.21)×109/L,第 10天( 3.31±2.33)×109/L,第 14天( 4.95±2.43)×109/L;两组均出现 Ⅳ度粒细胞骨髓抑制 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程度的骨髓抑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痛( 4例比 44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比 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乏力、心悸、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rhG?CSF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每个化疗周期只需用药 1次,可以减少病人反复注射的引起的骨痛及注射部位疼痛,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rhG-CSF在肿瘤联合化疗中对白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6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1组20例(化疗结束后48h用药),治疗2组22例(白细胞降至2.0 ×109/L以下用药),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rhG-CSF 150μg/d,至白细胞升至4.0×109/L时停药.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白细胞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15d、18d、29d,白细胞减少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6.5d、7.5d、19d,继发细菌感染率分别为10%、58%、89%.各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rhG-CSF对化疗中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可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减少继发细菌感染机会.化疗结束后48h比白细胞降至2.0 ×109/L以下时使用rhG-CSF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1例64岁男性患者,因左口咽鳞形细胞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术区发生感染,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前,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18.9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98.8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7.98×109/L,治疗第4天后,血常规示WBC 2.77×109/L,N% 80.44%,NEUT 2.23×109/L。考虑为药源性白细胞减少,停止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停用第1天, 血常规示WBC 3.53×109/L,N% 76.24%,NEUT 2.69×109/L。停用第3天,血常规示WBC 4.91×109/L,N% 75.34%,NEUT 3.70×109/L,患者生命体征平衡。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g/L,其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明确病因有利于治疗,现将2001年以来收治43例白细胞减少症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3例均为外周血白细胞数两次低于4.0×109/L;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7-76岁,中位年龄42岁。1.2临床症状:23例有乏力、倦怠、纳差等症状,其它部分病例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1.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1.7-3.7×109/L,平均2.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0.5者14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0.40者16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4-2.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者26例;伴血小板减少者6例,伴贫血者9例。1.4病因分析: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患者自身对照研究,对第1个周期化疗(对照组)后PLT≤70×109/L的42例实体瘤患者,第2个周期(治疗组)采用相同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rhIL-Ⅱ25 g/kg,1次/d,连用7~14 d,或至PLT≥100×109/L时停药.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各时点PLT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LT最低值分别为(105.2±51.5)×109/L、(54.6±45.5)×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为2~20 d,对照组为5~28 d,中位数分别为6、13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IL-Ⅱ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心悸、水肿和发热等,大多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rhIL-11能刺激血小板增生,治疗化疗引起得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药》2013,34(6):761-763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周期接受化疗后未预防性使用rhIL-11衍生物,试验周期在化疗给药后6~48h内开始预防性应用rhIL-11衍生物,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停药,或出现血小板下降则使用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各例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的实际天数为3~15d,平均为5.2±3.2d,中位天数为4d。试验周期和对照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别为(57.6±20.6)×109/L和(78.2±29.7)×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分别为8.5±6.3d和5.7±6.3d。与对照周期相比,试验周期(化疗+rhIL-11衍生物)血小板最低值升高(P=0.00)、血小板计数<100×109/L持续时间缩短(P=0.03)。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级为主),停药后能自行缓解,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rhIL-11衍生物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下降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且毒副作用耐受可逆、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3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2例,应用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1次1d,10d为1个疗程,如果BPC≥50×109/L持续2d或BPC≥100×109/L,即可停止给药;对照组16例,不用rhIL-11和其他血小板生成因子,待血小板自行恢复。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hIL-11可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治疗组BPC≤30×109/L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d,BPC≤50×109/L平均时间缩短3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L-11的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rhIL-11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例1男性,85岁。因间断性血尿于2006-08-02入院。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入院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4.00×109/L,中性0.70,红细胞计数3.50×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60×109/L。因间断大量血尿,应用氨甲环酸0.5g加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超声、CT、实验室检查证实93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随即分成:37例联合组,56例单纯对照组,并随访5年,定期复查胃镜、超声及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联合组33例(89.6%)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消失,4例(10.4%)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再出血,白细胞(6.9±1.3)×109/L、血红蛋白(134.6±16.4)g/L,血小板(164.6±59.8)×109/L,门静脉血流量(0.66±0.15)L/min,而单纯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消失43例(76.8%),12例(23.2%)明显减轻,3例(5.4%)发生再出血,白细胞(4.8±1.3)×109/L,血红蛋白(98.2±16.6)g/L、血小板(116.2±45.9)×109/L、门静脉血流量(0.87±1.4)L/min;两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胃冠状、胃短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快、复发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长期疗效好,并有很好解除脾功能亢进症状,使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值作用,优于单纯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2.
王欣  王子瑞 《安徽医药》2019,23(5):981-983
目的 监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参数变化,评估捐献血小板、2周机采间隔及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单份前后、双份前后、间隔2周再次捐献前、7个月内连续捐献血小板10次献血者的首次和末次捐献前血常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机采单份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t0.025(19)=2.093,P>0.05);40例机采双份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6<t0.025(39)=2.023,P>0.05)。而20例间隔2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两次采集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前一次机采前:WBC(6.13±1.54)×109/L、RBC(4.81±0.38)×1012/L、HB(144.70±10.53)g/L、HCT(42.11±3.36)%、PLT(265.45±39.37)×109/L;2周后机采前:WBC(6.21±1.46)×109/L、RBC(4.78±0.41)×1012/L、HB(141.90±11.81)g/L、HCT(43.09±3.32)%、PLT(266.15±40.24)×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20例7个月内连续10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和末次采集前WBC、RBC、HB、HCT、PLT[首次机采前:WBC(6.28±1.41)×109/L、RBC(4.93±0.37)×1012/L、HB(147.30±9.31)g/L、HCT(42.11±3.64)%、PLT(262.35±41.48)×109/L;末次机采前:WBC(6.22±1.34)×109/L、RBC(4.87±0.36)×1012/L、HB(144.80±9.17)g/L、HCT(41.67±2.98)%、PLT(266.80±46.93)×109/L]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安全的,2周的采集间隔和多次反复机采血小板不影响献血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48例。治疗组26例,应用rhIL-11 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如BPC≥50×109/L持续2d或BPC≥100×109/L,即可停止给药。对照组22例,不用rhIL-11和其他血小板生成因子,待血小板自行恢复。无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当BPC≤20×109/L时,均予以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治疗组rh IL-11可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治疗组BPC≤30×109/L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d,BPC≤50×109/L平均时间缩短3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组人IL-11的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未发现有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 rh IL-11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钟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45-14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临床价值。方法 2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细菌感染158例,病毒感染92例,另有7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325例患儿血常规及CRP含量,并作比较。结果 158例细菌感染患儿CRP(39.8±3.4)mg/L,CRP异常率94.3%,血常规WBC(16.2±0.5)×109/L,WBC异常率71.5%;92例病毒感染组患儿CRP(4.4±1.2)mg/L,CRP异常率1.11%,血常规WBC(5.7±0.2)×109/L,血常规异常率1.64%;7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CRP(3.5±1.4)mg/L,血常规WBC(6.5±0.5)×109/L。3组中,细菌感染组患儿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细菌感染组患儿中,CRP异常率(94.3%)也明显要高于白细胞计数的异常率(71.5%)。结论通过检测患儿CRP水平,有助于早期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3个月,双下肢臀部及双腕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5d来诊。患儿在5d前因上唇及鼻尖部血管瘤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1次,治疗1d后双下肢、臀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7.7×109/L,血小板(PLT)35×109/L,血红蛋白(Hb)107g/L,中性粒细胞(N)0.33,淋巴细胞(L)0.48。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泼尼松2.5mg,每日3次。口服5d后,复查血常规WBC8.2×109/L,PLT114×109/L,Hb129g/L,N0.63,L0.32。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 ̄2005年6月我们对1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的病人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相应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9岁。骨髓抑制程度,据WHO诊断标准均为Ⅳ度,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25×109/L,粒细胞≤0.5×109/L,其中15例既往接受过化疗,3例初次化疗,化疗方案均为国内常用方案。1.2方法:采用保护性隔离,加强各种支持治疗,预防控制并发症。1.3效果:18例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2护理2.1心理护理:肿瘤病人自确诊之日起…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8岁,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做皮肤脂肪瘤手术常规检查血常规,结果为W BC:12.7×109/L,RBC:4.52×1012/L,HGB:138 g/L,PLT:47×109/L,血小板47×109/L,临床无明显出血倾向。仪器复查血小板为25×109/L,涂片瑞氏染色可见血小板明显聚集,小的一般为10~20个,大的有50个以上。冲池计数血小板也可见血小板聚集。37℃水浴后仪器复查血小板为34×109/L。重新采集末梢血推片染色、充池计数,直接观察患者的末梢血涂片,血小板呈正常分布无明显的聚集,充池计数结果为血小板221×109/L,白细胞计数10.6×109/L。间隔1h结果为W BC:15.3×109…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50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年。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用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白细胞维持在10×109/L,PLT(30~40)×109/L,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白血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就5例作一分析。1 病历介绍例1,女性,59岁。因阵发性胸闷一个月而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贫血外观,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86×109/L;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7,中间大小细胞0.11。入院按“高血压期,冠心病”治疗,症状无好转。一周后复查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64×109/L;白细胞11.0×109/L;分类中见幼稚细胞0.32,当日行骨髓细胞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例2,男性,62岁。因间歇性排黑便一个多月入…  相似文献   

20.
长春西汀致白细胞急速减少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80岁。主因发作性头晕2年、加重1d于2004 年3月16日入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6×109/L(正常值为4-10×109/L),入院后体检一般情况好,诊断为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