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需要手术。在急性发作眼和无症状的、窄角的对侧眼最常施行虹膜切除术。作者对虹膜切除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1969—1974年45例(93%为女性)41例为单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其无症状、眼内压正常的对侧眼的房角为窄角。3例住院期间第2眼发生急性房角关闭。1例为双眼急性发作。 44例患者施行双眼虹膜切除术(33例周边切除,11例扇形切除)。1例在房角关闭眼作虹膜切除,在对侧眼局部用毛果云香硷治疗。因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其对侧眼眼前节结构,探索发生房角关闭特征性眼前节结构指标参数,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青光眼门诊中具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急性发作病史且无青光眼视神经和视野改变患者41例,均接受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视野、视盘立体照相等检查,眼前节结构采用裂隙灯式OCT测量,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度数、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根部弯曲角度、虹膜根部弯曲距离、房角关闭象限数.结果 急性发作眼中央前房深度为(1.66±0.24)mm,与对侧眼(1.83±0.22)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急性发作眼平均房角度数和房角开放距离为(4.49±5.25)°和(0.04±0.05)mill,与对侧眼(10.17±5.93)°和(0.09±0.06)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急性发作眼平均虹膜根部弯曲角度为(164.60±6.27)°,与对侧眼(160.00±3.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眼平均虹膜根部弯曲距离(1.30±0.23)mm,与对侧眼(1.19±0.2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眼房角关闭象限数为2.90±1.20,与对侧眼1.50±1.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角关闭率,急性发作眼中各象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侧眼颞侧较其他象限小(均为P<0.01);急性发作眼与时侧眼相比,其颢侧、鼻侧及上方的房角关闭率大于对侧眼相应象限(均为P<0.05).通过判别分析发现,房角关闭象限数是具有判别急性发作眼和对侧眼能力的参数(P=0.001).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其对侧眼具有不同的眼前节形态特征,提示在原发性房角关闭发展过程中最易发生房角关闭的部位是下方,之后依次是上方、鼻侧及颞侧,房角关闭象限数有助于从形态学方面分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房角改变.  相似文献   

3.
鉴于临床上缺少有预测价值的激发试验,根据下面的标准,选择有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危险的100例119只眼,作了一种激发试验。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3.有间歇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史的一眼或双眼。  相似文献   

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角膜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缓解后角膜厚度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选择单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手术治疗缓解者40例40眼,对侧未发作眼(40只)做为对照.通过手术眼压控制到正常范围2周后,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时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3 d者占总例数的75.00%(30/40),眼压>60mmHg者(1 mmHg=0.133 kPa)占总例数的80%(32/40).发作跟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531.24±33.08)μm,对侧眼为(538.29±30.53)μm.发作眼较对侧眼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发作眼中央角膜厚度较对侧眼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方法共观察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5例。眼压控制后每个患者双眼接受A超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的平均角膜中央厚度是(576.97±50.93)μm,对侧眼的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544.68±33.53)μm(P〈0.001)。另外两组之间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无差异(P〉0.05)。结论与对侧眼相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角膜中央厚度较厚,可能是发作后遗留的损害。其它眼解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对侧眼也应进行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葡萄膜上腔积液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关系状况.方法 对60例120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39例78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21例42只眼,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并进行前房深度测量.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中急性发作眼有10例f25.6%),对侧眼4例(10%)出现葡萄膜上腔积液(x2=9.47,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中6例(14.3%)出现葡萄膜上腔积液;其中伴葡萄膜上腔积液眼前房深度为(1.76±0.42)mm,不伴葡萄膜上腔积液眼为(2.12±0.24)m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葡萄膜上腔积液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中的一个特殊的特征性改变;葡萄膜上腔积液多伴有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和眼部其他参数的异同。方法观察7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6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眼压控制后每例患者接受A超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是(576.97±50.93)μ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543.35±35.85)μm,两组之间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中央角膜厚度为(544.68±33.53)μm,比急性发作眼薄,对侧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央角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轴长度为(21.71±1.14)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22.20±1.21)mm,两组之间的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2.42±0.39)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2.45±0.31)mm,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晶状体厚度(4.84±0.39)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4.81±0.43)mm。两组之间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相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角膜厚度较厚,可能是急性高眼压后角膜水肿造成,而前房浅、眼轴短可能是其急性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组织学研究已证明,急性高眼压可累及角膜内皮。为进一步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作者对46~87岁的3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观察,30例为单眼发病,7例为双眼,计44眼。发作持续时间为8小时至3天。入院时眼压为40~80mmHg,大多数病例,给予药物治疗后,平均6小时内眼压恢复正常。急性发作后患眼行眼外引流术,对侧眼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发病常有先后之别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5月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和IOL-master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双眼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A超测角膜厚度、晶体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曲率,比较先发病眼与对侧眼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UBM前房深度值为(1.78±0.25)mm,对侧眼(1.86±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UBM值为(2.02±0.30)mm,对侧眼为(2.05±0.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IOL-master前房深度值为(2.36±0.19)mm,对侧眼(2.38±0.2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值为(2.54±0.30)mm,对侧眼为(2.57±0.2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IOL-master测量的眼轴长度值为(22.42±0.88)mm,对侧眼(22.47±1.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值为(22.62±1.07)mm,对侧眼为(22.61±1.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A超测得角膜厚度值为(563±41.21)mm,对侧眼(552±26.7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6,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值为(558±38.25)mm,对侧眼为(555±28.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4,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A超测得晶体厚度值为(4.91±0.37)mm,对侧眼(4.84±0.31)mm,差异无显著性(t=1.061,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值为(4.76±0.31)mm,对侧眼为(4.77±0.30)mm,无显著差异(t=-0.113,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角膜地形图测得角膜曲率值为(44.92±1.21)D,对侧眼(44.76±1.0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8,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发病眼值为(44.79±1.26)D,对侧眼为(44.68±1.2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P>0.05).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双眼发病先后之别与双眼前房深度的差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虹膜周边切除的疗效江苏省沭阳县眼科研究所潘开明,冯佩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双眼患病的特点,据报导双眼发病率占36-72%[1],据此,我们自1981-1990年间,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行虹膜周边切除共288...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双眼患病的特点,一眼发作后另眼在数年内大多数罹患。据此,我们在对55例单眼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期病眼作滤过性手术的同时,对另侧眼作了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其中42例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对侧眼无一发作。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眼前段相关结构特征。方法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段活体结构检查技术、UBM眼前段图像处理技术,对1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双眼(一眼急性发作期,对侧眼临床前期)房角状态、房角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了定量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UBM检查发现:双眼前房深浅(轴深)、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突夹角、睫状体大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较临床前期眼前房更浅,房角关闭,睫状体前位和增大使眼前段更拥挤。采用UBM检查能从解剖学上进一步认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其27年工作中所遇到的由于点药不当而促使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突然发作的10例11眼进行了分析,认为重要的因素包括年龄、病史、有无白内障及所用眼药的类型。10例患者年龄为55~85岁,平均72岁。11眼中3眼为膨胀期白内障;2眼为用毛果芸香碱治疗的慢性青光眼;3例有过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作史;1例患者双眼白内障,其中一眼曾因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而行白内障摘出术;另2例根据病史也可能有过青光眼发作。11眼中7眼做过白内障手术,9眼为末受影响的对侧眼中也有5眼先后行白内障手术。除1例外,点药前均测量眼压,但眼压对于是否能预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似无价值。引起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药物:1例系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这种分型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 按原发性闭角型青当眼的诊断标准。将325例32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的住院患者按有否急性发作的症状和发作后存在的相应体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32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的89眼,占27.4%;有发作的症状但缺乏发作后的体征者78眼,占24%;无存在任何发作症状和发作后的相应体证者20眼。占6.2%;无法归类者138眼,占42.4%。结论 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是否存在急性发作的症状和发作后存在的相应体征作为划分急闭和慢闭的标准是不够科学的,这种分类对指导临床的防治工作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山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6):561-561
YAG激光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预防浅前房发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起了重要作用。笔者在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行181例YAG激光治疗,其中18例已有证据发作过或发作后药物已控制了青光眼。本文就是关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行YAG激光治疗的分析。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的临床意义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50001)张俊华左天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眼发病,对临床前期的对侧眼施行虹膜周边切除预防青光眼的发作,效果显著,国内外均有报道〔1—4〕。但可否在所有这类患者中普遍应用,尚存在...  相似文献   

17.
虹膜周边切除对解除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瞳孔阻滞,防止青光跟发作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近5年来,我们曾遇到2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并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患者。为了提高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水平,更好地掌握虹膜周边切除术的适应征。现对20  相似文献   

18.
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MG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特殊的先天性视乳头发育异常.本病患者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眼部异常,但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文献报告极少.2008年10月我院收治1例MGS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中高度近视患者,本例特殊之处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在眼轴相对较长的MGS右眼,而眼轴相对较短的左眼未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邯郸市眼科医院青光眼的住院病人5年构成和视力损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1~2005年邯郸市眼科医院住院患者中不同类型青光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2例患者中,男性320例,女642例,平均年龄(61.2±13.6)岁.其中,原发性青光眼794例(82.5%),继发性青光眼127例(13.30%),先天性青光眼13例(1.4%).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4例(53.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3例(37.4%),开角型青光眼57例(7.1%).原发性青光眼中双眼盲发生率7.9%(63/794),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所致分别占36.5%(23/63)、52.3%(33/63)、11.1%(7/63);低视力发生率16.8%(134/794),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所致分别占46.2%(62/134)、30.6%(41/134)和8.9%(12/134).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邯郸地区住院青光眼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而住院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且视力损害重,如能加强和规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和急诊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20.
仲路  邢静  周欣  金青子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72-2173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有效性。方法:72例7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行Nd:YAG激光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治疗前后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测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500)和前房角开放度数(anterior angle,AA)。结果:患者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和前房角开放度数明显大于术前,术后1wk的ACD,AOD500,AA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于无广泛房角粘连和关闭的临床前期闭角型青光眼有预防发作和治疗作用,使用Nd:YAG激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