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病人,女,21岁。骶尾部渐大性无痛性包块21年。查体:骶尾部约31cm×23cm×15cm包块,上界位腰4平面,前面位于肛门后方,无皮肤发红、桔皮样变等,质软,有分隔,活动度良好,无触痛。肛门指检:肛管直肠壁光滑,后方质软包块,表面光滑,上界不可触及。CT示:骶尾部不均质包块,可见骨质及液性物质,骶前包块上界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直肠壁未受滑润,考虑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根部位于骶尾部,向臀上方生长,边界清,破损处溢出物为皮脂样物;切除尾骨,包块在骶前与盆底肌之间界限不清,切断盆底肌,沿直肠后壁及骶前钝锐性分离,全部切下,置管引流,重建盆底,臀部皮瓣直接缝合。病理:36cm × 25cm  相似文献   

2.
孕妇24岁,因停经32周于1990年11月来我院行产前检查:宫底位于耻骨上26cm,胎头位于下腹部,胎心清。B超检查:于耻骨上方探及胎头,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侧脑室不大,双顶径7.8cm,胎心搏动142次/min,胎儿胸腹及  相似文献   

3.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性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临床主张早诊断、早治疗。本文报道2例外生性骶尾部畸胎瘤。1病例简介患者1:女性,20d,因出生后尾部软组织包块就诊。查体:尾部见一直径约5cm大小的软组织包块,质地软硬不均,  相似文献   

4.
尚丽新  马巧玉 《人民军医》2014,(9):1033-1033
1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孕3产1。因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骶尾部肿物2天入院。既往有剖宫产史;平素月经规律;停经35天曾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2粒,否认其他药物、毒物、放射线等接触史,否认高热、流感、风疹、荨麻疹等疾病病史;停经44天无诱因出现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不伴腹痛,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早期妊娠,胎心(+)。口服黄体酮0.2g/次,每天1次,  相似文献   

5.
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和卵黄囊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骶尾部肿瘤中,29例畸胎瘤,6例为卵黄囊瘤。29例畸胎瘤内可见有脂肪、钙化和软组织成分;增强后软组织成分可见轻度强化。6例卵黄囊瘤中,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可见钙化;5例肿瘤呈不均匀软组织块,瘤内见出血,增强后均呈非均匀性强化。6例卵黄囊瘤甲胎蛋白检查阳性。结论:畸胎瘤和卵黄囊瘤是小儿骶尾部最常见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含三个胚层成分是畸胎瘤的特征,而卵黄囊瘤多为软组织性肿瘤,好发生出血,能够分泌甲胎蛋白是卵黄囊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性肿瘤,属于腹膜后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主要见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本文搜集我院1999年1月-2007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22例,结合病理表现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1 病历简介患儿 ,女 ,14岁。出生后即发现臀部一鸡蛋大小的肿物 ,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至足球大小。无疼痛及大小便失禁 ,因瘤体尖部破溃 1小时入院。查体 :骶尾部见一巨大袋状肿物 ,质韧 ,不能推动 ,有几处触之有骨质感 ,中心部有一约 0 2cm× 0 2cm大小的破溃口 ,有油性  相似文献   

9.
孕妇26岁,孕2产1,停经28周,外院超声提示: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查体:宫高29cm,腹围87cm,胎儿心率145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双顶径7.2cm,股骨头径5.5cm,胎儿心率150次/min,脊柱排列整齐,于胎儿骶尾部可见一混合性包块,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简介孕妇 ,2 7岁。第 1胎 ,孕 3 7周 ,行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骶尾部 16.1cm× 15 .2cm× 13cm以囊性为主 ,囊实相间肿物。其实质部分 6.2cm× 5 .7cm ,外形欠规则 ,界线清楚 ,内呈实质强回声 ,并见强回声斑伴声影 ,其大部分与骶尾部相连 ,在其下方及周围为一外延囊性赘生物 ,囊壁光滑、清晰 ,压之变形 ,肿物随胎动而动。胎头位于宫体右下方 ,双顶径 9.1cm ,脑中线居中 ,颅内及胸、腹腔结构未见异常。胎心规律。脊柱颈、胸、腰排列连续整齐。羊水最深 6.2cm。胎盘于后壁 ,Ⅱ级。超声提示 :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手术所见 :孕…  相似文献   

11.
We report a case of cystic teratoma of the diaphragm that was considered to be a soft tissue lipoma by the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an 8×8 cm well-demarcated, homogeneous mass. On T1- and T2-weighted imaging, the mass was isointense to fat. On the fat-suppressed imaging, the signal from the mass was reduced to the same degree as subcutaneous fat. We performed marginal excision. The tumor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hairs and oily liquid; and it was connected to the diaphragm.  相似文献   

12.
We describe a case in which CT and MRI showed evidence of intraventricular fat, which proved to have come from a ruptured malignant teratoma.  相似文献   

13.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胃癌组织切片进行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和扫描所获参数 (最大强化率 ,CERmax)与MVD、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例胃癌组织的MVD平均值为(4 2 95± 14 79)个 /视野 ,范围为 13 0 0~ 6 8 2 5个 /视野。VEGF低表达 30 % (9/ 30 ) ,高表达 70 % (2 1/30 )。MVD和VEGF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浆膜层受侵无关 (P >0 0 5 )。MVD与胃癌TNM各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TNM分期中Ⅰ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高表达者MVD值 [(4 7 30± 14 16 )个 /视野 ]与VEGF低表达者MVD值 [(32 81± 11 2 5 )个 /视野 ]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2 716 ,P =0 0 11)。CERmax与MVD呈正相关 (r=0 5 5 6 ,P =0 0 0 14 )。微血管的分布及形态与胃癌动态增强表现的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类型存在一致性。CERmax与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t=- 0 84 7,P =0 4 0 4 )。结论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反映了胃癌微血管的分布和形态。动态增强MRI可  相似文献   

14.
星形胶质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280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取50例肉眼全切标本,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研究。结果发现Ⅰ级AG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出血少见,分别为32%、1%;Ⅲ~Ⅳ级AG则边界多不清楚,信号不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57%、22%;Ⅱ级介于二者之间。众多MRI征象中,有分级价值的特征为多位、多发、出血及坏死。而肿瘤在增强前后的信号不均匀性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肿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病理改变较多有关。另外,镜下尚发现瘤周水肿及邻近脑组织内有孤立肿瘤细胞浸润现象,而MRI上无法分辨。结论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其MRI信号变化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部成熟囊性畸胎瘤的常见特征性影像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 1例体检发现左侧胸腔肿物的34岁女性病人行胸部CT及MRI检查,经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病理诊断为成熟囊性畸胎瘤。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左侧胸腔巨大囊性病变、密度不均,可见钙化、脂肪密度影,囊内布满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小球样影且可移动,增强后部分囊壁轻度强化。MRI显示纵隔巨大肿物突入左侧胸腔,其内信号混杂不均,于主肺动脉分叉水平见椭圆形脂肪信号,病变内布满多发小球样影于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于反相位T_1WI信号减低、T_1WI抑脂像上信号略减低。左下叶压迫性肺不张,左侧胸腔积液。结论胸部成熟囊性畸胎瘤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其病理来源常以外胚层成熟组织为主,因此瘤体内脂肪具有诊断特异性。"浮球征"是本病的一个少见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MSCT对小儿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影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的MSCT表现、病理学及临床特征。9例患儿中男5例,女4例,年龄5个月~4岁,中位年龄16个月。9例血清AFP均升高,明显升高者(>300ng/mL)8例(8/9)。所有患儿术前均行MSCT增强检查,并根据肿瘤的MSCT表现,按照Altman分型系统进行分类,分析其大小、形态、密度、血运、转移情况及血清AFP值。结果:本组9例患儿中Ⅱ型1例,Ⅲ型3例,Ⅳ型5例。肿瘤均较大(42mm×43mm~132mm×21mm),实性肿瘤居多(5/9)。肿瘤密度不均匀,无脂肪成分或仅含有点状脂肪成分肿瘤7例,9例肿瘤均可见丰富血运,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且均可见局部浸润或远处器官转移,其中骶骨及椎体骨破坏最常见(8/9);其次为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瘤栓(6/9);亦可见肝、肺转移及椎管浸润等。术前CT正确诊断8例(8/9),其诊断符合率为89%;术前组织病理学正确诊断6例,其诊断符合率为67%。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原发灶的特征,亦能显示不同器官上转移灶的特点,结合血清AFP明显升高不难做出定性诊断;MSCT可以补充并完善病理组织学对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卵巢畸胎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卯巢畸胎瘤的MRI征象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畸胎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卵巢畸胎瘤中,左侧9例,右侧3例,最大直径13.8cm,9例为圆形或椭圆形,3例为不规则形。10例见脂质信号,6例见明显的双低钙质信号。11个良性者5例显示壁结节,2例实性肿块,1例恶性者信号欠均匀,并有腹膜转移、腹腔积液。结论:对于发生于卵巢的肿瘤,含有脂质的双高信号或钙质的双低信号考虑为卵巢畸胎瘤。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脑标本内嗅区皮层及海马MRI测量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价正常人脑村本MRI与组织学测量的相关程度,比较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内嗅区皮层和海马在确定层面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死的新鲜人脑标本20例(4059岁10例,65-87岁1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病变MRI表现并探索1H-MRS及DWI对于鉴别松果体区病变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松果体区病变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7~51岁,平均年龄21.3±10.3岁。全部33例都作了MRISE-T1WI,FSE-T2WI,PDWI,FLAIR及增强MRI成像检查。其中7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大多松果体区病变有其特征的外形、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MRS:2例生殖细胞瘤Ch/NAA(2.06和2.11)、LL/Cr(0.83和4.2);2例成熟畸胎瘤LL/Cr(7.3和9.64),测不到Ch和NAA;2例星形细胞瘤Ch/NAA(3.55和3.53);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Ch/NAA4.70。ADC值:生殖细胞瘤7.48×10-4和6.48×10-4;畸胎瘤2.03×10-3和3.57×10-3;星形细胞瘤1.91×10-3和1.35×10-3;松果体母细胞瘤9.14×10-4。结论:病变的外形特征、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对于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最有帮助。1H-MRS及DWI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灌注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获取对比剂首过期间的兴趣区图像,评价rCBV和rCBF在术前评估脑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组共30例颅脑胶质瘤,均经病理证实.常规MRI扫描后行PWI,PWI序列为GRE-EPIRIT2*WI,由灌注资料获取rCBV、rCBF图像,计算最大rCBV和rCBF并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对照.结果Ⅲ~Ⅳ级胶质瘤(18例)的rCBF、rCBV分别为1.8~7.4和2.67~10.48,均值分别为5.4±1.8和5.75±3.85.I~Ⅱ级胶质瘤(12例)rCBF、rCBV分别为0.5~1.7和1.36~3.16,均值分别为1.4±0.3和1.75±0.65.两组间rCBF和rCBV差别有显著性(P<0.01,studentt检验).结论灌注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