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Ⅳ胶原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尿常规异常分为肾损组、非肾损组;并按照2000年11月全国儿科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会议上HSPN的诊断方案将HSP肾损组患儿进一步分为Ⅰ组,Ⅱ组。分别检测患儿尿Ⅳ胶原含量及肾功能,与28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组尿Ⅳ胶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尿Ⅳ胶原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与发展相关。测定过敏性紫癜患儿尿Ⅳ胶原的含量不仅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较灵敏的预警指标,还将有助于检测、判断过敏性紫癜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2.
肖刚  李小兰  于辉  孙丽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69-2169
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应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肾小球疾病、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肾及尿路损伤、运动性血尿、血尿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尿常规检测在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60例肾脏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试验1组(肾小球性疾病)和试验2组(非肾小球性疾病),每组30例。两组均行尿常规检测。对比两组红细胞计数、均一性红细胞占比、变形红细胞占比、隐血试验阳性率、肾小管上皮细胞检测阳性率、尿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率。结果试验1组红细胞计数、变形红细胞占比高于试验2组,均一性红细胞占比低于试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隐血试验阳性率为96.67%,高于试验2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检测阳性率高于试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尿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率高于试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采取尿常规检测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满意度、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P<0.05)。观察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尿蛋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5例,占11.6%,而对照组复发21例,占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疾病的痊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莹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84-58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或者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治疗组消化道症状、腹痛及皮疹完全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东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为综合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就诊于某院的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定量检测。结果: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儿童中,845例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88.4%;经统计,主要的过敏性疾病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咳嗽、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男童和女童患儿的过敏性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患儿过敏原主要为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组患儿主要的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宠物皮毛、真菌类)。结论:检测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有助于明确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晁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28-129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并肾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肝素静滴并辅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为60.60%。治疗组对紫癜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单项中除皮疹减退情况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素对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和门诊随访治疗的HSP初发患儿99例,根据尿常规检查,分为尿检正常组(53例)及紫癜肾组(46例).观测其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紫癜肾组皮疹反复发作与消化道症状例数高于尿检正常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紫癜肾组早期用泼尼松仅22例,而尿检正常组为38例,尿检正常组早期用泼尼松例数明显多于紫癜肾组(x2=5.87,P<0.05).结论 皮疹反复发作与消化道症状是HSP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早期用泼尼松治疗HSP可能有助于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结合西医疗法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7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1.43%,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较好,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血小板参数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了解不同临床表现的紫癜患儿有无差异,为早期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价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过敏性紫癜患儿按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关节型、腹型、混合型、肾型4组,采用细胞分析仪测定每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4组患儿化验结果.结果 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MPV最高,较关节型、腹型、混合型3组有明显差异(P<0.05),腹型与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明显高于皮肤型和肾型2组(P<0.05),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CD+3、CD+4比例较关节型、腹型、混合型3组明显增高(P<0.05).MPV与CD+4正相关(r=0.131,P=0.019).结论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MPV增高,同时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治疗中应注意抗凝及调节免疫处理,同时应注意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当患儿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异常升高时应注意出现腹部症状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漳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sIgE)分布情况,为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sIgE.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之间过敏原的差异.结果 584例患者中,过敏原sIgE阳性495例(84.76%),其中男性总阳性率88%,女性总阳性率78.95%.不同性别之间,过敏原总阳性率及牛奶、鲈鱼/鲑鱼/鳕鱼、屋尘和尘螨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之间,吸人性与食物性过敏原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0岁组以鸡蛋白、尘螨、蟑螂、牛奶为主,11~20岁组及>20岁组以蟑螂、蟹、尘螨、屋尘为主,其中牛奶、牛肉、蟹、虾、鸡蛋白、蟑螂、屋尘、艾蒿、杨树/柳树/榆树和尘螨的阳性率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之间,主要过敏原不同,变应性鼻炎是尘螨、蟑螂、屋尘,荨麻疹是鸡蛋白、蟑螂、牛奶,咳嗽、哮喘是鸡蛋白、尘螨、牛奶,过敏性紫癜是蟑螂、鸡蛋白、扇贝/鳕鱼/龙虾,其中牛奶、牛肉、蟹、鲈鱼/鲑鱼/鳕鱼、鸡蛋白、屋尘、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猫毛和尘螨的阳性率在4种疾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漳州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过敏原检测,发现过敏原分布特点,可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7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和常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组在持续性皮疹、严重腹痛和肾炎等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在关节疼痛、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炎临床分型和预后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首发症状为持续性皮疹,次为腹痛和关节痛,临床转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可能性较大,建议行肾活检、腹腔镜以确定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sICAM-1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及25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sICAM-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症时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根据过敏性紫癜是否反复发作,将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做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Hp感染。结果两组患者Hp阳性者总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伴消化道症状者Hp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伴消化道症状者Hp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对反复发作或伴明显胃肠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考虑进行Hp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Hp感染,防止过敏性紫癜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肾活检诊断肾脏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某院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112例患者的资料(研究组),另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选择该院相同时段常规CT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查看2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MSCT三维重建和常规CT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的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取材合格率、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0%,但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54%)高于对照组(86.73%)(P<0.05);2组病理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比较,MSCT三维重建和常规CT引导下的经皮肾活检对肾脏疾病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00%,2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材合格率(100.00%)与对照组(97.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4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过敏性紫癜组(76例)和紫癜性肾炎组(73例),分析两组患儿血清IgM、IgG、IgA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的差异特征。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IgG阳性率(28.95%)、IgA阳性率(80.26%)高于紫癜性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尿液NAG、Ig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水平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A、IgG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发生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尿液NAG、IgG、TRF、MA水平差异对判断患儿早期肾损伤具有更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均随访,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及反复发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尤其反复发作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佐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及对体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对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钙剂、维生素C、扑尔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佐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测定血浆D-二聚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丹参辅佐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D-二聚体的水平,有效地逆转HSP患儿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2组均检查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比较2组半年内发生肾损害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均低于治疗前,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35.5%低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有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 ELISA 法测定68例小儿肾脏及相关疾病四种尿微量蛋白: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并观察预后。发现肾炎组 AIb、IgG 明显增高(P<0.05),且微量蛋白增高者病程长平均53天,而正常者平均34天;肾病组四种均高,尤以 AIb最明显(P<0.01),微量蛋白升高明显者86%复发,53%对激素无效应或部分效应;过敏性紫癜仅 Alb 和 IgA 增高(P<0.05),增高者73%发生肾损害。结果表明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有助于判定预后也是判定最终治愈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