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具有强化全身麻醉药的镇静催眠作用,减少全麻过程中全麻药的用量、降低其毒副作用的效果。罗哌卡因是否存在相似的效应,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评价罗哌卡因硬膜外用药后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剂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硬膜外阻滞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和胃癌根治术患者15例,年龄2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和腰段硬膜外阻滞组(Ⅱ组);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胸段硬膜外阻滞组(Ⅲ组).Ⅰ组和Ⅱ组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Ⅲ组于L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Ⅱ组和Ⅲ组硬膜外注射1.5%利多卡因15 ml(包括试验量3 ml);Ⅰ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硬膜外给药后12 min时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于输注异丙酚前记录硬膜外阻滞范围(阻滞脊神经数);分别于输注异丙酚2、3、4、5min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同时记录各时间点TCI泵计算的异丙酚血浆浓度和BIS值.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BIS值降低(P<0.05),血浆异丙酚浓度和异丙酚血浆计算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BIS值降低,硬膜外阻滞范围较广(P<0.05),血浆异丙酚浓度和异丙酚血浆计算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强化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程度高于腰段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或者区域麻醉效果不佳改行全麻时,局麻药与全麻药常先后给予。研究表明,硬膜外或肌肉注射局麻药可强化静脉或吸人全麻药的镇静作用,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降低其毒副作用,但其机理尚未明确。这些研究中静脉全麻药均为按公斤体重单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对结果有影响。靶控输注(TCI)静脉全麻时血药浓度稳定,有利于研究局麻药对全麻药镇静作用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6.
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时,术中可降低全麻药的用量,术后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明显改善高危病人的肺功能和预后。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拟评价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TCI异丙酚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胸部硬膜外麻醉与冠脉血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常冠脉血流大约 2 2 5ml/min ,但变化范围较大 ,因为冠脉血流与心肌氧需存在天然的匹配。用局麻药实施硬膜外麻醉必然会产生交感神经阻滞 ,明显干扰循环的重要参数。其干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1)阻滞的部位和范围 ;(2 )病人有无冠心病 ;(3)肾上腺髓质是否受到阻滞 ;(4)局麻药中是否加用肾上腺素 ;(5 )特殊局麻药的应用及镇静程度等。本文重点讨论胸部硬膜外麻醉对正常人或冠心病人的影响[1,2 ] 。交感神经心肌、冠脉血管和冠小动脉有稠密的交感神经分布 ,无论静息、运动和工作时冠脉循环的交感张力均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伴有冠小动…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可乐定对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乐定是一种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具有降压、镇痛、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麻醉前应用可减少病人术中麻醉药需要量和改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反应[1,2],与局麻药联合应用则能增强脊麻和硬膜外阻滞效应[3~5]。而术后硬膜外注入可乐定病人自控镇痛(PC...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的镇静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通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心率变异功率谱,评价硬膜外麻醉后对异丙酚镇静催眠剂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0例行全子宫切除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利多卡因组(GE,n=15);硬膜外盐水-静脉利多卡因组(GI=15);硬膜外盐水-静脉盐水组(GC=20)。硬膜外或静脉给利多卡因 20 min后,连续输注异丙酚至神志消失并记录异丙酚用量。所有病人同时监测脑电双频谱(BIS)、心率变异高频功率谱(HF)、低频功率谱(LF)、心电图和血压。输注异丙酚前抽取桡动脉血 2ml,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 病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分别为GE组(1.22±0.25)mg/kg;GI组(1.62±0.22)mg/kg;GC组(1.85±0.41)mg/kg(GE与GI和GC比,P<0.05)。GE组和 GI组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分别为 3.04 μg/ml和 2.45 μg/ml,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病人意识消失时BIS平均值分别为54.4、57.1、55.3。结论 硬膜外利多卡因阻滞可降低异丙酚用量约35%。其作用机制与利多卡因自硬膜外吸收后的中枢镇静作用无明显关系,而可能与硬膜外阻滞后间接引起中枢兴奋阈值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日间与夜间靶控输注异丙酚的镇静效果,探讨近日节律对异丙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局部或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急诊手部小手术的男性患者6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55岁,BMI 18.5~ 24.9 kg/m2,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为日间组(07:01至19:00)和夜间组(19:01至07:00).行臂丛或局部神经阻滞,确认麻醉效果完善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控输注过程采用阶梯给药方式,设定4个目标效应室靶控浓度,依次为0.8、1.2、2.0和4.0 μg/ml.当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到预设值后,维持5 min,记录该浓度下的BIS值.靶控输注过程中每分钟进行1次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为2分(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共有5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日间组28例,夜间组30例.与日间组比较,夜间组BIS基础状态、异丙酚效应室浓度1.2和2.0 μg/ml时BIS值降低(P<0.05),异丙酚效应室浓度0.8和4.0 μg/ml时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 2分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降低(P<0.05)而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日节律可影响患者异丙酚的镇静效果,表现为夜间镇静效果强于日间.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不同速率硬膜外持续输注对吗啡PCA消耗量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罗哌卡因 (Ropivacaime ,Rop)是一种新型长效左旋酰胺类局麻药 ,可为硬膜外镇痛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1] 。国外文献一般应用 0 2 %Rop硬膜外输注速率为 6~ 10ml/h ,同时又以静脉吗啡(Mor)病人自控镇痛 (PCA)来增强术后止痛效应[2 ,3 ] 。应用Rop连续硬膜外腔输注 ,Mor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来增强其效应的研究则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双泵法 ,比较研究国人下腹部手术后Rop不同速率持续硬膜外输注对减少吗啡PCEA消耗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组与方法 选择择期硬膜外阻滞下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要求镇痛完善,而对肌肉松弛程度要求较低.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时,在保证感觉阻滞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局麻药的浓度与剂量,以避免运动神经(膈神经和肋间神经)阻滞,抑制呼吸功能.低浓度罗哌卡因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有研究表明0.37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明显抑制呼吸功能;而0.2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液动力学抑制较小且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评价0.2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所需靶控血药浓度.方法5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予以异丙酚TCI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在与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平衡后3min以0.1μg/ml递增,直至OAA/S评分降至3分,并抽取病人各时点静脉血3mi,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确定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评估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预期误差的中位数MDPE=-23.1%,预期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27.6%6,清醒镇静深度(OAA/S评分3分)时所需的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74±0.13)μg/ml.BIS与TCI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0,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具有可控性良好,病人镇静深度适宜,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伍用少量麻黄碱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静脉全麻药,近年来许多人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1].但由于异丙酚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使异丙酚在应用时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将异丙酚与少量麻黄碱混合后,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重点观察对麻醉效应、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低浓度时产生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硬膜外镇痛时运动神经阻滞轻微,而阿片类镇痛药复合局麻药可以增强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降低局麻药浓度,进一步减轻硬膜外镇痛时的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本文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布比卡因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颈段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功能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6例选择性甲状腺手术病例施行颈段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其对呼吸功能和血气的影响。结果提示:呼吸功能正常的病人使用低浓度、小容量局麻药作颈段硬外阻滞,如控制局麻药在颈段硬膜外腔的扩散,在不使用辅助药情况下,对呼吸抑制甚微。阻滞前后的血气分析表明,虽然 pH 和PaO_2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无明显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只要选用适当浓度和容量的局麻药,把阻滞控制在颈脊神经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颈部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患者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作用及对记忆的影响, 分析内隐记忆消失时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界值。方法10例择期行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持续输注异丙酚镇静,输注速率为6 mg·kg-1·h-1,监测异丙酚给药前后近似熵及近似熵脑电非线性地形图。应用分离加工测试方法,调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成绩。常规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入室后相比,镇静后近似熵降低(P<0.05)。与镇静前相比,镇静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均下降(P<0.05)。内隐记忆消失时数近似熵为0.55。通过近似熵脑电非线性地形图动态观察发现,异丙酚对大脑皮层各区域抑制顺序是:顶叶区、枕叶区→额叶区、颞叶区→全脑皮层;各脑区恢复顺序是:额叶区和颞叶区→顶叶区和枕叶区→全脑皮层。结论硬膜外麻醉患者应用异丙酚镇静,近似熵低于0.55时,内隐记忆消失。异丙酚对大脑皮层各区域的抑制和恢复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超前镇痛指在伤害性刺激之前采取措施阻止伤害性感受传人或阻止中枢神经致敏,使伤害性刺激诱发疼痛感减轻的效应。非甾体抗炎药通过降低周围局部组织致敏,局麻药通过阻滞伤害感受的传人,中枢抑制剂通过降低疼痛中枢兴奋性等产生超前镇痛。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位的噻吩基衍生物,脂溶性更高,镇痛效能更强。本研究拟评价舒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为评价静注异丙酚(2.5mg/kg)后浓度效应关系,16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n=6)和全麻组(n=8),给药后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潮气量,观察病人意识丧失,朦胧,时空定向能力,能否按指定行事,以及有无记忆缺失,同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全麻病人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病人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差异;(2)术中维持理想的麻醉状态血药浓度在2.5μg/ml左右,镇静和催眠状态血药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20.
人们发现通过在硬膜外局麻药注射液中加入NaHCO3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局麻药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在硬膜外局麻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和NaHCO3,能使麻醉效果提前出现,并可降低局麻时血液水平的峰值,以减少潜在的毒性,增强和延长神经阻滞。同时增加麻醉药非离子化的脂溶性,促进药物与脊髓轴突的接触,从而使感觉阻滞提前出现。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加入此两药并无上述药效作用。为此,作者设计如下实验来研究硬膜外麻醉液中的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以及肾上腺素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