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节段性狭窄闭塞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2 8例节段性狭窄、节段闭塞患者 ,多数合并 1~ 3支肝静脉闭塞 ,无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应用球囊导管或房间隔穿刺针行下腔静脉开通术 ,下腔静脉开通后用 2 .0~ 2 .3cm球囊扩张后放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 2年。结果  2 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破膜扩张 ,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闭塞肝静脉多数扩张下腔静脉后同时开通。患者肝、脾缩小 ,腹水吸收。 1例穿破下腔静脉急诊手术止血。随访 2~ 36个月未见复发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狭窄者注意有肝静脉闭塞 ;下腔静脉闭塞破膜后 ,2 0例肝静脉闭塞者 19例随之开放 ,无需特殊处理 ;安放支架时注意保护肝静脉入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介入学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方法先行经皮下腔静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类型。对单纯狭窄型者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然后置入血管内支架;对完全膜型或节段闭塞型者,先行穿刺破膜或开通,继而行球囊导管扩张术,节段型者同时置人血管内支架;对伴血栓形成者先行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0例拟诊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术,确诊布加氏综合征8例;共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下腔静脉穿刺破膜3例,穿刺开通2例,下腔静脉支架置人术7例,置入9枚支架。未出现下腔静脉破裂、腹腔内出血及肺栓塞等。结论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微创、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和超声诊断分型,以利于选择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将BCS分为8型:Ⅰ型,不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0例;Ⅱ型,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例;Ⅲ型,下腔静脉狭窄,8例;Ⅳ型,下腔静脉阻塞,3例;V型,大肝静脉狭窄,20例;Ⅵ型,大肝静脉阻塞,15例;Ⅶ型,小肝静脉广泛性阻塞,9例;Ⅷ型,混合型病变,3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BCS的诊断分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肝静脉膜性阻塞的下腔静脉造影征象与破膜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BCS行下腔静脉造影中见到的一种征象用于诊断肝静脉口部膜性阻塞及策 膜。资料与方法:对17例拟诊BCS的病人做了下腔静脉造影,其中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者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用下腔静脉造影所示“乳头征”或结合榱超声引导穿刺针破膜,行肝静脉测压、造形及球囊扩张。结果:5例肝静脉膜性是腔静脉造都以壁向腔内的 节状充盈缺损。经腔静脉穿刺破膜均获成功。肝静脉造影证实口部膜性阻塞。球畜牧一重建了肝静脉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症(BCS)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下腔静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BCS患者,对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结果与X线造影及临床手术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21例BC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BCS的患者为19例,其中肝静脉阻塞8例,下腔静脉型4例,混合型7例,超声准确率为90.5%(19/21),漏诊或误诊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布加氏综合征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阻塞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BCS伴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患者,行超声检查36例,CT扫描12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确诊。结果36例患者经超声、CT检查、DSA检查后诊断为BCS伴下腔静脉阻塞,其中膜型狭窄18例,膜型闭塞2例,节段型狭窄10例,节段型闭塞6例。结论超声是诊断BCS的首选方法,可显示下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类型、范围和阻塞程度;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下腔静脉阻塞时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可准确显示阻塞部位、性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为诊断BCS的金标准,能准确地显示病灶全貌,并可测定右心房、下腔静脉各段压力,为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意义。方法: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3例。均为从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导管,造影显示阻塞特点。从右股静脉入路送入球囊预扩张并置放支架。结果:2例患者成功进行了上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血管开通良好,管径恢复正常。无残留狭窄,血流通畅,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无阻塞症状复发。1例患者由于上腔静脉近心端巨大游离血栓,极易造成肺栓塞,故未行球囊及支架治疗。结论: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小,恢复快,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尹华  王学静  贾广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36-3037
目的:探计下腔静脉膜型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26例下腔静脉膜型BCS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26例患者术后2周内临床症状减轻,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1~4年,84.7%病例未出现再狭窄,有4例患者(占15.3%)3年后进行了第二次球囊扩张治疗.结论:PTA治疗下腔静脉膜型BCS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8例临床中经过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的BCS患者,回顾分析其入院时彩色超声诊断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根据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阻塞情况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病理诊断分型为:肝静脉病变(Ⅰ型)8例,下腔静脉病变(Ⅱ型)16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Ⅲ型)4例。超声诊断结果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25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8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MRI动态增强检查对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OVC)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1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BCS)MRI与DSA图像,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判断下腔静脉膜性梗阻平面、端口形态及梗阻膜厚度的介入术前诊断价值。结果 41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阻塞34例(其中4例膜性带孔),非膜性阻塞7例,MRI动态增强与DSA诊断有较好的吻合度;MRI对MOVC术前诊断灵敏度(76.4%)、特异度(71.4%)较高。IVC梗阻膜远心端形态MRI与DSA显示差别不大。IVC梗阻膜以等、低信号为主;厚度以<1cm多见(53.8%)。结论 MRI对下腔静脉膜性梗阻部位、端口形态及梗阻膜厚度的术前显示有优势,对介入治疗方案的术前制订能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