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三维重建手掌部筋膜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手掌部筋膜间隙是潜在的非实质性结构,容易给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达到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良好治疗,有必要对其解剖境界和毗邻关系充分理解。目的:通过新鲜尸体标本解剖并结合薄层断面解剖及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边界和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并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进行重建, 以便更好地显示手掌部筋膜间隙的毗邻关系,为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材料:选用成人新鲜手标本12只(保留腕关节,标本由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 左、右各6只,肉眼观察无明显器质性损害。将其中2只(左、右各1只),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和图像重建。其余10只手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方法: 实验于2003-05/2006-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完成。应用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可视人及虚拟人技术理论,通过进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观察,并在微型计算机进行手掌部筋膜间隙的重建计算机三维重建。主要观察指标: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和毗邻关系。结果:新鲜尸体解剖并结合薄层断面解剖及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对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的毗邻及范围的观察结果显示:掌中间隙的前界自尺侧起为掌内侧肌腱隔及其周围的深筋膜、尺侧3指指屈肌腱的腱鞘及第2~4蚓状肌、示指屈肌腱鞘与中指屈肌腱鞘之间的深筋膜; 后界为骨间掌侧肌表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及拇收肌表面的拇收肌筋膜;尺侧界为掌内侧肌腱隔及部分骨间掌侧筋膜;桡侧界为掌中隔;远侧分为3个小间隙,沿各自小间隙内的蚓状肌鞘通向 2,3,4指蹼间隙;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鱼际间隙的前界至尺侧起为示指屈肌腱鞘及第1蚓状肌、掌深筋膜和掌外侧肌腱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桡侧界为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掌深筋膜;尺侧界为掌中隔;远侧沿第1蚓状肌鞘通向第1指蹼间隙;近侧为盲端。结论:鱼际间隙的近端为盲端,掌中间隙的远端分为3个小间隙,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对于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足底跖骨水平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扫查40名正常成人足底跖骨水平,以第一至五跖骨底、体、头作为解剖标志,描述并记录声像图特点及扫查方法。结果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足底跖骨水平的皮肤、足底脂肪垫、足底腱膜及其深部肌肉结构,包括趾短屈肌、展肌、小趾展肌、蚓状肌、短屈肌、小趾短屈肌、收肌及骨间足底肌。结论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足底跖骨水平肌肉骨骼系统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缺失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功能,在临床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能够取得良好疗效.目的:探讨小指展肌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由于正中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由于创伤性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指对掌功能障碍的重建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与临床实验观察,2005-10/2007-10于潍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完成.材料:新鲜上肢尸体标本5具,防腐上肢尸体标本10具: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对掌功能障碍进行小指展肌移位的患者16例.方法:对10具防腐固定,5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手标本进行小指展肌结构及毗邻的解剖测量,其中2例标本模拟重建修复,对16例创伤性大鱼际肌缺损患者进行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主要观察指标:观察5具新鲜手标本小指展肌的形态,测量其长度、肌宽、肌厚,观察肌动脉的来源、走行,测量可游离血管神经蒂的长度及外径,观察16例患者重建修复后移植区的外形,测量拇指主动由内收位上垂直对掌角度.结果:解剖学显示小指展肌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支配小指展肌的血管蒂为尺动脉的掌深支,蒂长(1.10±0.50)cm.支配小指展肌的神经为尺神经深支的小指展肌支,蒂长(1.16±0.35)cm,血管神经蒂于肌近端入肌.临床设计将小指展肌远端止点切断,转位缝合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桡侧缘.恢复拇指外展对掌功能,1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大鱼际处饱满,拇指对掌功能良好,均能触及第4掌骨头掌面,垂直对掌角度均大于60.,完成与第2~5指对指功能及手的持、捏、握、抓及大部分拇指对掌功能.结论:临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指对掌术式操作简单,功能疗效满意;经转移后不需重建滑车,同时又能保持大鱼际肌处外形饱满:小指展肌作为一血管神经功能区,为理想的肌皮瓣转移供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的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伴有溃疡出血者7例。皮肤缺损面积(2~6)cm×(5~9)cm,肌皮瓣切取面积(4~8)cm×(7~11)cm,深层拇展肌肌肉面积3cm×7cm,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18例肌皮瓣完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25个月,局部无复发;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未出现行走异常,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拇展肌肌皮瓣血液供应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足跟部位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松解术联合屈肌腱滑膜切除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德济医院诊治的CTS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4例,接受正中神经松解术联合屈肌腱滑膜切除治疗)和对照组(43例,接受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前后握力、捏力、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I)评分、Levine CTS问卷调查表结果,以及拇短展肌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中环指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握力、捏力、UEFI评分、拇短展肌CMAP波幅、中环指SNAP潜伏期和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升高,DASH评分、症状评分、功能评分、钝痛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拇短展肌CMAP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握力、捏力、UEFI评分,以及拇短展肌CMAP波幅、中环指SNAP潜伏期和波幅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症状评分、功能评分、钝痛评分、夜间症状评分,以及拇短展肌CMAP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中神经松解术联合屈肌腱滑膜切除治疗CTS疗效显著,能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完成。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6具,男11具,女5具,共32侧。常规解剖显露三角肌、肩袖、四边孔和腋神经,观测腋神经及其分支的体表投影、直径、起始、走行、分布和肩袖的解剖关系。结果:腋神经出四边孔处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肩峰平面下方3.8~7.2cm,平均(5.0±1.5)cm、三角肌后缘前方2.7~5.6cm,平均(4.0±1.4)cm处。小圆肌支入肌前长约0.8~2.6cm,平均(1.6±0.8)cm,支配小圆肌;后支入肌前长约1.0~4.2cm,平均(2.5±1.5)cm,后支横径为1.3~2.1cm,平均(1.7±0.3)cm,支配三角肌后部和肱三头肌长头附近的皮肤。前支入肌前长约2.0~4.2cm,平均(3.1±0.8)cm,横径为1.7~2.9cm,平均(2.1±0.7)mm,支配三角肌前份和三角肌区下部的皮肤。结论:腋神经内在的解剖因素是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基础,肩部外伤是肩袖合并腋神经损伤的直接原因,临床应注意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背景: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此皮瓣可以用最小的副损伤修复骶部压疮,并且皮瓣有感觉。目的:拟通过对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进行应用解剖学分析,为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及其旋转点的精确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学实验,于2006-03/05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及大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对象:选取31侧用红色乳胶灌注、经甲醛固定的中国成人人体臀部标本。方法:解剖成人人体臀部标本臀上动脉的肌皮穿支并测量其外径,解剖臀上皮神经和第4腰动脉后支观察其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臀上皮神经中支的长度及第4腰动脉后支的外径。主要观察指标: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的解剖学数据。结果:臀上皮神经中支长度(15.1±1.4)cm(n=31)。臀上皮神经中支支配区有效长度(13.3±1.5)c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髂嵴上缘距离(8.5±1.1)m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后正中线距离(7.1±1.6)cm(n=31)。第4腰动脉后支外径(1.0±0.3)mm(n=31)。臀上动脉上支的肌皮穿支外径:第1支(0.52±0.22)mm(n=15),第2支(0.42±0.18)mm(n=10)。结论: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的旋转点设计应距后正中线(7.1±1.6)cm,距髂嵴上缘(8.5±1.1)mm。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宜以长度(13.3±1.5)cm,蒂部宽度3.5cm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月至8月,43例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患者,均接受4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集患侧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runnstrom分期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患侧FMA评分,Brunnstrom分期,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和拇短展肌RMS和iEMG均提高(Z 2.496, t 5.361, P 0.05);FMA评分与各肌RMS和iEMG呈正相关(r=0.423~0.732, P 0.05);Brunnstrom分期与腕屈肌、腕伸肌和拇短展肌i EMG (r=0.343~0.467, P 0.05),指伸肌、腕伸肌和拇短展肌RMS呈正相关(r=0.223~0.328, 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指伸肌RMS与腕伸肌iEMG进入FMA评分回归方程(t 4.243, P 0.001),指伸肌RMS进入Brunnstrom分期回归方程(t=4.707, P 0.001)。结论表面肌电图可客观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腕伸肌和指伸肌肌电参数更适用。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例1] 男,29岁.因右足外伤后功能限制3个月入院.患者5个月前右足背部被汽车挤伤,伤后即于当地某医院就诊,X线检查示右足无明显骨折,但有跖跗关节脱位,行清创缝合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伤口不愈,转另一医院治疗.1个月后将外固定钢钉拔除,伤口愈合,患足无明显疼痛,但功能受限明显,为行患肢功能康复治疗转入我院.查体:右踝肌肉萎缩,周径较左侧小2 cm,右踝背伸、跖屈功能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末梢血运好,拇背伸肌力Ⅱ级.患处触痛不明显.外观右足干瘦,皮肤呈暗紫色,足部肌肉萎缩僵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治疗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症的可行性。方法在实时B超引导下对8只新鲜尸体足标本进行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术后行解剖观察。结果通过解剖观察发现所有标本中跖腱膜均按预定的设想被完全切断。跖腱膜深面的趾短屈肌损伤深度小于2mm,其余肌肉及足底内外侧动、静脉和神经均无损伤。结论这一新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组织损伤小、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进行临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