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上海市居民吸烟、戒烟及被动吸烟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200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17174名(男性8072人,女性9102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指标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被动吸烟率.结果 男性居民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61.8%,54.8%,48.5%,28.3%,女性分别为1.2%,1.0%,0.7%和0.2%.人群的戒烟率、成功戒烟率分别为11.3%和8.6%.非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43.1%,暴露场所主要是工作场所和家中.结论 上海市居民吸烟率、被动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戒烟率较低,烟草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沈阳市居民目前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相关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所获得的2194份35岁以上沈阳市社区居民间卷调查中吸烟信患进行分析.结果 吸烟率为37.1%,现在吸烟率为27.7%,常吸烟率为27.6%,重型吸烟率为12.8%.男性吸烟率及吸烟量均高于女性(P< 0.001).35~49岁年龄组吸烟率最高(29.9%).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吸烟率存在差异.被动吸烟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吸烟者中戒烟率为25.2%,复吸率为11.9%,接受医生劝导戒烟者戒烟率(34.7%)高于自主戒烟者(6.8%).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者吸烟率及成功的戒烟率差别明显.应进一步加强中青年人群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及戒烟知识推广,倡导给予戒烟者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医生劝导戒烟及指导药物戒烟,提高戒烟率,减少烟草危害.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300名吸烟者吸烟与戒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有研究表明 ,吸烟者吸烟与戒烟的状况与其社会人口学特征、经济收入、吸烟持续的时间及社会交往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1 ,2〕。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取本市 30 0名吸烟者 ,进行一对一调查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 ,采用统一标准。1.2 资料处理 原始数据录入用 EPI5编制的数据库 ,用 SPSS75分析。2 结果与分析2 .1 一般状况 本研究共调查 30 0人 ,其中男性占 94.2 % ,女性占 5 .8%。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 ,占 39.5 % ,职业主要是工人 ,占 36 .9%。家庭月收入主要在 5 0 0~ 1999元者占 5 6 .4%。2 .2 知识和态度 多数人认为吸烟…  相似文献   

4.
田中  陈华东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0):1265-1267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城市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成功戒烟现状, 为制定新的控烟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成都市6个主城区抽取的4 994名18~69周岁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城市居民的吸烟率为25.31%(1 264/4 994),被动吸烟率为48.78%(1 482/3 038),成功戒烟率为10.65%(107/1 005);成都市不同特征城市居民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市居民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成功戒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成都市居民的吸烟率较低, 但被动吸烟率较高, 且成功戒烟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戒烟行为及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重庆市成年人吸烟、戒烟状况的流行水平及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4)调查数据,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个监测点5 400名≥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在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等指标,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18岁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7.4%,其中男性为53.5%,女性为1.1%,40~50岁组男性最高(58.4%);农村高于城市,渝东南翼高于其他地区;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7.5%,被动吸烟率为52.4%。现在吸烟者的人均每日吸烟量为17.5支,男女性分别为17.6和13.5支。男性以40~50岁组和初中文化组每日吸烟量最多,分别为20.1、18.9支。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20支(重度吸烟)的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重度吸烟比例为59.3%,其中以40~50岁组和初中文化组的男性最高,分别为66.8%和65.2%。每日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0.8±7.2)岁,女性晚于男性,农村晚于城市。开始吸烟的年龄< 25岁的占80.2%,15~25岁占70.3%。吸烟者的戒烟率为20.1%,成功戒烟率为13.7%,打算戒烟率为25.1%。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均呈随吸烟者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性18~40岁组的成功戒烟率最低(4.8%)。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普遍偏低,对主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为19.6%,对被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为21.9%。结论 重庆市≥18岁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态仍处于高水平,吸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烟草知识的认知不足,烟草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现状,为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吸烟状况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甘肃、青海、新疆4个省(自治区)中16个项目县84个行政村5486名15-6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吸烟率、开始吸烟年龄、被动吸烟率、戒烟率和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作为调查指标,调查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吸烟现状。结果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0.9%,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4.8%,女性吸烟率为2.O%;汉族吸烟率高于少数民族,不同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者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1.3±5.6)岁,男性早于女性。被动吸烟率为37.8%,其中男性31.9%,女性40.4%,女性受到的被动吸烟危害高于男性。调查人群戒烟率为1.9%。结论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面临挑战,尤其是戒烟率较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烟草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广西城乡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及戒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吸烟是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为了解广西居民吸烟、被动吸烟以及戒烟现况,笔者于2007年对广西7个市县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通州区某镇成人吸烟及戒烟相关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成人吸烟现状,为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对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地区参加永乐店卫生院年度健康体检的年龄在2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进行吸烟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共调查18 238人,男性8 156人,女性10 082人.调查人群总吸烟率29.9%,现在吸烟率28.6%,男性吸烟率64.1%,女性吸烟率2.2%.调查人群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82±7.09)岁;吸烟者平均每天吸(16.53±8.31)支;被动吸烟率61.6%;有38.5%的人有戒烟意愿,戒烟率为4.2%,2.3%的吸烟者知道戒烟门诊.最近一年有21.7%接受卫生服务的吸烟者得到过医生的戒烟建议.结论 吸烟是农村地区面临的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居民控烟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医生戒烟技术,减少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2013年浙江省成人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其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分布的特点,判断烟草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省45个监测点13 408名15~69岁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其中有13 326人合格问卷用于分析.采用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戒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等指标,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结果 浙江省15~69岁人群中有1 289.65万成年吸烟者(29.59%),其中现在吸烟者998.76万(22.92%),常吸烟者844.72万(19.38%),男性和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1.18%和3.69%,男性中45~54岁组最高(51.66%),女性65~69岁组最高(4.62%);人群戒烟率为22.56%,40.19%的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的考虑,选择的主要戒烟方式是“靠自己毅力戒烟”(87.59%);15~69岁人群中有2 276.77万(67.90%) “二手烟”暴露者,以室内场所烟草暴露率最高(62.84%);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普遍偏低,对主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1.52%,对被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4.04%.结论 浙江省15~69岁居民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状况严重,对烟草知识的认知率不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及危害认知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北京市成年人现在吸烟状况及危害认知情况。方法 2014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共抽取36个街道/乡镇180个社区,共计19 815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19 738人。现在吸烟率为26.6%(5 253/19 738),男性为52.2%(4 875/9 340),女性为3.6%(378/10 398),男性高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2.7%(1 473/4 499);郊区现在吸烟率为28.9%(2 320/8 023)高于城区的25.0%(2 933/11 715)。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7%(4 677/19 738)。开始每天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2岁,日均吸烟量为15.2支。知识得分平均为5.8分;现在吸烟者5.5分,明显低于现在不吸烟者6.0分(t=-9.854,P=0.000)。5.7%(298/5 213)的现在吸烟者打算1个月内戒烟,就医时医生建议戒烟的比例为66.0%(1 638/2 481)。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为31.8%(3 703/11 628),5.5%(202/3 686)打算1个月内戒烟。结论 北京市男性吸烟水平仍处于高平台期;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低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缺乏;戒烟意愿低;医生建议戒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的1242例AMI进行登记,以中国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为评价依据,描述AMI的诊疗现状,并对影响病死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1242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3.0岁,1/3的患者年龄〈55岁。总病死率为9.10%。37.9%的患者进行了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总再灌注治疗率56.0%。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硝酸酯类药90.0%,阿司匹林87.8%,肝素88.7%,β受体阻滞剂73.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77.6%,调脂药43.6%,活血、益气中药静脉点滴30.5%。多因素分析,可降低病死率的综合因素有再灌注治疗、调脂药物、静脉滴注中药、β受体阻滞剂、ACEI、低分子肝素和洋地黄。结论 北京地区AMI治疗距《指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应建立AMI再灌注治疗的绿色通道,规范地遵循《指南》从事医疗实践,深入探讨中医药在AMI治疗中的地位,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戒烟门诊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戒烟门诊运行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控烟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2013年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我国201家戒烟门诊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6家戒烟门诊负责人进行访谈,并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对北京地区398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国仍在正常运行的戒烟门诊有94家,51%的戒烟门诊设置在呼吸内科,平均配备出诊医生或护士3.24人,近一个月平均每周接诊量为6.92人。针对北京戒烟门诊和吸烟者调查显示,戒烟门诊病例的一个月戒烟成功率在50%以上;公众对戒烟门诊知晓率为48%;如果要戒烟,会选择去戒烟门诊的比例为21.9%;不选择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吸烟不是“疾病”。结论 戒烟门诊就诊量少,导致戒烟门诊数量大幅下降,政府和医院应共同努力加大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戒烟门诊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建立良好的戒烟门诊转诊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戒烟咨询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90例AMI患者分A组(伴高血压史)、B组(无高血压史)。观察AMI前后血压变化、LVH情况,AMI后2周内UCG测定LVEF、E/A比值、泵功能,血清心肌酶峰CPK、CK—MB测定,血浆AngⅡ、β-EP和CGRP水平的测定,及梗死后心脏事件等。结果A组血压下降明显,并与基础血压、LVH、泵功能有关;A组发生AMI后AngⅡ、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CPK、CK—MB水平均高于B组;血压下降者LVEF及E/A显著低于血压无下降者,A组泵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B组,心脏事件及死亡率也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生AMI后71.1%血压下降,这与心功能恶化、LVH、梗死面积大以及血浆AngⅡ、β-EP、CGRP水平更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烟后即刻呼出气CO检测基础上强化5A治疗对无戒烟意愿ACS患者烟草戒断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选心脏中心住院的不愿意戒烟的吸烟ACS患者9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吸烟后即刻呼出气CO检测基础上充分告知吸烟危害联合强化5A治疗组(试验组)和常规5R组(对照组).均随访24周,以第9~12周持续戒断率及第24周戒断率为主要终点.结果 试验组患者9至12周持续戒断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为26.5%比8.0%,pearson卡方检验示x2 =5.975,P<0.05 (0.015).24周时试验组患者戒断率较对照组仍显著升高,为20.4%:6%,x2=4.504,P<0.05(0.034).结论 吸烟后即刻呼出气CO检测后在异常CO值基础上,充分告知吸烟患者吸烟危害及强化戒烟心理行为指导可显著提高烟草戒断率.  相似文献   

15.
陈璇 《现代保健》2009,(26):107-10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饮食教育。方法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康复期的饮食进行正确指导。结果136例AMI患者基本掌握正确饮食,自觉遵守饮食原则,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实施健康饮食指导,使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预后较传统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Cp)感染及血液流变学变化,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7月进行治疗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Cp-IgM及Cp-IgG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并将两组中Cp-Ig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Cp-IgMD值和阳性率分别为(0.38±0.09)及46.88%,CpIgG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80.27±9.26)kU/L及71.88%,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CpIgG阳性患者血流变指标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呈现较高的检出率,且其对患者的血流变指标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32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介入治疗、泵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肌梗死类型、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因素对HAP的影响.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1.6%,住院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192;而其余因素均与HAP无显著相关.结论 住院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H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宜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7-2012年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在不同人群中的特征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 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AMI的病例,经过户籍地址整理、重报病例排查、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后,纳入≥25岁北京市户籍AMI出院存活病例64 355例。分析北京市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的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再住院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2年≥25岁北京市户籍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的年龄标化率为7.7%,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再住院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01),6年间从7.0%上升到8.5%,增加了21.3%。调整年龄后,女性AMI出院病例30 d再住院率(8.4%)高于男性(7.4%),6年间男、女性的30 d再住院率均呈增加趋势。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病例的30 d再住院率高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病例(P<0.01),有合并疾病病例的30 d再住院率高于没有合并疾病病例(P<0.01)。结论 2007-2012年北京市≥25岁户籍居民AMI出院病例30 d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呈持续增加趋势,应加强AMI出院病例的二级预防,特别是在女性病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和合并多种疾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测定基础上充分告知吸烟危害,对无戒烟意愿ACS患者烟草戒断效果的影响。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连续入选心脏中心住院的不愿意戒烟的吸烟ACS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5R干预,COHb组除常规5R干预,还行动脉血COHb测定,并结合患者COHb化验回报,充分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随访24周,判断两组第24周戒断率及吸烟指数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尼古丁依赖性评分分别为7.5±1.5与7.7±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COHb组患者动脉血COHb水平为(6.2±2.5)%,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随访24周时COHb组患者戒断率较对照组升高,为25%比15%,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χ2=0.625,P0.05)。COHb组患者吸烟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动脉血COHb水平检测并结合COHb升高,充分告知吸烟危害可显著降低无戒烟意愿的ACS患者吸烟指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coronary artery improves if smoking is stopped. Still, about half of patients who suffer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tinue smoking after that event. In order to predict to whom additional support should be offered, variou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with smoking status a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follow-up. METHODS: Demographics, medical history, presence of coronary risk factors,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and the clinical course were recorded in a group of 530 unselect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had been admitted with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were smoking. Patients who were smoking at admission, and who were alive at 4-year follow-up, were studied to relate smoking status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At 3 months, persistent smokers were younger than quitters,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s, underwent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less often, smoked more cigarettes per day at baseline, and were more socially isolated. After 4 years, patients who stopped smoking had had a more ser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ad a lower displeasure score than those who continued smoking. Also, quitters received more support from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try to stop smoking after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out half smokes after 4 years. In the future, special support should be offered to smokers who suff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especially to those whose psychosocial profiles are less favor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