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31例苯中毒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例苯中毒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内科(温州市学院西路,325027)姚荣欣应斌宇苯是一种有机脂肪溶剂,进入人体后一般位于富含脂肪的组织。在慢性苯中毒,苯主要存留于骨髓中,造成骨髓抑制,以致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箱包刷胶工2例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析 ,发现:①企业主对中毒的认识严重不足 ,宣传与监督严重不够。②苯致重型或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接触苯时间长短尚无明显相关关系 ;急性重型再障预后极差 ,而轻型再障骨髓抑制较轻 ,加强支持治疗 ,雄激素刺激治疗 ,控制致命感染与内脏大出血 ,病程具有自限倾向。  相似文献   

3.
苯中毒致急性造血功能严重损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短时间高浓度接触苯致造血功能严重损伤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劳动卫生学调查等进行分析,死亡率较高。经积极治疗,部分病例可治愈,此类病人可考虑亚急性苯中毒。  相似文献   

4.
我国 90年代重度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者较80年代发病呈增高趋势[1~ 3 ] 。本文报道 3例慢性重度苯中毒 ,是因发现周围血象异常后 ,没有及时调离苯作业 ,最终导致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的发生1 临床资料例 1女 ,44岁 ,某厂油漆车间油漆工 ,专业工龄 2 0年 ,每天工作约 5小时 ,车间空气测定苯平均浓度 2 96mg/m3 ( 15 .9~2 0 0 0mg/m3 )。患者感头昏、乏力、四肢酸软、夜眠不安、多梦 10余年。近3年来 ,上述症状较前明显 ,并常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996年体检无异常发现。 1997年体检结…  相似文献   

5.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系骨髓造血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伴造血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常继发于结核病、慢粒、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慢性肾衰、门脉性肝硬化等[1]。但由苯性再障继发MF极为罕见。现将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患者,女,52岁。杭州某乡镇叉车厂浸漆操作工。既往务农,无毒物接触史。1986年起在该厂喷漆车间从事叉车模具打毛刺工和漆具搬运工,间接接触含混合苯喷漆5年3个月;1992年从事浸漆操作,直接接触混合苯前后累计工龄5年11个月。厂房设备简陋、喷漆、浸漆等工序均在同一车间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62例重度苯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中毒造血系统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骨髓活检和核素显像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2例重度苯中毒患者进行常规骨髓穿刺和活检9、9 mTc骨髓核素显像、细胞免疫功能的流式检测。结果骨髓活检对苯中毒血液病患者诊断符合率高,核素显像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苯中毒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畸变。结论苯中毒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不典型,结合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更高;核素显像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基因突变可能与苯中毒血液病的病理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中毒程度职业性苯中毒患者的工龄与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 对35例职业性苯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毒患者中有13例(37.14%)轻度中毒,6例(17.14%)中度中毒,16例(45.71%)重度中毒(其中3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严重程度与工龄的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全部康复,病情严重程度与恢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中毒恢复较快.结论 苯中毒可能存在个体易感性,加强含苯溶剂的管理,寻找与个体易感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职业健康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二例报告浙江省台州地区卫生防疫站(临海市,317000)杨峰随着小型乡镇皮鞋厂的兴起,使用大量苯做粘合溶剂引起苯中毒日益增多,而本文两例具有接触浓度高,发病时间短,病程重,并有一例并发颅内出血,故报告如下。现场调查作业场所采用农...  相似文献   

9.
37例慢性苯中毒患者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苯中毒患者骨髓象进行分析,探讨骨髓象分类及形态特点,以便提高苯中毒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患者进行骨髓穿刺,选取材、涂片、染色好的骨髓片计数有核细胞200个,对其进行分类并观察细胞形态,最后按诊断标准进行分组。结果:随着轻、中、重分组变化,骨髓增生度及粒红比值减低的比例逐渐增加,骨髓异常改变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长期接触苯及化合物可导致骨髓造血异常,骨髓象检查是苯中毒诊断的必要项目。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度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所有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现将我所1998~1999年诊断的4例慢性重度苯中毒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男,33岁,接触苯工龄4 a,1997年7月开始出现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因症状进行性加重,于1998年7月开始出现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因症状进行性加重,于1998年7月22日入我所就诊。体检:贫血貌,无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听诊无特殊,心率快达112次/min,肝脾与淋巴结不肿大。血象:RBC 1.66×10~(12)/L、Hb 47 g/L、WBC 4.1×10~9/L、N 0.60、L 0.40、PLT 138×10~9/L、网织红细胞0.1%。骨髓象:红系增生低下,粒系细胞0.68、幼红细胞0.025、粒红比例27.2:1,淋巴0.22、单核0.06、浆细胞0.015,巨核细胞6个/片,细胞外铁( ),诊断符合纯红细  相似文献   

11.
重度苯中毒骨髓检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活检对重度苯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46例重度苯中毒进行骨髓穿刺,取骨髓液及活体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46例有23例骨髓像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典型表现,11例为可疑AA.苯中毒患者的骨髓涂片中粒红比值、巨核细胞数量随着骨髓增生程度降低而降低.结论骨髓活检结合涂片检查对苯中毒的病情及诊断可作较为全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苯诱导的骨髓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BHQ预处理组,对照组:以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苯分别染毒骨髓细胞2、4、6h;tBHQ预处理组:骨髓细胞染苯前先行tBHQ(100μmolL)预处理12h。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骨髓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凋亡率,2,6二氯靛酚还原法测定苯染毒前两组骨髓细胞内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NQO1)的活力。结果对照组中随苯染毒浓度的增加、染毒时间的延长,骨髓细胞DNA损伤增强,细胞凋亡率增加。tBHQ预处理组中5、10、15、20mmolL苯染毒骨髓细胞的DNA迁移率和迁移度低于同浓度、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0mmolL苯染毒2h及10、15、20mmolL苯染毒4h和5、10、15、20mmolL苯染毒6h骨髓细胞的凋亡率较同浓度、同时间点的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HQ预处理组骨髓细胞内NQO1活力(1.62±0.16mgpro-1·min-1)高于对照组(0.95±0.08mgpro-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tBHQ可诱导骨髓细胞NQO1活力增强,对苯诱导的骨髓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23例苯中毒病人的周围血及骨髓进行分析,探讨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23例住院苯中毒患者,平均离岗及诊断苯中毒时间2.7年;21例为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为慢性重度苯中毒(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7.8)岁。按统一调查表询问职业史、毒物接触史、药物接触史、造血系统疾病史以及肿瘤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常规以及骨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流式细胞仪和TCR受体基因重排分析。结果(1)23例苯中毒病人中,血常规检查6例正常、系减少1例、一系或二系减少16例(其中14例淋巴细胞数减少)。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百分比增加(平均29.6%,n=22)。(2)23例苯中毒病人骨髓检查均示有一系或二系发育不全,骨髓损害的特征包括: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3)T细胞受体(TCR)可变区基因重排(14/23),CD4+/CD8+比例减低(0.77±0.48,n=23)。(4)未发现研究对象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与MDS各亚型常见的骨髓表现不同,慢性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是: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脱离苯接触若干年后,骨髓的这些损害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苯染毒对C57BL/6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基因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4只,分别以单纯玉米油及25、50、100 mg/kg剂量苯灌胃染毒C57BL/6小鼠,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染毒4周,染毒12、26、29 d后分批处死小鼠,检测C57BL/6小鼠外周血常规,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MDR1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gp表达.结果 染毒12d,高剂量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染毒26 d,高剂量组白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时间点各染毒组的MDR1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26 d,高剂量组P-gp表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中剂量组P-gp表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染毒29 d,各染毒组P-gp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染毒干扰骨髓单个核细胞MDR1基因和P-gp表达,可能是苯血液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接触史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989~2004年我院收治的39例苯接触史AAA患者,按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与7例原发性AAA作比较,分析骨髓造血多项指标,并调查可能引起AAA的过去史。结果有效组患者的骨髓造血指标明显优于无效组及原发组,而无效组与原发组相似。部分苯接触史AAA病例用过氯霉素、解热镇痛药及患有肝炎。结论有效组属于苯中毒AAA,无效组可能为原发性AAA。苯接触史及良好的骨髓造血指标,对治疗有效,可作为苯中毒AAA的诊断依据。骨髓造血指标可判断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慢性苯中毒患者骨髓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出现血象异常的机制.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嘧啶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对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I)作直线相关分析,将AI值和PI值分别与所测血象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细胞AI值为24.7%±12.0%,高于正常对照组(7.3%±3 5%),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苯中毒组PI值为10.7%±7.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1.8%±117%),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苯中毒组的AI值与PI值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36,P>0.05),这两者与血象中各项指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人类慢性苯中毒的发病过程可出现骨髓细胞凋亡及增殖失衡,与造血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活力。方法分别用比色法和放射性标记方法测定42名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结果比色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7.79±2.09)×106U/L,高于对照组(6.40±1.64)×1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和女性工人的PARP活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0)。放射性标记方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835.07±285.88)μmol.min-1.L-1,高于对照组(609.90±113.60)μmol.min-1.L-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工人PARP活力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990);另外还显示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与工龄无显著相关性(r=-0.14,P=0.408)。结论不同方法检测均显示苯中毒人群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比对照组的高,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在苯中毒人群的健康监护中是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体外培养下氢醌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探讨苯对造血干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HT荧光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 ,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ANNEXINV FITC加碘化丙啶 (PI)双染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氢醌培养 6h后出现细胞核荧光强度增强 ,核着色加深 ,核着色不均匀 ,染色质浓集 ,染色质沿核周分布现象。DNA电泳呈典型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氢醌作用后 ,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着浓度的增加 ,凋亡率明显增加 ,氢醌诱导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为 5 0 μmol L ,而当氢醌浓度为≥ 75 μmol L时 ,细胞坏死率明显增高。浓度为 5 0 μmol L氢醌诱导的细胞凋亡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凋亡率明显增高 ,作用 10h达高峰 ,而后细胞凋亡率下降 ,坏死率增加。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 ,并存在量 -效与时 -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与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分离、固定122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变异分析,计算GPA突变频率并分析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关系。结果慢性苯中毒工人的GPA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的苯作业工人,并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GPA基因突变之间有显著的趋势关系(GPANN:趋2势=5.503,P=0.019;GPANO:趋2势=4.028,P=0.045),随着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相应增加。结论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使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危险升高,该指标有预测苯中毒危险以及苯诱发肿瘤风险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多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测序等技术检测CYP2E1等13个基因的3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效应和2阶交互作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高阶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了性别、吸烟、饮酒、苯接触强度的影响后,GSTP1 rs947894、CYP1A1rs4646903、CYP2D6 rs1065852、CYP2D6 rs1135840有主效应(P<0.05).EPHX1 rs1051740可能有主效应(P=0.06).GSTP1 rs947894与饮酒有交互作用;CYP2E1 rs3813867和EPHX1 rs3738047无主效应,但有交互作用;EPHX1 rs3738047与饮酒也有交互作用.未发现其他SNP与慢性苯中毒的关联.多因子降维法模型发现了1个联合作用最强的3阶交互作用,即CYP1A1 rs4646903、CYP2D6 rs1065852、CYP2D6rs1135840的3因子组合.结论 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是影响个体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of metabolizing enzyme genes with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CBP) comprehensively by case-control design. Methods 152 CBP patients and 152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benzene without poisoning manifest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30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13 genes such as CYP2E1 were tested by PCR-RFLP, sequencing approache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detect main effects and 2-order interaction effects of gene and/or environment.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DR) was used to detect high-order gene-gene or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Results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main effects of G57P7rs947894,EPHX1 rs1051740, CYP1A1 rs4646903, CYP2D6 rs1065852 and rs1135840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of sex, cigarette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intensity of benzene exposure were controlled. EPHX1 rs1051740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CBP (P=0.06). There existed 3types of interactions were as followed: interactions of GSTP1 rs947894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 CYP2E1rs3813867 with EPHX1 rs3738047, EPHX1 rs3738047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P<0.05), while the main effects of CYP2E1 rs3813867 and EPHX1 rs3738047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other SNP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ith CBP. According to MDR, a 3-ord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trongest combined effect was found, i.e. the 3-factor combination of CYP1A1 rs4646903, CYP2D6 rs1065852 and CYP2D6rs1135840. Conclusion Gene-gene,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re important mechanism to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