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肺癌易感性与NQO1、CYP1A1、mEH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南京市正常人群和原发性肺癌病例进行NQO1,CYP1A1,mEH基因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研究,探讨南京地区人群肺癌易感基因。[方法]收集正常人群样本88例;同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市区原发性肺癌患者84例,同时按1:1配对选择正常对照84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PCR技术,对样本DNA进行NQO1,CYP1A1,mEH-exon3,mEH-exon4基因型的检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南京市正常人群中,相关基因野生型(wt/wt)。杂合型(wt/vt),突变型(vt/v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情况分别是:NQO129.5%,51.1%,19.3%;CYP1A2135.2%,44.3%,20.5%;mEH-exon326.1%,56.8%,17.0%;mEH-exon483.0%,15.9%.1.1%,南京市区人群NQO1,CYP1A1和mEH-exon4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没有明显关系。mEH-exon3基因型与肺鳞癌发生有关,野生型个体可降低肺鳞癌发生的风险(OR=0.32,95%CI;0.0078-0.63)。杂合型和突变型个体患肺鳞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野生型个体(OR=3.1,95%CI:0.08-6.12);考虑吸烟因素后,mEH-exon3基因型与吸烟者肺癌发生有关,野生型个体可使肺癌发病风险性降低(OR=3.1,95%CI;0.08-6.12);考虑吸烟因素后,mEH-exon3基因型与吸烟者肺癌发生有关,野生型个体可使肺癌发病风险性降低(OR=0.18,95%CI;0.06-0.29)。杂合型和突变型个体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OR=5.66,95%CI:2.01-9.30)。[结论]南京市人群中NQO1,CYP1A1,mEH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存在一定差异。种族差异,地域不同可能是造成肺癌易感基因不同的重要原因。南京市人群中mEH-exon3基因杂合型和突变型与肺鳞癌发生有关,与吸烟者肺癌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NQO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NQO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和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名聚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测序检测NQO1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m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多重PCR检测GSTT1的基因型。结果 在经常吸烟的人群中,携带NQO1c.609T/T基因型的个体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C/C和C/T基因型的7.73倍(95%CI:1.71-34.97,P=0.010)。在经常饮酒的人群中,携带NQO1第6外显子T/T突变纯合子的个体在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C/C和C/T基因型的11.00倍(95%CI:1.89-63.83,P=0.005)。结论 携带NQO1c.609T/T基因型而又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可能易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RCC1、XPD、XRCC3基因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关系。方法以确诊并已脱离苯作业的80名慢性苯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接苯的62名苯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XRCC1 C26304T(Arg194Trp)、G27466A(Arg280His)、G28152A(Arg399Gln)、G36189A(Gln632Gln)和XPD C22541A(Arg156Arg)、C23591T(Asp312Asn)、A35931C(Lys751Gln)以及XRCC3 C18067T(Thr241Met)位点的多态性,采用细胞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DNA修复能力。结果携带XPD35931 AC+CC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携带XPCC318067C/T变异基因型的个体均比携带相应野生基因型个体的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强。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XRCC1、XPD基因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集326名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静脉血和晨尿,检测血铅、血锌原卟啉(ZPP)和尿铅,用PCR RFLP检测XRCC1、XPD的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交互作用对铅毒性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XRCC1-194CT+TT基因组平均血铅值较XRCC1-194CC组高;病例组XRCC1-194CT+TT基因型比例大于对照组,慢性铅中毒发生率风险较XRCC1-194CC组高。结论 在相同职业铅暴露环境下,XRCC1-194CT+TT基因型工人对铅毒性易感;XPD Asp312Asn和Lys751Gln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无关;XRCC1 Arg194Trp、XPD Asp312Asn和Lys751Gln基因对铅毒性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苏汉族正常人群NQO1基因常见位点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QO1基因7个常见位点在江苏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PL)、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AS-PCR)及普通Taqman探针等技术方法,对658例正常体检样本NQO1基因多位点进行分析。[结果]NQO1基因相关位点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突变纯合子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rs1800566 44.8%,36.4%,18.8%;rs4986998 93.5%,6.2%,0.3%;rs10517 16.1%,60.1%,23.8%;编码区rs11555215和非编码区rs1050873,rs1063556,rs80564684个位点未检测到杂合子和突变纯合子。[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有一定的差异。对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人群NQO1基因的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人群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南京市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籍原发性肺癌患者104例为病例组,同时按1:1配对选择非肿瘤、非呼吸道疾病患者104例为对照组,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性与吸烟之间对肺癌易感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携带399Gln等位基因的个体其肺癌危险性增高(OR=1.790,95%CI=1.033~3.103,P=0.038),且主要增加患鳞癌的危险(OR=2.426,95%CI=1.123~5.237,P=0.023);并与吸烟指数≥20的有一定的协同作用(OR=2.536,95%CI=1.043~6.165)。Arg194Trp与肺癌危险性之间未见显著性相关(0R=1.040,95%CI=0.600~1.805)。[结论]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的多态性可能会对肺癌易感性产生影响,并可能与吸烟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RCC1基因的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损伤程度的关系,从基因水平探讨辐射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选择从事放射线工作工龄>1 a、出现染色体损伤的人员(224名)作为病例组,根据染色体畸变类型和细胞畸变率将病例分为轻度和重度损伤组,采用1∶1配对设计,从放射人员健康检查中选择与病例组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5岁、与病例组在同一工作岗位、工龄相差≤1 a无染色体损伤和血象异常的人员为对照组。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基因型。结果XRCC1226304、27466、28152、36189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轻度损伤组与对照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组携带26304位点T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26304CT/TT基因型的放射线工作者发生染色体重度损伤的风险是携带其他基因型个体的1.89倍,其他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两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26304位点T等位基因为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因素,携带26304CT/TT基因型的放射线接触者易发生染色体损伤且损伤程度重。该研究未发现XRCC127466、28152、3618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辐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染色体异常的放射人员(224名)作为病例组。同时按1∶1配对选择无染色体损伤的放射人员为对照(224名)。以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XRCC1基因,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XRCC126304CT和TT基因型频率为40.63%和13.84%,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2.59%和8.04%(P<0.05);携带XRCC126304CT和TT基因型个体发生辐射致染色体损伤的风险分别是携带26304CC基因型个体的1.63倍(OR=1.63,95%CI1.09~2.43)和2.25倍(OR=2.25,95%CI1.19~4.24)。XRCC126304T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34.15%)高于对照组(24.33%),差异有显著性(P<0.01)。XRCC1G27466A、G28152A和G36189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XRCC1C26304T基因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畸变有关联。未发现XRCC1G27466A、G28152A和G36189A基因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畸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326名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外周静脉血样品,检测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XRCC1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铅作业工人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326名铅作业工人XRCC1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组(XRCC1-194CC/CT+TT、XRCC1-280 GG/GA+AA、XRCC1-399GG/GA+AA)工人Z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RCC1-194CT+TT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高于XRCC1-241CC基因型组(P<0.05),而XRCC1-280GG/GA+AA、XRCC1-399GG/GA+AA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铅水平1.90μmol/L为界,经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铅组XRCC1-194CT+TT基因型的比例大于低铅组(P<0.05),XRCC1-194CT+TT基因型组工人较XRCC1-194CC基因型组工人高血铅发生率的风险明显增高(OR=2.78,95%CI=1.49~5.28)。结论XRCC1 Arg194T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铅升高有一定关联性,C→T多态性提高了接铅工人对铅毒性易感的风险性,XRCC1-194CT/TT基因型可能是铅毒性易感基因型;XRCC1 Arg280His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可能与铅毒性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QO1基因C609T变异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268对大肠癌患者和对照者NQO1基因cDNA609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病例组中基因型为C/C、C/T、T/T的分别有68,149,69例,分别占23.77%,52.10%和24.13%;对照组分别有116,126,44人,占40 56%,44.06%和15.38%;3种基因型频率在2组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C基因型作为参照基因型,C/T和T/T2种基因型的调整OR分别为2.06(95%CI=1.37~3.10)和2.64(95%CI=1.57~4.44);NQO1C609T变异基因型与吸烟、饮用水及食物类型存在交互作用而增加个体患大肠癌的危险。结论携带NQO1C609T,变异基因型个体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且该变异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使人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XRCC1)沉默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的生物学性状变化.方法 研究设实验组(转染重组质粒的HBE)、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的HBE)、正常对照组(正常HBE).XRCC1干扰后的HBE的生物学性状分析运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抑制XRCC1在HBE中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实验组、空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倍增时间,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以汉丽埃塔(HeLa)细胞作阳性对照,采用软琼脂糖恶性程度鉴定实验分析实验组细胞的恶性程度.结果 实验组细胞体积稍有增大,细胞内颗粒物明显增多;实验组、空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均呈现相似的“S”型;实验组、空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细胞的倍增时间相近,分别为0.70、0.83、0.74 d;3组细胞的G1期、G2期和S期分布相近;实验组细胞未见在双层软琼脂糖中生长出细胞集落,而阳性对照细胞集落明显.结论 XRCC1基因缺陷对HBE生物学性状的短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194W和A399Q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关系,寻找铅中毒易感性生物学标志。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122例确诊铅中毒病人作为病例组,14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组人群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铅中毒易感性的影响。结果XRCC1 A194W和A399Q的野生型、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XRCC1 A194W的杂合突变型(CT)、纯合突变型(TT)和突变型(CT+TT)分别增加铅中毒易感性达2.03,2.59和2.12倍。XRCC1 A399Q的杂合突变型(GA)和突变型(GA+AA)分别减少铅中毒易感性达0.37和0.52倍;纯合突变型(AA)与铅中毒的易感性无关。结论XRCC1 A194W和A399Q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有关,可考虑作为铅中毒的重要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基因非同义编码SNP(C609T、CA65T、G406C)与淮安汉族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淮安地区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和对照者各106例。采用PCR—RFLP和AS—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中均未检测到NQ01 406C/C基因型;未发现NQ01 CA65T多态性与淮安汉族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携带NQO1 609T等位基因的个体与对照组相比,其患食管癌的易感性升高(OR=4.76,95%CI:1.064~3.397)。结论NQO1 C609T基因多态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Chang肝细胞株NF-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单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5μmol/L NaAsO2作用Chang肝细胞2、4、6、12和24 h;或不同浓度的NaAsO2(10、25和50μmol/L)作用Chang肝细胞6 h,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的NaAsO2可以明显诱导Chang肝细胞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P<0.01);Nrf2蛋白2 h开始明显诱导,4 h表达水平最高,此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虽然表达有所下降,但持续至24 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从4 h开始增加并持续至24 h;HO-1的蛋白表达则从6 h开始明显诱导,且随暴露时间的继续延长表达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10、25和50μmol/L NaAsO2染毒6 h,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大量诱导,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 NaAsO2暴露能够诱导Chang肝细胞Nrf2、NQO1和HO-1蛋白表达增强,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