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动脉(IRA)的不同程度病变对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患者341例,经急诊PCI再通者212例(再通组),未能实现IRA再通者129例(非再通组)。再通组患者又根据IRA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104例)和多支病变组(102例),除外6例狭窄等于50%患者。另选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以校正的T波顶点至终点时间(Tp-e/c,Tp-e/RR~(1/2))作为TDR的量化指标。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Tp-e/c降幅和降幅百分比。结果非再通组患者入院时Tp-e/c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入院即刻比较,单支病变组患者术后Tp-e/c明显降低(P<0.01),且术后第3天较第2天明显下降(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术后Tp-e/c明显降低(P<0.01),术后3天内Tp-e/c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急诊PCI能有效降低STEMI患者发病早期的TDR,且改善效果与IRA的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Tp-e及Tp-e/QT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期在12h内行直接PCI的罪犯血管(IRA)内存在血栓负荷重的STMEI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 PCI)及对照组(单纯PCI)。测量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h心电图中Tp-e及Tp-e/QT比值。并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风险因子、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术前Tp-e及Tp-e/QT比值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血栓抽吸组PCI术后ST段回落大于70%的比率、Tp-e及Tp-e/QT比值减少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至出院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时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更多地减少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及Tp-e/QT比值,降低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血栓抽吸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微循环再灌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情况,评价TIMI血流及ST段回落与梗死区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209例行急诊PCI和56例未行急诊血运重建的急性STEMI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将PCI患者分为3组,A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150%者;B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C组为PCI后TIMI血流1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明显改善(P〈0.01),B组梗死后1周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无明显改善,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无改善(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后,ST段迅速回落对于判断梗死区早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远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TIMI血流对于判断梗死区远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早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口服及术后给予维持剂量口服治疗对T波峰末间期(Tp-e)、Tp-e/校正QT间期(QTc)比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68例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4),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Tp-e、Tp-e/QTc比值变化。结果 68例患者中,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Tp-e、Tp-e/QTc比值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PCI术后Tp-e、Tp-e/QTc比值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5),替格瑞洛组PCI后Tp-e、Tp-e/QTc比值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Tp-e、Tp-e/QTc比值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及术后给予维持剂量口服,Tp-e、Tp-e/QTc比值下降更明显;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Tp-e、Tp-e/QTc比值延长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对心肌再灌注影响.方法:首次STEMI行P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应用抽吸导管后再行PCI),对照组(39例,直接行PCI).比较2组术后即刻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和心肌Blush分级、术中慢复流现象、心电图90 min ST段下降率.在术后24 h、1周时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计算灌注对比积分指数(CS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结果:PCI后试验组的校正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Blush分级≥2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慢复流现象减少;再通后90 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下降率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研究的每一个时点,试验组CSI、WM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STEMI急诊行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实验组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室性期前收缩组76例,室性心动过速组25例;随访6~48个月,根据实验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存活组103例及猝死组21例,观察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猝死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P<0.05,P<0.01);猝死组Tp-e、QTc、QTd、Tp-e/QTc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明显升高(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与室性期前收缩组比较,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P<0.01)。结论 Tp-e、QTc、QTd、Tp-e/QTc能够反映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其值增大可能是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59例前壁STEMI患者,其中61例无复流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70例有复流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校正的QT间期的最大值(QTcmax)、最小值(QTcmin)及QT离散度(QT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PCI术后24 h QTc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QTcmax和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QTcd与无复流呈正相关(r=0.64,P=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QTcd≥74.5 ms推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0%,曲线下面积为0.76(P=0.001)。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的无复流与QTcd增大呈正相关,QTcd增大提示心肌水平存在无复流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心内科及急诊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120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的ST段达稳定下移50%的时间,分为30min内(n=34)、60min(n=49)、90min(n=37),分别测定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幅度及射血分数。结果抬高的ST段稳定下移5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P<0.05),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及左室前壁收缩功能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及左室前壁的收缩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2例STEMI急诊PCI病人分为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组(A组)与大于50%组(B组),分析STEMI急诊PCI后2h内ST段抬高的最高导联的ST段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较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高、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较多(P<0.05)。结论对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评估指标,入院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动作电位2相折返引起ST段抬高和复极离散度变化,通过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抬高的ST段回落(STR)、Tp-ec(校正的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和Tp-e/QT的测算,分析其相关性,并评价这些指标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后价值.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12~72 h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IABP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IABP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 3~5 d。两组均于10~14 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和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IABP组PCI术前、术后TIMIⅢ级高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8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之前服用辛伐他汀的情况分为四组:A组15例,服用时间超过6个月;B组19例,服用时间1~6个月;C组17例,服用时间少于1个月;D组30例,未服用.比较各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和1 h内ST段回落情况.结果 A组和B组CTFC较D组较小(P<0.01),且术后1 h ST段回落较D组明显(P<0.01).结论 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个导联ST段回落程度不良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筛选其相关的预测因素,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积极防止心肌无复流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收集9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分析单导联ST段回落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筛选盯段回落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急诊PCI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27.42%。ST段无回落组其年龄更大、前壁心肌梗死比率更多、心功能分级≥Killip2级更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更高、糖尿病比率更多、纤维蛋白原浓度更大、C反应蛋白(CRP)升高比率更多、入院白细胞水平更高、胸痛至急诊室时间更长、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临床预后比较显示,汀段无回落组平均住院日更长,左室射血分数更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更高,术后IRA血流TIMIⅢ级达标率更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以及总的MACE事件发生率更高(25.5%对4.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ST段回落不良是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RR=3.3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因素有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心功能分级2级以上(Killip)、胸痛至急诊室时间(h)、入院白细胞计数。结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急诊PCI后IRA达到TIMIⅢ级血流者仍会有近1/3的患者其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反映其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不良,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风险明显升高。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心功能较差、入院白细胞计数较高、胸痛至急诊室时间较长等均与ST段回落不良高度相关,对具备以上情况的高危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老年STEMI患者117例,根据TIMI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分为复流组92例,无复流组25例。又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高D-二聚体组75例(D-二聚体>1.01 mg/L),低D-二聚体组42例(D-二聚体≤1.01 mg/L)。比较复流组和无复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CHA2DS2-VASc评分,分析两者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D-二聚体及CHA2DS2-VASc评分明显高于复流组(1.72 mg/L vs 0.48 mg/L,P=0.001;4.00分vs 3.00分,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83~0.870,P=0.001),较两者单独预测无复流效果更好。高D-二聚体组血栓抽吸和无复流比例明显高于低D-二聚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CHA2DS2-VASc评分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无复流现象较单用D-二聚体水平或CHA2DS2-VASc评分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价值。方法顺序入选2008年12月~2010年6月胸痛发作<12 h并接受直接PCI的STEMI住院患者125例,根据随访期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22例和非事件组103例,入院后12 h内测定NT-proBNP水平,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在预测1年心血管事件中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NT-proBNP阈值为729pmol/L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T-proBNP≤729 pmol/L患者1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NT-proBNP>729 pmol/L者(P<0.01)。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LVEF、肌钙蛋白Ⅰ峰值是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接受直接PCI急性STEMI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收治的80例发病12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0例)。术前及术后分别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以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出血并发症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支数、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d,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凝血指标及术后5d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替格瑞洛组有4例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经换用氯吡格雷后症状缓解;氯吡格雷组无呼吸困难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PCI术的抗栓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