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患者97例,术后接受HBO治疗3个月,按是否坚持完成HBO治疗分为完成组61例和未完成组36例。随访5年,观察2组并发癫痫的比率、癫痫发作周期、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生存质量指数(QLI)评分。结果:2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完成组GCS及QLI评分明显高于未完成组(P<0.05),完成组出现继发癫痫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未完成组(P<0.05);癫痫患者发作周期明显长于未完成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配合标准疗程的HBO治疗可明显降低继发癫痫的比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开始进行HBO治疗时的病程分为两组,即伤后10d~1个月组(A组)和伤后1~2个月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HBO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HBO治疗4周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GCS和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伤后1个月以内开始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早期音乐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音乐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0d后开始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伤后7d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并联合音乐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脑水肿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的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水肿程度有显著性差异,2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3个月后的GO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音乐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晚期单纯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住院患者分为常温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1 d、3 d、5 d、7 d和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脑抗体含量,应用经颅多普勒观察脑血流,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记录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各时点,亚低温治疗组血清抗脑抗体浓度低于常温治疗组(P<0.05)。治疗5 d后各时间点,亚低温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治疗5 d后,亚低温治疗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与常温治疗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治疗3 d后,亚低温治疗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出院时,亚低温治疗组GOS较常温治疗组为佳(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降低sTBI患者血清抗脑抗体含量,增加脑血流,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0例患者分为高压氧 +常规治疗组 (HBO组)20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5例,另有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疗程、2~3个疗程及 6个月(GOS评定),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比色分析法检测SOD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LPO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HBO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的SOD水平下降,LPO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 .01)。而在治疗 1个疗程后,HBO组SOD水平升高,LPO水平下降,与相同GCS评分(Glasgowcomascale,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P<0 .05)。治疗 2~3个疗程后,在GCS3 ~5分 (Glasgowoutcomescale,格拉斯哥结果评分 )的患者中,HBO组中的SOD、LPO水平与对照组有区别(P<0. 05)。我们应用GOS评分进行比较,HBO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 )。结论 高压氧能显著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中SOD、LPO的含量,其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减少或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而实现的,为临床上高压氧治疗在自由基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108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在病情稳定后加用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压力0.2 Mpa(2.0 ATA),每日1次,共10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伤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CRP、TNF-α水平及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CRP、TNF-α水平降低及GCS评分提高更为明显(P<0.05);伤后6个月GOS评估结果显示,高压氧组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HBO) therapy on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and to analyze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TB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54 cases) and an HBO adjunctive therapy group (HBO group, 54 cases).Both groups received essential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the HBO group was given one session of HBO therapy in addition. Serum CRP and TNF-α were detected, and the scores on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RP was detected by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and TNF-α using ELISA.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scores were evaluated in a follow-up 6 months after injury. Results Average CRP, TNF-α and GCS measurement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CRP and TNF-α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GCS score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both groups, but patients in the HBO group were, on averag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s on all three measures.Six months later, GOS evaluation gave a significantly larger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 better prognosis in the HBO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Conclusion HBO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serum CRP and TNF-α after severe TBI, thus enhancing therapeutic efficacy.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功能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伴高血糖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动态监测血糖变化,直至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2次正常。试验组同时制订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措施和早期功能训练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血糖、胰岛素应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人伤后7d、21d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的应用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7d、21d试验组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病人尽早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脑外伤后NO、ET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并予依达拉奉静滴,30 mg/d,共用28 d,于伤后1 d、4 d、14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O-1、ET结果的变化。伤后3个月行预后判断GO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4 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O、ET的数值,改善颅脑外伤的血液流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用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连续14 d.根据GCS评分、GOS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的血流传播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第7 d、14 d GCS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预后按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CD结果显示治疗组脑血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马来酸挂哌齐特,可降低颅脑外伤后的病残程度以及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硫酸镁.分别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g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入院时、入院2周分别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sTBI后3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血清IL-1β浓度于治疗后2、3、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TNF-α浓度于治疗后2、3 d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入院2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BI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sTBI近期疗效良好.Mg2+可通过抑制sTBI患者急性期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98-210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每天3次,治疗10 d.分别于入院后d1、d3、d7、d14进行GCS评分,治疗d14时记录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于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7、d14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情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d14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个月后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郭知学  李鸥  汪春 《中国康复》2013,28(2):90-9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大鼠8只(A组),造模成功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穴位注药组(B组)、穴位注水组(c组)、腹腔给药组(D组)和对照组(E组)各8只。造模后每日B、C、D、E组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及生理盐水处理,连续14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斜板试验及平衡试验观察造模后第1、2、4、6、8、10、12、14天各处理方法对大鼠的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致伤后第1天B、C、D、E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平衡能力评分均较致伤前及A组明显增加(P〈O.05)。伤后评分逐渐下降,B组大鼠得分除第1天外均低于c、D、E组(P〈0.05),C、D、E组各时间点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伤后B、C、D、E组爬坡角度均较致伤前及A组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在致伤第2天开始爬坡角度明显大于C、D、E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能明显促进脑创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纳洛酮给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6年12月颅脑损伤入院患者86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GC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于伤后当天至第7天经颈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脑氧摄取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1~7 d,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组轻型和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患者脑摄氧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觉醒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22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70%肝切除模型,术前30 min实验组经门静脉灌注rHuEPO 4000 IU/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 d,2 d、4 d,7 d两组各随机处死大鼠6只,采用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肝切除术后1 d、2 d实验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4 d实验组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4 d,7 d实验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实验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uEPO促进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0例,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能力(ADL)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出院时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出院时日常生活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较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时QOL总分、心理、社会、物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评分较入院时有所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GAL)的表达变化,探讨NGAL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UUO模型组及假手术(SOR)组,每组24只,UUO组行左侧输尿管梗阻术,SOR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不结扎。术后第1、4、7、14天分别处死每组6只大鼠,取左。肾行HE和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肾组织NGAL的表达。结果HE、Masson染色切片示:UUO组间质损伤指数与肾纤维化程度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明显高于SOR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OR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有一定量NGAL表达,UUO组术后第l天NGAL表达显著升高,第4天与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表达量下降,术后第14天时明显低于第7天(P〈0.05),但仍高于SOR组(P〈0.05)。结论实验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在梗阻早期明显上升,并保持一定高表达状态,但随着梗阻时问延长而下调,提示NGAL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自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纽和针刺组各20例,均按重度颅脑损伤常规处理。针刺组患者伤后第1灭即配合针刺人中、电针内关、涌泉、劳宫等穴。治疗1、2、3、5及7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脑脊液中IL-6,ID8的浓度。结果:在伤后1d时2组脑脊液中IL-6,IL-8浓度与正常值比较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3d开始逐步下降,7d后轻度上升。针刺组2、3、j及7d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抑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IL-8的浓度,从而减轻损伤后炎症反应所致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粪便分泌型IgA(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于伤后24h~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联合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观察研究期间两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1);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便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比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衡,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 )辅助疏血通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纳入13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估、凝血相关指标和脑部特异性变化的生化指标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35.26±9.98)分至(5.33±2.17)分较对照组(34.47±8.74)分至(12.65±7.16)分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相关指标、脑部特异性变化生化指标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HBO )辅助疏血通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较单用疏血通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