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11-1112
探讨静脉预注射甲氧明在防治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中的效果。筛选我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预注射甲氧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产妇在腰麻药物注入后即刻静脉预注射甲氧明2mg,对照组54例产妇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标准下不给予甲氧明及其他升压药物预注射,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发生情况。腰麻后5min、10min、15min时观察组SBP、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产妇腰麻前及手术结束时SBP、DB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产妇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产妇给予静脉预注射甲氧明可有效改善产妇术中血压指标,降低术中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对剖宫产安全以及麻醉效果无影响,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注甲氧明组(M纽)和补救静脉注射甲氧明组(N组),每纽各30例。甲氧明预先用生理盐水稀释为O.5mg/ml。采取L2-3,或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注入局部麻醉药即刻,M组缓慢(30s)静脉注射甲氧明1mg,N组注入麻醉药后即刻不给予甲氧明,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幅度〉15%或SBP〈90mmhg时给予静注甲氧明1mg。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0)、麻醉后10min(T2)及麻醉后15min(T3)、手术结束时(T4)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T3时两组的SBP、DBP均显著下降,且T1、T2时点M组患者的SBP、DBP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HR与T0比较有所下降,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4时点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心悸发生率明显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能有效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术中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注射小剂量甲氧明预防剖宫产手术麻醉期间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产妇均于第3~4腰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简称腰麻);观察组在腰麻完成后立即注入甲氧明注射液2 mg,对照组完成腰麻药注入后待产妇血压下降幅度15%时注入甲氧明注射液2 mg。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腰麻后5 min(T_1)、腰麻后10 min(T_2)、腰麻后15 min(T_3)时间点的SBP、DBP值均低于腰麻前(T_0),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麻后5 min到手术结束(T_(1~4))时间段内的HR值均低于T0时间点的HR值,且对照组T_(1~4)时间段HR值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高于观察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静脉预注甲氧明可有效减少低血压情况的发生,利于维持剖宫产术中的循环稳定性,产妇的生命指标变化幅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注甲氧明联合阿托品对腰麻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作为对照组常规腰麻,其余两组分别在腰麻后静脉缓慢推注甲氧明2 mg(B组)和甲氧明2 mg+阿托品0.3 mg(C组)。三组中当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时每次追加麻黄素3 mg。记录入室基础值和腰麻后2 min、5 min、10 min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值及麻黄素追加的例数。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有明显变化(P<0.05),麻黄素的追加次数明显超过B组和C组(P<0.05);B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有明显变化(P<0.05);C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氧明能有效地防止低血压的发生,阿托品能够预防心率减慢,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应用使老年患者在腰麻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盐酸甲氧明对复合麻醉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氧明持续输注组与甲氧明单次推注组,每组30例。甲氧明持续输注组在气管插管后盐酸甲氧明2μg/(kg·min)持续输注,当发生低血压时单次静脉注射甲氧明1 mg。甲氧明单次推注组在气管插管后,患者出现低血压时缓慢(30 s内)静注盐酸甲氧明1 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结果甲氧明持续输注组低血压(16.67%)、心动过缓(20.00%)的发生率低于甲氧明单次推注组(73.3%,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高血压(40.00%vs.46.67%)和心动过速(43.33%vs.40.00%)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甲氧明持续泵注能有效降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FloTrac/Vigileo系统研究预注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母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E组静脉泵注麻黄碱8mg,P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C组为对照组。监测入室后5min(T1)以及麻醉后2min(T2)、3min(T3)、5min(T4)、10min(T5),切皮(T6)、子宫切开(T7),胎儿娩出后即刻(T8),静滴缩宫素后(T9),手术结束(T10)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左心排量(CO)等。记录低血压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状况由Apgar评分评定。结果 C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E组和P组(均P<0.05)。C组MAP在T3、T4、T5时与T1时比较均降低(P<0.05),E组、P组产妇麻醉后各时间点MAP与T1时比较均平稳,E组CO在麻醉后与T1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C组CO在T2、T3、T4、T5时与T1时比较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都可以有效防治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FloTrac/Vigileo系统可应用于产妇剖宫产术中持续有效的监测腰硬联合后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时纠正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n=50):E组(麻黄碱组,8 mg/ml)和P组(去氧肾上腺素组,100μg/ml).记录麻醉前、麻醉后至手术结束两种药物的使用量、产妇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同时记录产妇恶心、呕吐的情况.在胎儿娩出即刻,进行产妇动脉血、新生儿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气分析,分别测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的浓度.对新生儿进行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1)两种药物的等效使用量、纠正产妇血压和产妇呼吸的变化比较没有差异.(2)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产妇心率变化去氧肾上腺素组明显小于麻黄碱组(P<0.05),产妇恶心、呕吐去氧肾上腺素组明显小于麻黄碱组(P<0.05).(4)脐动脉和脐静脉pH、碱剩余,麻黄碱组明显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p<0.05),而脐动脉PC02和脐静脉的PO2麻黄碱组明显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P<0.05),脐动脉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麻黄碱组明显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P<0.05).结论 去氧肾上腺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纠正产妇低血压比麻黄碱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单纯腰麻(SA),行剖宫产术其临床麻醉效果及对母体循环功能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症剖宫产ASAⅠ~Ⅱ级足月产妇,分成CSEA和SA两组,每组78例,术前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作为基础对照值。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上界和手术结束时阻滞平面,手术开始时间,自切皮至切子宫至胎儿取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胎儿取出前每分钟及胎儿取出后每5分钟测得的母体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和具体处理情况。结果麻醉开始至术始及切皮至胎儿取出时间相比,SA组均明显短于CSEA组(P〈0.01),两组出血量、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A组血压下降明显早于CSEA组(P〈0.05)。两组平均麻黄碱用量、心率减慢平均阿托品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和5min Apgar评分及2、24h神经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头痛SA组高于CSEA组。术后CSEA组产妇要求镇痛的时间明显迟于SA组。结论CSEA及SA两种麻醉方法均能为剖宫产术提供优良的麻醉效果,对母体循环功能及新生儿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CSEA组麻醉对产妇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麻黄碱与苯肾上腺素联合应用以防治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采取腰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注入腰麻药后即刻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A组(麻黄碱和苯肾上腺素联合组):麻黄碱2mg/min 苯肾上腺素10ug/min;B组(麻黄碱组):麻黄碱2mg/min;C组(对照组):等量O.9%氯化钠注射液。监测各组SBP、HR、麻黄碱总剂量、呕吐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静脉血pH值等。结果A组低血压发生率、HR、麻黄碱总剂量、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脐带动静脉血pH值明显高于B、C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麻黄碱与苯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麻黄碱,且可减少麻黄碱总剂量,避免脐带血液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重度妊高症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连续腰麻组(CSA),每组40例。CSA组首剂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7.5 mg,5 min后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若低于T8,追加罗哌卡因每次2.5 mg,CSEA组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0 mg。观察罗哌卡因用量、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感觉阻滞平面、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黄碱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①两组的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SA组(P<0.01)。③CSEA组罗哌卡因用量和静脉使用麻黄碱的剂量明显高于CS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④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在老年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予大剂量的甲氧明对预防麻醉下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且处于低血压情况的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4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实施麻醉之前5min观察组静脉滴注5mg甲氧明,对照组静脉滴注3mg甲氧明,观察两组麻醉后15、30min阶段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后15、30min阶段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针对腰硬麻醉下的低血压情况时,在麻醉之前使用5mg的甲氧明和适当的补液相配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使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得显著的改善,提升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先注射和补救性注射间羟胺对择期瘢痕子宫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患者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单胎妊娠择期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均分为间羟胺静脉预注组(观察组)和间羟胺静脉补救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前均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0 mL/kg ,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药注入后,即刻静脉预注间羟胺0.5 mg ,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下降>20%或收缩压(SBP)<90 mm-Hg ],再静注间羟胺0.5~1 mg ;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药注入后,暂不预注间羟胺及其他升压药物,患者麻醉后出现低血压时静脉注射间羟胺0.5mg,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再静注间羟0.5~1mg。记录麻醉前(T0)、腰麻后1 min(T1)、3 min(T2)、5 min(T3)、7 min(T4)、10 min(T5)、15 min(T6)和20 min(T7)时血压(BP)、呼吸(HR)以及两组新生儿 Apgar评分。记录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7时观察组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T0、T7时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观察组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脉预注间羟胺能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相对于补救性静脉注射间羟胺,其应用能使循环更加平稳;两种方式对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对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此项前瞻性研究中,201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纳入拟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4例,按照SPSS生成的随机数,随机分为甲氧明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甲氧明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给药后立即注射盐酸甲氧明1~2 mg,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诱导给药后即刻、检查开始3 min、5 min、10min、15 min以及检查结束时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及血管活性药等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氧明组患者在诱导给药后即刻(95±11 mm Hg vs. 84±11 mm Hg,P 0. 001)以及检查开始3 min(84±14 mm Hg vs. 78±9 mm Hg,P=0. 026)、5 min(83±12 mm Hg vs. 75±9 mm Hg,P=0. 019)时的平均动脉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甲氧明组患者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的发生率更高(18. 8%vs. 0,P=0. 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注甲氧明有助于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密切监测心动过缓或必要时静注阿托品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孕妇80例,随机分为4组各20例。M1组、M2组、M3组术前分别将2、4、6mg甲氧明加入生理盐水配成20mL溶液,并于麻醉穿刺成功即刻以0.1、0.2、0.3mg/min速率泵注,对照组不泵注任何药物。记录4组产妇入室时(基础值)、麻醉后1、3min,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1、3min及术毕血压、心率变化,观察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指标。结果 M1组、M2组、M3组、对照组麻醉后1min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06.8±9.6)、(111.2±12.8)、(109.8±11.3)、(107.1±16.5)mm Hg]均较基础值[(119.8±7.8)、(121.5±8.9)、(116.8±8.9)、(123.4±8.1)mm Hg]下降(P0.01),M1组、M3组、对照组麻醉3min时SBP[(99.4±8.7)、(104.0±15.2)、(99.5±11.6)mm Hg]低于麻醉后1min(P0.05),M1组、M2组、M3组、对照组术毕SBP[(109.4±7.1)、(113.6±9.0)、(111.2±7.6)、(109.9±7.7)mm Hg]均低于基础值(P0.01);麻醉后1min,M1组、对照组心率较基础值增高(P0.01),M3组心率较基础值下降(P0.05),M2组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1min,仅对照组心率较胎儿娩出时增高(P0.01);M1组、M2组分娩前低血压发生率(30%、15%)低于对照组(70%),M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40%),M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40%)高于对照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脐静脉血pH、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以0.2mg/min速率泵注甲氧明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麻醉后低血压,且血流动力学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重比重液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中的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单胎剖宫产术病人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5%葡萄糖稀释的0.5%布比卡因,比重1.0107),B组(10%葡萄糖稀释的0.5%布比卡因组,比重1.0160),每组50例,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 (CSEA)的针内针法经L2~3实施腰麻,均采用0.5%布比卡因2.5 mL.测定和评价术中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级的时间,阻滞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90%)的情况,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量和例数.[结果]两组注药后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达改良Bromage评分3级的时间、两组感觉阻滞达峰平面的时间A组迟于B组;感觉阻滞的最多节段数(Dmax)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或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使用麻黄素、阿托品总量和例数,A组显著少于B组(P<0.05); A组给药后平均动脉压(MAP)最低值的出现时间、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变化趋于平缓.[结论]比重为1.0107腰麻液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更显其优点.  相似文献   

16.
居霞 《临床医学》2012,32(7):11-13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后预注麻黄碱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C三组。三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08 mg/kg,以丙泊酚2 mg/kg和麻黄碱80μg/kg混合液行麻醉诱导。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 min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在诱导后2 min单次预注麻黄碱70μg/kg,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2 min(T2)、麻醉诱导后5 min(T3)、麻醉诱导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各组患者麻醉效果、苏醒质量和苏醒时间及呛咳、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T2、T3时刻SBP、DBP和HR较基础值(T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SBP、DBP和HR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2%、0,明显低于A组的26%、8%及8%,B组的20%、6%、2%。与A、B两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平均缩短1.6 min,苏醒质量优于A、B两组。各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与麻黄碱混合液诱导后预注麻黄碱可显著减轻对循环及呼吸系统的抑制程度,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能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心率变异性(HRV)和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增加体质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小于11kg;B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11~16kg;C组44例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大于16kg。统计3组术中麻醉、产妇血压、心率、术中低血压率、HRV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3组麻醉至分娩时间、术中收缩压、最低血压、心率、盐酸麻黄碱用量、阿托品术中用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V各指标均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χ2=10.579 7,P=0.005 0),但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较小的产妇行剖宫产麻醉时HRV增加,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增大,因此术中应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下肢使用弹力绷带对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的1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按手术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麻醉前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500ml,观察组椎管内麻醉后给予双下肢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未予处理;若发生低血压则给予静脉注射麻黄碱5mg,可重复使用。分别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最低收缩压、麻黄碱用量和产妇恶心呕吐反应等,胎儿分娩后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有32例(64%)、观察组有21例(42%)发生低血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最低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而麻黄碱用量和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双下肢使用弹力绷带,能减少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和减轻低血压程度。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I级产妇80例,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按照腰椎(L)间隙穿刺点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L2~3:Ⅱ组:L3~4).比较两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需要硬膜外用药的例数、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同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醉平面明显高于Ⅱ组产妇(P<0.01).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硬膜外用药的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寒颤、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在CSEA剖宫产手术中,选择L3~4穿刺.通过调整麻醉平面使麻醉过程维持平稳,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仰卧位联合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与仰卧位联合子宫左移对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脐动脉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前15~20min预先给予胶体液500mL。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研究组产妇取仰卧位并即刻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5μg/(kg·min);对照组产妇仰卧位并右臀部垫高4~5cm。记录液体预充前(T_0)、蛛网膜下腔麻醉前(T_1)、蛛网膜下腔麻醉后3min(T_2)、蛛网膜下腔麻醉后5 min(T_3)、蛛网膜下腔麻醉后10 min(T_4)、取出胎儿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检测新生儿脐动脉pH值及碱剩余(BE)值,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在T_2~T_5,研究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T_2MAP明显低于T_1,T_3~T_5 MAP明显高于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T_2~T_4MAP明显低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5,研究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T_3~T_5 HR明显低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及组内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以及研究组内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和增加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产妇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BE值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健康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注能有效缓解仰卧位低血压,可替代子宫左移的传统方式,而且对新生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