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网络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行为,探索MSM人群中HIV传播以及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作为研究现场,招募场所分为酒吧或夜总会、浴室或桑拿、公园或公厕三类,同时安排志愿者通过社会网络招募MSM.从个人为中心的网络角度对性网络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指标有个人网络的大小、密度、网络成员交往的相似程度(年龄和婚姻状况).结果 本次调查获得有效问卷647份,其中酒吧或夜总会229人、浴室或桑拿291人、公园或公厕36人,社会关系网络招募91人.调查对象过去6个月平均性伴网络大小为14人,最小网络密度为0.14;过去1年中,性伴关系维系比例为30.5%(647/2123);不同招募场所MSM性伴关系继续维持比例酒吧为22.8%(159/699),浴池35.9%(329/917),公园26.4%(28/106),社会网络招募32.7%(131/401),不同招募场所的MSM的性伴关系维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7,P<0.01),浴池的MSM平均性伴网络较大,为18人,过去1年性伴关系维系比例为35.9%(329/917).MSM与性伴之间在年龄和婚姻状况上的交往相似性Q值分别为0.03和0.41;过去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比例低,为40.9%(822/2012).结论 不同场所MSM人群性网络特征差别大.MSM与性伴之间的交往模式相似性较低,同时存在传播HIV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贵州省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寻找性伴的场所,分析不同场所寻找性伴的MSM性行为特征。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贵州省8个市(州)通过滚雪球法招募MSM,经知情同意后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对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3 764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中76.4%的研究对象寻找性伴的场所为互联网场所,20.4%为线下消费场所,3.3%为线下非消费场所。调查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1.0%(3 425/3 764),在线下非消费场所寻找性伴的MSM知晓率最低,仅为74.0%(91/123)。在互联网场所寻找性伴的MSM知晓艾滋病知识(92.7%)、做过艾滋病检测(54.3%)、近一年接受同伴教育占比(64.1%)均为最高,在线下非消费场所寻找性伴的MSM占比最低,分别为74.0%、29.3%、31.7%。结论 本研究人群寻找性伴场所以互联网场所为主,不同场所寻找性伴的MSM人口学及行为学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使用互联网来寻找性伴,其性伴数和HIV相关危险性行为都呈上升趋势.了解使用互联网的MSM各种特征对预防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有重要意义.MSM是指男性与男性有性接触者.目前公共卫生学界和大众都习惯于用"(男)同志"来称呼MSM,该人群也更加接受这一称谓.近年来,该人群中报告的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报告HIV感染者中MSM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MSM常用"同志"、"同志网站"、"同志交友"和"同志聊天"等关键词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信息.本文综述了使用互联网MSM的人口学特征,性行行为特征,HIV/STD感染情况,分析了影响该人群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互联网给MSM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以及该人群亟待解决的HIV/STD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不同活动场所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成都市不同活动场所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成都市MSM人群艾滋病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酒吧型、浴池型、公园型、互联网型、其他型(如朋友介绍)不同活动场所的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不同场所MSM人群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场所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型高达93%;酒吧型、浴池型、公园型获得发放的安全套比例明显高于网络型、其他型(P<0.01);男性性伴数为(5.47±13.93)例,每次都用安全套率38%,15%的MSM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16.7%曾为男性提供商业性服务. [结论]成都市MSM人群存在知识与行为分离的现象,感染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有较高比例,应在该人群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联网+"中活跃的MSM人群的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时间场所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于2017年1月起在深圳市范围内招募MSM,由专业人员采用《男同健康调查问卷》对MSM进行调查,分析其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MSM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年龄30岁、未婚、户籍在外省、汉族以及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同性恋是HIV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存在同性肛交行为、非商业性行为、近1年未诊断过性病、共同使用针具注射毒品是HIV的影响因素(P0.05),同性性行为之间安全套使用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互联网+"中活跃的MSM人群普遍存在高危行为,艾滋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无保护性行为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MSM人群干预力度,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由于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良好保护,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男男性接触者(MSM)寻找性伴的理想场所。伴随着MSM中不安全性行为日渐增多,MSM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MSM的互联网调查和网络干预研究,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局部地区的MSM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逐步上升,亟需在运用互联网开展MSM相关研究和行为干预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男男性接触者互联网行为特征及接受干预的意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和对互联网行为干预的接受意向.方法 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通过某一同性恋网站招募MSM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上网习惯、性取向、艾滋病高危行为、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和相关知识获得的途径、接受互联网干预的意向等,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不同主要场所进行性交往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9城市1834例MSM的有效匿名问卷进行分析,比较以互联网、酒吧、浴池为主要性交往场所MSM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差异.结果 浴池组累计同性性伴数、累计同性肛交性伴数、累计同性口交性伴数、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伴数(M 分别40、16、20、4例)均显著高于互联网组和酒吧组(P<0.01).浴池组28.9%的人近1年曾参加群交,显著高于酒吧组和互联网组(P<0.01);互联网组36.4%的人近1年性交出过血,显著高于酒吧组和浴池组(P<0.01).酒吧组和浴池组分别有14.9%和13.3%的人为性工作者,显著高于互联网组(P<0.01).浴池组分别有79.6%的人与MSM性交和45.3%的人与女性性交时使用过安全套,均低于其他两组(分别P<0.01,P<0.05).浴池组HIV感染率为4.2%,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在不同主要性交往场所的MSM具有不同的艾滋病高危行为,需针对不同亚人群制定相应的艾滋病干预策略,尤应加强对浴池等场所的艾滋病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随访中HIV新发感染率、队列保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8年4月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61名MSM招募者进行间隔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检测HIV抗体,估算HIV抗体阳转率,并分析MSM的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与12个月时队列保持率的关系.结果 南京MSM队列12个月的HIV抗体阳转率为5.09/100人年,随访12个月时队列保持率为6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队列保持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户籍所在地为南京(OR=2.430,95% CI=1.409~4.190)、6个月能随访到(OR=11.664,95% CI=6.509~20.901)、寻找性伴场所为互联网(OR=2.222,95% CI=1.228~4.022)、近1年参加同伴教育活动(OR=2.080,95% CI=1.095~3.950)和年龄大于30岁(OR=3.296,95% CI=1.737~6.253).结论 该地区MSM人群中有较高的HIV新发感染率和高危性行为暴露率,户籍为当地、年龄较大、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以及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的MSM较容易保持在随访队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学生MSM性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现状,探索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分析其中学生MSM人群行为特征和HI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学生MSM艾滋病知晓率达94.67%,78.11%的人用互联网寻找性伴,首次同性肛交的平均年龄为18.6岁,82.64%的人最近6个月有肛交行为,同性性伴数平均3.12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9.86%,HIV感染率为8.88%;学生MSM的HIV感染率、最近6个月肛交比例、平均性伴个数、首次同性肛交平均年龄,均低于非学生MSM。结论首次同性肛交年龄小,多性伴,无保护肛交性行为使学生MSM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寻求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该人群艾滋病防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男性同性恋、男性同性性行为与艾滋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AIDS)首先在美国的男性同性恋人群中开始流行,从此AIDS的防治与男性同性恋人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AIDS到底和男性同性恋的联系怎样呢?是否男同性恋者一定会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呢?1对男同性恋的认识1.1男同性恋的存在由来已久同性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性恋(homo-sexuality)”这一名词是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所吸引。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都已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取向”,尽管对其定义的表述各有不同,但多数认为是“…  相似文献   

12.
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处于社会生活边缘,艾滋病打破了这个群体的掩蔽状态,也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新理念、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1同性性行为与同性恋 “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中统计,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大学生为7.5%,农村已婚者为2.3%,城市已婚者为0.5%。“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关系”认为在20~64岁的中国人中,有2.0%的男性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女性为0.7%;认为自己愿意与同性别人过性生活的男性为1.9%,女性0.6%。在男性中1.3%的人承认自己在一生中曾经与同性发生过超过接吻的性行为,而女性为0.4%。“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对同性性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每次调查结果的统计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发生年龄段也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图1)。  相似文献   

13.
男男性行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一词(Homosexuality)最初由1名匈牙利人1869年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后被德国学界接纳并被翻译成英文。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取向”。男性同性性行为是指男性之间发生的性行为,男男性接触者(MSM)是指曾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性,包括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和部分男异性恋者,MSM范围要比男同性恋者广泛得多。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expectancy, osteoporosi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problem in the majority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orldwid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requency,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osteoporosis in men. Every third hip fracture occurs in men, and more than 11% of the male population over the age of 50 years suffer the fracture. Diagnostic tests for idiopathic osteoporosis are performed in men under 60 years of age without other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developing the diseas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ir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s caused by a low peak bone mass. Secondary osteoporosis occurs in about 30 % of men, and involutionary osteoporosis developed in men over 60 years of age results from their decreased testosterone and IGF-1 levels. The study results showing that BMD levels in both sexes provide similar fracture risk information suggest that the existing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emale osteoporosis can also be employed in me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biphosphonate and teriparitide therap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MD levels in m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drogens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men with hypogonadism, although their validity for patients with eugonadism has not yet been discussed. An improved knowledge of the bone metabolism and bone remodelling has recently opened the door to an extensive series of molecules that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ale osteoporosi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相似文献   

19.
20.
Ten young 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