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肝切除的手术操作技术和适应证.方法 分析2006年5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21例,B级4例;甲胎蛋白[AFP(+)]8例,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的肿瘤行肝脏局部切除,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结果 2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8 min(60~3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0 mL.除小量胆漏外,25例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 d(7~20 d).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可以安全地进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MRI测量肝体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对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MRI肝脏扫描,其中一组8例行原位肝移植术,一组22例,均为肝肿瘤,接受肝右叶切除术.在T2压脂序列上测量全肝或肝右叶体积,将结果与手术后水浸法得出的肝体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测量全肝及肝右叶平均体积分别为(862.3±199.7)mL、(644.5±122.6)mL,水浸法测得全肝及肝右叶体积分别为(841.3.±156.3)mL、(621.7±115.2)mL.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误差平均-8.49%~8.93%.结论:MRI可较准确地测量肝脏体积,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我科在1999~2002年为肝癌患者施行不阻断肝血流状态下的肝癌肝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总结手术的经验。根据术中探查结果,首先游离左、右三角韧带,左、右冠状韧带,肝圆韧带及肝镰状韧带后,将肝脏托出;在不阻断肝门血流状态下。围绕肿瘤,用7号丝线间断绞索缝扎一周,阻断肝脏局部通向肿瘤的血流。在缝扎线外侧切开肝被膜,边切除,边对条索状物钳夹。结扎,切断;完整切除肝肿瘤。该方法最大优点:(1)能够较好控制手术野血供,减少术中出血。(2)能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肝脏功能,避免受到缺血一再灌注的损害。(3)不需要解剖肝门等复杂手术技术。(4)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材料,是一种简便、值得推广的肝脏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肝硬化病肝左右肝叶体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实测法观察肝脏移植手术中切除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肝左、右叶体积分别占全肝体积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肝移植术中切除的4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病肝,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测量其左肝体积及其占全肝的体积比例的平均值,再探讨肝硬化左肝比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慢性肝炎终末期肝硬化的肝脏,左肝叶体积占全肝的体积比率的平均值为(45.8±11.3)%;右肝体积占全肝的体积比率的平均值为(54.2±11.3)%。终末期肝硬化肝脏与正常肝脏比较,在左右肝叶体积都减小的前提下,右肝叶减小的程度显著大于左肝叶。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时肝左叶体积占全肝体积比率比正常肝脏有明显的增大。  相似文献   

5.
变异肝静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富  陈晓理 《华西医学》2003,18(2):270-271
普外医师熟知划分Couinaud肝段的标准肝静脉即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 ,但对变异肝静脉研究不多。事实上肝静脉变异较多 ,变异肝静脉使Couinaud肝段不能真实反映肝脏解剖 ,导致影象学定位病变出错和误导术式选择 ;变异肝静脉的存在对肝移植、肝癌切除等手术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 ,研究变异肝静脉对临床有重要意义。1 标准肝静脉肝中静脉位于正中裂中 ,肝右静脉位于右叶间裂中 ,肝左静脉位于左叶间裂中 ,三者呈一W型排列且根部位于下腔静脉上。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与四个门静脉蒂如双手的手指相互交插穿行于肝脏中 ,其中肝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暂时闭塞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HVO)治疗原发性肝癌时5-FU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探讨肝TACE-THVO的适应证.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THVO术.其中巨块型肝癌5例,结节型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5例.肿瘤局限于肝右叶15例,跨叶或弥漫生长5例,肝动-静脉瘘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右静脉、肝静脉人下腔静脉口处、外周静脉5-FU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肝右静脉血浆5-FU平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部位的血药浓度,且持续时间长.肿瘤局限于肝右叶者肝右静脉药物高浓度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5 min,肿瘤跨叶或弥漫生长者为7min.肝癌不伴肝动-静脉瘘者平均持续时间为14min,有动-静脉瘘者为5min.结论肝TACE-THVO术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5-FU的血药浓度,延长5-FU的作用时间,增强其抗肿瘤疗效.它的最佳适应症是局限于一叶的肝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9例小儿肝脏肿块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特点在超声引导下对肝脏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小儿肝脏肿块巨大,为74 mm×63 mm×68 mm~105 mm×83 mm×87 mm,平均(89.9±8.3)mm,位于肝右叶14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5例;肝内肿瘤多呈单个球形(12例)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7例);边界清,回声多不均匀(等回声6例,低回声3例,强回声5例,混合回声5例,8例伴有钙化,6例伴有出血坏死);肿瘤周边肝实质正常.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获取病变组织均为一次成功(19/19),无并发症发生.病理分型诊断:胎儿型9例,胚胎型5例,胎儿型与胚胎混合型5例.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在超声引导对小儿肝脏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可对小儿肝母细胞瘤作出明确诊断,对指导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手术和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虚拟肝血管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MR图像建立肝血管三维模型和虚拟肝切除在肝切除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23例肝肿瘤患者肝脏静脉期MR图像重建肝血管三维模型,以任意角度显示肝脏、肿瘤及肝静脉、门静脉系统.在保证余肝充分门静脉供血及静脉回流的前提下行虚拟肝切除,计算拟切除肝体积及余肝体积,据此制定肝肿瘤切除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结果 23例肝三维模型均可详细显示肝肿瘤及其血管解剖关系,虚拟肝切除评估肿瘤均可被切除.15例患者接受常规肝切除术,8例因肝右下静脉、肝中静脉变异或剥离肝中静脉而改变手术方案.23例肝肿瘤被完整切除,1例发生胆瘘,无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 肝肿瘤与血管MRI三维重建模型及虚拟肝切除术可用于指导肝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镜面人右肝后叶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镜面人右肝后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肝切除术顺利完成,未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8 min,术后无出血、胆漏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8 d出院。结论只要腹腔镜肝切除术经验丰富、术前规划良好以及术中操作精细,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镜面人右肝后叶肿瘤就是安全可行的,且微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对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进行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及可靠性.结果 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动脉早期呈现球状包裹、弥漫性或轻度的增强,门脉期对比剂迅速廊清.与同期CT/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可使肝脏正常组织显影,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肿瘤,在不同时间分别显示造影增强,在肝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提高了肝肿瘤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为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更适用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肝切除过程中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全文数据库、MEDLINE相关文献对肝门血流阻断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客观评估每种方法的利弊。结果 Pringle法是最早应用于肝切术手术时控制肝断面失血量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对肝脏产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对肝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的患者;全肝血流阻断有很好的手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效果,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应引起重视;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肝动脉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只能应用于手术操作位于一侧半肝的患者,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肝段血流阻断法对肿瘤较小且局限于一个肝段或相邻几个肝段的手术操作是一种理想的阻断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定位困难,只能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且具备熟练解剖知识的高年资外科医生中开展。结论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控制肝断面失血量是肝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的肝门控制方法各有利弊,探索一种既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又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阻断对肝脏产生损伤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线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放线菌性肝脓肿误诊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以腹痛、发热就诊,外院行CT、磁共振成像(MRl)检查考虑胆管细胞癌.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查肿瘤标志物阴性、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穿刺液细菌培养阴性及增强CT、MRI检查考虑不排除肝癌液化坏死可能,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确诊为放线菌性肝脓肿.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放线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肝脏肿瘤,当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情况且诊治困难时,应想到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无论原发、继发性肝肿瘤的患者均有相当一部分经行肝切除手术而治愈。血管阻断和肝实质切除技术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增加了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本文对肝脏肿瘤切除和最近肝切除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秦佳楠  刘筱凌  徐海英 《全科护理》2016,(30):3229-3230
正1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7个月,因"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1周余"入院。患儿半月前因肺炎在内科诊治,当时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半圆形稍高密度影,膈疝待排查。后进一步诊疗查腹部CT:肝右叶占位、左侧横膈抬高。入院诊断:肝右叶占位、肿瘤。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择日手术。术中探查肝右叶约Ⅶ段肝脏膈面可见5cm×6cm肿块,表面光滑,不突出肝表面未浸润膈肌,质韧,此包块周围未见卫星病灶,术中诊断为肝右叶肝母细  相似文献   

15.
肝管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管的长度、直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为临床肝脏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60例成人尸体肝脏的肝左、右肝管及肝总管的长度、直径和汇合角度 :用ABS(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对10例新鲜肝脏进行血管灌注铸型。同时观测副肝管的数目、来源、注入部位和毗邻关系。结果 与右肝管相比 ,左肝管粗、短、直 ;副肝管的出现率为15.7 %(11/70)。结论 左、右肝管在长度、直径方面存在差异(p<0.01) ;副肝管的出现率高(15.7%) ,在胆道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副肝管与周围的胆道和血管的关系 ,以免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后下腔静脉前右间隙入路行右半肝切除患者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右肝巨大肿瘤患者采用先结扎右肝动脉和右肝门静脉后,再通过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RT)右侧入路逆行解剖结扎肝短静脉(SHVs)和右肝静脉,最后离断肝实质的右半肝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在分离右半肝动脉、门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和右肝静脉解剖的右半肝切除术中过程顺利。结论:术中并发突发性大出血是右肝巨大肿瘤施行右半肝切除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参与手术的护士,尤其是器械护士则需要娴熟的技术才能紧密配合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朱霞  杨丽  唐红 《临床荟萃》2016,31(10):1144
正肝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致的寄生虫病,是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蟹、蝲蛄等引起感染。肝肺吸虫表现为肝脏占位性改变,以肝脏损伤为唯一临床表现的患者容易误诊为肝癌、肝脓肿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肝脓肿的肝肺吸虫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四川仁寿人。因"反复发热、畏寒5月,加重伴右上腹痛24天"于2015年3月4日入  相似文献   

18.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期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之一 ,约占儿童恶性肝脏肿瘤的 75 % ,多发生于 5岁前 ,常见于肝脏右叶 ,多为单个 ,表现为上腹部肿块 ,腹胀 ,伴有食欲下降 ,饮食减少 ,消瘦 ,贫血 ,并常有脾脏肿大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肿瘤生长迅速 ,多数患儿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 ,介入治疗是对中晚期肝母细胞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幼儿因无法配合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前后护理观察难度较大。我们近期收治 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 1,男 ,4岁。父母无意中发现患儿上腹部有包块半月 ,呈进行性增大 ,在当地医院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老年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导致的肝损害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化疗的49例老年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导致肝损害的特点.结果 134例老年肿瘤患者中,化疗过程中发生肝损害49例(36.6%).肝损害的出现与否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发生肝损害的患者中,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占10.2%,伴有肝脏转移者42.9%,均明显高于没有肝损害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老年肿瘤患者与没有肝损害的患者肿瘤类型明显不同(P<0.05),但与肿瘤分期关系不大(P>0.05),36.7%的患者肝功能损害出现在化疗前2个周期.肝功能损害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比率最大,占30.6%.肝脏功能恢复正常者45例.结论 肝脏转移可能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易感因素之一,肝功损害和年龄、性别、分期等无关,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肝损害预后一般较好,大多不需减量或者延迟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个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动脉血管造影资料。全部病例应用seldinge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送入肝动脉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了肝脏肿瘤的各种表现,例如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血管性改变、肿瘤染色等情况及肝脏血管受压、推移形成包绕征象。结论:肝动脉血管造影可显示肝脏肿瘤的血管性改变,对肝癌的诊断是很重要影像学手段,是肝癌治疗用药前的重要环节,肝动脉血管造影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