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藤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双重机制控制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6 000作为隔离层,以丙烯酸树脂Ⅳ号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时滞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混合溶液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在pH 1.0人工胃液中2h不释药;在pH 6.8人工小肠液中3.5h释药量<1%;在人工结肠液中6h基本释药完全.结论:所制备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晓莉  王选深  王彬辉  魏颖慧  冯健  包强  李范珠 《中草药》2011,42(10):1956-1962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和时间三重控制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从内到外分别以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作为隔离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和Eudaragit RL 30D混合溶液作为时滞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Eudaragit RL 30D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作为酶触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L100-55的水分散体雅克宜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了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在pH 1.2模拟胃液中2 h不释药,在pH 6.8模拟小肠液中6 h释药量小于10%,在模拟结肠液中8 h部分释放或大部分释放。结论:所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pH依赖和时间双重控制的黄连素片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和EudragitL30D55的混合液作为内层肠溶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RL与EudragitRS的混合液作为外层缓释层,使用可调速的包衣锅包衣,并研究包衣片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系统在0.1 mol/L盐酸中2 h不释药,在pH6.8的磷酸缓冲液中3 h几乎无释药行为,在pH7.8的磷酸缓冲液中10h药物释药完全.结论:用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S100和EudragitL30D55的混合液作为肠溶层,用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RL与EudragitRS的混合液作为缓释层,可制备黄连素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钢  揭晶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603-1606
目的:制备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并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和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的效果。方法:以羧甲基魔芋胶为主要载体材料,制备酶敏感丸芯,再以丙烯酸树脂Ⅱ,Ⅲ包衣,制成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和包封率测定,对影响制剂释药的处方和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FeCl3质量浓度为4.0 g·L-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3.0 g·L-1,羧甲基魔芋胶质量浓度为20 g·L-1,混合胶浆pH为3,包衣增重为7%;在模拟全消化道介质中,苦参碱累积释放接近100%,时滞为7 h。结论:所制苦参碱双敏感结肠定位小丸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7)
目的对丹皮酚片进行包衣,制备p H-时滞结合型丹皮酚结肠靶向片剂。方法通过确定各包衣层增重,考察体外积累释放度。结果以美多秀E6为隔离层增重1.7%,以10%PVP苏丽丝为时滞层增重3%,以雅克宜为肠溶层增重3.5%,制得结肠靶向制剂在0.1 mol/L HCl 2 h、PBS(p H 6.8)3 h释药小于10%,在PBS(p H 7.8~8.0)2 h后药物累计释放达到80%以上。结论制得的p H-时滞结合型丹皮酚结肠靶向片能够控制药物在模拟胃液p H环境中不释药或少释药,而在模拟小肠p H环境(3 h后)和模拟结肠p H环境中大量释放,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能够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目的。  相似文献   

7.
pH-时滞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中药复方愈肠宁为研究药物,制备得pH-时滞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及药片吸水率为指标,对包衣处方中成膜剂及致孔剂种类、成膜剂与致孔剂比例、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进行筛选。结果:该制剂制备方法为:取药物制备得素片,按7∶3取乙基纤维素(EC)∶丙烯酸树脂Ⅱ(Eudragit)混合,加乙醇溶解,加入包衣量10%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混匀,调整含量为4%,包衣增重3%,即得;该制剂在人工胃液2 h后中未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溶出,在人工小肠液4 h后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10%,在人工结肠液2 h后分别溶出75.7%,76.8%。结论:该制剂在体外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备黄芩苷结肠靶向片。方法 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结肠靶向片的释药时滞和8 h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结肠靶向片的包衣处方进行优化。通过体外释放研究,优选包衣处方并评价其结肠靶向性。通过DDSolver软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确定最佳的包衣处方为包衣增重110 mg,微晶纤维素和乳糖比例1∶2,瓜尔胶和填充剂比例1∶1,制备的包衣片释药时滞约6.5 h,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中均无释放,8 h累积释放度可达90%。黄芩苷结肠靶向片的体外释放度拟合度顺序为Logistic模型>Korsmeyer-Peppas模型>Higuch模型,Logistic模型的拟优合度(Rsqr_adj)为0.999 9,拟合度(AIC)为10.974 2,因此该结肠靶向片的释药机制为S型的溶蚀过程。结论 按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处方制备的黄芩苷压制包衣结肠靶向片,符合结肠靶向制剂的释药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BH)为模型药物,研制出具有良好结肠定位释药性能的结肠定位片.方法:以高酯化果胶(HMP)-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湿法制粒制备骨架片芯,以聚丙烯酸树脂Ⅱ-聚丙烯酸树脂Ⅲ-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骨架包衣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研究结肠定位片释药性能.结果:筛选出的BH结肠定位片在模拟胃液中2 h无药物释放,在模拟小肠液中3 h累积药物释放量<3%(n=3),而在模拟的结肠环境(加果胶酶或大鼠结肠内容物)19 h药物完全释放.相应处方的双黄结肠定位片亦具有相似的释药性能.结论:以HMP-HPMC(3:1,占片重60%)为骨架材料制备片芯后,包pH敏感衣层的结肠定位片显示出良好的结肠定位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 Pae-β-CYD)的结肠定位释药片剂.方法:以Pae-β-CYD,果胶,乙酸钙作为片芯,Eudragit S100乙醇溶液包衣,考察包衣增重、增塑剂用量、熟化时间与温度等因素对包衣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包衣增重为12%,增塑剂用量为20%时,熟化温度为45℃,熟化时间为12 h,Pae-β-CYD片剂在果胶酶或大鼠结肠内容物中的释药时滞为5~6h.结论:Pae-β-CYD结肠定位释药片剂显示pH环境和酶降解依赖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NaCl用量、致孔剂含量、包衣增质量为自变量,药物累积释药量及累积释放量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因变量,应用Design Expert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34 mg,致孔剂质量分数99%,包衣增质量4%;优化处方呈零级释放特性.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建立了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解析其释放机制.方法: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得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以膨胀率和释药时滞为指标,筛选片芯用崩解剂;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考察影响择时释药片漂浮性能和释药时滞的包衣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溶蚀试验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体外释放时,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经一定时滞后药物均呈脉冲释放.片芯选用羧甲基淀粉钠作为崩解剂;随包衣处方中羟丙甲纤维素与卡拉胶的比例和凝胶材料用量增加,释药时滞延长;包衣压片压力和衣膜材料制备工艺对时滞无显著影响;释药机制为衣膜溶蚀和片芯溶胀协同作用.结论:盐酸青藤碱胃滞留型择时释药片经一定时滞后药物呈脉冲释放,调节其包衣处方可获得具有适当时滞的择时给药系统,满足时辰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高载药量单室单层渗透泵型控释片。方法:以渗透泵片常用辅料为混合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利用等渗原理优化片芯处方;以岩白菜素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包衣处方。结果:PEG 1500质量分数1.30%,包衣增重9.5%时,制得的岩白菜素高载药量渗透泵片累积释放度接近80%,符合零级释药特征。结论:充分发挥辅料多种功能可有效提高渗透泵片载药量;优化片芯与衣膜处方的方法能显著缩短试验周期,为渗透泵制剂处方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芦丁缓释微丸,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缓释材料,空白丸芯为载体,采用低喷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芦丁缓释微丸,单因素考察隔离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优包衣处方工艺为隔离层增重10%,控释层增重18%,15%的乳糖为致孔剂。所得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接近一级释药模型。结论:以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的缓释微丸体外释放效果理想,工艺简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因素对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脉冲片的处方因素对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片芯和包衣处方。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人参皂苷Rg1、冰片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片芯中崩解剂和填充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包衣处方中增塑剂和致孔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复方丹参脉冲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片芯处方中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MCC),黏合剂为聚维酮(PVP)乙醇溶液;包衣处方中选用乙基纤维素(EC)为主要包衣材料,增塑剂为枸橼酸三乙酯(TEC),致孔剂为乳糖。按最佳处方制备的样品指标成分释放曲线可用Weibull分布函数模型拟合。结论:确定的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制剂能达到很好的体外脉冲释药效果,为复方丹参脉冲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布麻定时脉冲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罗布麻为模型药物,研制基于扩散、溶胀、渗透压机制的定时脉冲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片芯崩解剂种类与用量、渗透压活性物质种类与用量、包衣液的组成与厚度等处方因素对脉冲片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脉冲片由含有罗布麻干浸膏的片芯及外包2层衣膜构成,内层为溶胀层,由HPMC E5构成;外层为控释层,由Eudragit RS100,RL100的混合物构成.该制剂在体外释放时滞为(5±0.5)h.结论:罗布麻脉冲片在体外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方法:以崩解时间、加水后片剂体积膨胀率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采用压制包衣技术,选用聚乙二醇6000、氢化蓖麻油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定时控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体外溶出条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确定片芯处方为原药30%、微晶纤维素50%、羧甲基淀粉钠20%。外包衣层中聚乙二醇6000含量、包衣层用量、片剂硬度对定时控释片的释药时滞具有显著影响,溶出介质黏度和转蓝转速对时滞影响不大,但对时滞期后的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结论:以优化处方压制的片芯,具有较好的膨胀性和崩解能力。通过调整外包衣层处方可获得不同时滞的定时控释片。由片芯、时滞为3 h和6 h的定时控释片组合而成的舒胸缓释制剂在体外可于0,3,6 h依次释药,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不同时间达到了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8.
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缓释微丸的 制备及性质考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ACC)的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ACC速释微丸,以阿魏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ACC缓释微丸的包衣液处方,并评价该缓释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缓释效果.结果:ACC缓释微丸圆整度好,在12 h内体外缓慢释药,尤特奇(Eudragit RS 100)的用量是影响微丸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制备的ACC缓释微丸在体外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俞佳  杨民锋  张敏 《中医药学刊》2010,(12):2565-2567
目的:研究并建立姜黄素结肠定位给药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和泊洛沙姆为载体分别制备固体分散体,筛选出最佳的固体分散体载体和使用量;将固体分散体压成片剂后,再用尤特奇S100进行包衣,得到姜黄素结肠定位片,并测定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佳的固体分散体载体及其使用量为姜黄素∶泊洛沙姆=1∶4,尤特奇S100包衣增重为8%,结肠定位给药片体外释放度为:0.1mol.L-1盐酸中2h时的释放度为3.25%,pH 6.8磷酸缓冲液中2h时的释放度为3.87%,pH 7.6磷酸缓冲液中90m in时的释放度为75.58%。结论:采用本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姜黄素结肠定位给药片可达到结肠定位给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