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巧凤 《中国药业》2016,(4):116-118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沙格雷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头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沙格雷酯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研究组中颅内血流流速正常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月发作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头痛月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0.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治疗血管性头痛,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痉挛症状,快速降低头痛发作次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头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际 《医药导报》2001,20(10):633-633
头痛是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凡颅内外或全身性疾病侵犯了脑膜、颅内外动脉、颅内静脉窦、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第 1、2对颈段脊神经 ,以及头颈部软组织等对疼痛敏感的组织时 ,即可引起头痛。1 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国际分类其机制归纳为 :动脉扩张、肌肉收缩、脑膜牵拉、血管炎症。国际头痛学会分类 :1988年 ,以Olesen为中心的国际头痛学会 (IHS)发表了头痛分类 (IHS分类 )。IHS分类中将所有的头痛编码化 ,分成 13大类[1 ] 。①偏头痛 ;②紧张型头痛 ;③丛集性头痛及慢性发作性单侧头痛 ;④不伴有器质性疾病的各种头…  相似文献   

3.
头痛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很多疾病的早期常伴有头痛,如颅内(血管、膜、感觉神经)或颅外 (颅骨膜、帽状腱膜、肌肉、血管、神经及皮肤)的痛觉敏感组织受到刺激时,如动脉扩张、血管的被牵引,炎症和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等均可引起头痛。五官科疾病也有引起头痛的。此外由于一定的外界及内在的影响结合神经类型的特点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失调、痛阈降低,血管植物神经调节不良,头颈部肌肉的持续收缩,亦为常见的引起头痛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壁异常扩张而形成的,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1]。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产生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我科自  相似文献   

5.
陆军 《河北医药》1997,19(5):325-325
颈椎病是中年、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多种因素的关系,可影响到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已得到证实。我院自1995年~1996年使用经颅多普勒显像技术(TCI)观察98例颈椎病患者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9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因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7.
<正>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C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1]。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临床上常以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痛等症状为主要或唯一表现,可并发颅内出血。其中,癫痫发生率高达48.1%~79%[2],痫性发作常为CM的首发症状。当前临床上对CM的  相似文献   

8.
<正>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统称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CVT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每年(1.5~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1%[1]。临床以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卒中症状及脑病样症状为主要表现[2,3]。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以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以双侧基底节、丘脑病变为影像学特征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990年5月—1991年5月选用西比灵胶囊(Flunarzine Hydrochloride)进行预访性治疗偏头痛共48例,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对象:男38例、女10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病程最长28年,最短半个月,半数以上为3—10年。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但临床上需要鉴别可能有某些因素所诱发的一侧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鼻塞、流泪等先兆症状。确诊时首先排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头痛型癫痫所致的牵涉性头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验证~(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诊断幽门杆菌(HP)感染的准确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4周内未服过影响HP检测结果药物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均做HP培养,~(14)C-UBT及快速尿素酶试验(BUT)检测HP,并以HP培养为金标准,评价~(14)C-UBT和RUT检测HP的价值。结果 HP培养(+)60例,~(14)C-UBT(+)52例(86.7%),RUT(+)54例(90.0%)。结论~(14)C-UBT是HP感染无创,特异而准确度高的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头痛为多种疾病所致常见临床症状,皆因颅内外痛觉神经受到物理、化学刺激而产生异常冲动,经感觉神经径路传入大脑而被感知的症状。引起头痛的因素很多,有神经性的,血管性的,炎症性的,外伤性及颅内占位病变等。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张力性气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但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术后颅内积气无占位效应者多见,此类随积气的吸收而头痛症状减轻:而术后颅内积气有占位效应,出现剧烈头痛,且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伴或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的这一类称为张力性气颅(SDTP),发生者较少,  相似文献   

13.
<正>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是一种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其发 病机理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可能与体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血栓素(TXA_2)等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异常改变有关。近几年来,临床上防治偏头痛的药物逐渐增多,并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0岁。主因头痛1个月,双眼球突出伴眼部胀痛半月入院。有感冒史,现仍有间断性发热,时常左上肢关节疼痛。体检:双眼球明显突出,双眼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红细胞0~2/HP。CT扫描:颅内未见占位性病变。印象:颅内压增高原因待查。治疗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常见诱因。我们研究通过清除HP感染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和预后转归情况。方法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HP(+)的NUD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HP治疗,包括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和枸橼酸铋剂。经1周治疗后,胃镜检查HP清除情况,并回顾分析经HP清除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和预后转归。同时又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经1周抗HP治疗,发现HP转阴的34例NUD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上腹疼、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暧气、恶心和呕吐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HP仍持续阳性患者23例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3个月随访发现,HP转阴的34例NUD患者的临床症状仍然保持良好的状态,且与治疗前比较仍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HP感染清除后,可有效地改善NUD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对于HP阳性的NUD患者在使用抑酸剂的同时,可结合抗HP治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柳叶刀》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全球369种非致死性疾病、204个国家的统计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者是背痛,第二名是头痛。国际头痛协会根据头痛发生的病因将其分为3大类:(1)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2)继发性头痛,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3)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他类型头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误诊(27.27%)。22~44岁、45~59岁及60岁以上病死率分别为7.14%、66.67%及80.00%,而显示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且误诊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66.60%vs 18.75%,χ2=4.441,P=0.035<0.05)。头痛为首发及主要症状,非炎症病因为主,孕产妇多见。早期脑CT及脑MRI平扫可发现位于皮层脑叶的多发性病灶及静脉阻塞性脑肿胀。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且年龄较大病死率可能越高。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张金平 《淮海医药》1999,17(4):37-37
头痛原因众多,但自发性颅内低压性头痛并不少见,如果临床医生不警惕容易误诊和漏诊。笔者自1988-1998年共收治1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提高对其诊断。  相似文献   

20.
TCD对130例偏头痛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为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研究颅内外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项无创性检查,现对随机抽取的130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进行。TCD检查各项数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