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腧穴组方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腧穴不同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醇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胃粘膜损伤模型血清及胃粘膜组织中NO和ET含量的影响。结果:NO/ET的平衡与胃粘膜的保护机制有关。电针“足三里”等穴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万以“足三里”+“内关”+“中脘”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冀来喜  燕平  郝重耀  阎丽萍  杨恩来 《针刺研究》2002,27(2):136-139,135
目的 :探讨腧穴不同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以乙醇造成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后 ,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模型胃粘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①“足三里”不同穴组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②在不同穴组中 ,以“足三里” +“内关” +“中脘”组效果最好。结论 :“足三里” +“内关” +“中脘”可考虑做为临床针灸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Na^ 净流出量,降低H^ 反弥散量,其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屏障确有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 ,每组 8只。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针刺穴位取左侧“内庭”“解溪”“足三里”“梁丘”“天枢”“梁门” ,每日 1次 ,每次 3 0min ,连续 7d。采用RIA法检测胃粘膜生长抑素(SS)含量 ,采用RT PCR反应方法检测胃粘膜中SSR1 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 :针刺组胃粘膜中SS含量、SS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减少生长抑素的生成 ,抑制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强度 ,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加速损伤粘膜的修复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足三里对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兔胃粘膜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以胃粘膜损伤指数为评定指标,均与足三里旁非穴点进行比较。结果:电针足三里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与非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足三里与胃密切相关,并具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方法采用电针家兔足阳明经头面"四白"穴,躯干"梁门"穴、下肢"足三里"穴,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的防御性保护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均可使家兔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胃粘膜前列腺素岛(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增加,其中以"足三里"穴最为明显(P<0.01),而电针"足三里"外2 cm的对照点,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可能是通过胃粘膜组织中PG岛与EGF发挥了对胃粘膜细胞的保护作用,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家兔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与PGE2、GAS的关系.方法:3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足三里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用无水乙醇按2.35ml/kg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液、胃粘膜、血液中PGE2、GAS含量.结果:足三里组胃液、胃粘膜PGE2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非穴组和空白组(P<0.05或P<0.01).足三里组胃液、血清中的GAS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胃粘膜中GAS含量则明显升高,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的机理,是由于提高胃液、胃粘膜中的PGE2含量,抑制GAS释放,增加GAS在胃窦部的贮存,并具有腧穴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对40只大耳白兔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然后观察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粘膜损伤造模后,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下降(P<0.01),针刺“四白”、“足三里”穴能增强胃运动,针后比针前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可使胃运动振幅指数上升,提示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兔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兔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O对胃粘膜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对32只大耳白兔运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以胃粘膜损伤指数为评定指标,针后抽取血液5ml,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兔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后,血清NO含量朗显升高,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提高无水乙醇灌胃后兔血清中NO含量,并存在相对穴位特异性,提示NO可能参与了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探讨其机理。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足三里”组(A组)、“足三里”配“内关”组(B组)、“足三里”配“中脘”组(C组)、“足三里”配“公孙”组(D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组(E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F组)、“足三里”配“中脘”“公孙”组(G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H组)、模型组(I组)、空白对照组(J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检测各组治疗结束后胃黏膜损伤指数(UI)、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含量。结果:各电针组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提高NO含量,降低GA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蓍性意义,而C组、F组、H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组与其他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足三里”不同配穴能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尤以“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电针不同穴位、频率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电针的不同频率作用于不同穴位时,在保护胃粘膜效应上的差别。方法:利用正效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并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同一穴位对于不同的指标(LI、SOD、MDA)有不同的调整作用,不同的刺激量对于各指标的调整结果亦不相同,“足三里”在保护胃粘膜方面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相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相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观察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分别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而针刺"中脘""气海"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且针刺以上不同穴位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穴位的双相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有双相调节效应,可能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综合作用是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脉腧穴与脏腑的特异关系.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针刺不同经的穴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黏膜NO和NOS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EGF含量,加权法分析各组综合效应.结果:(1)针刺足阳明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PGE2、EGF含量(P<0.01);(2)针刺足阳明、足太阴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NO和NOS含量(P<0.01);(3)针刺足阳明经组综合效应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针刺足太阴经组综合效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多经司控同一脏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从作用强度和广度看又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胃与足阳明经关系最为密切,足太阴经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治疗胃黏膜损伤及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治胃组穴选"中脘""足三里",安神组穴选"照海""申脉",联合组穴选"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针刺干预5d。末次针刺后,各组用4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持续时间。然后断头取材,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后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纹状体中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和安神组大鼠睡眠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肉眼可见胃黏膜损伤明显,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和联合组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安神组也有所降低(P0.05);安神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胃黏膜完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A含量明显减低,纹状体中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联合组血清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联合组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血清DA含量高于安神组(P0.05)。结论:针刺"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能够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同时延长睡眠时间,这与其降低纹状体中DA含量,增加血清中DA含量有关。说明胃肠疾病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为临床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