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I、L-10治疗组,制模12 h后,检测各组血生化指标、血浆内毒素水平、脏器细菌易位率、小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观察各组胰腺、小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制模12 h后,SAP组血浆内毒素为(144.682±9.584)EU/L、脏器组织细菌易位率为64.6%、小肠黏膜ICAM-1 5.842±0.706、胰腺病理评分10.62±0.60、小肠病损严重。IL-10治疗组上述指标测定值分别为:(103.112±8.124)EU/L(P<0.05),30.6%(P<0.01),4.102±0.668(P<0.05),4.46±0.52(P<0.01)、小肠病损明显减轻。结论:小肠黏膜黏附分子异常表达及炎性介质平衡紊乱,参与SAP鼠肠屏障功能受损。早期应用外源性IL-10能降低小肠黏膜黏附分子表达,抑制炎性介质过度释放,减少肠源性细菌易位,对SAP鼠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半胱氨酸蛋白酶-1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SAP6h组、SAP12h组和SAP18h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大鼠SAP模型。通过HITACHI-715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酶化学法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肝内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血清ALT、AST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并伴有肝组织MPO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肝内可见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表达;SAP各组肝内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且与肝损伤的严霞程度相一致。结论:Caspase-1激活的细胞因子IL-1β及IL-18的过度表达在SAP肝损伤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AP患者5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9例两组,于入院第1天、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同期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第3天比第1天IL-1、IL-6、TNF-α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IL-1、IL-6、TNF-α水平与同组前两次检测相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明显高于同期MAP组和对照组。MAP组入院第1天、3天、7天IL-1、IL-6、TNF-α水平逐步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观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20例SAP发病后48 h内行CRRT(早期组)患者和16例48 h以后行CRRT(晚期组)患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1、IL-6、T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晚期组第2天IL-1、IL-6水平均高于早期组(均<0.05);第3天IL-6、TNF-水平均高于早期组(均<0.05)。结论早期CRRT能清除SAP患者IL-1、IL-6、TNF-等细胞因子,使SAP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5.
魏芳晶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3):185-18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PCI)后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AMI(ST段抬高)病人9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于术前5min,术后6h、12h、24h分别抽取动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sICAM-1及IL-8。PCI术后1mo做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DISA SPECT)检查,根据心肌灌注程度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心肌灌注良好组。结果:IL-8在PCI术前5min两组均已呈现升高趋势(P=0,728);术后6h心肌灌注不良组进一步升高达峰值(P=0.001);术后12h(P=0.009)、24h(P=0.023)心肌灌注不良组仍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sICAM-1在PCI术前5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99);术后6h、12h、24h均持续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P〈0.05)。结论:AMI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组血浆IL-8,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提示细胞因子IL-8,sICAM-1参与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11?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1β?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7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研究7种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新的CHD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16例患者,其中CHD组158例,对照组58例?检测两组血清中7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CHD组与对照组的IL-8?IP-10?MIP-1?茁?RANTES血清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CHD组血清VCAM-1?IL-11?Angiogen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亚组之间的VCAM-1?IL-11水平没有差异(P > 0.05),而多支病变组的血清Angiogenin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 < 0.05);③Gensini积分为0~20分?21~40分?> 40分的3个亚组之间血清VCAM-1?IL-11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ensini积分> 40分亚组的血清Angiogenin水平高于21~40分亚组(P < 0.05),21~40分亚组的血清Angiogenin水平高于0~20分亚组(P < 0.05);④血清Angiogenin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 0.270,P = 0.046),与传统CHD危险因素无相关性(P > 0.05)?结论:VCAM-1?IL-11?Angiogenin 3种细胞因子在CHD患者血清中表达增加,血清Angiogenin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冠脉狭窄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而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有炎症瀑布、二次打击、白细胞过度激活、胰腺微循环障碍等学说,这些学说的建立,都与白细胞血管外迁移和聚集密切相关.而白细胞的迁移和聚集依赖于炎症部位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膜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的变化。方法:将3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根据皮损分布分为寻常型与节段型,分别进行负压吸疱移植治疗,收集白斑及正常皮肤的疱液,同时抽取外周血5mL,用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液及血清中sICAM-1及IL-1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处皮肤组织液sICAM-1及IL-12水平较非白斑处显著增高;而节段型白癜风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组织液sICAM-1及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及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皮肤微环境处于免疫异常状态,sICAM-1及IL-12可能参与了其发病的某一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1R)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15和sTNF-1R的浓度,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L-15和sTNF-1R的表达在SAP组明显高于MAP组,两组差异显著:IL-15(42.17ng/L±19.15 ng/L vs 5.88 ng/L±2.01 ng/L)(P<0.01);sTNF-1R(6326.94ng/L±3654.73 ng/L vs 832.20 ng/L±329.38 ng/L)(P<0.01)。血清sTNF-1R和IL-15在MAP组及SAP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IL-15和sTNF-1R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6月收入院的69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等实验检查恢复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也较观察组高。结论: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向重症胰腺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7.5〈0.05),治疗组体征消退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促炎因子TNF-α、IL-6和CRP的水平明显减低(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和氟尿嘧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6月收入院的69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等实验检查恢复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也较观察组高。结论: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向重症胰腺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50),对两组之间胰腺囊肿,胰腺脓肿,胰瘘,肠瘘,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死亡原因及住院天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生长抑素使用的早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疗也有重要的影响。结论: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越早使用效果趣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ICU监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经ICU监护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治疗组)。非ICU监护治疗(建立ICU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1例(对照组),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治疗效果、手术例数、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分别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无论MAP或SAP,治疗组和对照组从疗效、手术例数、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三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患者例数、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都少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ICU监护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抗炎、抑酸抑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待患者肠功能恢复后,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添加免疫增强组件的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经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ALB和PAB)及免疫指标(TLC、IgA、IgG与IgM)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肠内营养液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t=3.311,P<0.05);观察组ALB、P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7、6.622,P<0.05);观察组TLC、IgA、IgG、IgM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3.600、4.867、3.270、3.911,P<0.05)。结论 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参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微循环的作用。方法收集5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对比两组血浆TXA2和PGI2水平、临床指数、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及临床预后。结果入院时两组TXA2,TXA2/PGI2比值无明显差别,入院后3,7,14d丹参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腹痛缓解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丹参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丹参组入院后3,7,14d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发症发生率丹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中转手术率、病死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于SAP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丹参可能通过纠正TXA2/PGI2之间的平衡而改善胰腺微循环,这可能是其治疗SAP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脂、脂蛋白的变化,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AP共92例,AP患者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7~10d时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轻、重症AP患者TG升高,HDL下降;治疗10 d后,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血TG、HDL水平恢复正常,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TG仍维持高水平,HDL略有升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TG水平高于胆源性、洒精性胰腺炎(P<0.01)。结论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是AP的发病因素之一,血脂水平可作为AP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临床降血脂治疗对AP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