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我好喜欢的一个男孩,比我大三岁,我和他曾经是邻居,从小就认识,他的母亲和我的母亲也是好朋友。但在我六、七岁的时候,他就搬家了,那时候我还小,对什么都不懂,他走了,我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挂念之情。可就在我失恋了,第二次的秋天,去年十一月,我竟再遇见了他。他的母亲来我家探我妈,他也来了。他已十九岁了。还跟母亲来我家干吗?又不是拜年,那时我觉得他很无能,像个依赖母亲的无能儿。他妈当着我面说说要我做她的媳妇,那时真尴尬,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我也没有当一回事,晚上我们两家人一起到酒家吃饭,我被安排坐在他旁边,他没有望我,我也赌气不理他,心里埋怨这个笨蛋连替我夹菜也不会,哪有资格娶我。 相似文献
2.
我们回家走到楼下,只要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就经常拿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女人相比较:别人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母亲却头顶着草帽在地里干活;别人还在黎明的梦乡酣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山下的小溪挑水去了。 相似文献
4.
麻婆豆腐是我们四川的一道名菜,也是一道深受百姓喜爱的家常菜,大到酒楼,小至路边餐馆,随处都可以吃到。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母亲做的麻婆豆腐。 相似文献
5.
随着旧城改造进程的加快,母亲的老屋也被划人了拆迁的范围之内。我们兄妹几个都想让母亲搬到自己那里住,可母亲倔.说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业,她老胳膊老腿的,粘绊着碍事:于是,她没跟我们商量便自作主张地在外边租了一套小房,打算仍旧一个人住。 相似文献
6.
<正>在女孩眼里,母亲是最美丽的。而在最美丽的记忆里,母亲有一头很柔软的头发。女孩翻阅老相册时,在泛黄的照片里发现了腼腆笑着的年轻的母亲——一头瀑布一样美丽的长头发,刘海儿轻轻地烫起一个俏皮的弧度,恰似母亲微微上扬的嘴角。 相似文献
7.
看到那些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总是很感动,也总会有些羞愧。因为每年到了母亲节的时候,总想为母亲写上一些文字,可每当指头一触及键盘,就发现母亲留给我的印象都与一日三餐有关,似乎母亲是和厨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母亲记得你第一次叫她妈妈时的样子;母亲记得和你分开的每个日月;母亲记得你喜欢的、讨厌的、害怕的;母亲记得你小时候的糗事,长大后的烦心事……这些都是母亲记得的事情。岁月流转不息,可母亲记得的事情,不会忘。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手有些皲裂,爱人给母亲买了一瓶护手霜,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段辛酸的往事——那几年,母亲过着"逃荒"一般的生活。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在县城一家餐厅当洗碗工。母亲此前已经换了几份工作——母亲是个慢性子的人,干活比较慢,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显得有些笨拙。为此,她也没有少挨过老板和老板娘们的白眼。还在上学的弟弟在电话中告诉我:"大哥,母亲最近身体不好,看到她疲惫的身影,我恨自己不争气,不能为母亲分忧。"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像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相似文献
10.
在母亲的旧衣柜里,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布鞋。尽管它们在旧衣柜里静静地躺了十多年,母亲仍舍不得丢掉,并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它们,因为这些布鞋记录着曾经的艰辛岁月,记录着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 相似文献
11.
我在北方的一所大学里任教。有一天,学校举行学生摄影大赛,有一张得奖的照片很奇怪。照片是学生宿舍特写,整齐后席床被,枕头边是一小闹钟。旁边的书桌对着窗户,桌上东西不少,台灯、饭盆、水杯,还有一个笔筒,稍显凌乱。桌脚是水壶,床底下还有双拖鞋。这一切,再平常不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母亲做的花鞋垫是最好看的。
母亲不识字,可她上过“识字班”,能扒人家的字。母亲没学过画,可是能绣出花乌鱼虫四季花;能把那会飞的鸟会开的花会说话的字巧妙地摆弄到鞋垫上,成为一幅很有创意、很有趣味、很有立体感的画。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几个朋友一起吃饭。闲聊中,谈起各自的母亲。一个朋友说,他过去不懂得哄母亲,如果母亲的观点和他不一致,他总会指出来,态度不怎么友好。现在他变了,经常回家看母亲。在家里,不管母亲说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观念和什么样的价值观,他都会顺着她,说:“妈妈,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妈妈,你太棒了。”朋友说,她的母亲越过越好,老年的日子充满了生机。 相似文献
14.
那时我在苏南当兵,认识了一位在苗圃工作的朋友。第三年的冬天,我解甲归田。返乡的那天早晨,我在长途汽车站候车。就在我快要上车时,只见朋友跑来,手里拿着一棵树苗说:德林,认识你是缘份,送你一棵银杏树做纪念吧。 相似文献
15.
夏日里一天,母亲从几百里外的乡下进城来看我。
由于路上堵车,等我到车站时母亲坐的那趟车已经进站半个多小时了。天近正午,太阳正毒,我焦急地四处寻找着。最后,我发现母亲正站在汽车站前面的广场中央的太阳底下。 相似文献
16.
去年盛夏的一天,我六十开外的母亲突然跟着村里的一些人去上海打工。她去时是悄悄的,我一点也不知晓。姐姐告诉我时,母亲已在那儿打了两个星期的工了。 相似文献
17.
母亲在村里是以节俭出名的。年近六甸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肾结石、心跳过速等多种疾病。我一直想送她到大医院治治,她怕花钱,执意不肯。她在家买几副中草药边服边劳动,她说病都是闲出来的,一劳动病就没了。 相似文献
18.
我远在他乡的一声轻微的咳嗽也能针一般地刺痛母亲,而入到中年的我竟然记不清——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观察家》杂志指出,就“上瘾”行为而言,抽烟、喝酒、吸毒、赌博、购物等等,都过时了,生活方式变化和压力指数上升,催生的新潮品种,已扩展到上网、吃药、整容、甚至发短信上瘾。以25岁的伦敦女招待塔玛拉·克瑞里为例,说她不爱通电话,只爱发短信。平均每天要发短信175条,否则无法自遣。走着,坐着,躺着,路上,工作中,如厕时,都在狂发不止。唯一不发的那一刻是淋浴时。写短信也不用看屏幕,两分钟即刷满三屏。练就了“一指禅”的塔玛拉坚定地认为:“发短信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更为变态的是,只要离开自己的手机片刻,塔玛拉就觉得不…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们都很爱读书。父亲生长在沈阳参军在沈阳,是典型的“城里人”。我的母亲生长在辽宁海城的一个小山村。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的事儿。那些往事鲜活生动,且富有传奇色彩,因而我至今难以忘怀。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她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