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人工骨(Nano-HA/rhBMP-2)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75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A组),以Nano-HA人工骨(B组)及空白组(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扫描电镜(SEM)、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Nano-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家兔喷雾不同羟基磷灰石等离子体的生物学行为的组织学研究[英]/JansenJG…//JBiomedMaterRes.-1933,27.—603过去对涂有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体内外试验研究,没有测定骨的行为作用。作者对三种HA涂层的生物稳定性和骨的...  相似文献   

3.
骨反向散射电子图象的戈瑞水平具有意义〔英〕/Skedros.J.G…//JBiomedMaterRes.-1993,27.-47生物材料和骨研究者,对目前流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使用反向散射电子(BSE)图象用于骨组织的矿物性显微测定感兴趣。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CPC及CPC/BMP复合人工骨降解性能,寻找加快CPC降解的有效途径,方法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进行CPC和CPC/BMP复合物的溶解试验。通过植入小鼠肌袋和犬桡骨植入试验,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和降解规律。结果BMP促进了CPC的体外溶解。肌肉内植入CPC/BMP可以异位诱导新骨形成。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可以诱导新骨形成,有效地修复骨缺损。新骨形成的同时,材料出现了较快的降解。CPC不能异位诱导新骨形成,骨缺损修复能力较弱,降解缓慢。结论CPC/BMF,生物活性人工骨具有理想的降解性能和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骨反向散射电子图象中矿物容量和成分在戈瑞水平上的影响〔英〕/JohnG…//JBiomedMaterRels.-1993,27.-57反向散射(BSE)电子图象的原子数比较,在生物材料同骨的相互反应测定、骨组织的矿物容量和密度差异的显微评价中,也经发...  相似文献   

6.
骨水泥粉末在粘连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体外培养效应〔英〕/DavisRG…//J Biomed Mater Res .-1993,27.-1039对骨水泥粉末(BC)粘连人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增殖和骨吸收因素产生的效应进行研究。骨水泥聚...  相似文献   

7.
用作人造骨的经化学处理的钛金属板[英]/MedEquipJJapan.-1994,38(11).-1最近,日本Kyoto大学的1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在体外钛金属上构成了一个骨样磷灰石层。该研究成果在用做与体内骨粘接的人造骨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潜力。目前,通过...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煅烧骨作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温度天然煅烧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进行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动物试验。发现600℃的煅烧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复合材料(BMP/SB)与900℃及1200℃的BMP/SB材料在诱导成骨及修复骨缺损中作用不如后两者。900℃及1200℃的BMP/SB材料在新骨形成量上要高于600℃的BMP/SB材料(P〈0.05),而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900℃的煅烧骨材料力学强度大,制备温度相对低,故经济效益明显。研究提示900℃的的煅烧骨与600℃、1200℃的煅烧骨相比,更适于用作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力学负载所引起的骨内流体剪切应力激活骨细胞的模型[英]/Weinbaum S…//JBiomech.-1994,27.-339人们很早就知道,骨在其功能需要之处形成与生长,而在不需要之处吸收。活骨的变化与其承受的应力有密切关系。但骨细胞如何感受到这些...  相似文献   

10.
粘固粉-股骨修复术交面的多孔结构:一种预试研究[英]/JamesSP…//JBiomedMaterRes.-1993,27.-71骨与骨之间粘固粉和金属间的强度,在髓关节置换的股骨成分,粘固后的长期稳定性极难。回收工8个尸体股骨,茎经过粘固。12个为...  相似文献   

11.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中的生骨分化[英]/Hajime…//JBiomed MaterRes.-1993,27.-1401众所周知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HA)陶瓷与组织接触具有稳定的接触面,特别是与骨联接,但在材料表面如何引起骨联接的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牙本质颗粒具有良好的成骨潜能,其中未脱矿牙本质颗粒的空间维持作用好,但降解吸收缓慢,延缓了新骨生成速度;完全脱矿牙本质颗粒降解快,但支架作用不佳、新骨生成量有限。目的:评价部分脱矿牙本质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组织反应与成骨效果。方法:收集临床上拔除的废弃牙齿,去除牙釉质、牙骨质和牙髓,保留健康的牙本质,经过粉碎、筛选、煮沸、灭菌等处理制成直径0.5-1.0 mm的未脱矿牙本质颗粒;将牙本质颗粒先浸泡在2%硝酸中脱矿10 min,制成部分脱矿牙本质颗粒。取5只比格犬进行双侧上颌窦开窗提升骨缺损造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植入部分脱矿异种牙本质颗粒,对照组植入未脱矿异种牙本质颗粒,术后3个月对植骨区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两组植骨区愈合良好,无炎症反应,实验组植骨区表面较平坦,可见少量残留牙本质颗粒包埋在骨基质中;对照组植骨区表面不平整,可见较多牙本质颗粒;②锥形束CT检查:实验组植骨区为低密度的阻射影,牙本质颗粒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移植的牙本质颗粒总体积减小,牙本质颗粒间影像密度较高;对照组可见高密度的牙本质颗粒阻射影,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明显,牙本质颗粒吸收程度较实验组轻;③组织学观察:两组植骨区均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牙本质颗粒呈虫蚀状吸收,周围有新生骨组织围绕,新生编织骨较致密;对照组牙本质颗粒吸收程度较实验组轻,新骨生成率低于实验组(P<0.05);④结果表明:两种牙本质颗粒均可以诱导新骨形成,在相同时间内,部分脱矿牙本质颗粒的成骨效果优于未脱矿牙本质颗粒。  相似文献   

13.
骨和羟磷灰石陶瓷制品结合的机制和结构〔英〕/FrankB…//JBiomedMaterRes.-1993,27.-1047熔结的羟磷灰石(HA)和骨的结合形成,包含了溶解/重复沉淀外延附生物的试验研究。HA制品大的微孔与多孔占30~35%,直径为10...  相似文献   

14.
消息     
消息牙科骨内种植体近况[英]/美国牙科协会//JADA.-1996,127(8).-1238应用骨内种植体支持义齿继续增多,现在有30多个厂家生产骨内种植体,美国牙科材料、器械和设备委员会(CDMIE)已经发表了许多报告介绍骨内种植体的应用情况。最近...  相似文献   

15.
硅胶膜管联合BMP/HA修复大块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硅胶膜(SGM)管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羟基磷灰石(HA)复合的修复兔长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兔桡骨中段1.2cm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区外围包绕硅胶膜,其内分别填充自体骨,BMP/HA,HA三种材料:对照组仅填充HA;空白组骨缺损区未填充,通过X线摄片,光学显微镜,立体计量学分析和生物力学评价对骨缺损区愈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SGM+BMP/HA组骨缺损区见有大量的类骨质,明显优于其他组,第2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植入区有大片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SGM+自体骨级瑟SGM+BMP/HA组骨缺损基本修复并出现骨组织改建现象,此时,SGM+HA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空白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硅胶膜管与自体骨或BMP/HA联合用于修复骨缺损成骨效果更佳,因为硅胶膜的屏障作用可使骨缺损区受到引导成骨和放导成骨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粘合少量植入物横绞骨/多孔-层金属相交面摩擦特性的实验测定[英]/ShiraziAA…//JBiomedMaterRes.-1993,27.-167一种测定网眼孔骨/多孔一层金属板片相交面负荷移位摩擦特性的装置得到发展。研究用2种钛板片和小球,直径...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脱矿骨基质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具备骨诱导及骨引导的生物支架材料之一。目的:总结脱矿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5年1月至2013年5月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FMJS数据库有关脱矿骨基质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Scaffold material,Groowth factor,Cells,drugs",中文检索词为"脱矿骨基质,支架材料,生长因子,细胞,药物",根据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34篇密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成组织工程骨的主体,而脱矿骨基质既具备骨诱导性又具备骨引导性,可为骨组织细胞的修复提供空间,又可与生物活性因子、活细胞、抗生素等在体外构建成复合体,植入骨内促进骨缺损的愈合。但这一技术也面临着脱矿骨基质与各种物质的配比、消毒、保存成骨活性及抗原性的消除等问题,充分了解脱矿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可为其服务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m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骨材料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多孔Nano-HA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人工骨和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光和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骨/羟基磷灰石膜的钛植入物相交面:在人的非混合材料的组织化学证明[英]/Adriano…//JBiomed Mater Res.-1994,28.-529人用羟基磷灰石(HA)-膜钛植入物,经组织化学技术处理,光和激光扫描显微镜...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